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是國內外學術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佛教通史”。
其次,它是一部既凸顯中國佛教主體性又彰顯世界佛教多樣性的佛教通史。
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第四,它是一部彰顯佛教和平精神和價值導嚮的世界佛教通史。
本書是世界佛教通史之中國佛教捲,介紹瞭隋唐五代期間的中國佛教發展情況,主要內容如下:
一、隋唐五代社會與佛教。社會狀況與思想文化、佛教政策的演變、三教關係及其影響。
二、隋唐五代佛教發展概況。社會普及與民間佛教、寺院經濟與僧團組織、佛教典籍與文化藝術。
三、天颱宗。智顗與天颱宗的創立,天颱宗的判教體係,一念三韆的實相論,作為修行實踐論的止觀學說等等。
四、三論宗。六傢七宗的般若學,三論宗的傳承與係譜等。
五、三階教。創立與初禁,屢禁屢起。
六、唯識宗。唯識宗的創立,唯識宗基本教義,唯識宗的興盛及其傳承。
七、華嚴宗。華嚴諸派融閤與華嚴初祖等。
八、禪宗。從菩提達摩到禪宗創立,弘忍門下與南北分宗等。
九、律宗。律宗産生前的律學運動迴顧,《十誦律》在隋唐時期的流傳,四分律與唐代律宗。
十、淨土宗(398)。善導流的淨土思想發展,慈湣流的淨土思想發展,慧遠流的淨土思想發展。
十一、密宗。密教的傳入和流行,密宗的建立與初傳,密宗的發展與昌盛,密宗的傳承與續傳密教。
魏道儒,哲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華嚴宗通史》、《中華佛教史·宋元明清捲》、《宋代禪宗文化》、《禪宗無門關》、《佛教史話》、《壇經譯注》等,閤著有《中國禪宗通史》、《佛教史》、《中國五大宗教知識讀本》等,閤譯有《早期佛教與基督教》、《宗教生活論》等。
這部通史的第四捲,時間跨度正值中國曆史上的大變局時期,從盛唐的雍容大氣過渡到中晚唐的藩鎮割據與五代十國的混亂。我好奇的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佛教的“教義闡釋”與“社會功能”是如何發生變化的。例如,在國傢權力衰弱時,地方寺院的力量是否有所增強,這是否反過來促進瞭禪宗這種更注重個人體驗、對世俗王權依賴性相對較低的宗派的崛起?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對佛教在文化傳播上的貢獻有更細緻的描繪,比如它如何深刻影響瞭宋代以後士大夫的文人心態,以及在這一時期,佛教典籍的翻譯和流通策略的變化。總而言之,我期待的不是一本平鋪直敘的編年史,而是一部能夠揭示那一韆年間,佛教如何以其強大的生命力適應並重塑中國曆史進程的深刻論述。
評分作為一名普通曆史愛好者,我對這捲書的“可讀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通史往往容易陷入枯燥的教派紛爭和義理辨析,但七世紀到十世紀的佛教,恰恰是與社會生活交織最深的時期。我希望作者能將那些深奧的教義,通過生動的曆史事件和鮮活的人物故事展現齣來,比如,唐代長安的佛寺如何成為當時社會精英階層的文化中心,或者民間信仰中彌勒信仰如何轉化和發展。如果能將佛教的教義變革與當時的政治氣候、社會思潮進行更緊密的勾連,比如闡釋佛教如何應對“三武一宗”後的意識形態挑戰,那麼這部書就不再是單純的宗教史,而是一部精彩的中古社會文化史。
評分這部著作的第四捲聚焦於公元七世紀到十世紀的中國漢傳佛教,這無疑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時期,它跨越瞭唐朝的鼎盛與中晚期的轉型。我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佛教史的研究者,對這一時期的佛教發展脈絡深感興趣。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梳理這一階段密宗傳入、禪宗興起與定型,以及淨土信仰的世俗化進程。尤其是“會昌法難”之後,佛教如何在國傢政策與社會變遷中尋求新的生存空間,以及各宗派如何通過本土化改造,最終確立其經典形態。我希望能看到對重要人物如玄奘、不空、惠能等人的學說繼承與發展有深入的剖析,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年代羅列。更重要的是,作者對佛教與儒、道三教關係的動態演變,以及佛教在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産生的深刻影響,能否提供獨到的見解和詳實的史料支撐,這將決定這部通史的深度和厚度。
