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教育部**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求以及工業機器人産業崗位技能需要,由企業技術人員和職業院校骨乾教師共同編寫。本書以認識工業機器人和對機器人進行簡單示教編程、維護維修為目標,通過大量的圖片和實例,對工業機器人的基本概況、機械結構、傳感器應用、控製係統原理、示教編程方法、工作站和生産綫,以及工業機器人的管理與維護等方麵進行較全麵的講解。本書內容全麵新穎、易教易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讀者可對工業機器人有總體認識和全麵瞭解。 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習題參考答案等,詳見前言。
第1章 工業機器人的概念與典型應用 (1)
導讀 (1)
知識目標 (1)
1.1 工業機器人的定義及特點 (2)
1.2 工業機器人的曆史與發展趨勢 (3)
1.2.1 工業機器人的曆史 (3)
1.2.2 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 (3)
1.2.3 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5)
1.3 工業機器人的分類 (6)
1.4 工業機器人的典型應用 (9)
實訓1 認識不同類型的工業機器人 (15)
拓展與提高1 焊接機器人技術的新發展 (15)
本章小結 (16)
思考與練習題1 (17)
第2章 工業機器人的機械結構 (18)
導讀 (18)
知識目標 (18)
能力目標 (18)
2.1 機器人的結構基礎 (19)
2.1.1 機器人結構運動簡圖 (19)
2.1.2 工業機器人的運動自由度 (20)
2.1.3 工業機器人的坐標係 (23)
2.1.4 工業機器人的工作空間 (24)
2.2 關節機器人 (26)
2.2.1 關節機器人的特點與分類 (26)
2.2.2 關節機器人的結構及功能 (28)
2.2.3 減速器 (34)
實訓2 操作焊接機器人進行簡單的運動 (39)
拓展與提高2 直角坐標機器人 (39)
本章小結 (40)
思考與練習題2 (41)
第3章 工業機器人的傳感器及其應用 (43)
導讀 (43)
知識目標 (43)
能力目標 (43)
3.1 工業機器人傳感器的種類與選擇 (44)
3.1.1 工業機器人傳感器的種類 (44)
3.1.2 工業機器人傳感器的性能指標 (45)
3.1.3 工業機器人傳感器類型的選擇 (46)
3.2 常用工業機器人的傳感器 (46)
3.2.1 工業機器人的內部傳感器 (46)
3.2.2 工業機器人的外部傳感器 (51)
3.3 多傳感器的融閤及應用 (57)
3.3.1 傳感器的融閤 (57)
3.3.2 多傳感器應用係統 (58)
實訓3 辨識工業機器人傳感器 (60)
拓展與提高3 激光在自動檢測中的應用 (60)
本章小結 (62)
思考與練習題3 (62)
第4章 工業機器人的控製與驅動係統 (64)
導讀 (64)
知識目標 (64)
能力目標 (64)
4.1 工業機器人的控製係統 (65)
4.1.1 工業機器人控製係統的特點 (65)
4.1.2 工業機器人控製係統的基本功能 (65)
4.1.3 工業機器人控製係統的組成和結構 (66)
4.1.4 工業機器人的控製方式 (69)
4.1.5 工業機器人的控製策略 (70)
4.2 工業機器人的驅動係統 (72)
實訓4 認識工業機器人電氣控製係統 (78)
拓展與提高4 交流伺服係統 (79)
本章小結 (81)
思考與練習題4 (81)
第5章 工業機器人的示教編程 (83)
導讀 (83)
知識目標 (83)
能力目標 (83)
5.1 工業機器人示教編程的概念及特點 (84)
5.1.1 示教再現的概念及其特點 (84)
5.1.2 離綫編程的概念及其特點 (85)
5.2 工業機器人示教的主要內容 (85)
5.2.1 運動軌跡的示教 (85)
5.2.2 作業條件的示教 (87)
5.2.3 作業順序的示教 (88)
5.3 工業機器人示教編程的語言及常見指令 (88)
5.3.1 運動指令 (88)
5.3.2 R寄存器指令 (90)
5.3.3 I/O指令 (90)
5.3.4 條件指令 (90)
5.3.5 等待指令 (90)
5.3.6 流程控製指令 (91)
5.4 示教再現安全操作規程 (91)
5.4.1 示教和手動操作時 (91)
5.4.2 再現和生産時 (92)
5.5 示教再現的方法與步驟 (92)
實訓5 示教工作搬運程序 (97)
擴展與提高5 機器人插補方式的運用 (98)
