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先生翻译《薄伽梵歌》是1950年在印度恒河边的圣城贝纳尼斯(今译瓦拉纳西),梵译汉的过程非常艰苦,按梵澄先生的话说,“盖挥汗磨血几死而后得之者”。梵澄先生也非常珍重此书译稿,一直珍藏身边,译稿随梵澄先生游历印度南北,直到居留阿罗频多学院,1957年才获得机会出版。
徐梵澄是湖南人,以楚人自居,对楚辞有很高的修养。为了体现《薄伽梵歌》作为古典作品的富于音乐性、典雅华章等特点,徐梵澄采用了骚体翻译。
徐梵澄(1909—2000)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
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
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
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
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诗歌、书画、文艺评论上造诣精深,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一、中国之较早成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如《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等;
二、系统地翻译印度韦檀多一系古今经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精华,如《孔学古微》《唯识菁华》等;
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经典,如《陆王学述》《老子臆解》等。
新儒家代表唐君毅读徐梵澄译《薄伽梵歌》后,给梵澄的信中写道:
先生平章华梵,一去古今封蔀之执,感佩何似!弟在昔年亦尝有志于道,唯皆在世间知解范围中逞臆揣测,旧习殊难自拔。视先生之栖神玄远,又不禁为之愧悚。
南印度版译者序 1
佛协版译者序 23
第一章 26
第二章 35
第三章 49
第四章 57
第五章 65
第六章 71
第七章 80
第八章 86
第九章 92
第十章 99
第十一章 107
第十二章 118
第十三章 122
第十四章 129
第十五章 135
第十六章 139
第十七章 144
第十八章 149
注释 163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有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庄重,但绝非故作高深。它成功地在古典的表达方式和现代读者的理解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许多古老的智慧常常因为晦涩的措辞而蒙尘,但这本译作却展现出惊人的穿透力。读到关于“心性”的描述时,我立刻联想到了许多现代心理学中关于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的理论,发现其核心思想早已在数千年前就已被深刻洞察。译者似乎非常理解当代人在精神层面的焦虑,因此在处理那些可能引起误解的词句时,选择了既忠于原文精神又不失现代人情味的表达方式。这种平衡的艺术,令人叹服。它不是那种读完后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像一件上好的乐器,每一次拿起,每一次演奏,都会有新的音色和共鸣被发现。对于严肃的思考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这部作品的文字犹如清晨的薄雾,带着一种古老而深沉的韵味,初读时,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心境。它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更像是一面能映照人心的镜子,让你不得不正视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困惑与挣扎。译者在文字的选择上极为考究,每一个词语的摆放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滞涩感,读起来流畅自然,仿佛作者与译者在时空中完成了某种神妙的交汇。特别是对于那些哲学概念的阐释,不再是枯燥的教条,而是化为了生动的故事和引人深思的对话,让人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提升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我常常在读完某一章节后,会合上书本,凝视窗外,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波澜,那种感觉,就像是迷失已久的心灵突然找到了回家的路标,虽然路途依然漫长,但方向已然清晰。这种深层次的共鸣,是很多当代读物难以给予的,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与心力,但回报却是丰厚的精神滋养。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如同精妙的建筑设计,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内在的构造之美。它不是零散的片段集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部分都为整体的宏大主题服务。阅读过程中,我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高塔,每向上走一步,视野就开阔一分,对全局的把握也更加清晰。译者的注解和导读部分,更是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你快要迷失在复杂的概念迷宫时,及时伸出援手,但又不过分干预你的独立探索。这种恰到好处的引导,体现了译者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的尊重。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行动的意义”的探讨,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努力”的简单理解,将之提升到了关乎存在本质的哲学高度。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讲,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罕见的沉浸式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对话的古老庭院。它不迎合大众的口味,不追逐潮流的热度,而是专注于对人类永恒困境的深刻剖析。译文的节奏感把握得极佳,使得那些看似深奥的哲学论述,读起来也充满了内在的韵律和张力。我时常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咀嚼其中的句子,因为每一个短语背后似乎都蕴含着多重意义。例如,关于“超越二元对立”的描述,译者所用的词汇选择,让这个概念变得不再抽象,而是具体可感,触手可及。它像是一部经过时间淬炼的珍贵茶,初品微涩,回味却悠长,每一次接触都能品尝出新的层次感。对于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深度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避风港,一个可以暂时卸下外界喧嚣,专注于自我完善的场所。
评分拿起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所蕴含的强大张力——那种在极端的对立面之间寻求和谐的努力。你可以从中看到行动与静思的辩证统一,看到世俗责任与终极解脱的微妙平衡。译者的功力体现在他如何巧妙地驾驭这种对立,使之在中文的语境下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磅礴气势和细腻层次。读到那些关于“义务”和“无我之行”的部分时,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的重心到底在哪里。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一个可以反复审视和打磨自己信念的工具箱。这种“授人以渔”的智慧,比直接灌输结论要高明得多。整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如疾风骤雨,将人卷入激烈的内心冲突;时而又如潺潺溪水,引导人进入宁静的沉思。对于那些习惯于快餐式阅读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需要耐心,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种精神上的充盈感是任何快速消遣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想多看一个大家对《老子》的解读,期待。
评分京东购物,快捷实惠!!
评分好
评分挺好的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评分感觉很好……
评分感觉很好……
评分不错活动给力,售后服务处置太好,只是优惠券太难抢了,谢谢京东的服务。
评分徐先生的版本,大爱,收藏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