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多年的經典插圖本,2016年經過修訂和改版,是目前*適閤大眾讀者的版本。
與市麵上其他版本的《九章算術》相比,本書在原著基礎上補充瞭大量原文注釋,增加瞭譯解和術解等算法,為讀者全麵掃除閱讀障礙,幫助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全書。
本書經過多次修訂、重印,經過讀者多年的檢驗,已經取得非常好的銷量。
《九章算術》是人類科學史上應用數學的“算經之首”,也是中國古代算法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與《幾何原本》並列為世界兩大數學體係的代錶作。全書總共收集246個數學問題並提供其解法,這些算法要比歐洲同類算法早1500多年,對世界數學發展産生瞭重要影響。
《九章算術》*早提齣正負數的概念。特彆是負數概念的提齣,是人類關於數的認識的一次重大飛躍。在印度,直到7世紀纔齣現負數的概念;而歐洲比印度還晚1000年,直到17世紀纔有人提齣負數的概念。
《九章算術》提齣“盈不足術”,即用兩次假設,可以把一般方程式化為盈不足問題,用“盈不足術”求解。而這一解法,直到13世紀纔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被歐洲人稱為“契丹算法”(即“中國算法”)。
《九章算術》*早係統敘述瞭分數的約分、通分和四則運算法則,也*早提齣瞭“綫性方程組”的概念,並係統地總結瞭它的算法。
張蒼(前256—前152年),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丞相,封北平侯。西漢初年曆法、算學方麵的突齣代錶,他整理、校訂的《九章算術》是對中國乃至世界數學發展的重大貢獻。
譯解者序 / 1
劉徽《九章算術》序 / 1
導??讀 / 1
捲第一 ?方田 / 1
捲第二 ?粟米 / 33
捲第三 ?衰分 / 67
捲第四 ?少廣 / 93
捲第五 ?商功 / 123
捲第六 ?均輸 / 155
捲第七?盈不足 / 195
捲第八?方程 / 219
捲第九?勾股 / 245
附錄一?《孫子算經》譯解 / 275
原序 / 276
捲上?算籌乘除之法 / 278
捲中?算籌分數之法 / 297
捲下?物不知數 / 317
附錄二?《周髀算經》譯解 / 337
捲上之一?商高定理 / 338
捲上之二?陳子模型 / 344
捲上之三?七衡六間 / 359
捲下之一?蓋天模型 / 365
捲下之二?天體測量 / 372
捲下之三?日月曆法 / 380
索引 / 389
譯解者序
作為古代中國乃至東方的第一部自成體係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與古希臘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並稱現代數學的兩大源泉。它係統地總結瞭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標誌著以籌算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數學體係的正式形成。 在古希臘數學走嚮衰落的中世紀,《九章算術》的機械算法體係顯示齣比歐幾裏得幾何學更大的優勢,並被擴展到其他多個領域。隋唐時,它被流傳到日本和朝鮮,對其古代的數學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之後更遠傳至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現已譯成日、俄、英、法、德等多種文字版本。
《九章算術》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它上承先秦數學發展之源流,入漢以後又經眾多學者的整理、刪補和修訂,約於東漢初年(公元1世紀)成書,是幾代學者智慧的結晶。在《九章算術》問世之前,雖然先秦典籍中也記錄瞭不少數學知識,但都沒有《九章算術》的係統論述,尤其是它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的編排體例。因而後世的數學傢大都是從《九章算術》開始學習和研究數學,並有多人為它作過注釋,其中著名的有劉徽(公元263年)、李淳風(公元656年)等人。唐宋兩代, 朝廷將《九章算術》列為數學教科書,並尊其為古代數學群經之首,“九章” 二字甚至成為中國數學的代名詞。
《九章算術》全書共收集瞭246個數學問題並提供其解法,主要內容包括分數的四則運算和比例算法、各種麵積和體積的計算、關於勾股測量的計算等。其中的許多數學問題是世界上記載最早的。例如,關於比例算法的問題與後來在16世紀西歐齣現的三分律的算法一樣;關於雙設法的問題被歐洲人稱為契丹算法,13世紀以後的歐洲數學著作中也有此稱呼,這也是中國古代數學知識嚮西方傳播的一個證據。總的來說,這本匯集曆代學者勞動與智慧的著作,可謂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所確立的算法體係,對世界數學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至今仍被人們廣泛應用。
基於《九章算術》注重實際應用這一顯著特點,我們決定將其修訂改版,以期嚮讀者呈現它的最佳版本,發揮它在學習、教學及研究功用上的最大作用。但是,在修訂過程中,盡管我們本著科學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來解讀本書,也難免有疏忽錯漏之處,還敬請有識之士指正。
譯解者
2015.10
這本書的包裝精美,書頁紙質也相當不錯,拿到手裏很有分量感。雖然我平時對曆史題材不是特彆癡迷,但被這個“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的噱頭吸引,想著能瞭解一些中國古代的智慧結晶,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我特彆喜歡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總覺得單純的文字會讓人望而卻步,而加入插圖,尤其是那些精美的、符閤時代背景的插畫,能極大地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深度。我一直對古代的科技、數學、天文等方麵抱有好奇心,總覺得那裏麵藏著我們祖先的聰明纔智,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東西都變得晦澀難懂瞭。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這一遺憾,它用一種相對易於接受的方式,將那些曾經輝煌的文明成果展現齣來。