擴展與提高6 機器人作業程序的編輯 (99)
擴展與提高7 工具中心點(TCP)的標定 (99)
本章小結 (101)
思考與練習題5 (102)
第6章 工業機器人工作站及生産綫 (104)
導讀 (104)
知識目標 (104)
能力目標 (104)
6.1 認識工作站 (105)
6.1.1 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組成 (105)
6.1.2 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特點 (105)
6.2 工業機器人焊接工作站係統 (106)
6.2.1 工業機器人弧焊工作站的工作任務 (106)
6.2.2 工業機器人弧焊工作站的組成 (106)
6.2.3 工業機器人弧焊工作站的工作過程 (110)
6.3 工業機器人生産綫 (111)
6.3.1 焊接機器人生産綫 (111)
6.3.2 機加工自動生産綫 (112)
實訓6 辨識工業機器人弧焊工作站設備 (114)
拓展與提高8 弧焊機器人選型的依據 (115)
本章小結 (116)
思考與練習題6 (116)
第7章 工業機器人的管理與維護 (118)
導讀 (118)
知識目標 (118)
能力目標 (118)
7.1 工業機器人的管理 (119)
7.1.1 工業機器人的係統安全和工作環境安全管理 (119)
7.1.2 工業機器人的主機及控製櫃主要部件的備件管理 (123)
7.2 工業機器人的維護和保養 (125)
7.2.1 控製裝置及示教器 (125)
7.2.2 機器人本體的檢查 (126)
7.2.3 連接電纜的檢查 (127)
7.2.4 焊接電源 (127)
7.2.5 焊機、焊槍 (128)
7.2.6 機器人維護常用工具 (130)
7.2.7 機器人日常維護及保養計劃 (130)
實訓7 清洗機器人控製櫃 (131)
實訓8 檢查四軸齒輪箱潤滑油 (132)
拓展與提高9 桁架機器人售後異常處理辦法 (132)
本章小結 (134)
思考與練習題7 (134)
參考文獻 (136)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製、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現代製造業重要的自動化裝備。自1954年由美國研製齣世界上第1颱可編程的機器人以來,各工業發達國傢都相繼研製和應用工業機器人,機器人技術及其産品得到飛速發展,已成為柔性製造係統(FMS)、自動化工廠(FA)、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CIMS)的重要工具。在當今大規模製造業中,企業為保障人身安全、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普遍重視生産過程的自動化程度。工業機器人作為自動化生産綫上的重要成員,逐漸被企業所認同並采用。
與計算機、網絡技術一樣,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正在日益改變著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方式。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水平和應用程度已成為評價一個國傢自動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目前,工業機器人主要承擔焊接、噴塗、搬運以及碼垛等重復且勞動強度極大的工作,工作方式一般采取示教再現方式及部分離綫編程方式。
本書以高等職業院校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纔的目標為宗旨,選取知識點以“必需、夠用”為度,敘述上力求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本書參照最新行業標準,參考有關工業機器人的最新資料和信息,閤理設置內容,並結閤職業院校的特點和培養方嚮編撰而成。通過學習,讀者可瞭解工業機器人的基本概況,掌握工業機器人的機械結構、傳感器應用、控製係統原理,學會如何進行示教編程和設備的管理與維護,使讀者具備工業機器人的操作、管理和維護能力。
本書共7章,通過詳細的圖解和示例,主要介紹工業機器人的機械結構、控製係統、示教編程、維護保養等方麵的知識與技能,建議教學時數為48學時。具體內容如下:
(1)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分類及應用領域等。
(2)工業機器人機械結構的自由度、工作空間等,並以關節工業機器人為例,介紹工業機器人各部位的結構功能。
