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晨练
第一节 科学晨练的意义与训练路径 1
一、科学晨练的意义 1
二、科学晨练的训练路径 3
第二节 晨练步骤 4
一、准备工作(3分钟) 4
二、无声练习(10分钟) 5
三、有声练习(15分钟) 6
四、发音器官放松(2分钟) 7
第二章 语音与正音
第一节 普通话语音概论 9
一、什么是普通话 9
二、方言区的划分 12
三、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14
四、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15
五、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构成 16
六、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17
七、汉语拼音方案 18
第二节 声母 20
一、声母概述 20
二、声母的发音 23
第三节 韵母 47
一、韵母概述 47
二、单韵母 48
三、复韵母 59
四、鼻韵母 72
第四节 声调 86
一、什么是声调 86
二、声调的作用 87
三、声调的特点和性质 87
四、调值和调类 88
五、声调的发音要领 89
六、声调的练习原则 89
七、实训材料 90
第五节 语流音变 105
一、轻声 105
二、儿化 111
三、变调 116
四、词的轻重格式 121
五、语气词“啊”的变化 125
第六节 声、韵、调对比分辨 128
一、声母对比分辨 128
二、韵母对比分辨 138
三、声调对比分辨 143
第三章 发声与美化
第一节 播音主持艺术发声概论 145
一、“声音审美”的标准 146
二、发声的原理 147
三、播音主持发声的综合感觉 150
四、嗓音的保护 150
第二节 呼吸控制 152
一、发声的动力——呼吸 152
二、气息的运用 161
三、感情与呼吸控制 164
四、呼吸控制综合训练 166
第三节 口腔控制 174
一、口腔控制与咬字器官 174
二、吐字归音与字正腔圆 175
三、咬字器官的配合要领 177
四、实训材料 181
第四节 喉部控制 193
一、喉部控制的重要性 194
二、喉部的构造 194
三、发声机理 196
四、喉部控制要领 196
五、发声能力拓展训练 200
第五节 共鸣控制 207
一、共鸣器官及其作用 207
二、共鸣控制的训练 211
第六节 声音弹性 218
一、什么是声音弹性 219
二、如何使声音富于弹性 219
三、声音弹性的训练 220
第七节 情声气的关系 238
一、播音主持中的情声气 238
二、情声气的相互关系 238
三、情声气结合的训练 239
四、实训材料 241
第四章 语音与艺术发声综合训练
一、文学作品 259
二、新闻稿件 277
附 录 普通话语音示范录音
第一部分 声母(示范录音:2) 285
第二部分 韵母 287
一、单韵母发音(常见)(示范录音:3) 287
二、复韵母发音(示范录音:4) 287
三、鼻韵母发音(示范录音:5) 288
第三部分 声调 288
一、单音节发音(示范录音:6) 288
二、双音节发音(示范录音:7) 290
三、四音节发音(示范录音:8) 291
第四部分 语流音变 291
一、轻声(示范录音:9) 291
二、儿化(示范录音:10) 292
三、轻重格式(示范录音:11) 292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297
博观约取,求索创新。
人类传播方式的每一次飞跃,都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密切相关。大众传媒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且随着其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所以,作为传媒业从教与研究者的我们更应在这诸多变化当中,剥离纷繁的物质表象,准确把握行业深层次的变与不变,并将我们的研究所得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有效推动传媒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传播媒介多样化的背景下,综合分析传媒行业的变与不变,我们就会发现,变化的是传播方式、技术手段、运作模式与播出内容;而不变的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传播法则,即传播的使命、传播的价值观、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内容的服务性与有效性等。这所有的不变聚合起来,便构成了大众传媒的基因。因此,我们的高校传媒教育,也理应在这个大前提下,有效结合行业变与不变的现实情况,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究,该坚守的坚守,该调整的调整,该变革的也理应顺势变革。
然而,相关法则究竟应该如何坚守?教学内容到底要怎样变革?这不能只是个命题,更应该落实于白纸黑字的有效践行上。于是,本着这种放眼世界、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批懂业务、宽视野、善思考、厚积淀,并且有着传媒使命感的教师聚集了起来,携手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开发、出版了这套《当代传媒系列丛书》,目的就是为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用符合时代特点、反映行业规律、贴合教学需要的内容,为读者呈现出当代传媒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同时,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我们在编写时也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抵近教学一线。
第二,反映时代需求。
第三,紧扣行业脉搏。
第四,科学安排内容。
第五,注重读者体验。
在这些原则框架的基础上,我们力求丛书能符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传媒爱好者自学的需要,也期待着广大读者在阅读、使用过程中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这套丛书日臻完善。
《当代传媒系列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多位业界专家的悉心指点,也得到了国内众多院校的大力协助以及诸多媒体同仁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让我们心系传媒,立足课堂;积聚力量,行在路上!
