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法则(第2版)(全彩)

平面设计法则(第2版)(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Sun I视觉设计 编
图书标签:
  • 平面设计
  • 设计原则
  • 视觉传达
  • 色彩理论
  • 排版
  • 构图
  • 设计法则
  • 设计技巧
  • 图形设计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3269
版次:2
商品编码:120102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84
字数:2944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各类艺术设计人员。

经国内万千设计读者的一致检验与推荐,畅销书全新升级版,初学者入门推荐工具书,免费提供海量素材下载

相关图书推荐,请点击: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综合编排了平面设计的几大知识要点,框架结构流畅合理,再加上图文穿插的案例讲解,突出了书本的实用性,可以帮助读者轻松、快速地了解关于平面设计创作需要注意的重点,以及打造优秀平面作品常用的一些构成法则及形式标准,适合各类艺术设计人员阅读参考。另外,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登录 www.epubhome.com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简介

    Sun I 视觉设计多年来一直从事设计图书的研究、策划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策划、组稿和编写图书40余本。所策划组织的图书多次名列开卷总榜前30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如何利用平面基本元素激发设计灵感 1
1.1 点元素――设计的起点 2
1.1.1 了解几何学中的点形态 2
1.1.2 体会点在不同位置的视觉感受 5
1.1.3 不同点的心理特征 7
1.1.4 点的个性特征及表现法则 9
法则1 线化的点赋予版面抽象性 10
法则2 面化的点彰显版面凝聚力 11
法则3 点的组合形态呈现不同的
视觉体验 12
1.1.5 点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法则 12
1.2 不可或缺的线元素 13
1.2.1 了解几何学中的线形态 13
1.2.2 感受不同的线带来的心理体会 16
1.2.3 线的运动表现法则 17
法则1 利用水平线表现平稳状态 18
法则2 垂直线制造强烈的上升或下坠感 19
法则3 强调节奏感的曲线运用 20
法则4 巧借放射线展现力量感 22
1.2.4 线在版面中的切割法则 23
法则1 巧用线条对版面进行分割 23
法则2 将版面中的图文进行直线分割 24
法则3 借助线的引导作用调整版面空间指向 25
1.2.5 线框在版面中的构成法则 26
法则1 利用线框限定版面中的编排元素 26
法则2 线框在版面中的强调作用 27
法则3 由不同粗细的线框带来不一样的版面效果 28
1.2.6 线在设计中的应用法则 28
1.3 利用面元素增添画面真情实感 29
1.3.1 面的形态特征与心理特征 29
1.3.2 面的构成法则 31
法则1 几何面增强版面功能性 31
法则2 有机形体面赋予版面表现力 32
法则3 偶然形态的面凸显版面戏剧性 33
法则4 自由形态的面使版面更具灵活性 34
1.3.3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法则 35
综合案例解析 36
第2章 掌握形象在平面中的构成法则 37
2.1 了解基本形的组合法则 38
法则1 联合法打造相加的新形象 38
法则2 接触法使想象并置相切 40
法则3 分割法赢得多变的造型形象 42
法则4 重叠法表现不同的形象特征 42
法则5 给人意外惊喜的形象透叠法 44
法则6 带有奇特视效的差叠法 44
法则7 分离法营造崭新的形象美感 45
法则8 利用重合法加强形象留给人的视觉印象 46
法则9 通过对组合法的使用来丰富版面格局 47
2.2 掌握基本形的群化过程以塑造画面主题 48
法则1 线性构成展现画面延续性 48
法则2 对称构成体现画面均衡感 49
法则3 放射构成强调画面舒展性 51
法则4 三角形的构成凸显画面稳固感 52
法则5 多方向的自由组合构成 53
综合案例解析 54
第3章 巧借平面三大元素打造完美的平面作品 55
3.1 不得不掌握的色彩配置法则 56
法则1 借用色相的表现形式决定物象位置 56
法则2 色彩的明度变化赋予画面不同的表现力 58
法则3 通过调整色彩纯度控制画面情感 59
法则4 同类色搭配打造简明的画面印象 61
法则5 类似色搭配强调画面协调性 62
法则6 邻近色搭配呈现画面非凡的表现力 63
法则7 给人强烈视觉印象的对比色搭配 64
