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九章算术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九章算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苍,等辑撰 著,邹涌 注
图书标签:
  • 数学史
  • 中国数学
  • 九章算术
  • 古代数学
  • 数学经典
  • 文化典籍
  • 科学史
  • 数学普及
  • 历史文献
  • 古代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042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243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1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畅销多年的经典插图本,2016年经过修订和改版,是目前*适合大众读者的版本。

与市面上其他版本的《九章算术》相比,本书在原著基础上补充了大量原文注释,增加了译解和术解等算法,为读者全面扫除阅读障碍,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全书。

本书经过多次修订、重印,经过读者多年的检验,已经取得非常好的销量。

内容简介

《九章算术》是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也是中国古代算法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与《几何原本》并列为世界两大数学体系的代表作。全书总共收集246个数学问题并提供其解法,这些算法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1500多年,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章算术》*早提出正负数的概念。特别是负数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关于数的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印度,直到7世纪才出现负数的概念;而欧洲比印度还晚1000年,直到17世纪才有人提出负数的概念。

《九章算术》提出“盈不足术”,即用两次假设,可以把一般方程式化为盈不足问题,用“盈不足术”求解。而这一解法,直到13世纪才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被欧洲人称为“契丹算法”(即“中国算法”)。

《九章算术》*早系统叙述了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法则,也*早提出了“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它的算法。


作者简介

张苍(前256—前152年),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人,西汉丞相,封北平侯。西汉初年历法、算学方面的突出代表,他整理、校订的《九章算术》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内页插图

目录

译解者序 / 1

刘徽《九章算术》序 / 1

导??读 / 1

卷第一 ?方田 / 1

卷第二 ?粟米 / 33

卷第三 ?衰分 / 67

卷第四 ?少广 / 93

卷第五 ?商功 / 123

卷第六 ?均输 / 155

卷第七?盈不足 / 195

卷第八?方程 / 219

卷第九?勾股 / 245

附录一?《孙子算经》译解 / 275

原序 / 276

卷上?算筹乘除之法 / 278

卷中?算筹分数之法 / 297

卷下?物不知数 / 317

附录二?《周髀算经》译解 / 337

卷上之一?商高定理 / 338

卷上之二?陈子模型 / 344

卷上之三?七衡六间 / 359

卷下之一?盖天模型 / 365

卷下之二?天体测量 / 372

卷下之三?日月历法 / 380

索引 / 389


前言/序言

译解者序

作为古代中国乃至东方的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与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并称现代数学的两大源泉。它系统地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筹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正式形成。 在古希腊数学走向衰落的中世纪,《九章算术》的机械算法体系显示出比欧几里得几何学更大的优势,并被扩展到其他多个领域。隋唐时,它被流传到日本和朝鲜,对其古代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更远传至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现已译成日、俄、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版本。

《九章算术》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上承先秦数学发展之源流,入汉以后又经众多学者的整理、删补和修订,约于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成书,是几代学者智慧的结晶。在《九章算术》问世之前,虽然先秦典籍中也记录了不少数学知识,但都没有《九章算术》的系统论述,尤其是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编排体例。因而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并有多人为它作过注释,其中著名的有刘徽(公元263年)、李淳风(公元656年)等人。唐宋两代, 朝廷将《九章算术》列为数学教科书,并尊其为古代数学群经之首,“九章” 二字甚至成为中国数学的代名词。

《九章算术》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并提供其解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其中的许多数学问题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例如,关于比例算法的问题与后来在16世纪西欧出现的三分律的算法一样;关于双设法的问题被欧洲人称为契丹算法,13世纪以后的欧洲数学著作中也有此称呼,这也是中国古代数学知识向西方传播的一个证据。总的来说,这本汇集历代学者劳动与智慧的著作,可谓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所确立的算法体系,对世界数学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应用。

基于《九章算术》注重实际应用这一显著特点,我们决定将其修订改版,以期向读者呈现它的最佳版本,发挥它在学习、教学及研究功用上的最大作用。但是,在修订过程中,尽管我们本着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来解读本书,也难免有疏忽错漏之处,还敬请有识之士指正。