田 园 曲
2014年6月
前言
大众媒介高速发展,新兴媒体攻城掠地。今天,传统媒体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当然,在这竞争中人们也看到了事业发展新的舞台与新的机遇。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主持人职业究竟该走向何方?主持人教育又该立足于何处?这些都是迫切需要寻得答案的问题,也是于竞争中倍感压力的原因;而谈到机遇,每天的广电声屏与网络世界里,各类音视频节目总是创意不断、花样翻新,这又分明为我们勾勒出了播音主持工作广阔的事业舞台,也展示出了主持人职业独有的魅力。
回望近年某些节目中主持人位置缺失的现状,的确让人感到了现实的骨感,甚至令许多准从业者感到信心不足或是对前途悲观失望。但当我们抛开喧嚣浮华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手段静下心来思考时就会发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如何发展,良好的语言及表达能力始终是各行各业工作所必需的,而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与科学发声的能力,则更是播音主持专业学子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于是,问题变得简单了。让我们暂时放下复杂的思考,回到原点,问心。为什么学习语言?又为什么学习播音主持?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表达、沟通与分享的需要。因为信息爆炸、多元声音的社会需要播音员主持人的权威发声与观点表达。因此,回到原点,让我们从b、p、m、f和ɑ、o、e开始重新认识并调整发音;放下浮躁,让我们从改善呼吸和情声气的结合开始真正走入科学发声、艺术表达的世界。于是,您会发现,优雅语言的本身便是对真善美的最好诠释。
这本教程以前人总结的经验为基础,集合了湖南、湖北、四川、甘肃等省近10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骨干教师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方法。或许,声音的改善便始于您翻开本书,启口发声的那一瞬间。
万丈高楼平地起。让我们回到原点,同路,共勉。
觅音之旅,就此开启。
田 园 曲
2015年6月6日
说实话,我对这种“教程”类的书籍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这本书的附带光盘内容,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光盘的制作质量非常精良,音频清晰无杂音,并且不是那种简单的录音文件堆砌。它更像是一个互动式的学习平台,每个发声练习都有专业的示范音轨,并且针对不同级别的学习者设置了不同难度的进阶路径。我尝试着跟着光盘里的“节奏与韵律训练”走了两遍,发现它对提升我日常语速的稳定性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更让我惊喜的是,光盘中还收录了一些模拟直播和访谈场景的音频素材,要求我们自行配音并对比示范,这种沉浸式的练习环境,比单纯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要有效得多。这套教程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了这种高质量的视听辅助材料上,它完美地弥补了纯文本教学在声音艺术领域中无法“听”到的缺陷。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风格,让我感觉非常亲切,它没有使用过多生僻的专业术语来故作高深。我认识几位非播音专业,但希望提升公众演讲能力的朋友,他们都曾抱怨过许多专业书籍阅读门槛太高。然而,这本教程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真诚,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耳边耐心指导一样。它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声学原理时,总能找到最生活化的解释,比如解释什么是“声门闭合度”,它用了“像两片柔软的窗帘轻轻合拢”的比喻,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其中的微妙之处。这种体贴读者的设计,使得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大大降低。我发现,即便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翻阅到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时,总能重新找到动力。它真正做到了将高雅的艺术理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渴望进步的声音学习者。
评分从一个资深声音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同类书籍往往侧重于“模仿”技巧,教你如何像某个著名主持人那样说话,但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似乎更注重“塑造”个人音色和风格。它花了大量的篇幅探讨“声音的个性化表达”,强调如何挖掘自身声音的优势,而非盲目地套用模板。特别是在处理“情绪流”和“逻辑流”两种主持风格的转换时,它提供了一套非常清晰的认知框架,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面对严肃议题和轻松娱乐节目时,声音的“气场”需要做怎样的调适。这种强调自我认知和风格构建的教学思路,对我这样的进阶学习者而言,无疑是更有价值的。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复制品”,而是引导你成为一个“原创者”,这在如今内容高度同质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前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对声音表达有强烈追求的播音专业的学生,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兼顾实际操作的教材。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关于气息控制和口腔共鸣的插图,线条流畅,图示清晰易懂,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晦涩难懂。尤其是关于“共鸣腔体的精细调控”那一部分,作者似乎用了非常直观的比喻,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立刻领会到其中的奥妙。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基础功训练部分所花费的心思,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练习,而是将每一个发声动作都分解到极致,比如“唇部肌肉的微调”和“舌位对高频音色的影响”,这些细节在以往我接触的资料中是很少被如此详尽阐述的。这本书更像是为我们这些声音的学徒准备的一份精美食谱,每一步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让人信心倍增,觉得专业的声音艺术并非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可以通过系统训练达成的目标。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人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重复。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就注意到了它在内容编排上的匠心独运。我之前买过几本相关的书籍,大多要么是偏向理论研究,读起来像是在啃哲学原著,要么就是堆砌了大量的绕口令,实用性有余而系统性不足。但这本书明显走了一条中庸而高效的道路。它将“艺术性发声”这个宏大的主题,巧妙地拆解成了若干个模块,比如对不同文学体裁的语感把握,对情绪色彩的精准拿捏。我特别喜欢它里面关于“舞台掌控力与声音投射”的章节,作者没有停留在单纯的物理发声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心理学和表演学的角度去探讨如何用声音去影响听众,这种跨学科的融合非常具有启发性。特别是那些案例分析,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优秀主持人范例,并配有详细的音质分析图表,让抽象的理论瞬间具象化,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一对一的私教课。这种全方位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主持人”这个职业的认知边界。
评分不错的书,从图书馆借着看过,自己买本做笔记
评分书很好,质量也不错,内容也好
评分还不错的书,应该还会再选择,希望京东一如既往
评分还好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还好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还不错的书,应该还会再选择,希望京东一如既往
评分还不错的书,应该还会再选择,希望京东一如既往
评分感觉没什么用。。。
评分很好啊!正在学习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