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學(張強)

農業機械學(張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強,梁留鎖 編
圖書標籤:
  • 農業機械
  • 農業工程
  • 機械工程
  • 農機設備
  • 農業現代化
  • 張強
  • 教材
  • 高等教育
  • 農學
  • 機械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6976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4586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5
字數:61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農業工程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農業機械設計、研究、創新、開發製造、試驗和使用維護等工程技術人員使用與參考。
1、本教材以機械工程學科為基礎,體現農機與農藝、農機與電子、技術與管理相結閤,使學生在掌握典型農業機械結構、原理的基礎上,具有能夠進行農業機械設計與開發的基本素養與水平。
2、教材內容追求適應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推陳齣新,精簡典型農業機械的理論分析,增加與強化適應科技發展的新內容,如:保護性耕作技術與裝備、高速插秧機、移栽機械、設施農業機械與裝備等。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農作物生産的産前、産中、産後的各個作業環節,介紹瞭各作業環節有關的農業機械相關技術,主要包括作物播種前的土壤耕作機械,作物施肥播種機械、移栽機械,作物生長過程中的田間管理機械,農作物成熟後的稻麥收獲機械、玉米收獲機械、其他經濟作物收獲機械、榖物乾燥機、設施農業機械等內容,並對各農業機械裝備的工作原理、基本類型、結構、主要設計參數確定方法等進行瞭係統介紹,為讀者熟悉現代農業機械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掌握現代農業機械的典型工作原理、設計原則、分析方法等奠定瞭基礎。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農業工程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農業機械設計、研究、創新、開發製造、試驗和使用維護等工程技術人員使用與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概論
1.1農業機械學的意義1
1.2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産中的作用2
1.3農業機械的分類3
1.4農業機械的特性與農業機械創新4
1.5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必然4
1.6本課程學習內容和方法5
第2章土壤耕作機械
2.1土壤耕作的意義7
2.1.1土壤耕作目的7
2.1.2土壤的性質7
2.1.3土壤耕作方法的分類10
2.1.4土壤耕作機械的種類11
2.2犁11
2.2.1鏵式犁的種類及特點12
2.2.2鏵式犁的主要部件13
2.2.3其他類型的犁16
2.2.4鏵式犁的工作原理18
2.2.5鏵式犁的犁體麯麵20
2.2.6犁的牽引阻力22
2.2.7鏵式犁的掛接與調整25
2.2.8懸掛犁27
2.2.9各種犁耕方法的利用與保護性土壤耕作37
2.3鏇耕機37
2.3.1鏇耕機種類及特點38
2.3.2鏇耕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38
2.3.3鏇耕刀運動與耕地作用41
2.3.4鏇耕阻力43
2.3.5鏇耕機功率消耗與配置44
2.4深鬆機46
2.4.1深鬆機具的種類與構造47
2.4.2深鬆鏟47
2.5碎土整地機械48
2.5.1圓盤耙48
2.5.2水田耙54
2.5.3齒耙56
2.5.4鎮壓機械57
第3章施服播種機械
3.1肥料的種類與施用方法60
3.1.1肥料的種類60
3.1.2化學肥料的特性61
3.1.3肥料的施用方法61
3.2施肥機62
3.2.1廄肥撒布機62
3.2.2粉末施肥機63
3.2.3顆粒肥料撒布機64
3.2.4液肥撒布機66
3.3化肥排肥器68
3.3.1排肥器的農業技術要求68
3.3.2化肥排肥器的主要類型及其性能特點69
3.4製粒肥機72
3.4.1顆粒肥料的特點72
3.4.2製粒肥機的種類及構造72
3.5播種機74
3.5.1播種方法75
3.5.2播種作業的農業技術要求76
3.5.3播種機類型及其構造78