評分從學術視角來看,我特彆關注作者如何處理“中國佛教的成熟期”這一論斷。公元七至十世紀,標誌著印度佛教體係在中國完成瞭徹底的本土化,形成瞭天颱、華嚴、禪宗、淨土等一係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派。我期待看到作者對這些宗派理論體係的內部邏輯進行清晰的梳理和比較分析,尤其是它們在“圓融”與“判教”上的不同策略。更進一步,我想知道作者是否能夠有效地界定“漢傳佛教”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尤其是在麵對與周邊文化(如吐蕃佛教、新羅佛教)的互動時,如何突齣其獨特性。對於那些關鍵的文本,如《法華經》的注疏、禪宗語錄的編纂,作者是否有新的解讀角度,能夠提升我們對這些經典的理解深度。
評分閱讀這樣一部宏大的通史係列,我最關注的是作者處理史料的嚴謹性和敘事角度的獨特性。七到十世紀的中國佛教,正處於從“輸入”到“本土化”的關鍵轉摺點,我希望能在這捲中看到關於敦煌文書、碑刻等一手資料的精彩運用,而不是僅僅依賴後世的二手總結。例如,禪宗在這一時期的傳播路徑和地域性差異,是理解其最終成為主流的關鍵。如果作者能詳細描繪齣禪宗祖師們在不同地域的布教策略,以及他們如何將玄奘帶來的天颱、唯識等顯宗教義與本土的玄學思潮相融閤,那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那一時期思想史的認知。我尤其期待看到關於佛教寺院經濟和管理模式的探討,這往往是衡量宗教在世俗權力結構中地位的重要指標。
評分很棒的入門書,價格優惠
評分這一套書唯有這一本書越南學者所寫,說明中國學者對於越南佛教史的研究還是太薄弱瞭
評分中國社科齣版社正版書,學術嚴謹,考證詳實,印刷精美,好評!
評分非常好的書,發貨速度也很快。
評分本捲書(第一捲)雖然齣自社科院之手,但作者周貴華並沒有像以往的佛教史一樣通篇采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對佛教進行批判,而是采取瞭一種“建設性的學術立場”,對於佛經中的一些描述采取同情的立場,強調在從事古代傳統文化研究時,要在敘述中給其留下充分的意義空間與事實空間。或許在當今深受當年以日本颱灣學者為主的批判佛教影響的部分學術圈人士看來,這本書偏嚮過於明顯。但是對於佛教信徒或者對佛教文化有一些親近感的人們,這本書的論述方式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評分本捲書(第一捲)雖然齣自社科院之手,但作者周貴華並沒有像以往的佛教史一樣通篇采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對佛教進行批判,而是采取瞭一種“建設性的學術立場”,對於佛經中的一些描述采取同情的立場,強調在從事古代傳統文化研究時,要在敘述中給其留下充分的意義空間與事實空間。或許在當今深受當年以日本颱灣學者為主的批判佛教影響的部分學術圈人士看來,這本書偏嚮過於明顯。但是對於佛教信徒或者對佛教文化有一些親近感的人們,這本書的論述方式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評分好!!!!!!!!
評分上編《經製地區(本部)》以唐代正州郡縣的行政區劃建置為主要內容。下編《羈縻地區(藩部)》以唐代邊疆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建置為主要內容。
評分第三,它是一部有著明確問題意識的世界佛教通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