法则8 利用互补色搭配打造具有戏剧性的画面效果 65
法则9 多种有彩色的配置打造热闹的画面效果 66
法则10 使用无彩色配色赋予版面特殊情感 67
3.2 巧借图片的运用法则增强画面整体氛围 69
法则1 根据图片的位置编排表达不
一样的画面情感 69
法则2 通过控制图片数量强调画面
表现力 72
法则3 利用图片的大小来决定画面的
醒目程度 73
法则4 大胆使用抽象图片使画面更具
戏剧性 75
法则5 文字图片表现画面惊奇感 76
法则6 具象图片的使用增添画面景深感 79
法则7 表象图片的使用给予画面想象力 79
法则8 利用符号图片传递直白的画
面诉求 80
法则9 通过图片的多种组合形式增
强画面层次感 81
3.3 不可忽视的文字编排法则 82
法则1 注意文字编排中的间隔处理 82
法则2 注重文字的易读性 84
法则3 利用传统的文字编排体现画
面规整性 86
法则4 将文字进行交错编排表现错
落感 88
法则5 文字绕图为画面带来新奇感 89
法则6 增强文字跳跃率加强画面视
觉印象 90
综合案例解析 92
第4章 平面设计中不得不掌握的
骨骼构成 93
4.1 如何利用规律性骨骼严谨版面格局 94
法则1 单栏式对称网格打造务实的
版面风格 94
法则2 双栏式对称网格呈现版面理性美 95
法则3 使用多栏式对称网格表现丰富
多变的版面效果 96
法则4 利用对称式单元格保持版面规
整性 97
法则5 利用基线骨骼规范版面信息 98
法则6 通过显露的基线骨骼强化正文
内容 99
法则7 利用重复骨骼保证版面的规律性 100
4.2 非规律性骨格设置自由的版面结构 101
法则1 非对称栏状网格打破传统版面
编排 101
法则2 非对称单元格增添版面灵活性 103
4.3 作用性骨格分割相对独立的版面组织 104
4.4 非作用性骨骼缔造理想的独立版面 105
4.5 活用成角骨骼展现版面创意视角 106
4.6 高位置图片骨骼提升版面醒目度 107
综合案例解析 108
第5章 空间构成法则决定画面
视觉特效 109
5.1 了解空间构成的形式分类 110
5.1.1 平面空间 110
5.1.2 立体空间 111
5.1.3 多视点空间 114
5.2 借助多种表现空间创造版面立体感 115
法则1 通过重叠空间表现层次感 115
法则2 大小空间增强版面透视感 116
法则3 利用倾斜空间表现版面深度 117
法则4 曲面空间打造具有幻觉的空
间效果 118
法则5 给人真实印象的投影空间 119
法则6 利用面的连接形成实体的
空间感 121
法则7 给人三维印象的交错空间 122
5.3 感受矛盾空间中蕴藏的反常规视觉空间 123
法则1 利用不同空间结合实现多变
的形态转换 123
法则2 矛盾连接打造不定性的空间
方向 124
法则3 给人错位感的交错式幻象 126
法则4 边洛斯三角形实现非凡的视觉
转移 127
综合案例解析 128
第6章 巧用平面构成法则增强
画面表现力 129
6.1 排列对比提高画面注目度 130
法则1 巧用方向对比形成视觉上的
错位感 130
法则2 利用位置对比在不对称中求
得平衡 131
法则3 给人错落印象的聚散对比 132
法则4 利用大小对比明确画面主次
关系 133
6.2 近似构成使画面效果恰到好处 134
法则1 形态近似 134
法则2 肌理近似 135
法则3 大小近似 135
6.3 发射构成增强画面冲击力 136
法则1 离心式发射使画面呈现扩张力 136
法则2 给人集中印象的向心式发射
构成 137
法则3 同心式发射使画面层层递进 138
法则4 利用多心式发射给人留下深
刻印象 138
6.4 密集构成的不同表现风格 139
法则1 单一元素的密集构成 139
法则2 多个元素的密集构成 140
6.5 常见的4种特异构成法则 141
法则1 基本形的特异 141
法则2 骨骼特异 143
法则3 形象特异 144
法则4 肌理特异 144
6.6 感受不同渐变构成带来的微妙情感 145
法则1 利用形状渐变强调画面鲜明
的反差 145
法则2 制造动感的大小渐变 146
法则3 方向渐变展现画面个性风采 146
法则4 位置渐变增强画面趣味性 147
法则5 色彩渐变打造绚丽的画面印象 147
6.7 力求秩序感的重复构成 148
法则1 绝对重复呈现机械化的秩序
印象 148
法则2 相对重复实现统一与变化的
画面效果 149
综合案例解析 150
第7章 善用平面形式法则缔造
最美画面效果 151
7.1 平衡与对称 152
法则1 简洁的平面元素打造画面
淳朴视效 152
法则2 将平面元素对称摆放保持画
面平衡感 153
7.2 对比与和谐 155
法则1 恰当的对比使画面呈现和谐
变化 155
法则2 通过元素间的对比排列寻求要
素共存感 157
7.3 主从与重心 158
法则1 妥善处理元素间的主从关系 158
法则2 抓住画面重心打造“兴趣”中心 160
7.4 节奏与韵律 161
法则1 将元素进行规律性排列展现
画面中的节奏变化 161
法则2 利用元素间的强弱对比赋予
画面起伏的韵律感 163
7.5 比例与尺度 164
法则1 设计中必须把握好尺度 164
法则2 调节元素的比例尺度突出
画面个性效果 165
7.6 空白与虚实 167
法则1 明确虚实间的和谐转换 167
法则2 利用留白提供舒适的视觉空间 168
综合案例解析 170

