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声如雷,其学似海,史学之宗”
中西融汇、古今贯通的史学大师
中国历史研究绕不开的先行者
全新整理的文集带我们重回被忽视的“雷海宗时代”
本丛书是史学大师雷海宗的文集,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国史纲要》《世界古代史纲要》《雷海宗杂论集》《雷海宗时论集》《雷海宗史论集》等共六部作品,是一部全面搜集雷海宗先生学术成就和散杂文的丛书,极具收藏和学术价值。
雷海宗,字伯伦,生于1902年,河北永清县人。雷先生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被称为“通中外,贯古今,兼宏微,融史哲”的史学大师。雷先生于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南开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雷先生逝世于1962年12月,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学者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
雷先生使我敬仰的是他大过人的“容忍”,而这种容忍是深植于一己学术和道义方面的自信。
——何炳棣
雷先生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整体把握,要不失为20世纪我国史学领域中不容忽视的一家之言。
——何兆武
雷先生博闻强识,上课从不带讲稿,连卡片也没有,只有粉笔一两只……
——齐世荣
想到他的人格和强加于他的种种罪名之间的反差,又联想到整个一代知识精英的学识、风骨和以后类似的遭遇……嗟乎,余欲无言!
——资中筠
我与雷师的关系,用几句话来概括,很不容易。再三考虑,是否可用:“父亲之交,师生之恩。受教恨短,勉承师学。凄凉送终,情同父子。”
——王敦书
皇帝制度之成立 / 1
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 / 21
世袭以外的大位继承法 / 50
中外的春秋时代 / 60
古代中国的外交 / 67
历史过去的释义 / 81
历史的形态与例证 / 86
历法的起源和先秦的历法 / 103
中国近代史上的天主教与梵蒂冈 / 110
基督教的宗派及其性质 / 125
犹太国与犹太教 / 137
东方宗教与基督教的兴起 / 142
罗马帝国与教会之争及基督教之胜利 / 150
罗马帝国倾覆中之基督教教会 / 158
上古中晚期亚欧大草原的游牧世界与土著世界/ 167
世界史分期与上古中古史中的一些问题 / 201
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 / 222
关于世界上古史一些问题及名词的简释 / 233
对世界上古史改分区教学法为分段教学法的体会 / 256
关于公元纪年各种西文名词的意义及中文译名问题 / 262
关于公元纪年问题的补充说明 / 270
克罗奇的史学论——历史与记事 / 271
史学方法 / 280
世袭以外的大位继承法
除原始的部落酋长之外,人类社会的政治元首大多是世袭的。有的民族始终维持世袭的制度,如中国由殷商至辛亥革命的情形。有的民族半路作些异样的尝试,如古代的希腊、罗马人与近代的西洋人。今日的世界,在西洋文化的笼罩之下,呈现一个人类开化后的空前现象,就是世袭君主制的大致消灭。多数的国家都是共和国;少数的国家只维持一个傀儡的世袭君主,实权却操在另外一个选举的或用他法产生的执政者的手中。真有实权的君主在今日已是凤毛麟角。所以名义上保有君主的国家,实际也可说都是共和国。
但共和制度与民主主义是两件事,两者可合可分,并无绝对必要的联系。反之,凡不终日闭眼在理想世界度生活的人,都可看出今日的大势是趋向于外表民主而实际独裁的专制政治。在许多国家这种情形已经非常明显,最重要的就是德、俄、意三国。三国的独裁者虽然都用“合法”的方式产生,但实际都是终身职,最少也是无限期职。在其余的国家,或多或少,也都有同样的趋势,不久的未来恐怕也终不免要追随潮流。
但再反过来看,政治上任何实权者的世袭制度,在今日的世界绝无地位。在从前君主世袭与神权信仰有不可分的关系。太远的将来无人敢说,但最近的未来大概神权信仰不会复兴,所以也不会有世袭专制的君主制度发生。在这种微妙的情形之下,实权者的承继问题于最近的将来在许多国中都必要发生,于较远的将来恐怕世界各国都不免要逢到这个难关。二十世纪的人类究竟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无人敢给一个武断的答案。但在前代,在较小的范围以内,人类曾遇到过这个问题,也曾得到勉强满意的解决方法。最重要的例子大概要算罗马帝国的皇帝与回教初期的教主;两者都是专制的,但都不是世袭的。
一、罗马帝国皇帝
到公元前一〇〇年左右,罗马已经成了地中海上最大的势力。多数的国家都已被罗马征服,其余名义上仍然独立的各国实际也都成了罗马的势力范围。罗马帝国至此可说已经成立。但传统的政治制度只适于城邦的范围,不能维持一个广大的帝国。况且帝国的疆域仍在继续扩张,武人的势力因而日大。代替旧制的帝国政制是此后六七十年间无形之中建设起来的。
到公元前一〇〇年左右,元老院是罗马城与罗马帝国中的最高政治机关,凡仍然在职与已经去职的重要官员都是元老。所以名义上元老的权柄虽然有限,实际上大权都操在他们手里。公民会议仍然存在。但罗马没有代议制,罗马公民遍天下,公民会议到会的实际却只有罗马城内与附近的人民。这些人大半没有固定的职业与财产,对一切既不满意又不负责,所以极易受人操纵利用。元老阶级以及对现状满意的人至此都联合一起,称为贵族阵线(Optimates)。城内一般流动的公民,资本家,少数的贵族,与其他一切对现状不满意的人也联合一起,称为平民阵线(Populates)。这种党派的分歧与政权的争夺在当初还有意义,还表现一种真正的政争。一方面赞成少数人为少数人的利益而统治天下,一方面赞成全体公民为全体公民的利益而统治被征服的各民族。但两条阵线的原意不久都消没净尽,当初的各种口号都成了独裁者的护符。原来有帝国而没有皇帝,在贵族阵线与平民阵线的纠纷之下就产生了一个专制的皇帝。
最早的独裁者是马略(Marius),是平民阵线的领袖,在非洲打仗屡次胜利之后,于公元前一○四年被再次选为宪法上地位最高的执政官(Consul)。上等社会的人已都不愿当兵,征兵制不能维持。马略见到此点,于是改革军政,正式募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从此军队遂成为将军个人的职业兵,国家军队的性质日愈淡薄。最少我们可说,军队直接是将军个人的军队,只间接才是国家的军队。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最强大的将军与国家无形相混,甚至合一。 ,他是楚国的贵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项梁战死后,他取得军事指挥权。公元前207年,在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秦亡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但这浪漫的复古运动终归失败,项羽自己的事业已证明那是万难实现的理想。最后天下又归一统,并且此次成功的是流氓小吏出身的刘邦。刘邦本是泗水亭长,手下的功臣除了张良以外,大多出身低微。萧何、曹参都是普通小吏;樊哙是屠夫;夏侯婴是马夫;灌婴是卖布的;周勃做点卖筐的营生,有时充当丧事吹鼓手。清代史学家赵翼总结为“汉代布衣将相之局”。汉初礼仪简省,当时往往“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也反映了新王朝政风的平易。
 
