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左廷英,朱建军,鲍建宽 著
图书标签:
  • 误差理论
  • 测量平差
  • 基础
  • 习题集
  • 工程测量
  • 大地测量
  • 误差分析
  • 数据处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386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40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4
字数:27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该习题集与书稿严格配套,按照章节组织内容。题目难易结合,具有代表性。书后附有答案和详细解题过程和步骤,可以方便学习参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一书的配套习题集,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涵盖了误差理论、衡量精度的指标、间接平差法、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条件平差法、附有未知参数的条件平差法以及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分组平差、点和线位置误差以及近代平差理论和方法。
  该习题集与书稿严格配套,按照章节组织内容。题目难易结合,具有代表性。书后附有答案和详细解题过程和步骤,可以方便学习参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简介

  左廷英,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测量平差数据处理、变形监测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已经发表相关的论文20余篇;2010国家精品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主讲教师;2010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工程测量》主讲教师;2013年《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主编高等学校统编教材“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绘出版社;参编“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1章测量误差理论1
1.1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任务1
1.2偶然误差的统计特质1
1.3衡量精度的指标1
1.4精度、准确度与精确度3
1.5协方差传播律3
1.6协因数传播律与广义传播律4
1.7广义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5
1.8综合练习7

第2章小二乘平差9
2.1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9
2.2小二乘平差准则12
2.3间接平差法12
2.4条件平差法15
2.5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16
2.6小二乘估计的统计特性17
2.7综合练习18

第3章测量控制网平差20
3.1三角网间接平差20
3.2三角网条件平差24
3.3导线网平差28
3.4GPS网平差31
3.5回归模型平差33
3.6综合练习33

第4章测量平差计算35
4.1分组平差概述35
4.2间接分组平差35
4.3参数可变的间接分组平差36
4.4条件分组平差37
4.5法方程的解算方法38

第5章点和线的位置误差40
5.1点位误差40
5.2误差曲线与误差椭圆41
5.3相对误差椭圆42
5.4条件平差法误差椭圆的计算43
5.5直线元位置误差43
5.6综合练习43

第6章假设检验理论46
6.1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46
6.2正态分布46
6.3常见的抽样分布46
6.4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46
6.5假设检验的常用方法46
6.6综合练习47

第7章近代测量平差48
7.1自由网平差48
7.2附加系统参数的平差方法49
7.3验后方差分量估计50
7.4粗差探测与稳健估计50

参考答案52

精彩书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测绘类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为了配合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增强读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写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本书是朱建军、左廷英、宋迎春主编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材的配套习题集。在内容的安排上,与配套教材内容和体系保持一致,注重由浅入深,不仅强调理论方法的应用性,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习题集题型包括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归纳、平差计算模型的建立、算法设计、解算技巧以及反映能力培养的综合练习题。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避免重复性,力争每一道习题都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有习题均有详细解题步骤及参考答案,供学习者检核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前言/序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测绘类数据处理的理论基础。为了配合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增强读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写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本书是朱建军、左廷英、宋迎春主编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材的配套习题集。在内容的安排上,与配套教材内容和体系保持一致,注重由浅入深,不仅强调理论方法的应用性,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习题集题型包括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归纳、平差计算模型的建立、算法设计、解算技巧以及反映能力培养的综合练习题。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避免重复性,力争每一道习题都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有习题均有详细解题步骤及参考答案,供学习者检核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题集计算量较大,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提供宝贵意见,以便重印或再版时修订。

