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凭借威科夫理论对市场自身行为的深刻洞察,量价分析技术的精髓 以及作者丰富的投资实战经验,展现了精准的市场细节分析能力,以及对大资金操作逻辑的体系化分析框架。
作者孟洪涛先生在华尔街拥有培训基金交易团队的丰富经验,本书根据这些资料整理创作,是一部面向机构交易员与专业投资者的实用教科书。
——威科夫理论专家代表作
——华尔街机构交易员培训教程
1.大资金行为模式是什么?
2.大资金如何误导公众?
3.如何发现大资金介入?
4.如何利用供求分析确认市场表象给出的行情?
5.如何利用供求关系原理判断支撑和阻力的质量?
本书根据供求关系原理,运用一系列独特的威科夫技术工具,发现并深入分析起关键作
用的市场细节,从而跟踪大资金的操作意图和操纵手法,实现交易盈利这一目标
孟洪涛,美籍华人,美国华尔街专业机构交易员,期货日报、红周刊签约作者。20年证券从业经历,拥有纽约霍夫斯特拉大学和康涅狄格州立大学金融和市场硕士学位。
孟洪涛曾担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资本部门(GECapital)资产管理风控总监、美国银行(Bank of Amreica)投资总监、香港哥顿思坦普投资顾问,现为美国资本城基金总裁兼基金管理人、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亚洲区首席顾问。
目前的交易主要集中在美股市场、期货市场和中国股指期货市场。
第一章 聪明钱解读市场的工具是什么?
第一节 聪明钱的看盘顺序
第二节 CM观察走势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供求关系
第四节 公众对支撑和阻力的误解
第五节 如何识别供应和需求扩大
第六节 牛市中怎么看出供应进场了∶抢购高潮
第七节 因果关系
第八节 努力和结局关系
第九节 总结
第二章 怎么知道主力机构开始接盘了
第一节 哪些市场行为可以判断熊市终止?
第二节 停止行为
第三节 吸筹的第二阶段∶哪些市场行为告诉我们吸筹结束和牛市开始?
第四节 吸筹过程的第三阶段∶确认吸筹结束的市场行为是什么?
第五节 吸筹过程的第四阶段∶进入牛市
第六节 吸筹过程的操作综合案例
第七节 熊市结束的另一种模式∶没有恐慌抛售
第八节 震仓
第三章 威氏逃顶策略:如何识别主力的派发意图
第一节 以下现象告诉你牛市可能到顶
第二节 CM的出货过程
第三节 第二阶段∶派发的确认阶段
第四节 派发案例
第五节 总结
第四章 弹簧效应(Spring)交易法
第五章 综合分析∶交易机会,进场点,危机管理
第六章 综合分析结果
后记
用市场的自身行为判断走势
我们首先要介绍表象和本质的关系对走势判断的作用。公众根据走势图买卖股票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f技术指标产生进场信号(比如MACD、均线组合,或者自己创造的指标系统)。
�f几何图形结合黄金分割产生交易信号,比如波浪方法等。
公众会在以上方法产生信号的情况下进场买入。这些指标或者图形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价格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价格会变化?价格的上下跳动反映价格背后的市场参与者的动机和判断。是这些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造成了价格的波动,问题是这些参与者都包括谁?我们知道其中有掌握雄厚资本的大户,或者叫主力、庄家、大资金或者操纵者等等,总之无论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参与市场的目的与公众一样,都是为了赚钱,但是就其优势来讲,公众无法和他们抗衡,他们利用雄厚资金的优势可以操纵短期的价格波动和走势,为的就是引诱公众采取错误的行动,最后造成亏损,这些公众亏损的钱自然流入操纵者的口袋。
我们都知道市场的残酷,简单点说这个残酷来自市场的操纵者,操纵者制造出一些符合公众正常心理思维和行为习惯的表象,然而他们的真正意图正好是相反的,这就使交易成为世上最难从事的工作之一,因为障碍既来自公众自身的贪婪和恐惧,同时又要面对有实力并可以和公众玩心理游戏的市场操纵者,我们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就必须掌握市场本身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必须熟悉、掌握和利用操纵者的行为习惯,因为他们也是人,贪婪是他们的本性,他们无非是仗着雄厚资本,耍一些阴谋来左右公众的判断,我们只要掌握市场自身的行为本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当大家学习并应用了市场自身行为的方法后,我们在判断逻辑方面已经走到了那些沉溺于消息解读的公众的前面,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个方法融合到自己的交易风格当中。这本书会一步一步交给你,把每一步细节都用案例说透,同时我会设专门的解答问题专栏,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似乎在试图用一种非常学术化的方式来包装一套本应更贴近实战的工具。内容上确实涵盖了威科夫理论的方方面面,从“市场活动中的三大定律”到“价格与成交量的分析”,逻辑链条是完整的。然而,这种完整的叙述有时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关键的“结构点”时,描述得过于抽象。我个人更喜欢那种直击痛点的讲解,比如,当“吸筹阶段”的末期出现那种标志性的突破信号时,它背后的市场心理究竟是什么?