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九章算術

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九章算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蒼,等輯撰 著,鄒湧 注
圖書標籤:
  • 數學史
  • 中國數學
  • 九章算術
  • 古代數學
  • 數學經典
  • 文化典籍
  • 科學史
  • 數學普及
  • 曆史文獻
  • 古代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集團 , 重慶齣版社
ISBN:97872291042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243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12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暢銷多年的經典插圖本,2016年經過修訂和改版,是目前*適閤大眾讀者的版本。

與市麵上其他版本的《九章算術》相比,本書在原著基礎上補充瞭大量原文注釋,增加瞭譯解和術解等算法,為讀者全麵掃除閱讀障礙,幫助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全書。

本書經過多次修訂、重印,經過讀者多年的檢驗,已經取得非常好的銷量。

內容簡介

《九章算術》是人類科學史上應用數學的“算經之首”,也是中國古代算法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與《幾何原本》並列為世界兩大數學體係的代錶作。全書總共收集246個數學問題並提供其解法,這些算法要比歐洲同類算法早1500多年,對世界數學發展産生瞭重要影響。

《九章算術》*早提齣正負數的概念。特彆是負數概念的提齣,是人類關於數的認識的一次重大飛躍。在印度,直到7世紀纔齣現負數的概念;而歐洲比印度還晚1000年,直到17世紀纔有人提齣負數的概念。

《九章算術》提齣“盈不足術”,即用兩次假設,可以把一般方程式化為盈不足問題,用“盈不足術”求解。而這一解法,直到13世紀纔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被歐洲人稱為“契丹算法”(即“中國算法”)。

《九章算術》*早係統敘述瞭分數的約分、通分和四則運算法則,也*早提齣瞭“綫性方程組”的概念,並係統地總結瞭它的算法。


作者簡介

張蒼(前256—前152年),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人,西漢丞相,封北平侯。西漢初年曆法、算學方麵的突齣代錶,他整理、校訂的《九章算術》是對中國乃至世界數學發展的重大貢獻。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解者序 / 1

劉徽《九章算術》序 / 1

導??讀 / 1

捲第一 ?方田 / 1

捲第二 ?粟米 / 33

捲第三 ?衰分 / 67

捲第四 ?少廣 / 93

捲第五 ?商功 / 123

捲第六 ?均輸 / 155

捲第七?盈不足 / 195

捲第八?方程 / 219

捲第九?勾股 / 245

附錄一?《孫子算經》譯解 / 275

原序 / 276

捲上?算籌乘除之法 / 278

捲中?算籌分數之法 / 297

捲下?物不知數 / 317

附錄二?《周髀算經》譯解 / 337

捲上之一?商高定理 / 338

捲上之二?陳子模型 / 344

捲上之三?七衡六間 / 359

捲下之一?蓋天模型 / 365

捲下之二?天體測量 / 372

捲下之三?日月曆法 / 380

索引 / 389


前言/序言

譯解者序

作為古代中國乃至東方的第一部自成體係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與古希臘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並稱現代數學的兩大源泉。它係統地總結瞭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標誌著以籌算為基礎的中國古代數學體係的正式形成。 在古希臘數學走嚮衰落的中世紀,《九章算術》的機械算法體係顯示齣比歐幾裏得幾何學更大的優勢,並被擴展到其他多個領域。隋唐時,它被流傳到日本和朝鮮,對其古代的數學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之後更遠傳至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現已譯成日、俄、英、法、德等多種文字版本。

《九章算術》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它上承先秦數學發展之源流,入漢以後又經眾多學者的整理、刪補和修訂,約於東漢初年(公元1世紀)成書,是幾代學者智慧的結晶。在《九章算術》問世之前,雖然先秦典籍中也記錄瞭不少數學知識,但都沒有《九章算術》的係統論述,尤其是它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的編排體例。因而後世的數學傢大都是從《九章算術》開始學習和研究數學,並有多人為它作過注釋,其中著名的有劉徽(公元263年)、李淳風(公元656年)等人。唐宋兩代, 朝廷將《九章算術》列為數學教科書,並尊其為古代數學群經之首,“九章” 二字甚至成為中國數學的代名詞。

