传习录注疏

传习录注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王阳明 著,邓艾民 注
图书标签:
  • 程朱理学
  • 传习录
  • 注疏
  • 理学
  • 朱熹
  • 程颐
  • 明代
  • 学术
  • 哲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56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321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字数:19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传习录》研究有两部重要著作,一部是陈荣杰的《传习录详注集评》,另一部就是邓艾民的《传习录注疏》。邓着在《传习录》个版本的把握以及在文字出典的注释方面虽然稍逊于陈着,但较大特色在于将《传习录》与《阳明全书》作了严密的对照比勘,同时将《传习录》上中下三卷打通,对其中互有思想关联的条目作了统一之观察和考辨,这就为从整体上把握阳明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作者简介

  邓艾民(1920-1984),1920年生于湖南邵阳市,1939-1945年昆明西南联大哲学系学生,1946-1950年北京西洋哲学编译委员会译员,1950-1956年教育部大学司任职,1956-198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员、副教授、教授。代表作有《朱熹王守仁哲学研究》、《传习录注疏》。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
序二
传习录序

传习录上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传习录下

后记
《静思录:格物致知的实践指南》 引言 人类文明浩如烟海,思想宝库更是取之不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哲以其智慧之光,照亮了我们探求真理的道路。他们或描绘宇宙的宏大图景,或剖析人性的幽微之处,或指引生活的实践方向。然而,繁杂的典籍,深奥的哲理,有时难免令人望而却步。如何从中提炼出切实可行的人生智慧,如何将古老的思想融入现代的生活,是我们面临的永恒课题。《静思录》正是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它并非要另辟蹊径,而是力图在人类思想的经典土壤中,挖掘出最能滋养心灵、启迪智慧、指导实践的宝贵养分。 本书的创作初衷,源于对当下社会浮躁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我们常常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被各种外界的声音裹挟,却迷失了与自我对话的宁静。我们追求物质的丰盛,却忽略了精神的贫瘠。我们渴望成功,却未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内涵。《静思录》希望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回内心的宁静,确立清晰的价值,并付诸于日常的点滴实践。 本书的结构并非全然按照某种固定的学说体系来展开,而是从人生普遍面临的困境与需求出发,撷取古今中外思想精华,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一套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实践指南。我们相信,真正的智慧并非深藏于象牙塔中,而是蕴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实践,去内化。 第一卷:内观之境——认识真实的自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我,是迈向一切智慧的起点。然而,我们常常被外界的评价、社会的期待、乃至内心的幻象所蒙蔽,对真实的自我缺乏清晰的认知。 本卷从“镜鉴之法”开篇,探讨了如何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倾听他人的反馈,以及反思自身的得失,来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引用了古代贤达关于“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并结合现代心理学中的自我反思技术,指导读者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自我审视机制。 接着,我们深入探讨了“情欲之辨”。人的情感是生命力的源泉,但过度放纵或压抑,都可能导致心灵的失衡。本卷分析了喜、怒、哀、乐、思、恐等基本情感的产生机制,以及它们对我们行为和思维的影响。我们并非否定情感的存在,而是倡导一种“中和”之道,即如何在保持情感活力的同时,避免其失控带来的负面后果。这涉及到如何认识情绪的根源,如何调适不良情绪,以及如何将情感转化为积极的动力。 “意念之流”则是本卷的核心部分。我们的思想,犹如川流不息的溪水,时而平静,时而汹涌。许多困扰我们的烦恼,并非源于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意念活动。本卷引导读者认识到“念起即觉,念起即灭”的重要性。我们学习如何观察自己意念的产生,如何辨别哪些念头是建设性的,哪些是破坏性的,并训练自己主动地去引导和转化意念,从而摆脱无谓的思虑,专注于当下。 第二卷:格物之学——探求万事之理 认识自我之后,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外部世界,去理解事物的本质,探求万事万物的规律。这并非要求我们成为博学的学者,而是强调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 本卷从“事上磨练”出发,强调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事物。许多道理,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我们真正投身于具体的事务之中,才能体会到事物的复杂性,才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们鼓励读者在工作、生活中,不回避困难,不畏惧挑战,在每一次的实践中,磨砺自己的心性,增长自己的才智。 “知行之辨”是本卷的另一重要议题。了解了道理,却未能付诸实践,其意义便大打折扣。我们分析了知行不一的种种原因,并提供了克服这一障碍的方法。这包括如何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如何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及如何在行动中不断调整和反思。 “知止之道”则引导读者认识到,对知识的追求并非永无止境。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停止,何时满足。我们探讨了“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古训,强调了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道德的修养和实践的落实。过度追求表面的学识,而忽略了内心的涵养,如同“花拳绣腿”,看似热闹,实则无用。 第三卷:明德之途——践行君子之道 探究真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辨是非,修养德行,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对他人有贡献的人。本卷将重点放在道德实践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上。 “慎独之功”是本卷的起点。君子之道,重在内心的坚定,即便在无人监督之时,也能恪守本分,不逾越道德的底线。本卷分析了“慎独”的深层含义,它并非是一种刻意的约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我们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独处时保持警惕,如何避免不良念头的滋生,从而培养坚定的道德意志。 “与时偕行”则强调了将个体道德的修养融入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君子并非是避世的隐士,而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发挥积极影响的人。本卷探讨了如何在待人接物中体现仁爱、诚信、尊重等美德,如何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身立命”是本卷的终极目标。当我们真正认识了自我,理解了事物的规律,并践行了道德的准则,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身之处,实现生命的价值。本卷并非提供一个固定的“成功模式”,而是鼓励读者根据自身的特质和所处的环境,去探索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这包括如何处理好个人与家庭、个人与事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如何为社会创造长远的价值。 结语 《静思录》的诞生,是作者对智慧探索的真诚记录,也是对读者内心成长的殷切期盼。本书所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哲学理论,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指南。我们深信,通过持续的内观、格物和明德,每个人都能点亮自己内心的智慧之灯,在纷繁的世界中,活出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力图避免空泛的理论,而追求实在的指导。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实践,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场需要耐心、毅力和智慧的持续旅程。 愿《静思录》成为您探索内心世界、理解外部世界的良伴,助您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套书的,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没想到迅速就被它深邃的内容和精妙的编排方式深深吸引住了。它的结构安排得极其合理,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层层递进,逻辑性非常强。作者在梳理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举例都恰到好处,让原本高深莫测的道理变得平易近人。尤其是它对不同学派观点的梳理和辨析,那种严谨又不失通达的态度,让人读起来非常信服。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阅读知识,更像是在跟随一位高明的导师进行一次深入的心灵对话,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