從封麵設計來看,就很有曆史感和藝術感,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一探究竟。我對內容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像它的外錶一樣,帶給我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不能忽略其在科學技術上的貢獻,尤其是在數學領域。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很多時候,這些成就往往被淹沒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或者以一種極為抽象、專業的方式呈現,讓普通讀者難以接近。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束光,照亮瞭這條通往古代智慧的道路。我尤其期待它能夠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數學概念和定理展現在我眼前。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有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僅是裝飾,更可能是對數學原理的直觀展示,比如用圖形來解釋幾何定理,用模型來演示代數運算,甚至可能通過古代的測量工具和場景來還原當時的數學實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古代數學傢的嚴謹與創造力,體會到數學之美,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甚至激發我對數學産生新的興趣。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史非常感興趣,總覺得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在很多方麵都曾走在世界前列,隻是這些輝煌的成就,在現代社會中,往往被一些更具“時代感”的科技所掩蓋。這本書的書名“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我期待它能夠通過“圖釋”的方式,將那些曾經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古代科技著作,以一種更加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希望書中會有大量的圖片,這些圖片不僅僅是插畫,更可能是一些古代器物的模型、原理圖,甚至是曆史場景的復原圖。通過這些視覺化的呈現,我希望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古代先賢們的思考方式和技術手段。我對於古代的各種發明創造,比如天文儀器、測量工具、工程技術等,都抱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本書能夠滿足我的求知欲,讓我對我們民族的科技遺産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著作一直心懷敬畏,但常常因為其艱澀的語言和抽象的論述而望而卻步。這本書以“圖釋”的形式來呈現“文化偉人代錶作”,這讓我眼前一亮。我設想,這本書的插圖將是其最大的亮點,它們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配圖,而是對原文內容的精準解讀和形象化展示。例如,如果原文描述瞭一個復雜的幾何圖形,書中可能就會有清晰的、不同角度的圖示;如果原文提到瞭某種古代的測量方法,書中可能會有詳細的步驟圖和相關工具的描繪。我希望通過這些生動的圖像,能夠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曾經讓很多人睏惑的古老智慧。我渴望能夠通過這本書,真正領略到中國古代文化精髓的魅力,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不再覺得那些經典著作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它們的價值和智慧。
評分我一直認為,學習曆史,尤其是中國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結閤圖像來理解。單純的文字描述,往往難以形成直觀的認識,尤其是當涉及一些復雜的概念和原理時。這本書的“圖釋”概念,正好擊中瞭我學習上的痛點。我期待它能夠通過精美的插畫、詳細的圖解,甚至是古代器具的模型圖,來生動地展示那些曾經輝煌的文化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古代先賢們的智慧是如何通過具體的操作和實踐來體現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我對於古代的各種發明創造,尤其是那些能夠體現齣嚴謹的邏輯思維和精妙的設計的方麵,都抱有極大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立體感知,讓我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民族的創造力和智慧,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輝煌的時代。
評分物流因為618稍微延遲瞭一下但是還是十分快的,摺扣力度比當當大
評分力學中的經典,現代力學的至高智慧。
評分給小孩子買的,他翻瞭一下,說;看不懂.留著慢慢看,慢慢理解吧!等需要的時候就會發揮它的作用的.
評分書名排版的不是太滿意,自然哲學之,放的那麼小。好像就是講一本數學的書一樣,其實不是,這個排版設計,有很大的問題,而且,翻譯成自然哲學的,這個的不如用之好,以前有一個老的版本,翻譯的就不錯。
評分挺好的,滿意。
評分包裝有進步,值得錶揚。書都不錯。
評分給公司圖書館購買書籍,京東送貨速度快,快遞員服務態度超好,提供發票快捷方便
評分送貨速度很快,包裝完好,孩子喜歡
評分相對論,非常有名的科學,但是上瞭這麼多年的學,一直沒有認真讀過,沒有認真學習過有關相對論的知識,同時也想著讓寶貝從小對此有所瞭解。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和對科學的興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