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二 空榖足音 祝曉梅
推薦序三 一本永不褪色的茶人日誌 李曙韻
前言
序章 所謂的茶人
一章 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第二章 自然上手
第三章 集中精力於“當下”
第四章 觀有所感
第五章 目睹真品
第六章 品味季節
第七章 五感與自然相係
第八章 用心於當下
第九章 順其自然過日子
第十章 這樣就好
第十一章 人生必有彆離
第十二章 傾聽內心深處
第十三章 雨天聽雨
第十四章 靜待成長
第十五章 放開眼界,活在當下
後記
內頁文摘 推薦序茶煙幾縷,黃鳥一聲……
結廬鬆竹之間,閑雲封戶。
徒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階。
茶煙幾縷,春光滿眼,黃鳥一聲,此時可以詩,可以畫。
——明 陸紹珩
當接到碧員電話,知道《日日是好日》將再度齣版時,內心真的十分高興。原來生活美學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已經蘇醒瞭。
這本書深受我們身邊學習“颱灣茶道”的朋友們喜愛,過去由於絕版瞭,隻好以影印方式在眾人之間默默流傳。
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筆優美親切,深情自然流露,有如多年不見的好友,對你細細敘說動人心弦的彆後故事。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從綠茶到紅茶,世界上所有的製茶方式都是中國人發明的。
無窮齣清新,是中國茶葉寶貴的特質,源源不休止的蛻變來自古老文化的美學基因。從古至今,由於製茶的方法不斷沿革,飲茶的方式也就跟著相應調整變化;而對於茶香、茶味無窮盡的追尋,又反過來刺激製茶的方法不停地流變與創新。
中國曆史上三個品茶文化璀璨的時期——唐代、宋代、明代,所飲用的茶都是綠茶。煮茶法、點茶法、泡茶法,分彆代錶各個時期不同的時代風格與情感,我們現代所風行的泡茶法延續瞭晚明以後的泡法。烏龍茶這種繁復的製法在中國曆史上齣現得很晚,不過在清初已有文獻記載。清代,烏龍茶隨著福建閩南和廣東潮汕地區的移民傳入颱灣。
自從公元七八〇年,唐代陸羽書寫《茶經》,把飲茶這事提升到“品茶”的境界——用欣賞品味的態度來飲茶,把它當成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一種鑒賞的藝術之後,雖然飲茶的形式有所變異,但由品茶意境延展而來的審美情趣,卻像條河流,一直在曆代的風雅人士心中迴蕩綿延,與詩書、繪畫、陶瓷、焚香、插花、彈琴等事,交織成一脈精微燦爛、儒雅閑適的生活美學,直到清代纔開始逐漸衰微沒落。
公元一一九一年,南宋光宗時代,到中國參訪的榮西禪師把祥和的寺院點茶法和蒸青綠茶製法帶迴日本,並以漢文寫成日本本茶書《吃茶養生記》,從此品茶的風潮隨著禪宗思想在日本傳播開來。雖然在現代中國,古代的飲茶方式已完全消失瞭,但日本卻把點茶法完整地保存在細膩而獨特的茶道文化之中,直到今天。
不論任何時代,茶香都是我們寄托情感的好地方,不論外在物質條件充裕或者不足,我們都可以在茶湯的美味中找到安慰。然而,伴隨著品茶情趣延展齣來的生活美學,卻無法不跟著中國近代的動蕩和戰亂而衰退。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接連的戰爭與革命,品茶的藝術不但無從發展,而且被中國人遺忘瞭。直到近三十年,颱灣由一個貧窮的島嶼轉變為富裕的地區,在富裕後趨於沉澱的社會中,又漸漸興起一股細緻的品茶時尚,為我們整體的生活情調帶來瞭明朗的氛圍。
誠如森下小姐所言,每年季節不停地循環,人生亦有季節的起伏,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循環不斷重復上演。國傢的興衰、文化的開閤,是否也歸屬於自然的節奏、生生不息的循環呢?我對於森下小姐敘說的茶道美學,一點兒也不感到隔閡,因為我們兩地的文化來自同一個源頭。
清香齋 解緻璋
初次翻開這本《日日是好日》,純粹是被那帶著淡淡禪意的封麵所吸引,再加上“茶道”、“幸福”這些字眼,讓我以為這會是一本關於如何泡齣一杯好茶、體會茶中意境的指南。我本身對東方文化就頗有興趣,尤其是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深厚哲理的生活方式。我原本期待著能在書中找到一些關於茶道基本禮儀、不同季節的茶點搭配,甚至是不同茶葉的品鑒技巧。想象著作者會詳細介紹茶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比如如何在清晨一杯茶中喚醒沉睡的思緒,如何在忙碌的工作間隙通過一杯茶來舒緩壓力,又或者是在與傢人朋友圍坐品茶時,如何通過茶香增進彼此的理解和感情。我甚至設想過,或許作者會分享一些關於茶道曆史淵源的有趣故事,或者是一些著名的茶道大師的生平軼事,讓我能更立體地感受到茶道這門藝術的魅力。總而言之,我當時抱著一種“學習一門手藝,收獲一份寜靜”的心態,準備沉浸在這本書所描繪的茶道世界裏,希望能從中汲取一些屬於自己的“日日是好日”的智慧。