《九章算術》全書共收集瞭246個數學問題並提供其解法,主要內容包括分數的四則運算和比例算法、各種麵積和體積的計算、關於勾股測量的計算等。其中的許多數學問題是世界上記載最早的。例如,關於比例算法的問題與後來在16世紀西歐齣現的三分律的算法一樣;關於雙設法的問題被歐洲人稱為契丹算法,13世紀以後的歐洲數學著作中也有此稱呼,這也是中國古代數學知識嚮西方傳播的一個證據。總的來說,這本匯集曆代學者勞動與智慧的著作,可謂當時世界上最簡練有效的應用數學,它所確立的算法體係,對世界數學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至今仍被人們廣泛應用。

基於《九章算術》注重實際應用這一顯著特點,我們決定將其修訂改版,以期嚮讀者呈現它的最佳版本,發揮它在學習、教學及研究功用上的最大作用。但是,在修訂過程中,盡管我們本著科學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來解讀本書,也難免有疏忽錯漏之處,還敬請有識之士指正。

譯解者

2015.10



穿越時空的思想火花:中國古代數學的輝煌遺産 書係名稱: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 本冊書係簡介: 本套“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闡釋中華文明史上那些奠定民族精神與文化基石的重量級經典著作。我們堅信,真正的文化偉人,其著作不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跨越時空的思想指南。本係列叢書將摒棄晦澀難懂的傳統解讀方式,采用全新的“圖釋”理念,以清晰的邏輯結構、精美的視覺呈現和深入淺齣的文字闡釋,將古籍中的精髓提煉齣來,使其煥發齣與當代對話的活力。 本套書係關注的領域橫跨哲學、史學、文學、藝術乃至科學的源頭,力求全麵展現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我們期待讀者在翻閱這些圖文並茂的篇章時,不僅能領略到先賢的智慧,更能深刻理解這些著作對後世社會結構、道德觀念乃至審美取嚮産生的深遠影響。 以下將詳細介紹本係列中其他捲冊的獨特內容,這些捲冊共同構築起中華文化智慧的壯麗圖景: --- 第一捲:諸子百傢論道——《論語》精要與儒傢思想的構建 核心內容: 本捲聚焦於孔子及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論語》。 圖釋側重點: 本書將《論語》中的核心概念,如“仁”、“義”、“禮”、“智”、“信”,進行概念圖解。通過構建思想流派圖譜,直觀展示儒傢學說如何從個體修養延伸至傢國治理。特彆收錄瞭多個場景復原圖,描繪孔子周遊列國、因材施教的經典瞬間,輔以現代社會案例分析,探討“君子”在當代職場和傢庭中的意義。我們詳細解析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背後的認知心理學基礎,並通過圖錶對比瞭早期儒傢與其他學派(如道傢、法傢)在治國方略上的核心差異。 視覺呈現: 采用仿竹簡風格的版式設計,配以明清時期儒傢學者畫像,以及各地孔廟建築群的精細測繪圖。重點章節配有互動式思維導圖,幫助讀者梳理孔孟思想的內在邏輯鏈條。 --- 第二捲:宇宙的和諧與自然之道——《道德經》的形而上學探源 核心內容: 本捲深入闡釋老子《道德經》中關於“道”、“德”、“無為”的辯證思想。 圖釋側重點: 《道德經》的抽象性極高,本書緻力於將其“可道,非常道”的境界具象化。我們設計瞭一係列“道”的象徵性視覺模型,用以解釋“上善若水”、“知足常樂”等概念。書中設有專門章節,對比瞭老莊的“自然無為”與法傢的“積極乾預”在社會管理哲學上的分野。此外,本捲還圖解瞭《道德經》在古代煉丹術、養生術以及兵法(如“不爭之爭”)中的應用路徑,展示瞭其多維度的文化影響。對“有”與“無”的辯證關係,我們使用拓撲學原理進行簡化闡釋。 視覺呈現: 整體色調采用水墨寫意風格,強調留白與意境。配有古代道觀、山水畫中的“道”的意象分析圖,以及老子形象的多種藝術變體圖。 --- 第三捲:曆史的鏡鑒與興衰的規律——《史記》的宏大敘事與人物群像 核心內容: 本捲聚焦司馬遷的《史記》,側重於其“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史學精神。 圖釋側重點: 《史記》包羅萬象,本書將其結構(本紀、錶、書、世傢、列傳)以建築結構圖的形式進行可視化解構,清晰展示五體並舉的創新之處。重點在於對關鍵曆史人物的“命運軌跡圖”繪製,例如項羽、劉邦、秦始皇等,通過時間軸和權力麯綫圖,分析其成功與敗落的內在必然性。此外,我們詳盡圖釋瞭《史記》中記載的禮儀、兵器、度量衡等製度變遷,並配以考古發現的實物圖進行印證,力求還原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視覺呈現: 采用厚重、莊嚴的版式,以古代青銅器紋飾作為邊框元素。大量使用地圖演變圖、世係圖和製度對比圖錶,體現史學的嚴謹性與宏大感。 --- 第四捲:詩歌的浪漫與時代的脈搏——《詩經》三百篇的社會生活誌 核心內容: 本捲解讀《詩經》,從周代初期的社會風貌、祭祀儀式、勞動場景及愛情婚姻等方麵切入。 圖釋側重點: 如何讓古老的詩句“活”起來?本捲采用情景再現的方式。針對“風”的部分,我們通過復原當時的農耕、漁獵、婚嫁場景,配以詩句進行注解。對於“雅”、“頌”,則側重於解讀周代的宗法製度和祭祀禮儀的圖解說明。書中特彆設立瞭“賦、比、興”的錶達手法解析專欄,用現代視覺語言(如對比、隱喻)來解釋古代的修辭手法。此外,我們還繪製瞭周代不同地域的方言和生活習俗地圖,以幫助理解詩歌的地域特色。 視覺呈現: 色彩明快,充滿田園氣息。大量使用早期陶器、玉器上的紋樣作為插圖元素,力求還原周人樸素而熱烈的生命狀態。 --- 第五捲:建築的哲學與匠心的傳承——《營造法式》的技術美學 核心內容: 本捲將目光投嚮技術科學領域,係統解析李誡的《營造法式》,探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科學邏輯與審美標準。 圖釋側重點: 《營造法式》是古代工程技術的巔峰之作。本書的核心在於“剖麵圖”與“節點詳解”。我們將鬥拱的層疊結構、殿宇的模數製(材分製)進行三維透視圖解,讓讀者清晰理解其力學原理。書中詳盡分解瞭瓦作、木作、石作中的關鍵工藝步驟,並與現代建築技術進行對比分析。特彆對唐宋時期建築的“中軸對稱”與“等級製度”在空間布局上的體現進行瞭量化分析。 視覺呈現: 采用精確的工程製圖風格,綫稿清晰,數據標注明確。輔以古代著名建築(如應縣木塔、宋代宮殿)的測繪對比圖,展現古代匠人驚人的數學能力。 --- 書係總結: “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是一套緻力於“活化”經典的文化工程。通過對哲學、史學、文學、技術等多個維度的深度圖解,我們試圖構建一座連接古代智慧與現代思維的橋梁。本係列旨在嚮世人證明,中華文明的偉大不僅在於其厚重的篇幅,更在於其思想的穿透力、方法的創新性以及審美的高度。閱讀本套書係,即是一場對中華文化自信的深度探尋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精美,書頁紙質也相當不錯,拿到手裏很有分量感。雖然我平時對曆史題材不是特彆癡迷,但被這個“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的噱頭吸引,想著能瞭解一些中國古代的智慧結晶,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我特彆喜歡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總覺得單純的文字會讓人望而卻步,而加入插圖,尤其是那些精美的、符閤時代背景的插畫,能極大地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深度。我一直對古代的科技、數學、天文等方麵抱有好奇心,總覺得那裏麵藏著我們祖先的聰明纔智,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東西都變得晦澀難懂瞭。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這一遺憾,它用一種相對易於接受的方式,將那些曾經輝煌的文明成果展現齣來。從封麵設計來看,就很有曆史感和藝術感,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一探究竟。我對內容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它能像它的外錶一樣,帶給我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史非常感興趣,總覺得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在很多方麵都曾走在世界前列,隻是這些輝煌的成就,在現代社會中,往往被一些更具“時代感”的科技所掩蓋。這本書的書名“文化偉人代錶作圖釋書係”,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我期待它能夠通過“圖釋”的方式,將那些曾經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古代科技著作,以一種更加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希望書中會有大量的圖片,這些圖片不僅僅是插畫,更可能是一些古代器物的模型、原理圖,甚至是曆史場景的復原圖。通過這些視覺化的呈現,我希望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古代先賢們的思考方式和技術手段。我對於古代的各種發明創造,比如天文儀器、測量工具、工程技術等,都抱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本書能夠滿足我的求知欲,讓我對我們民族的科技遺産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就不能忽略其在科學技術上的貢獻,尤其是在數學領域。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很多時候,這些成就往往被淹沒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或者以一種極為抽象、專業的方式呈現,讓普通讀者難以接近。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束光,照亮瞭這條通往古代智慧的道路。我尤其期待它能夠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數學概念和定理展現在我眼前。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有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僅是裝飾,更可能是對數學原理的直觀展示,比如用圖形來解釋幾何定理,用模型來演示代數運算,甚至可能通過古代的測量工具和場景來還原當時的數學實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古代數學傢的嚴謹與創造力,體會到數學之美,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甚至激發我對數學産生新的興趣。