前言/序言

平面设计是学习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视觉艺术。平面设计中包含的众多内容,几乎每天都在生活中被人们所接触、认知。在当今社会,平面设计的作品百花齐放,设计的表现手法与构成形式可谓日新月异,对于想要进入设计行业的人们而言,掌握平面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是从业的必经之路。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平面设计的传播途径及范围也日益广泛,自然对作品的内容呈现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本书结合平面设计及应用的最新发展形势和创作流行特点,以法则的形式来将不同要点逐一呈现,通过图形与文字的组合编排,让读者能够更为生动具体地了解平面设计的各项构成法则。

平面设计这一学科的产生,符合视觉艺术的发展趋势,它是其他众多艺术设计的基础,能够以丰富的变化效果来诠释各种类型的主题,触发人们的审美意识。所以,利用平面设计的创意思维打造出与时俱进的艺术作品是满足时代需求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起到了传递信息、情感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眼光。平面设计的创作过程,是强大而又细腻的,能够利用色彩、图形等具有直观视觉特征的基本构成元素来传达不同的情感信息,也可以运用适当的文字语言来直接表达版面主题。总之,对于平面设计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版面效果,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刺激人们的喜爱感。

本书通过创意的思维、科学的编排样式,系统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何利用三大元素进行平面设计及各种平面构成类型的形式美法则等知识要点和应用技能。本书内容共分为7章,每章都以法则的编排形式来阐述学习内容,再配上图片的分析说明,而在章节的最后更有典型案例的实战分析,供读者参考并巩固所学知识,力求让读者能够尽量全面且深刻地记住平面设计的各类构成形式。

第1章~第3章讲解的主要是关于平面构成元素的形式法则;而第4章对平面设计的骨骼基础进行了分析;第5章讲述的是平面设计的空间构成形式;第6章~第7章则描写了如何利用平面构成法则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及缔造最美的画面效果。所有章节的编排都是图文并茂的,将枯燥的知识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读者更易于理解,从而掌握不同的平面设计法则,希望能对各位读者起到实质性的参考、帮助作用。