3.5.4播種機排種器82
3.5.5播種機開溝器93
3.5.6播種機其他輔助部件94
3.5.7播種機的總體設計97
3.5.8播種機的調整98
第4章移載機械
4.1概述102
4.2育苗法102
4.2.1水稻育秧的農藝要求103
4.2.2水稻育秧設備104
4.3移栽機107
4.3.1水稻插秧機107
4.3.2水稻鉢苗移栽機117
4.3.3旱地移栽機121
4.3.4嫁接機125
第5章田間管理作業機
5.1栽培管理機械130
5.1.1除草技術及其發展趨勢130
5.1.2鋪膜機132
5.1.3中耕除草機134
5.1.4間苗機137
5.1.5水田除草機138
5.1.6農田水管理用機械141
5.2植物保護機械157
5.2.1噴霧機158
5.2.2撒粉撒粒機163
5.2.3風力式噴霧機164
5.2.4煙霧機168
5.2.5靜電噴霧169
5.2.6航空噴藥170
5.2.7土壤消毒機172
第6章收獲機械
6.1概述174
6.2榖物收獲機械174
6.2.1榖物生物學特性及榖物收獲的農業技術要求174
6.2.2收割機176
6.2.3脫粒機196
6.2.4榖物聯閤收割機222
6.2.5榖物聯閤收割機的總體設計247
6.2.6玉米收割機械254
6.3蔬菜水果收獲機械265
6.3.1蔬菜收獲機械265
6.3.2果品收獲機械268
6.4經濟作物收獲機械270
6.4.1棉花收獲機械270
6.4.2甜菜收獲機械272
6.4.3甘蔗收獲機械275
6.4.4花生收獲機械278
6.5牧草收獲機械281
6.5.1牧草收獲工藝281
6.5.2牧草收獲機械的種類282
6.5.3割草機283
6.5.4摟草機285
6.5.5撿拾壓捆機286
6.5.6青飼料收獲機械290
第7章榖物清選與種子加工機械
7.1概述295
7.2清選原理與清選方法295
7.3清選裝置298
7.4風扇307
7.4.1風扇的基本理論307
7.4.2風扇的計算313
7.4.3橫流風機和軸流風機315
7.5種子加工機械317
7.5.1種子清選原理的確定317
7.5.2常用種子處理機具317
7.5.3種子加工成套設備和種子加工廠319
第8章榖物乾燥機械
8.1概述323
8.2乾燥基本知識323
8.3榖物乾燥機基本結構328
8.4榖物乾燥機工作裝置337
第9章設施農業機械與裝備
9.1概述340
9.2設施農業作業機械341
9.3環境調控設備347
9.4自動控製技術350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耕耘的智慧,機械的脈搏:現代農業的脊梁 在廣袤無垠的田野上,流淌著人類文明的根基——農業。它承載著喂養億萬生靈的重任,也孕育著科技進步的無限可能。而在這場深刻的變革中,一係列精巧絕倫、力量無窮的機器,正悄然改變著古老的耕作方式,將效率、精準與可持續性融入每一寸土地的脈動。這便是“農業機械學”所描繪的宏偉圖景,它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關於如何運用智慧與力量,去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農業生産的藝術。 本書的篇幅,旨在為讀者鋪陳開現代農業機械化的一幅全景畫捲。它不是一本單純的技術手冊,而是深入探究農業生産各個環節,如何被先進的機械技術所賦能的綜閤性論述。從土地的孕育,到種子的播撒,再到作物的生長、病蟲害防治,直至最後的收獲、儲存和加工,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機械設計者的心血與智慧,也展現著農業生産力飛躍的動能。 土地的覺醒:耕作的基石 一切農業的開始,都源於對土地的敬畏與改造。犁、耙、播種機,這些看似樸實的工具,實則蘊含著對土壤物理性質的深刻理解。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切割與翻動,而是通過精密的結構設計,實現對土壤的鬆化、碎土、平整,為種子的萌發創造最適宜的環境。本書將詳細解析不同類型耕作機械的工作原理、性能特點以及在不同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下的適應性。我們將探討傳統鏵式犁與現代圓盤耙、鏇耕機之間的演進關係,分析它們在土壤改良、水分保持、雜草控製等方麵的優劣。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研究現代耕作機械在實現免耕、少耕等保護性耕作技術中的關鍵作用,以及這些技術如何對土壤生態係統産生深遠影響,減輕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肥力,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生命的播種:希望的傳遞 當土地的脈搏逐漸恢復,便迎來瞭播種的季節。種子,承載著生命的希望,而播種機的使命,則是將這份希望精準地傳遞給大地。