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现在社会的人变得冷漠,变得自私呢?朋友聚会,孩子只顾玩IPAD;老人摔倒,无人上去搀扶;一语不合,火冒三仗;为什么有人把日本小孩候机读书的照片上传网站呢?
因为我们缺修养,却羡慕别人的。文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这本《谈修养》里面就道出了我们中国人当下所缺失的修养,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重新拿起来阅读。
本书系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阐发人生修养途径的著作,书中着眼于其关于人生诸般极精微又极精明的见解。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
朱光潜(1897—1986),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生前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主要著作包括《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谈修养》等,另有译著《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克罗齐《美学原理》、维柯《新科学》等。
自序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
谈立志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谈处群(上)——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征
谈处群(中)——我们不善处群的病因
谈处群(下)——处群的训练
谈恻隐之心
谈羞恶之心
谈冷静
谈学问
谈读书
谈英雄崇拜
谈交友
谈性爱问题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谈休息
谈消遣
谈体育
谈价值意识
谈美感教育
十年前我替开明书店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做《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那时候我还在欧洲读书,自己还是一个青年,就个人在做人读书各方面所得的感触,写成书信寄回给国内青年朋友们,与其说存心教训,毋宁说是谈心。我原来没有希望它能发生多大的影响,不料印行之后,它成为一种销路最广的书,里面一部分文章被采入国文课本,许多中小学校把它列入课外读物。上海广州都发现这本书的盗印本,还有一位作者用“朱光潸”的名字印行一本《给青年十三封信》,前三四年在成都的书店里还可以看到。我于是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者见知于世,知我者固多,罪我者亦复不少。这一切,我刚才说,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坦白地说,这样乘其不意地被人注视,我心里很有些不愉快。那是一本不成熟的处女作,不能表现我的成年的面目,而且掩盖了后来我比较用心写成的作品。尤其使我懊恼的是被人看作一个欢喜教训人的人。我一向没有自己能教训人的错觉,不过我对于实际人生问题爱思想,爱体验,同时,我怕寂寞,我需要同情心,所以心里有所感触,便希望拿来和朋友谈,以便彼此印证。我仿佛向一个伙伴说:“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想,你呢?”我希望看他点一个头,或是指出另一个看法。假如我口齿俐朗,加上身边常有可谈的朋友,我就宁愿对面倾心畅谈,决不愿写文章。无如我生来口齿钝,可谈的朋友又不常在身边,情感和思想需要发泄,于是就请读者做想象的朋友,和他作笔谈。我用“谈”字毫不苟且,既是“谈”就要诚恳亲切。假如我的早年那本小册子略有可取处,大概也就在此。
这是十年前的话。过去几年中很有几家书店和杂志为着贪图销路,要求我再写给青年信那一类的文章,我心里未尝不想说话,却极力拒绝这些引诱,因为做冯妇向来不是一件惬意的事。于今我毕竟为《中央周刊》破戒,也有一个缘故。从前在那部处女作里所说的话很有些青年人的稚气,写时不免为一时热情所驱遣,有失检点,现在回想,颇有些羞愧。于今多吃了十年饭,多读了几部书,多接触了一些人情世故,也多用了一些思考体验,觉得旧话虽不必重提,漏洞却须填补。因此,《中央周刊》约我写稿,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陆续写成这部小册子中的二十来篇文章,其中也有几篇是替旁的刊物写的或没有发表的,因为性质类似,也就把它们集在一起。
读者有人写信问我:这些文章有没有一个系统?有没有一个中心思想?我回答说:在写时我只随便闲谈,不曾想把它写成一部教科书,并没有预定的系统或中心思想。
不过它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系统。这些年来我在学校里教书任职,和青年人接触的机会多,关于修养的许多实际问题引起在这本小册子里所发表的一些感想。问题自身有些联络,我的感想也随之有些联络。万变不离宗,谈来谈去,都归结到做人的道理。
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中心思想。我的先天的资禀与后天的陶冶所组成的人格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我的每篇文章都是这有机体所放射的花花絮絮。我的个性就是这些文章的中心。如果向旁人检讨自己不是一桩罪过,我可以说:我大体上欢喜冷静、沉着、稳重、刚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尊崇理性和意志,却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我的思想就抱着这个中心旋转,我不另找玄学或形而上学的基础。我信赖我的四十余年的积蓄,不向主义铸造者举债。
这些文章大半是在匆迫中写成的。我每天要到校办公、上课、开会、和同事同学们搬唇舌、写信、预备功课。到晚来精疲力竭走回来,和妻子、女孩、女仆挤在一间卧室兼书房里,谈笑了一阵后,已是八九点钟,家人都去睡了,我才开始做我的工作,看书或是作文。这些文章就是这样在深夜里听着妻女打呼鼾写成的。因为体质素弱,精力不济,每夜至多只能写两小时,所以每篇文章随断随续,要两三夜才写成,运思的工夫还不在内。我虽然相当用心,文字终不免有些懈怠和草率。关于这一点,我对自己颇不满,同时也羡慕有闲暇著述的人们的幸福。
