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学》原由日本大阪大学出版会出版。该书是近年日本学者在简牍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全书视野广阔,论述精到。其翻译出版,不仅便利于我国学者的参考借鉴,而且对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先秦秦汉时期社会、思想与文明的状态和特征,极有帮助。
汤浅邦弘教授是日本的中国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著述颇丰。本书收录了汤浅教授最近十年来关于竹简研究的重要论述。全书整体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儒家思想与古圣王的传说为题,以上博楚简与清华简为中心,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史以及尧舜禹及周文王等古圣王的传说加以考察。第二部分,以王者的记录与教诫——楚王故事研究为题,以上博楚简中富有特色的六篇楚王故事为主,对其特色、文献性质加以分析。第三部分,以新出秦简、汉简中体现的思想史为题,以岳麓秦简、银雀山汉简、北大简为主加以分析,其内容分别涉及占梦、军事、《老子》等思想史课题。以上三个部分,均围绕战国至秦汉的重要思想史问题进行探索,特别是楚王故事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汤浅邦弘,著名竹简研究专家。1957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获得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历任北海道教育大学讲师、岛根大学副教授、大阪大学副教授,2000年起担任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汤浅教授的研究领域以中国思想史研究为主,现主要通过解读出土竹简文献研究诸子百家思想,出版著作多种。
目前,日本在中国古代出土文献之思想研究方面,汤浅教授可以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佐藤将之《战国楚简与秦简之思想史研究?监译者跋》(台湾万卷楼,2006年)
战国楚简研究的日本人先驱
——《中日百人传》日文版(日本白帝社,2013年)
よみがえる中国古代思想——竹簡学の誕生
——日本学术振兴会 成果报道
序文
竹简学用语解说
第一部分 儒家思想与古圣王的传说
序 章 中国新出土文献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战国楚简与儒家思想“君子”的含义
第二章 上博楚简《颜渊问于孔子》与儒家文献形成史
第三章 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的古圣王传说
第四章 太姒之梦与文王的训诫——清华简《程寤》
第二部分 王者的记录与教诫——楚王故事研究
序 章 上博楚简与楚王的故事
第一章 《庄王既成》的“预言”
第二章 《申公臣灵王》——灵王的“簒夺”
第三章 《平王与王子木》——太子之“知”
第四章 《平王问郑寿》——谏言与预言
第五章 《昭王毁室》中的父母合葬
第六章 教诫书《君人者何必安哉》的意义
第三部分 新出秦简、汉简中体现的思想史
序 章 新发现的秦简、汉简
第一章 岳麓秦简《占梦书》的结构与思想
第二章 银雀山汉墓竹简论政论兵之类考释
第三章 兴军之时——关于银雀山汉墓竹简《起师》
第四章 先秦兵学的发展——以《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为线索
第五章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的特征
附录
结语
中文版后记
索引
译者后记
我必须称赞作者在行文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克制的学术态度。全书洋溢着一种朴素的求真精神,没有任何矫饰或夸大的成分。在分析那些充满争议性的古代思想家的观点时,作者表现出了极高的客观性,他似乎刻意避免使用带有强烈褒贬色彩的词汇,而是专注于呈现“他们当时是如何思考的”。这种中立的立场,反而让读者能够更自由地进行个人判断和反思。书中的论证链条非常严密,每一步推导都建立在前一步扎实的基础上,几乎找不到逻辑上的跳跃或武断的结论。尤其是在阐释那些涉及形而上学层面的概念时,作者的表达方式堪称典范——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他善于运用类比,使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能够与现代读者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总而言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纯净”的,它提供了一个不被时代噪音干扰的、直接与古代智慧对话的空间,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对“历史感”的强调。作者并没有将古代思想视为静止的、可以被“打包”出售的知识产品,而是将其视为一段鲜活的历史进程。他精妙地捕捉到了不同学派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呼吸”和“演变”的状态。例如,书中对于某个学说如何被汉代确立为官方正统,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僵化过程的描述,就极为到位和鞭辟入里。作者似乎在提醒我们,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其适应性和解释力,一旦脱离了社会土壤,便可能走向僵化。这种对“过程”的关注,使得全书具有了一种强烈的动态美感。此外,作者在某些章节中穿插了对文献考证方法的介绍,虽然篇幅不长,但足以展示其研究背后的艰辛与严谨。这让读者在享受思想盛宴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学术研究的魅力与不易。这本书不愧为一部兼具深度、广度和温度的佳作,它不仅教会我们“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中国古代的智慧。