現代播種機械早已超越瞭簡單的撒播,它們能夠實現對播種深度、株距、行距的精確控製,確保每一粒種子都能在最佳的條件下生根發芽。本書將細緻剖析不同類型的播種機械,包括條播機、穴播機、精量播種機等。我們將深入研究其種子輸送裝置、播種機構、覆土鎮壓裝置的工作原理,探討它們如何應對不同大小、形狀和特性的種子。同時,我們將關注先進的導航與精準播種技術,如GPS定位、傳感器應用,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技術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的播種作業,提高播種效率,節約種子資源,並為後續的精準管理奠定基礎。 生長的守護:綠色的希望 作物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茁壯成長,但在這過程中,它們也麵臨著來自病蟲害和雜草的威脅。而噴霧機、施肥機等植保機械,正是守護作物健康生長的忠實衛士。本書將係統地介紹各類植保機械的結構、性能和應用。我們將解析噴霧技術的發展曆程,從傳統的背負式噴霧器到現代的無人機植保,探討其在霧滴細度、噴幅、穿透性以及藥液利用率方麵的進步。同時,我們將深入研究精準施肥技術,分析不同施肥機械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和土壤養分狀況,實現科學、高效的施肥,減少化肥流失,保護環境。更重要的是,我們將關注這些機械在實現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等可持續發展理念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們如何幫助我們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降低農業對環境的負麵影響。 收獲的喜悅:勞動的凝結 辛勤的耕耘,終將迎來豐收的季節。而聯閤收割機,則是這令人振奮時刻的焦點。它們以驚人的效率,將金黃的榖物、飽滿的果實,從田野上源源不斷地收集起來,匯聚成纍纍碩果。本書將詳細介紹各類聯閤收割機械的工作原理和技術革新。我們將深入剖析其切割、喂入、脫粒、分離、清選等關鍵部件的設計與功能,分析它們在不同作物(如榖物、玉米、棉花、甘蔗等)收割中的適應性。我們將關注聯閤收割機在提高收割效率、降低損失率、保證收獲品質等方麵的技術進步,以及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在現代聯閤收割機中的應用,如自動調平、自動尋跡等,它們如何讓收割作業更加輕鬆、高效。 産後的保障:價值的延伸 收獲的結束,並非價值的終結,而是價值延伸的開始。烘乾、儲存、加工等環節,同樣離不開機械化的支持。糧食物料的烘乾機,能夠有效避免黴變,延長保質期;倉儲機械,能夠實現自動化入庫、齣庫和溫濕度控製;農産品初加工機械,更是將田間的原料轉化為滿足市場需求的商品。本書將探討這些“産後機械”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類型的烘乾技術(如熱風烘乾、冷風烘乾)、倉儲設施(如筒倉、平房倉)以及常用的初加工設備(如清選機、分級機、包裝機)的原理與應用。我們將強調這些機械如何減少産後損失,提高農産品品質,延長産品貨架期,從而提升農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智慧的融閤:未來的展望 “農業機械學”的意義,遠不止於對現有機械的介紹。它更關乎著農業的未來。本書還將展望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趨勢,包括智能化、自動化、精準化、綠色化等方嚮。我們將探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如何與農業機械深度融閤,催生齣更加高效、智能、環保的農業生産模式。例如,自動駕駛拖拉機、智能溫室控製係統、精準農藥噴灑機器人等,它們將如何改變我們對傳統農業的認知,引領我們走嚮一個更加可持續、更具韌性的農業新時代。 總而言之,本書是一次對現代農業機械化深刻而全麵的探索。它將帶領讀者走進農田,認識那些默默耕耘、不知疲倦的機器;它將揭示那些隱藏在精巧設計背後的科技力量;它將描繪齣一幅由機械驅動的、更加高效、更加精準、更加可持續的農業未來藍圖。無論您是農學領域的學生、從業者,還是對現代農業充滿好奇的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與啓發,深刻理解農業機械在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實現綠色發展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技術人員,我發現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構建得極其科學閤理,它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理論的層麵,而是巧妙地將理論與現代農業的實際需求緊密結閤起來。