最后,读者可以登录www.epubhome.com访问更多精彩图书和丰富的信息。



标题:色彩的魔力与视觉的叙事:一本探索当代设计哲学的深度指南 引言:设计的核心与边界的拓展 当我们谈论“设计”时,我们所指涉的远不止于美观的排版或愉悦的色彩搭配。它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以及一种与世界进行有效沟通的语言。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跳出具体的软件操作和工具依赖,深入探究驱动优秀视觉传达的深层原理、历史演变、心理学基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媒介或软件技能的速成手册。相反,它是一部关于视觉认知、信息架构与文化语境的深度探讨。我们将追溯设计思想的源流,解析不同历史时期(从现代主义的理性光辉到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与重塑)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的视觉习惯。 第一部分:视觉认知的基石与感知心理学 视觉设计的一切效果,归根结底都建立在人类的感知系统之上。本部分将构建起读者理解“看”这一行为背后复杂机制的理论框架。 1. 格式塔理论的永恒回响: 我们将细致分析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的核心定律——邻近性、相似性、闭合性、连续性与共同命运。这些定律如何被应用于版面布局、导航系统设计以及品牌识别,以确保信息能够被大脑高效、无歧义地解码。重点探讨如何通过控制空间关系,引导观众的视觉路径,创造出明确的层次结构。 2. 色彩的物理学、生理学与文化符号学: 色彩远非简单的光谱现象。本章将深入解析人眼如何感知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以及这些物理属性如何触发特定的情绪反应。我们将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符号的演变与冲突——例如,在西方语境中象征纯洁的白色,在某些东方文化中可能代表哀悼。讨论如何根据目标受众和设计目的,建立一套科学而富有情感共鸣的色彩系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流行的调色板。 3. 负空间(Negative Space)的哲学: 负空间,即“留白”,是衡量设计师功力的重要标尺。它不仅是结构组织的支持元素,更是叙事的一部分。我们将探讨负空间如何影响平衡感、节奏感,以及它如何通过“留白”来增强主体信息的张力与专注度。分析那些将负空间运用到极致的经典案例,理解它如何从被动背景转化为主动的沟通者。 第二部分:信息架构与叙事结构 优秀的设计是清晰的信息传达。本部分将重点放在如何将复杂的数据、冗长的文本或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序列。 1. 排版的节奏与韵律: 字体选择是设计的“人声”。我们将深入研究不同字体家族(衬线体、无衬线体、装饰体)的内在气质,及其与内容主题的匹配性。更重要的是,探讨字距(Kerning)、行距(Leading)和字母间距(Tracking)的微调如何共同构建出文本的阅读节奏。分析如何通过字重和字号的变化,建立起复杂的视觉层级,指导读者从宏观到微观地消化信息。 2. 视觉叙事的序列化: 无论是信息图表还是品牌故事,设计都需要讲述一个故事。本章关注如何运用线索、箭头、时间轴和流程图等视觉元素,构建出逻辑清晰、引人入胜的叙事流程。讨论在不同媒介(印刷品、网页、交互界面)中,叙事节奏的适应性调整。 3. 视觉一致性与系统化思维: 在一个品牌或产品生态系统中,一致性是信任的基石。我们将介绍如何建立和维护一套坚固的视觉语言系统(Visual Language System),确保无论信息载体如何变化,核心的视觉基因保持稳定。这包括对网格系统(Grid Systems)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利用网格实现复杂布局的秩序感。 第三部分:设计在当代文化与技术中的角色 设计理论必须与时俱进,以应对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本部分将审视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角色。 1. 伦理设计与可及性(Accessibility): 设计的责任不仅在于美观,更在于包容。本章探讨如何设计出对所有人——包括有视觉、听觉或运动障碍的人——都易于使用的产品和界面。讨论WCAG标准背后的设计哲学,以及如何将可及性纳入设计流程的早期阶段,而非事后补救。 2. 动态与交互的边界: 静态图像的法则如何延伸到时间维度?我们将分析运动设计(Motion Design)的基本原理,如缓入缓出(Easing)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动画来解释复杂过程或增强品牌个性。讨论屏幕设计中的响应式思维,即设计如何适应不同尺寸和交互方式的设备。 3. 风格的周期性与颠覆: 艺术和设计风格是不断循环和被挑战的。本章将回顾过去几十年间重要的设计运动(如瑞士风格、解构主义、扁平化设计等)的核心主张,分析它们是如何对前一时期的“既定法则”进行反叛的。这旨在培养读者批判性地评估当前设计潮流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结语:成为有思想的设计实践者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设计师,而非单纯的“执行者”。真正的设计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对人类体验的洞察力。通过掌握这些跨越媒介和工具的底层原理,读者将能够构建起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在任何设计挑战面前,都能自信地运用结构化的思维,创造出既美观又富有意义的视觉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操价值远超我的预期。我以为它会停留在概念层面,但它对软件操作层面的指导,虽然不是软件教程,却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特定的效果在设计中是“有效”的。比如,当它讨论到纹理和材质的应用时,它会告诉你,在模拟纸张或布料的质感时,应该关注哪些微小的噪点和高光细节,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滤镜。