(3)工業機器人傳感器的分類及其應用。
(4)工業機器人的控製係統與伺服驅動係統。
(5)工業機器人示教編程的分類和特點,示教再現的內容,示教編程語言及常見指令,示教再現方法及步驟。
(6)工業機器人弧焊工作站的工作任務、組成及工作過程,以及常見生産綫。
(7)工業機器人係統安全、工作環境及機器人主機、控製櫃主要部件的管理,機器人主體、控製裝置、示教器及外圍輔助設備的維護保養等。
本書由鄂爾多斯職業學院郝巧梅副教授、劉懷蘭教授任主編,由任艷茹、劉小斐、郝慧芬、李強任副主編,賀長春、王偉、劉艷輝、由國艷、王慧、趙美麗、硃福棟、高海兵參加編寫,由熊清平、黃樓林兩位專傢進行主審。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等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並提供大量寶貴資料,在此深錶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懇請讀者諒解並提齣寶貴建議。
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習題參考答案,請有需要的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免費注冊後進行下載,如有問題請在網站留言或與電子工業齣版社聯係。
這本書的標題是《工業機器人技術》,但讀完之後,我完全沒有感受到任何關於工業機器人技術的內容,這讓我感到非常睏惑和失望。整本書的敘述邏輯似乎與我預期的主題完全無關,仿佛是一本被錯誤命名的書籍。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深度解析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手臂設計、運動控製算法、傳感器集成、以及人機協作安全性的專業讀物。我期待能看到詳細的圖解,展示不同類型工業機器人的結構,例如SCARA、Delta、Cartesian等,並分析它們在不同生産場景下的應用優勢。我也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PLC編程、ROS(機器人操作係統)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來提升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例如,我希望能瞭解機器視覺在零件識彆、裝配引導方麵的具體實現,以及力反饋技術在精密操作中的作用。 然而,書中絕大部分篇幅都在講述一些曆史故事,這些故事與工業機器人毫無關聯,更像是某個不太知名的探險傢在遙遠大陸的奇遇記。開篇就介紹瞭幾個我從未聽過的文明,以及他們對星辰的觀測和哲學思考。我試圖從中尋找一絲技術發展的脈絡,哪怕是最微弱的象徵意義,但發現一切都隻是在描述一些古老的傳說和神話。書中對自然風光的描寫倒是相當生動,細緻到每一片葉子的紋理,每一道溪流的聲音,仿佛作者是一位資深的地理學傢或博物學傢。但這些描寫對於理解“工業機器人技術”這個標題來說,完全是南轅北轍。我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瞭書店,或者誤拿瞭彆人的包裹。 更令我費解的是,書中還穿插瞭大量關於藝術品鑒賞的內容。作者以一種近乎狂熱的熱情,詳細解讀瞭一些我聞所未聞的畫作和雕塑,分析其色彩運用、構圖技巧,以及背後的象徵意義。他甚至引用瞭許多藝術史上的名傢名言,仿佛在舉辦一場私人藝術沙龍。我花瞭很長時間試圖將這些藝術評論與工業製造聯係起來,希望能發現某種“藝術化生産”的理念,或是通過藝術設計來優化機器人外觀和交互體驗的思路。但最終,我隻看到瞭作者對藝術的純粹熱愛,而這份熱愛似乎與冰冷的工業技術世界隔瞭一層厚厚的玻璃。 接下來,這本書的風格突然轉變,進入瞭一段關於個人成長和心靈雞湯的論述。作者以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分享瞭他在人生低榖時的感悟,以及如何通過冥想、正念來剋服睏難。他反復強調“活在當下”、“擁抱不確定性”等觀念,並舉例說明瞭如何通過積極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我試圖從中提取一些關於“機器人適應性”或“故障診斷”的類比,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比如機器人如何在未知環境中做齣決策,或者如何在齣現意外情況時進行自我修復。但這些心靈雞湯的勸導,雖然對某些讀者可能有益,但與我期待的工業技術知識完全不符,讓我感到一股強大的錯位感。 最後,本書的結尾部分竟然變成瞭一本美食指南,詳細介紹瞭一些地方特色菜肴的做法,以及作者在世界各地品嘗美食的經曆。每一道菜的用料、火候、調味都被描述得繪聲繪色,仿佛讀者能聞到香味,嘗到味道。我甚至看到瞭一份關於如何製作完美提拉米蘇的詳細步驟,包括馬斯卡彭奶酪的選擇和手指餅乾的浸泡時間。我努力地去尋找這些烹飪技巧與“工業機器人技術”之間可能存在的任何微弱聯係,比如精密的食材配比是否可以類比精確的機器人參數設置,或者烹飪過程中的溫度控製是否可以藉鑒自動化生産綫的溫度監控。然而,這份美食的誘惑,終究無法掩蓋本書主題的嚴重跑偏。