好的,以下为您呈现一本关于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旨在提供一个与《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书名:《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从理论前沿到工程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计算机科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一线软件工程师的深度技术专著。它超越了传统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基础范畴,聚焦于现代计算领域中最具挑战性、最前沿的理论模型、复杂结构和高性能算法。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并提供将这些尖端技术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实践路径。 全书分为四个核心部分,系统地梳理了从经典优化到现代并行计算环境下的算法设计范式。 --- 第一部分:高级抽象与理论基础 本部分首先巩固读者对计算模型和复杂性理论的理解,并引入处理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关键抽象概念。 第一章:计算复杂性理论的深入探讨 P/NP问题的新视角: 详细分析了NP完全性在解决优化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探讨了近似算法(Approximation Algorithms)的边界,尤其关注如何在不可解问题中寻求“足够好”的解。 交互式证明系统与随机化计算: 引入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的基本思想,探讨了随机化算法在时间复杂度上的显著优势,例如使用Las Vegas算法和Monte Carlo算法来优化特定搜索和排序问题。 量子计算模型初探: 简要介绍Qubit、量子门和量子纠缠的概念,重点讨论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的原理及其对现有公钥加密体系的潜在影响,为读者理解后经典计算做好铺垫。 第二章:图论的高级应用与几何算法 平面图与拓扑排序的扩展: 深入研究平面图嵌入、欧拉公式的推广,以及如何利用拓扑结构高效处理依赖关系。重点剖析了Planarity Testing的线性时间算法。 动态图算法(Dynamic Graph Algorithms): 区别于静态图算法,本章专注于处理频繁添加或删除边的图结构。详细介绍基于Link-Cut Trees (LCT) 和Euler Tour Trees (ETT) 实现动态连通性查询和维护最小生成树(MST)的复杂性分析。 计算几何核心: 聚焦于高维空间中的数据结构,如K-D Trees和R-Trees在空间索引中的应用与局限性。讨论凸包、最近邻搜索(Nearest Neighbor Search)的高效算法,特别是使用Ball Trees处理度量空间数据的技巧。 --- 第二部分:高性能内存模型与数据结构 本部分侧重于超越RAM模型的限制,探讨如何设计和实现适应现代多级存储层次结构的高效数据结构。 第三章:外部存储与磁盘优化结构 B-Trees及其变体: 详述B+树在数据库索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解析了B树、B$epsilon$-树,并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扇出因子(fanout factor)来优化磁盘I/O操作次数。 持久化数据结构(Persistent Data Structures): 探讨如何构建“历史可追溯”的数据结构,使得每次更新都能保留前一个版本。重点介绍Path Copying策略,并分析其在函数式编程语言中的优势和内存开销。 第四章:缓存敏感与并行数据结构 缓存感知(Cache-Oblivious)设计: 介绍不依赖于特定缓存大小或行大小即可实现高效内存访问的设计范式。以Cache-Oblivious Matrix Multiplication和Divide and Conquer算法为例,展示如何自然地实现缓存局部性。 并行数据结构: 针对多核架构,介绍如何设计无锁(Lock-Free)或弱锁(Soft-Locking)的数据结构。详细讲解CAS(Compare-and-Swap)操作在实现高性能并发队列和栈中的应用,并分析ABA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第三部分:现代算法设计范式 本部分将重点放在解决大规模数据集和复杂优化问题的现代算法设计思路。 第五章:随机化与近似算法的工程应用 哈希技术的深度应用: 不仅限于哈希表,本章深入讲解局部敏感哈希(Locality-Sensitive Hashing, LSH)在处理高维相似性搜索和重复数据检测中的作用。分析LSH族的选择与碰撞概率。 流式算法(Streaming Algorithms): 面对无法完全载入内存的数据流,介绍空间受限的算法。重点解析Count-Min Sketch用于频率估计和Bloom Filters的变种用于集合成员查询,并分析其概率误差界限。 第六章:机器学习中的核心算法 核方法与支持向量机(SVM)的优化: 探讨核函数背后的数学原理,并深入分析序列最小化优化算法(SMO)解决大型线性可分问题的效率。 张量分解与降维: 介绍奇异值分解(SVD)和非负矩阵分解(NMF)在推荐系统和特征提取中的应用。重点讲解如何使用迭代优化方法(如交替最小二乘法ALS)来处理高维稀疏张量。 --- 第四部分:高级主题与实践案例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系统设计相结合,讨论前沿领域的具体实现挑战。 第七章:分布式计算与一致性模型 一致性模型: 区分强一致性、顺序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深入剖析Paxos算法和Raft协议的原理,理解其在保证分布式系统正确运行中的核心作用。 MapReduce与图计算框架: 分析MapReduce编程模型的局限性,并过渡到更精细的图处理模型,如Pregel或Giraph。重点讨论如何将复杂的图算法(如PageRank、社群发现)映射到这些分布式框架上,并处理数据分区和通信开销。 第八章:算法工程化与性能调优 向量化指令与SIMD: 介绍现代CPU的单指令多数据(SIMD)能力,以及如何通过Intrinsic函数或特定编译器优化(如Auto-Vectorization)来加速数组操作和循环密集型计算。 可验证性与调试: 探讨如何设计具有可验证属性的算法,以及在处理复杂并发系统时,如何使用抽象解释或模型检测工具来辅助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减少难以追踪的边界条件错误。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推导、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以及对算法在现代硬件体系结构下性能瓶颈的深刻洞察。阅读本书需要扎实的离散数学、线性代数和基础算法功底。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读者分析和设计复杂计算系统的思维能力的全面训练。通过深入学习,读者将能够驾驭下一代高性能计算系统的核心技术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最近在读《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实践指南》,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搞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量身定做的。它的内容编排特别有条理,从最基础的空间数据结构讲起,一步步深入到复杂的空间分析和建模。我特别喜欢它对各种主流GIS软件操作的详尽讲解,简直就是一本手把手教你上手的实战手册。比如,它在讲解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时,不仅展示了理论原理,还配有清晰的图例和实际案例,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核心技巧。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它还探讨了空间统计和数据可视化的一些前沿方法,让读者在掌握工具的同时,也能理解背后的科学逻辑。对于想从单纯的数据制图转向深度空间洞察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操作指导。读完这本书,感觉对整个GIS生态系统都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