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文本解读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纯理论著作,反而充满了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作者在探讨早期文献时,很注重语境的还原,他让我们明白,那些看似玄奥的古代哲人,他们的思想其实是针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诚回应。书中对某一特定学派核心概念的阐释,往往会穿插生动的历史场景重现,比如描述某个学说在朝堂上的辩论,或是其如何在民间流传、被如何曲解,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再者,作者在处理不同学派之间的交集与冲突时,采用了“相互参照”的视角,避免了将任何一种思想孤立化处理的弊端。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个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呈现出一种互相影响、螺旋上升的动态图景,而不是一板一眼的“甲乙丙丁”式分类。我特别欣赏作者的文笔,它时而如山涧清泉般流畅,时而如重锤敲击般有力,精准地传达了思想的精髓,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实在精妙,让人有一种在迷宫中被巧妙引导的感觉,每走一步,视野都会豁然开朗。作者显然对如何构建知识体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不同于一般教材的按时间或学派线性铺陈,此书似乎更侧重于“主题式”的深入挖掘。比如,它可能将关于“治国方略”的思考,分散在几个不同学派的论述中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这种对比,原本模糊的认识被锐化了。这种编排方式迫使读者必须主动进行知识的重组和连接,极大地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此外,作者在引用古代典籍时,总是能找到最恰当、最有力的片段,这些片段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概念的核心。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被后世常被误读的概念,进行了细致的“溯源”工作,清晰地剥离了历史的沉淀物,展现了其最初的形态。这种对“本真”的追求,体现了作者极高的学术良知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内核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高屋建瓴的绝佳平台。
评分这部书的作者显然是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大家,他的文字功底扎实,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书中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梳理,并非简单的罗列和转述,而是融入了作者深邃的个人洞察。例如,他对儒家“仁”与道家“自然”之间张力的剖析,就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局限的批判性思维。他没有将这些思想视为僵化的教条,而是将其放入动态的历史演变中去考察其生命力与局限性。尤其是在论及墨家“兼爱”时,作者并未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细致地考察了其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困境,这种细腻的处理,使得原本枯燥的哲学思辨变得鲜活起来。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去触摸那些奠定中华文明基石的思想脉络。书中对特定概念的界定和阐释,也体现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每一个引用的出处都经过了仔细的考证,让人不得不佩服其下笔之审慎。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充满思辨光芒的力作,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中国思想源头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中国社会史》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必读的入门书籍!!!当仁不让!!!
评分搞活动!囤货!你们懂的
评分京东图书的包装非常好!精美!图书也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细细品读,大师巨著,经典重现,支持京东!
评分竹简学:中国古代思想的探究
评分钱新祖先生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他的学生们整理他的遗著出版,要我写几句话。我跟钱先生见面次数不多,也没做过学问上的深谈。现在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要我用心读他的《中国思想史讲义》。我也在台大中文系承乏过这一课程,现在读到钱先生的讲义,回想我的讲课,真是汗颜,我太注意文献的诠释,没能像钱先生这样深入地讨论。
评分这本书还挺不错的,可以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评分1.著名思想史家钱新祖教授专著,首次在大陆出版。该书得到海内外诸多著名学者的推崇,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尤其值得参考。
评分强烈推荐,这本书可谓研究钱先生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作者是先生的老学生,值得入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