坦率地说,我最初是带着“学术挑战”的心态来接触这套文集的,因为圈子里对雷海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有耳闻,但真正阅读后才发现,那种“难啃”的印象是多么的片面。当然,这套书的深度毋庸置疑,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史学基础,但其行文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反而成了一种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那些关于宋代理学对民间思潮影响的章节,作者的分析角度刁钻而精准,他巧妙地避开了意识形态的窠臼,直指思想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我特别喜欢他那种近乎文学化的叙事笔法,即便是最枯燥的史料分析,经过他的梳理,也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能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历史的发生。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重量是压倒性的,它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稍有分神便可能错过关键的逻辑链条。然而,一旦跟上了作者的思路,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我尤其赞赏雷先生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他似乎总能找到一条全新的路径来解构那些看似已经被定论的历史难题。例如,他运用了一种跨学科的视角来考察某一古代官僚选拔制度的实际运作效果,这种综合性的分析框架,让我看到了史学研究的无限可能性。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对学术的敬意,使得长久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它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阅的消遣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与之进行深度对话的经典之作,每读一页,都感觉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评分初拿到这套书时,我有些被其篇幅所震慑,但一旦沉浸其中,时间仿佛都静止了。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地方志和宗族制度演变的研究部分。雷先生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腻,他不仅仅关注宏大的历史叙事,更深入到社会肌理的最细微之处。他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宗族在维护地方稳定和传承文化中的复杂角色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与以往许多只强调中央集权的史学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擅长将微观的田野调查与宏观的历史背景相结合,使得他的论述既有扎实的实证基础,又不失历史哲学的高度。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对于任何希望了解中国传统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度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指南针,它提供的视角是如此的独特而富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厚重的《雷海宗文集-雷海宗史论集》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光是翻阅目录就足以感受到雷海宗先生在历史学领域那深厚的底蕴和广阔的视野。我尤其欣赏他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变迁的精辟分析,那种抽丝剥茧般的论证过程,仿佛带领着读者亲身走入历史的迷雾之中,去触摸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真实脉络。他的文字功力极强,不像某些学者的论述那样干瘪晦涩,而是充满了洞见和思想的张力。读他的文章,总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尤其是在探讨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篇章里,他提出的新颖观点,让我对传统史学解读产生了强烈的反思和冲击。这种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能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正是大家风范的体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史学研究的资料汇编,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启迪之作,值得反复研读,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评分对于我这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这套《雷海宗史论集》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于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类社会群体的命运描摹,比如古代手工业者的地位变迁,那是教科书里很少会浓墨重彩去描绘的部分。雷先生没有将他们简化为简单的经济符号,而是赋予了他们鲜活的生命和复杂的心路历程。他引用了大量一手文献和碑刻资料,这种扎实的研究态度令人敬佩。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仿佛能闻到古代工坊里木屑和汗水的味道,感受到他们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无奈与挣扎。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人情味”——它将冰冷的历史事件重新填充了血肉,使历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个体命运的集合。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历史研究”的理解边界。
评分不错的书,先买了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看
评分正版~~~~~~~~~~~~~~~~~~~~~~~~~~~~~~~~
评分京东活动入手,300-180!
评分好书。但是纸张一般。惨白惨白的。不太好
评分真的好书,内容不错,速度也够快的。
评分——齐世荣
评分是好书~很久以前就想买了~
评分购物上京东,价格便宜物品好,用券更优惠
评分收了一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