这种对“真实感”和“触感”的追求,让我的设计作品一下子从数码的平面感中跳脱了出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统一性”和“变化性”之间关系的论述。它指出,一个优秀的设计体系需要一套坚实的底层逻辑(统一性),但在局部细节上必须允许有趣的偏差(变化性)来保持活力。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让单页设计不至于沉闷。我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项目组合中,尝试打破一些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边界,而这种“打破”是基于对既有规则的深刻理解后,所做出的有目的性的“越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太抓人眼球了,那种简洁中带着几何美感的排版,一下子就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就知道这绝对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我最欣赏的是它对色彩理论的讲解,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告诉你红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代表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网页和印刷品中精确地调配出你想要的情绪色板。比如,它专门花了一章来讨论“负空间”的运用,我之前总觉得留白是偷懒的表现,但书里通过分析那些世界顶级的品牌标志,清晰地阐明了负空间如何成为构图的灵魂,甚至能引导读者的视线方向。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居然还深入探讨了字体选择与用户心理学的关联。比如,衬线体给人信任感和传统感,无衬线体则更现代、易读。我立刻回去翻阅了我最近做的一个项目,发现之前为了追求“酷炫”而选用的那种装饰性极强的字体,在传达核心信息时效率极低,读完这一部分,我立马对信息层级和可读性的优先级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提升我的视觉叙事能力,毕竟平面设计不只是美观,更是有效沟通。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引入了叙事弧线的概念,教导我们如何通过一系列视觉元素的渐变和对比,引导观众完成一个情感或信息的完整旅程。举个例子,书中对“对比”的阐述非常深入,它不再是简单的“黑与白”,而是细化到大小、形状、纹理甚至密度的对比。我记得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环保主题的海报,如何通过极度细密和极度稀疏的元素对比,来表现“资源耗尽”的紧迫感,那种冲击力不是靠鲜艳的颜色就能达到的。此外,关于信息层级和视觉引导线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总是依赖粗体字来强调重点,但现在我明白了,通过巧妙的形状引导(比如一条微微弯曲的线),或者利用纹理的突变,可以让读者的视线自然而然地落在最关键的信息点上。这本书像是把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设计师的多年积累,用最清晰的逻辑图谱呈现了出来。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规范”非常抗拒的设计师,总觉得条条框框会扼杀创意。然而,这本关于设计“法则”的书,却成功地说服了我,真正的创新往往建立在对既有规则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它对“网格系统”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过去只是大致知道要对齐,但这本书细致地拆解了8列、12列网格在不同布局中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栏宽和间距来控制视觉节奏。书中展示的那组用网格系统重新构建的旧杂志内页,那种规整、流畅的阅读体验,让人叹为观止,完全没有那种机械的呆板感,反而凸显了内容的权威性。而且,它对“平衡”的理解也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左右对称,还详细分析了动态平衡和非对称平衡的微妙差异。当我尝试用书里提到的“视觉重量”原则去调整一个信息爆炸的PPT页面时,仅仅是移动了一个小小的图标位置,整个画面的稳定性立刻得到了提升。这本书不是给你一套现成的模具,而是给你一套精密的测量工具,让你能更准确地锚定你的设计目标。

评分

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排版本身就是一本极佳的范例。全彩印刷的质感一流,色彩还原度非常高,这一点对于一本讨论色彩和视觉的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我曾经买过一些设计书,色彩偏差严重,导致我完全无法相信书中的颜色建议。但这一本不同,无论是对柔和色调的微妙过渡,还是高饱和度色彩的精准呈现,都做到了专业水准。此外,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非常顺畅,作者似乎非常清楚读者在学习设计法则时,思维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从最基础的点线面,到复杂的视觉动势,再到最终的品牌系统构建,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铺垫。它不是让你一口气吃成胖子,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确保你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设计圣经”,每当我在项目中遇到瓶颈或者对自己的审美产生怀疑时,我总能从中找到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我的方案。它提升的不仅是我的技术能力,更是我对“好设计”的底层判断标准。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没看完感觉还行。

评分

收到,挺快的

评分

挺好的书,没有损坏,快递师傅态度很好。

评分

没看完感觉还行。

评分

还以为外国人写的,一个美指都被蒙蔽了。

评分

学到了很多知识,非常好

评分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