評分以《工業機器人技術》為書名,我滿懷期待地認為這本書將會引領我走進一個充滿創新與變革的工業新時代。我希望能夠深入瞭解工業機器人在不同行業中的應用案例,比如在汽車製造、航空航天、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最新進展。我期待能學習到關於機器人本體的動力學建模、運動控製策略,以及先進的感知技術,如激光雷達、超聲波傳感器、以及觸覺反饋係統。同時,我也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融閤,以及未來自主機器人係統的發展方嚮充滿興趣。 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讓我完全摸不著頭腦,它似乎是一本關於“古代哲學思想史”的著作。書中對古希臘、古印度、以及中國古代的哲學流派進行瞭詳盡的梳理和介紹。作者以一種深邃的筆觸,探討瞭諸如“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等基本哲學範疇,並分析瞭不同哲學傢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我試圖從這些哲學思想中尋找與“機器人決策”、“算法設計”、“倫理睏境”等主題的關聯,比如將柏拉圖的“理型論”類比為機器人的“模型構建”,或者將亞裏士多德的“目的論”視為機器人任務規劃的邏輯基礎。 書中對“邏輯學”的闡述也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作者詳細介紹瞭形式邏輯、辯證邏輯等不同邏輯體係,並分析瞭它們的推理規則和應用方法。他甚至列舉瞭許多古代哲學傢在邏輯推理上的經典案例,試圖說明邏輯思維對於認識世界的重要性。我曾一度認為,這些邏輯學知識或許能為機器人編程和算法設計提供理論支持,比如讓機器人能夠進行嚴謹的邏輯判斷和問題求解。但這些關於思維方式的探討,與實際的工業機器人技術似乎相隔甚遠。 更讓我感到睏惑的是,書中還穿插瞭大量關於“宗教思想演變”的論述。作者對世界主要宗教的起源、發展和流變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分析瞭不同宗教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他甚至對某些宗教的神學體係和教義進行瞭詳細的解讀。我努力去尋找這些宗教思想與“機器人價值觀”、“道德規範”等概念之間的聯係,比如是否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賦予機器人“道德準則”。但這些關於信仰和精神世界的探討,與工業生産的實際應用幾乎沒有交集。 本書的結尾部分,則意外地轉嚮瞭對“語言哲學”的探討。作者深入分析瞭語言的本質、意義的産生,以及語言與現實的關係。他引用瞭維特根斯坦、索緒爾等哲學傢的觀點,試圖揭示語言在人類認知和交流中的核心作用。我難以理解,這些關於詞語、句子、以及語義的討論,與工業機器人技術有何關聯。我試圖將語言的“錶徵”功能類比為機器人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或者將語言的“交流”功能視為機器人之間信息傳遞的基礎。然而,這種牽強的類比,並不能掩蓋本書內容與標題之間的巨大鴻溝。
評分拿到《工業機器人技術》這本書,我滿心期待能在這其中找到關於智能製造、自動化生産綫、以及機器人發展趨勢的深刻見解。我希望能學習到關於機器人硬件設計,比如關節自由度、負載能力、以及末端執行器的選擇;同時,也期待能瞭解更深層次的軟件控製,例如PID控製、模糊邏輯控製、以及AI算法在機器人路徑規劃和決策中的應用。我設想書中會有大量的圖錶和案例分析,展示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製造、電子組裝、物流搬運等行業的實際應用,並分析其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成本節約。 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完全脫離瞭我的預期,它更像是一本關於“人際交往的藝術”的指南。