译解者

2015.10



穿越时空的思想火花: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遗产 书系名称: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 本册书系简介: 本套“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中华文明史上那些奠定民族精神与文化基石的重量级经典著作。我们坚信,真正的文化伟人,其著作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跨越时空的思想指南。本系列丛书将摒弃晦涩难懂的传统解读方式,采用全新的“图释”理念,以清晰的逻辑结构、精美的视觉呈现和深入浅出的文字阐释,将古籍中的精髓提炼出来,使其焕发出与当代对话的活力。 本套书系关注的领域横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乃至科学的源头,力求全面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我们期待读者在翻阅这些图文并茂的篇章时,不仅能领略到先贤的智慧,更能深刻理解这些著作对后世社会结构、道德观念乃至审美取向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下将详细介绍本系列中其他卷册的独特内容,这些卷册共同构筑起中华文化智慧的壮丽图景: --- 第一卷:诸子百家论道——《论语》精要与儒家思想的构建 核心内容: 本卷聚焦于孔子及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论语》。 图释侧重点: 本书将《论语》中的核心概念,如“仁”、“义”、“礼”、“智”、“信”,进行概念图解。通过构建思想流派图谱,直观展示儒家学说如何从个体修养延伸至家国治理。特别收录了多个场景复原图,描绘孔子周游列国、因材施教的经典瞬间,辅以现代社会案例分析,探讨“君子”在当代职场和家庭中的意义。我们详细解析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背后的认知心理学基础,并通过图表对比了早期儒家与其他学派(如道家、法家)在治国方略上的核心差异。 视觉呈现: 采用仿竹简风格的版式设计,配以明清时期儒家学者画像,以及各地孔庙建筑群的精细测绘图。重点章节配有互动式思维导图,帮助读者梳理孔孟思想的内在逻辑链条。 --- 第二卷:宇宙的和谐与自然之道——《道德经》的形而上学探源 核心内容: 本卷深入阐释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道”、“德”、“无为”的辩证思想。 图释侧重点: 《道德经》的抽象性极高,本书致力于将其“可道,非常道”的境界具象化。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道”的象征性视觉模型,用以解释“上善若水”、“知足常乐”等概念。书中设有专门章节,对比了老庄的“自然无为”与法家的“积极干预”在社会管理哲学上的分野。此外,本卷还图解了《道德经》在古代炼丹术、养生术以及兵法(如“不争之争”)中的应用路径,展示了其多维度的文化影响。对“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我们使用拓扑学原理进行简化阐释。 视觉呈现: 整体色调采用水墨写意风格,强调留白与意境。配有古代道观、山水画中的“道”的意象分析图,以及老子形象的多种艺术变体图。 --- 第三卷:历史的镜鉴与兴衰的规律——《史记》的宏大叙事与人物群像 核心内容: 本卷聚焦司马迁的《史记》,侧重于其“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精神。 图释侧重点: 《史记》包罗万象,本书将其结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以建筑结构图的形式进行可视化解构,清晰展示五体并举的创新之处。重点在于对关键历史人物的“命运轨迹图”绘制,例如项羽、刘邦、秦始皇等,通过时间轴和权力曲线图,分析其成功与败落的内在必然性。此外,我们详尽图释了《史记》中记载的礼仪、兵器、度量衡等制度变迁,并配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图进行印证,力求还原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视觉呈现: 采用厚重、庄严的版式,以古代青铜器纹饰作为边框元素。大量使用地图演变图、世系图和制度对比图表,体现史学的严谨性与宏大感。 --- 第四卷:诗歌的浪漫与时代的脉搏——《诗经》三百篇的社会生活志 核心内容: 本卷解读《诗经》,从周代初期的社会风貌、祭祀仪式、劳动场景及爱情婚姻等方面切入。 图释侧重点: 如何让古老的诗句“活”起来?本卷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针对“风”的部分,我们通过复原当时的农耕、渔猎、婚嫁场景,配以诗句进行注解。对于“雅”、“颂”,则侧重于解读周代的宗法制度和祭祀礼仪的图解说明。书中特别设立了“赋、比、兴”的表达手法解析专栏,用现代视觉语言(如对比、隐喻)来解释古代的修辞手法。此外,我们还绘制了周代不同地域的方言和生活习俗地图,以帮助理解诗歌的地域特色。 视觉呈现: 色彩明快,充满田园气息。大量使用早期陶器、玉器上的纹样作为插图元素,力求还原周人朴素而热烈的生命状态。 --- 第五卷:建筑的哲学与匠心的传承——《营造法式》的技术美学 核心内容: 本卷将目光投向技术科学领域,系统解析李诫的《营造法式》,探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逻辑与审美标准。 图释侧重点: 《营造法式》是古代工程技术的巅峰之作。本书的核心在于“剖面图”与“节点详解”。我们将斗拱的层叠结构、殿宇的模数制(材分制)进行三维透视图解,让读者清晰理解其力学原理。书中详尽分解了瓦作、木作、石作中的关键工艺步骤,并与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特别对唐宋时期建筑的“中轴对称”与“等级制度”在空间布局上的体现进行了量化分析。 视觉呈现: 采用精确的工程制图风格,线稿清晰,数据标注明确。辅以古代著名建筑(如应县木塔、宋代宫殿)的测绘对比图,展现古代匠人惊人的数学能力。 --- 书系总结: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是一套致力于“活化”经典的文化工程。通过对哲学、史学、文学、技术等多个维度的深度图解,我们试图构建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思维的桥梁。本系列旨在向世人证明,中华文明的伟大不仅在于其厚重的篇幅,更在于其思想的穿透力、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审美的高度。阅读本套书系,即是一场对中华文化自信的深度探寻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著作一直心怀敬畏,但常常因为其艰涩的语言和抽象的论述而望而却步。这本书以“图释”的形式来呈现“文化伟人代表作”,这让我眼前一亮。我设想,这本书的插图将是其最大的亮点,它们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而是对原文内容的精准解读和形象化展示。例如,如果原文描述了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书中可能就会有清晰的、不同角度的图示;如果原文提到了某种古代的测量方法,书中可能会有详细的步骤图和相关工具的描绘。