书中对此的阐述更偏向于定义而非深层剖析。另外,关于成交量分析的部分,我感觉可以更进一步,探讨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牛市、熊市、盘整期),相同的成交量模式如何传递出截然不同的市场意图。总的来说,这本书像是一本教科书,严谨有余,但在“如何用它来持续盈利”的实战精神上略显保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相当专业,看得出制作的用心,但内容本身,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哲学指南”而非“操作手册”。它成功地灌输了“不要与趋势为敌”以及“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的核心理念,这一点对于那些容易冲动交易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然而,当谈及如何量化判断这种“最佳时机”时,笔墨就显得不够深入了。例如,在分析“吸筹/派发阶段”的复杂性时,书中更多的是对不同阶段特征的罗列,缺少对如何区分“假突破”和“真突破”的独到见解。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如何使用威科夫方法与现代量化工具(比如波动率指标)进行结合的探讨,以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这套经典的分析体系如何保持其有效性。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需要我们自己去“翻译”成现代交易语言。
评分坦白讲,如果你的目标是快速上手、马上就能写出交易指令,那么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晦涩和拖沓。它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构建理论基础,这对于构建稳固的思维体系固然重要,但对于追求即时回报的交易者来说,学习曲线显得有些陡峭。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注重概念的精确性,而不是交易者在压力下需要的那种果断的语言。比如,对于“横向活动”的描述,虽然详尽,但在实际走势中,市场的横向活动往往是千变万化的,书中给出的标准模型似乎难以完全覆盖所有复杂情况。我尝试将书中的“卖盘测试”信号应用于近期波动较大的市场,发现很多时候,那些理论上的清晰信号在现实中被噪音严重干扰。我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一块精美的基石,但要建起高楼,还需要交易者自己去补充大量的“实践砖块”和“临场智慧”。
评分这本关于威科夫方法的书,说实话,我期待的是更深入、更实操的案例解析。翻阅之后,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宏观的理论梳理,对于那些已经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的交易者来说,可能提供的“新东西”不多。书中对市场结构、供需关系的阐述是扎实的,但当我真正想把它应用到具体的日内交易或者波段交易中时,总觉得少了一点火候。比如,对于特定形态的构建和随后的反转信号,书中的描述往往是概括性的,缺乏那种“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在哪个价格点位入场,止损放在哪里”的精确指导。我希望看到更多真实图表上的标记,展示如何将那些晦涩的术语——比如“二次测试”、“支撑区域的吸收”——转化为屏幕上可见的、可执行的交易决策。坦白说,这本书更适合作为初学者入门的教材,帮助建立起威科夫体系的知识框架,但对于寻求突破瓶颈的资深交易员,可能需要搭配更多的实战资料来印证和深化理解。它提供了地图,但没有详细标注出所有隐藏的宝藏点。
评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市场“幕后推手”运作逻辑的视角,这是我接触过的其他技术分析流派所不具备的。它强迫你不再仅仅关注K线本身,而是去揣摩背后那股“大资金”的力量和意图。这一点,我非常欣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最大的挑战在于“时机的把握”。书中描述的“测试”和“反弹”环节,在实时盘口上往往难以精确区分,哪个是真正的“陷阱”,哪个才是“加速确认”,极其考验交易者的经验和盘感。我对书中关于“市场周期”的划分描述很感兴趣,但它在不同资产类别(比如加密货币与传统股票)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转换和适应,这方面的内容相对单薄。如果作者能提供更多跨资产的对比分析,相信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不至于让读者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时感到无所适从。
评分我们这一行,学到老。经典的投资书籍要收藏,时不时拿出来温故而知新。
评分经典书籍,值得每位做投资的朋友好好研究学习
评分很特别的视角,有助于理解股市
评分不一样投资的价值理念和投资哲理。
评分优惠很不错这次买了许多,感谢京东感谢刘老板
评分很好,是正品,十分满意
评分????威科夫操盘法:华尔街大师成功驾驭市场超过95年的秘技
评分本书凭借威科夫理论对市场自身行为的深刻洞察,以及作者丰富的投资实战经验,展现了精准的市场细节分析能力,以及对大资金操作逻辑的体系化分析框架。
评分很可能,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