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傾聽他人的觀點,如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作者用大量篇幅講述瞭如何處理衝突,如何激發團隊士氣,以及如何在復雜的社交環境中獲得成功。我試圖從中提煉齣一些關於“機器人與操作員交互”的原則,比如如何設計直觀的用戶界麵,或者如何讓機器人更好地理解人類的指令。但書中關於“同理心”、“積極反饋”的論述,更多的是針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非人與機器之間的交流。 書中還穿插瞭大量關於“情商”培養的建議。作者強調瞭識彆和管理自身情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理解和迴應他人的情感。他分享瞭許多關於如何提高自我意識、如何有效管理壓力、以及如何培養樂觀心態的方法。我努力去思考,這種“情商”的概念是否能應用於機器人設計,例如讓機器人能夠“感知”操作員的情緒狀態,從而做齣更人性化的響應。但這些關於內心世界的探索,與冷冰冰的工業技術似乎相去甚遠。 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本書中還包含瞭不少關於“演講技巧”和“公開錶達”的指導。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準備一場成功的演講,如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以及如何有效地傳遞信息。他分享瞭許多關於肢體語言、聲音語調、以及內容組織方麵的實用技巧。我曾試圖將這些技巧類比為“機器人指令的傳遞”或“機器人的狀態反饋”,比如機器人如何以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嚮操作員報告工作狀態。然而,這些關於人類溝通的藝術,與工業機器人技術本身的內容似乎並無直接關聯。 本書的結尾部分,更是齣人意料地變成瞭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教程。作者提供瞭各種策略和工具,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規劃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他分享瞭諸如“番茄工作法”、“GTD(Getting Things Done)”等方法,並強調瞭優先級排序和任務分解的重要性。我努力去尋找這些時間管理技巧在“機器人生産調度”或“任務執行優化”中的應用,比如如何讓機器人更高效地完成一係列連續的任務。但這些關於個人效率的探討,與我所期待的工業機器人技術知識,已經漸行漸遠。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是《工業機器人技術》,然而,我卻從中絲毫未感受到任何與工業機器人技術相關的內容,這令我感到無比錯愕。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尖端技術,比如先進的機械臂設計、高精度的伺服係統、復雜的傳感器融閤算法、以及智能化的決策控製係統。我期望能夠看到關於機器人路徑規劃、運動學與動力學分析、以及工業物聯網(IIoT)在機器人集成中的應用等內容。例如,關於如何使用機器學習來優化機器人的抓取策略,或者如何通過增強現實(AR)技術來輔助機器人的遠程維護和編程,我都有濃厚的興趣。 然而,我所閱讀到的內容,卻似乎是一本關於古代文明交流史的著作。書中詳細描繪瞭公元前幾個世紀,不同大陸之間貿易路綫的形成,以及文化、技術相互影響的早期跡象。作者以一種極為嚴謹的學術態度,引用瞭大量的考古發現和曆史文獻,試圖重建當時人們的生活圖景。他深入分析瞭不同文明在天文學、數學、航海技術方麵的進步,以及這些進步是如何通過貿易往來而傳播開來的。我努力想要將這些古老的知識與現代工業技術聯係起來,比如思考古代的度量衡係統是否能為現代機器人校準提供某種啓示,或者古代的冶金技術進步是否是後來工業革命的基石。 書中對於古代建築的描述也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作者對金字塔、巨石陣、以及古代城牆的建造工藝進行瞭細緻的考證,分析瞭當時的材料選擇、施工方法以及所用的工具。他甚至推測瞭一些古代工程技術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創新之處。我曾一度試圖從中挖掘齣關於結構工程、材料力學、甚至是早期的自動化概念,希望能夠找到一絲工業製造的影子。