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少林拳谱:第四册
:21.00元
作者: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0937975
字数:12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据《少林拳谱》记载,北宋建隆元年(九六一年),少林寺方丈大福居大和尚,一连三次招集关内外高手会集少林,进行武技交流。在此基础上,根据福居大师的指示,由弟子灵智、灵丘等广泛吸取众家之长,绘集成《少林拳谱》。拳谱包括十八家拳械,其中有宋代以前十三棍僧的十三路看家拳、十三棍僧的稀有兵器、孙恒的猴拳、孟苏的七十二艺、崔连之的炮拳、王郎的螳螂拳、黄忠的罗汉十八手及通臂拳、杨滚的大力金刚拳及六合拳、燕青的擒拿点穴功法、高怀德的春秋大刀。总的来说,《少林拳谱》四十八卷由福居大师和灵智、灵丘等弟子汇编,其中拳术一百七十三路,兵器一百三十三路,另集奇功,共计三百三十路,绘图三千八百五十幅。
历经了千余年的历史动荡,现在保存下来的这套《少林拳谱》是永祥和尚手抄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病重的永祥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少林拳谱》交给了德虔,德虔于病榻前双手接过至宝。由于少林拳谱失传很久,很多套路寺里的和尚也不会练,于是德虔在之后的几年里一边挖掘整理一边四处访名师。
目录
第二十三卷 少林拳诀集锦
第二十四卷 少林八法拳
第二十五卷 少林工字伏虎拳
第二十六卷 罗汉神打一百担八招
第二十七卷 罗汉十八手一百二十七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要从实用性角度来衡量,这本书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在基础功法和调息法门这一块,内容极其详尽且循序渐进。作者似乎深谙“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对于扎马步、开胯这类基础训练,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甚至包括了不同体型和年龄段的人在练习时可能遇到的常见误区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法。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呼吸与意念”的结合部分,它没有将这些概念神秘化,而是用非常科学和可操作的步骤,指导读者如何建立正确的内息流动感。这部分内容远比市面上那些只谈“气沉丹田”却不教具体方法的书籍要来得实在得多。它提供的是一套可以反复检验、自我修正的训练体系,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反馈,动态调整练习强度和侧重点,而不是盲目照搬。这种细致到位的实操指导,使得这本书不仅是理论参考,更是一本可以带进练功房,随时翻阅的实战指南,对于真正想要打下坚实武术基础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传统的线装书样式,搭配上略带泛黄的书页质感,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的武侠年代。尤其是封面上的烫金字体,虽然简约,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一睹为快。拿到手里,那份厚重感恰到好处,能感受到制作者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用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涩感,非常适合反复研读和临摹,不像有些现代印刷品那样滑腻得让人抓不住重点。装订得极其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完全不用担心散页的问题,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查阅的武术典籍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光是看着这本书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房间的“气场”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对武学的敬畏之心。初次翻阅时,甚至有些舍不得下笔做任何标记,生怕破坏了它这份原始的美感和庄重。这套书的整体视觉呈现,无疑是为那些真正热爱传统文化和武术精髓的读者准备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我个人对这本书在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方面的挖掘深度感到非常惊喜,这绝不是一本单纯的“招式速成手册”。作者显然在考据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在介绍每一路拳法或桩功的源流时,都会引经据典,追溯到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甚至提到了不同历史时期流派间的细微差异和相互影响。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让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理解了这些拳法背后承载的哲学思想和生存智慧。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历代武学大家的事迹和感悟,读起来简直像是在听武林传奇,极大地激发了读者对武道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它将枯燥的技术训练,提升到了关乎心性修养和文化认同的高度。每次读到那些关于“内劲”与“心法”的探讨,都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那种“以武入道”的境界,通过文字跃然纸上,让人对真正的武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向往。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信息传递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拳理和招式分解时,运用了非常精妙的图文配合方式。每一组动作的解析都配上了清晰的示意图,线条流畅,动作的关键节点都用细微的笔触标注得一清二楚,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图示大致捕捉到动作的要领和发力方向。更难得的是,文字部分的阐述完全没有冗余的辞藻堆砌,全是干货,用词精准且富有武术家特有的简洁有力。例如,在讲解某个步法转换时,它不是简单地描述“迈步”,而是深入到“重心下沉的瞬间,以足跟先触地,而后带动全身重量的转移”这样的细节,这种对微观动作的捕捉,是很多泛泛而谈的武术书籍里找不到的深度。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前后呼应得非常到位,让你感觉你不是在阅读一系列孤立的招式,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一步步构建起整个武术体系的框架。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也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让人在研习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一种老派而内敛的文风,读起来颇有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沉静感。它很少使用现代白话那种过于口语化或情绪化的表达,而是倾向于使用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词汇来描述动作和心境。这种语言的厚重感,无形中也要求读者放慢阅读的速度,去体会每一个字背后的力量和意境。比如,描述一个防御动作时,不会用“挡开”这种简单的词,而是会用“卸力借势,以柔克刚”这样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和哲思。对于那些习惯了快节奏、碎片化信息获取的现代读者来说,初期可能会需要一点适应时间,因为它要求你投入专注和耐心。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这种沉淀下来的文字,更能深入到你的意识深处,让你在理解技术的同时,也被这种古朴典雅的文字艺术所熏陶。这是一种对阅读本身的尊重,也是对武学精髓的一种恰当表达,它不取悦大众,只忠于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