目前许多作者写书,尝自认想对建国万年大业有所贡献,摇一支笔杆,开一代宗风。我没有这种学问,也没有这种野心或错觉。这本小册子,我知道,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民国三十一年冬在嘉定脱稿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透着一股低调的雅致。翻开扉页,纸张的手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而是带着些微纹理的质朴感,让人忍不住想多摩挲几下。我特别留意了它的字体排版,行距和字号的搭配堪称教科书级别,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沉迷书本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作者在章节标题的处理上也颇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四的罗列,而是用一些富有哲思的短语作为引导,让人在进入正文之前,就已经被轻轻地牵引到了一个思考的入口。不过,我倒是觉得内页的留白可以再多一些,虽然现在的设计已经很清爽,但如果能再放开一些,或许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呼吸空间,让心灵在字里行间得到更彻底的放松。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来看,这是一本让人愿意捧在手中、时常把玩、并乐于分享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在于它对“时间”这一维度的处理。它没有线性地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理论体系,而是像在时间的长河中打捞碎片,将过去、现在乃至对未来的某种模糊预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读到关于“等待的艺术”的那一章时,我几乎能感受到那种光阴流逝的厚重感,那种不紧不慢、与自然同步的韵律。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永恒”,并且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其固化下来。然而,这种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描摹,也使得某些主题的过渡显得有些跳跃。我感觉有时候作者从一个宏大的哲学命题,一下子就跳到了一个极具生活气息的细节场景,虽然这种反差本身很有张力,但中间的桥梁如果能再搭建得稳固一些,读起来的连贯性会更强,不会让读者在思绪转换中感到一瞬间的迷失。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而不是单向的知识获取。它成功地在读者和文字之间建立起一种微妙的“共谋”关系。很多时候,我并不是在“看”作者在写什么,而是在“看”作者写下的内容如何触发我内心深处那些原本沉睡的情感和思考。它没有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面光滑的镜子,让读者在其中审视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价值和持久力。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那就是作者的“留白”策略在某些关键时刻显得有些过于谨慎了。在那些本可以进行更深入、更具煽动性的情感抒发点,作者却选择了戛然而止,用一种云淡风轻的态度收尾,这虽然保持了全书的格调,但对于渴望在某一刻得到强烈情感共鸣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稍稍意犹未尽,如同美酒只浅尝辄止,让人忍不住想再多要一杯。
评分我对作者的知识广度感到由衷的钦佩,这绝不是一个只在自己狭窄领域内打转的写作者能够企及的。在不同的章节里,我看到了对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对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巧妙引用,甚至还隐约能察觉到对一些小众艺术流派的涉猎。这种跨学科的融会贯通,使得书中的论述充满了立体感和不可预测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从哪里冒出一段令人会心一笑的典故,或者一个颠覆你既有认知的观点。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广博,我有时会觉得某些地方的“信息密度”过高了。作者似乎迫不及待地想把所有他所知道的美好事物都倾注于此,导致少数篇章略显拥挤,仿佛是豪华宴席上的菜肴过多,让人来不及细细品味每一道精致的菜品,就得匆匆忙忙地迎接下一盘佳肴的到来。
评分初读此书,我差点被其中某些段落的叙事节奏给“晃”了一下。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上来就抛出惊世骇俗的观点,而是像一位老茶师,慢悠悠地给你沏上一壶茶,入口是清淡的,但回味却绵长而复杂。作者的遣词造句,精准得如同手术刀下的切口,没有一句是多余的废话,每一个词语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锤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复杂人性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克制力,他从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巧妙地构建情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挣扎。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探索,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但话说回来,这种精炼有时候也带来了一点门槛,对于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真正抓住其中深层的含义,这对于追求即时满足感的现代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评分很有想法的书,读着开拓视野,挺好的,慢慢品味品味
评分质量很好,还没翻阅。
评分挺好的这本书,只是谈欣赏买不到
评分非常满意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这一系列的书很好,强烈推荐。大师的书真好
评分积极向上
评分质量不错哦
评分非常漂亮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