我在阅读过程中,习惯性地会在旁边备着笔记本,试图记录下那些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但很快我就发现,这本书的密度实在太高了。每一页都充满了值得反复咀嚼的精髓,写笔记的速度根本跟不上阅读的进度。于是,我决定放下笔,专心沉浸其中。这种“被动接收”反而带来了更纯粹的阅读体验。它强迫你慢下来,去体会作者用字遣词的精妙之处,去感受思想的流动和碰撞。这种深入骨髓的思考过程,是我近来最渴望的阅读状态。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理论深度上,更在于它对现代读者精神世界的滋养作用。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而阅读这套书的过程,就像是给自己安装了一个“精神滤镜”,帮助我抽离出日常的琐碎,专注于探寻那些更本质、更恒久的东西。它给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内心的定力与平静。读完之后,我常常会合上书本,静静地坐一会儿,感受那种被沉淀下来的宁静,这种“阅读余韵”,是任何快餐式信息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坦白说,我对这类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通常抱有敬畏之心,生怕自己理解不到位,白白浪费了阅读时间。但是这本让我彻底放下了顾虑。它的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历史背景的补充说明非常到位,它没有把那些人事物孤立地放在理论框架里,而是还原了它们所处的时代语境。这种“情境化”的解读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理解的深度,让那些陈旧的文字仿佛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

这套书真是我近些年来遇到的宝藏,书页的触感和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爱不释手。翻开扉页,那种厚重而又不失雅致的质感,立刻就给人一种“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的预感。我特别喜欢它所选用的纸张,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墨色的呈现非常清晰,即便是很细小的注解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装订方面也做得非常扎实,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作为一个对实体书有偏执要求的读者,这样的用心程度真的非常难得。每次从书架上把它拿下来,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小小的仪式,那种墨香和纸张特有的味道,是电子阅读完全无法比拟的享受。

评分

对于传习录一些词语的来源做了注解。

评分

好!又好又快!包装很好!京东活动更加优惠!快递小哥敬业态度是一级棒。

评分

送货很快,第二天就到了。

评分

这套小册子很有趣,读起来也很快,在了解原著的基础上,不失为一种愉快的心情调试。

评分

书很好,上课使用棒棒哒?

评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传习录》研究有两部重要著作,因各种原因,今天仍未有超过他们的著作问世,一部是陈荣捷的《传习录详注集评》,另一部就是邓艾民的《传习录注疏》。

评分

心学经典,京东送货就是快啊。

评分

阳明子深体天心,足以教国人矣~

评分

经典的《传习录》注,适合初学者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