我希望通过这些生动的图像,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曾经让很多人困惑的古老智慧。我渴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真正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魅力,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不再觉得那些经典著作是遥不可及的,而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价值和智慧。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史非常感兴趣,总觉得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很多方面都曾走在世界前列,只是这些辉煌的成就,在现代社会中,往往被一些更具“时代感”的科技所掩盖。这本书的书名“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期待它能够通过“图释”的方式,将那些曾经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古代科技著作,以一种更加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书中会有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仅是插画,更可能是一些古代器物的模型、原理图,甚至是历史场景的复原图。通过这些视觉化的呈现,我希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代先贤们的思考方式和技术手段。我对于古代的各种发明创造,比如天文仪器、测量工具、工程技术等,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本书能够满足我的求知欲,让我对我们民族的科技遗产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精美,书页纸质也相当不错,拿到手里很有分量感。虽然我平时对历史题材不是特别痴迷,但被这个“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的噱头吸引,想着能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我特别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总觉得单纯的文字会让人望而却步,而加入插图,尤其是那些精美的、符合时代背景的插画,能极大地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深度。我一直对古代的科技、数学、天文等方面抱有好奇心,总觉得那里面藏着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都变得晦涩难懂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遗憾,它用一种相对易于接受的方式,将那些曾经辉煌的文明成果展现出来。从封面设计来看,就很有历史感和艺术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一探究竟。我对内容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像它的外表一样,带给我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不能忽略其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尤其是在数学领域。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很多时候,这些成就往往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或者以一种极为抽象、专业的方式呈现,让普通读者难以接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这条通往古代智慧的道路。我尤其期待它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展现在我眼前。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可能是对数学原理的直观展示,比如用图形来解释几何定理,用模型来演示代数运算,甚至可能通过古代的测量工具和场景来还原当时的数学实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古代数学家的严谨与创造力,体会到数学之美,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甚至激发我对数学产生新的兴趣。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图像来理解。单纯的文字描述,往往难以形成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当涉及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原理时。这本书的“图释”概念,正好击中了我学习上的痛点。我期待它能够通过精美的插画、详细的图解,甚至是古代器具的模型图,来生动地展示那些曾经辉煌的文化成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古代先贤们的智慧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体现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我对于古代的各种发明创造,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精妙的设计的方面,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立体感知,让我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评分

很多人只知道文学的一些名著,不知道数学里也有很多名著,例如几何原本,九章算术,数学原理,等等。作为一个数学爱好者,如果没有读过这些数学名著,就像语文老师没有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一样,我也想通过自己的阅读去影响自己的宝贝,能让她也一样爱上数学

评分

书质量不错,物流也比较快,是正版。

评分

印刷质量不错,有时间沉下心来拜读下

评分

我奋斗十八年,才能坐下来和你喝一杯咖啡

评分

暑假给孩子看的,希望孩子加油

评分

原版正品,发货快捷,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拥有的,深奥的问题

评分

书挺厚实的,看了几个证明,感觉回到高中时代了,全当寻找一些青春的回忆来看。闲暇时间的新玩具。

评分

正品。看起来很深奥。了解了解增加见识。

评分

自然史,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著作,适合给孩子讲讲,我买这些书的初衷就是自己学习,同时也能检一些适合孩子的能给孩子讲讲,这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