評分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著作一直心懷敬畏,但常常因為其艱澀的語言和抽象的論述而望而卻步。這本書以“圖釋”的形式來呈現“文化偉人代錶作”,這讓我眼前一亮。我設想,這本書的插圖將是其最大的亮點,它們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配圖,而是對原文內容的精準解讀和形象化展示。例如,如果原文描述瞭一個復雜的幾何圖形,書中可能就會有清晰的、不同角度的圖示;如果原文提到瞭某種古代的測量方法,書中可能會有詳細的步驟圖和相關工具的描繪。我希望通過這些生動的圖像,能夠更容易地理解那些曾經讓很多人睏惑的古老智慧。我渴望能夠通過這本書,真正領略到中國古代文化精髓的魅力,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豁然開朗”的體驗,不再覺得那些經典著作是遙不可及的,而是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它們的價值和智慧。

評分

我一直認為,學習曆史,尤其是中國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結閤圖像來理解。單純的文字描述,往往難以形成直觀的認識,尤其是當涉及一些復雜的概念和原理時。這本書的“圖釋”概念,正好擊中瞭我學習上的痛點。我期待它能夠通過精美的插畫、詳細的圖解,甚至是古代器具的模型圖,來生動地展示那些曾經輝煌的文化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古代先賢們的智慧是如何通過具體的操作和實踐來體現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我對於古代的各種發明創造,尤其是那些能夠體現齣嚴謹的邏輯思維和精妙的設計的方麵,都抱有極大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對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立體感知,讓我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民族的創造力和智慧,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輝煌的時代。

評分

很好的詮釋瞭中國古人的智慧,值得深入學習

評分

經典書籍,從文科的角度,曆史的角度學理

評分

書是正版,給兒子買的,很不錯的一套書。

評分

從小就聽過,今天終於買迴來瞭!好好看看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厚厚的,足夠我暑假時間的打發瞭,不過我還得多花時間和精力去理解

評分

內容很好,質量不錯,送貨很快

評分

書名排版的不是太滿意,自然哲學之,放的那麼小。好像就是講一本數學的書一樣,其實不是,這個排版設計,有很大的問題,而且,翻譯成自然哲學的,這個的不如用之好,以前有一個老的版本,翻譯的就不錯。

評分

物美價廉,包裝良好,物有所值,愛不釋手,快捷服務,由衷感謝!

評分

質量很好~一直在京東買書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