《人机交互设计原理与案例解析》这本书简直是界面设计爱好者的福音。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严肃刻板,更像是一位资深设计师在分享他的心路历程和宝贵经验。书中大量使用了实际产品截屏和用户体验研究的案例来佐证设计原则,比如对“米勒魔数”的讨论,作者就结合了电商网站的导航栏设计来说明认知负荷的重要性。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情感化设计和可用性测试的章节,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测试流程和评估指标,让我明白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一个设计的优劣,而不是仅仅凭感觉。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精美,图文并茂,阅读体验极佳。它成功地将心理学、社会学和技术实现融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 holistic(整体性)的视角来看待用户体验,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产品、设计和前端开发的同仁。

评分

《数据科学导论:从理论到应用》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种只罗列算法和公式的枯燥教科书,而是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作者在讲解机器学习算法时,总是能用非常贴近生活或者商业场景的例子来阐述复杂的概念,比如决策树的构建过程,用一个简单的客户购买预测案例就能解释得清清楚楚。我尤其欣赏它在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这部分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最耗时但也最关键的。书中对Python中Scikit-learn库的使用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很多我之前卡住的地方,通过阅读这本书中的代码示例和解释,茅塞顿开。它成功地架起了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桥梁,让读者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理论,在理论中提升实践水平。对于任何想系统学习数据科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极佳的起点和参考。

评分

最近翻阅《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发现这本教材的风格相当硬核,充满了对计算复杂度和优化问题的深刻见解。它没有丝毫的“水”分,每一个章节都直击核心,对NP完全性、近似算法以及在线算法等难题的探讨深入到了可以作为研究生阶段参考资料的程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动态规划章节的处理,不仅列举了经典的背包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还拓展到了更复杂的图论优化问题,而且对状态转移方程的推导过程极其严谨。阅读这本书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但如果你真的想在算法设计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这本书提供的思维训练是无可替代的。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严谨的、面向效率的数学化思考模式。合上书本,感觉自己的逻辑链条被拉紧了,对效率的敏感度也提高了许多,非常适合对理论深度有高要求的技术人员。

评分

我最近在研读《现代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方法》,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覆盖范围都非常宏大,完全符合现代工程控制对精确建模和复杂系统分析的要求。它从一开始就摒弃了传统的传递函数方法,完全聚焦于状态空间表示,这对于处理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以及非线性系统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中对可控性、可观测性的判据推导,以及极点配置算法的讲解,都逻辑清晰、步步为营,即便涉及到复杂的矩阵运算,作者也提供了清晰的几何意义解释,避免了纯粹的代数堆砌。特别是关于最优控制和卡尔曼滤波的章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非常紧密,为处理噪声环境下的系统估计提供了强大的数学工具。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具挑战性的参考书,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线性代数基础,更要能适应这种高维度的系统思维模式,是深入研究现代控制系统的必备利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