它沒有那種“為理論而理論”的空泛感,而是每講到一個技術點,都能立刻聯係到田間地頭的實際應用場景,比如在不同土壤條件下如何選擇閤適的耕作深度,或者在特定氣候帶下對動力輸齣的特殊要求等等。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閉環設計,使得知識的實用價值得到瞭最大程度的發揮。我特彆欣賞它對新興技術趨勢的關注,對於一些前沿的智能農機技術也進行瞭適度的探討,展現瞭作者緊跟時代步伐的敏銳性,而不是墨守成規。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可以說達到瞭專業書籍中的精品水準。裝幀精緻,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露齣一種厚重感和權威性。更值得稱贊的是內頁的插圖和圖錶部分,綫條清晰,標注詳盡,對於理解復雜的機械構造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技術書籍的圖例常常模糊不清,或者隻是簡單示意,但這本書的配圖,無論是剖麵圖還是係統示意圖,都達到瞭近乎工程製圖的精度,很多細節甚至是很多廠傢提供的說明書都不一定能如此清晰地展現。色彩的運用也非常考究,關鍵部位的強調色使用得恰到好處,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視覺疲勞,也提高瞭信息獲取的效率。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體現瞭編者和齣版社對知識傳承的敬畏之心。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娓娓道來,將那些原本枯燥的技術名詞和復雜的原理,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實例,展現得淋灕盡緻。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某個絕妙的比喻而會心一笑,原來那些深奧的機械結構,在作者的筆下竟然變得如此直觀易懂。特彆是對一些關鍵部件的工作原理的闡述,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構建,讓人感到豁然開朗。它不像某些技術書籍那樣冷冰冰的公式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對農業生産的深刻理解。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教科書,更像是在聽一位資深的農機專傢在分享他的畢生絕學,那種親切感和信服力是其他同類書籍難以比擬的。光是閱讀的體驗上,這本書就值迴票價瞭,完全沒有一般技術書籍那種“啃硬骨頭”的感覺,反而是一種享受。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在入門級的普及性和專業級的嚴謹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的基礎知識足夠堅實,搭建瞭一個穩固的學習框架;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而言,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設計優化、故障診斷和維護保養的“秘訣”和“內幕消息”,則顯得尤為珍貴,這些往往是課堂上學不到,或者在標準教材中被一帶而過的關鍵點。作者似乎深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能夠做到“大人不覺淺,新人不覺深”。這種對知識覆蓋麵的精準拿捏,使得這本書具備瞭極強的跨階段適用性,相信它能陪伴很多農業機械領域的學習者和工作者走過相當長的一段職業生涯。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在案例分析環節的處理上,顯得非常接地氣和真實。它沒有采用那些虛構的、完美的理想化模型,而是引用瞭大量的現實世界中不同型號、不同年代的農機具作為分析對象,甚至連一些常見的設計缺陷和曆史上的技術瓶頸都被坦誠地剖析。這種“敢於揭露不完美”的態度,反而讓讀者更加信服。通過對具體案例的拆解,讀者不僅理解瞭原理,更重要的是學習瞭一種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思維模式——如何從多個角度審視一個機械係統,如何權衡不同設計方案的優劣。這種側重於“思考過程”而非僅僅是“標準答案”的教學方法,對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