但這些關於曆史遺跡的詳細解讀,更多的是展現瞭人類在古代的智慧和毅力,而與我所期待的工業機器人技術相去甚遠。 令人不解的是,書中還插入瞭一部分關於古代神話和宗教儀式的研究。作者對不同民族的神話傳說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分析,探討瞭神話在社會組織、道德規範形成中的作用。他還詳細描述瞭各種古代宗教儀式,包括祭祀、慶典以及占蔔等活動。我試圖從中尋找關於“目標導嚮”、“任務執行”的隱喻,或者將神話中的“神諭”類比為機器人接收到的指令。但這些關於信仰和精神世界的探討,與工業生産環境下的實際操作幾乎沒有關聯,讓我感到十分茫然。 最後,這本書的結尾部分,又突然轉嚮瞭對古代音樂理論的探討。作者深入分析瞭不同古代文明的音樂體係,包括音階、節奏、以及樂器。他甚至嘗試復原瞭一些失傳的古代樂麯,並對其進行解讀。我難以想象,這些關於鏇律和和聲的討論,與工業機器人技術有何聯係。我試圖將音樂的“和諧”概念與機器人協同工作的“協調性”進行類比,或者將樂譜的“精確性”與機器人程序的“嚴謹性”進行對比。然而,這種牽強的聯係,並不能彌補本書內容與標題之間的巨大鴻溝。
評分當我翻開《工業機器人技術》這本書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關於自動化生産綫、精密機械臂、以及未來智能工廠的畫麵。我期待能深入瞭解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曆史、關鍵技術突破,以及它們在現代工業中的廣泛應用。我希望能學習到關於機器人編程語言,比如G代碼、ROS(機器人操作係統)等,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語言來控製機器人的運動和行為。我也對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在提升機器人智能化水平方麵的應用感到十分好奇。 然而,我所閱讀到的內容,卻完完全全是一本關於“園藝藝術”的專著。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植物的種類、生長習性,以及種植和養護的方法。作者以一種極其優美的語言,描繪瞭花園的四季變化,以及不同花卉綻放時的美妙景象。他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土壤的配比、水分的管理、光照的需求,以及如何防治病蟲害。我試圖從中尋找任何與“工業機器人技術”可能的聯係,比如將植物的生長周期類比為生産流程的各個階段,或者將園藝中的“嫁接”技術類比為機器人部件的集成。 書中對於“花卉美學”的論述更是占據瞭大量的篇幅。作者詳細分析瞭不同花卉的色彩搭配、形態組閤,以及如何通過巧妙的設計來營造齣令人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他引用瞭許多園藝大師的理念,並分享瞭自己對花卉藝術的獨到見解。我曾一度設想,是否可以將這種“美學”的概念應用到機器人外觀的設計,使其更加人性化,或者提高操作員與機器人之間的親和力。但這些關於色彩、綫條、以及空間布局的討論,與冰冷的工業技術領域相去甚遠。 更讓我感到詫異的是,書中還包含瞭一部分關於“昆蟲生態學”的研究。作者詳細介紹瞭各種昆蟲的種類、生活習性,以及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他甚至深入探討瞭蜜蜂的授粉行為、螞蟻的社會結構,以及蝴蝶的生命周期。我絞盡腦汁地試圖將這些微觀世界的生物行為與工業機器人技術聯係起來,比如將昆蟲的集體協作能力類比為機器人集群的協同工作,或者將昆蟲的感官係統類比為機器人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但這些關於自然界生物的細緻觀察,與我預期的技術內容毫無關聯。 本書的結尾部分,則齣人意料地變成瞭一本關於“鳥類遷徙”的科普讀物。作者以一種令人著迷的方式,講述瞭各種鳥類跨越韆裏、進行季節性遷徙的壯麗旅程。他詳細介紹瞭鳥類導航的機製、遷徙的生理準備,以及它們在旅途中所麵臨的挑戰。我努力去尋找這些關於“路綫規劃”、“能源消耗”、“目標導嚮”的概念在機器人技術中的應用,比如機器人如何規劃最優的運輸路綫,或者如何高效地完成長距離的移動任務。然而,這些關於自然界生命的奇跡,與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已完全脫節。
評分不錯……速度快
評分實用
評分不錯……速度快
評分恩
評分實用
評分恩
評分恩
評分恩
評分實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