評分當我看到《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新版)》的書名時,我的腦海裏勾勒齣瞭一幅畫麵:一個人,身著素雅的和服,在精緻的茶室裏,手捧一杯熱氣騰騰的茶,眼神寜靜而滿足。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非常“日式”的茶道入門讀物,可能會詳細介紹日本茶道的流派、曆史淵源、茶具的種類和使用方法,以及一套完整的品茶流程。我期待著能學習到如何通過特定的動作和姿態,來體現茶道中的“侘寂”之美,以及如何理解和欣賞茶道中的每一個細節,比如水聲、炭火的溫度、茶碗的質感等等。我甚至設想過,書中會包含一些插畫或者照片,直觀地展示茶道的場景,讓我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同時,我也對“十五種幸福”這個說法感到好奇,我想知道這些幸福是否與茶道中的某種特定儀式、某種特定的茶點,或者某種特定的心境體驗相關,並期待能夠從中找到自己能夠實踐的、能夠帶來心靈慰藉的“幸福之道”。
評分我對《日日是好日》這本書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對“中國日本茶經”這個組閤詞的聯想。我一直認為,雖然日本茶道源自中國,但經過長期的發展,它一定形成瞭自己獨特的體係和文化內涵,與中國的茶文化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因此,我抱著一種“對比和鑒賞”的心態去閱讀這本書,我希望能從中找到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之間的異同之處,比如在茶的種類選擇上,在衝泡方式上,在飲茶的器皿上,甚至是在對茶的哲學理解上。我期待作者能夠深入地剖析日本茶道如何汲取中國茶文化的精華,又如何在本土化的過程中,融入瞭日本民族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我特彆想瞭解,日本茶道中的“一期一會”等概念,是如何在實踐中體現的,以及這些概念是否在中國茶文化中也有類似的錶達。總而言之,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茶道作為一種跨越國界的文化現象,是如何在不同文明中生根發芽,並最終孕育齣獨特的果實的。
評分我購買《日日是好日》這本書,主要是被“時尚生活”這個標簽所吸引,並聯想到茶道與現代都市生活方式的結閤。我一直認為,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人們渴望尋找一種能夠幫助自己放慢腳步、迴歸內心的生活方式。茶道,在我看來,似乎具有這樣的潛力。我原本設想,這本書或許會探討茶道如何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如何在小公寓裏打造一個簡易的茶空間,如何在辦公室衝泡一杯提神醒腦的茶,又或者是在周末的閑暇時光,如何通過茶道來招待朋友,營造一種獨特的社交氛圍。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茶道美學在現代傢居設計、服飾搭配甚至是一些生活小物選擇上的建議,讓茶道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茶室,而是可以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一種真正“時尚”的生活態度。我還在思考,茶道是否也能成為一種創業或者職業的選擇,比如開設一傢日式茶館,或者成為一名茶道指導老師,為更多人帶來這份寜靜與美好。
評分拿到這本《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新版)》,我其實是抱著一種“拓展視野,瞭解異域文化”的心態。我之前對日本茶道瞭解甚少,隻知道它是一種儀式感很強的飲茶方式,與中國的功夫茶有所不同,但具體差異在哪兒,我並不清楚。所以,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日本茶道的窗口,讓我明白它究竟包含哪些元素,為什麼它會被視為一種“道”,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飲品。我希望書中能通過具體的例子,生動地展現茶道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地位和意義,例如它在傢庭生活、社交場閤,甚至是在藝術創作中扮演的角色。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茶道與“幸福”聯係起來的,這十五種幸福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是物質上的富足,還是精神上的滿足?是通過茶道本身帶來的平靜,還是通過茶道延伸齣的其他生活方式?我期待能夠看到一些關於茶道背後哲學思考的闡述,比如它如何引導人們去關注當下,如何培養專注力,如何看待無常,以及如何通過一杯茶與自然和諧相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