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徐梵澄著译选集

薄伽梵歌/徐梵澄著译选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梵澄 译
图书标签:
  • 印度哲学
  • 宗教
  • 古典文学
  • 薄伽梵歌
  • 徐梵澄
  • 译本
  • 精神成长
  • 哲学
  • 文化
  • 启示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450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788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徐梵澄著译选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徐梵澄先生翻译《薄伽梵歌》是1950年在印度恒河边的圣城贝纳尼斯(今译瓦拉纳西),梵译汉的过程非常艰苦,按梵澄先生的话说,“盖挥汗磨血几死而后得之者”。梵澄先生也非常珍重此书译稿,一直珍藏身边,译稿随梵澄先生游历印度南北,直到居留阿罗频多学院,1957年才获得机会出版。

徐梵澄是湖南人,以楚人自居,对楚辞有很高的修养。为了体现《薄伽梵歌》作为古典作品的富于音乐性、典雅华章等特点,徐梵澄采用了骚体翻译。


作者简介

徐梵澄(1909—2000)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

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

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

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

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诗歌、书画、文艺评论上造诣精深,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一、中国之较早成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如《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等;

二、系统地翻译印度韦檀多一系古今经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精华,如《孔学古微》《唯识菁华》等;

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经典,如《陆王学述》《老子臆解》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新儒家代表唐君毅读徐梵澄译《薄伽梵歌》后,给梵澄的信中写道:

先生平章华梵,一去古今封蔀之执,感佩何似!弟在昔年亦尝有志于道,唯皆在世间知解范围中逞臆揣测,旧习殊难自拔。视先生之栖神玄远,又不禁为之愧悚。


目录

南印度版译者序 1

佛协版译者序 23

第一章 26

第二章 35

第三章 49

第四章 57

第五章 65

第六章 71

第七章 80

第八章 86

第九章 92

第十章 99

第十一章 107

第十二章 118

第十三章 122

第十四章 129

第十五章 135

第十六章 139

第十七章 144

第十八章 149

注释 163



《印度古代哲学精粹:一部跨越时空的智慧之书》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直接翻译或解释《薄伽梵歌》的某一特定版本,而是借由其深邃的思想内核,撷取印度古代哲学中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智慧精华,编织成一部引人入胜的哲学探索之旅。我们将一同潜入那古老的东方智慧之海,感受其博大精深,体会其恒久魅力。 第一篇:宇宙的起源与终极实在 宇宙的奥秘,自古以来便牵动着人类最深邃的思考。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追溯印度哲学对于宇宙起源的种种阐释。从“梵”(Brahman)——那不可言说、无处不在的终极实在——的理念出发,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宇宙万物,究竟是从何而来?又将归于何处? “梵”:超越一切的基石。 我们将首先介绍“梵”这一核心概念。它并非一个具象的神祇,而是宇宙万有的本源、精神的绝对实在。理解“梵”的关键在于其“无相”与“遍在”。它超越了所有名称、形式、属性的限制,却又弥漫于一切存在之中,是万物得以存在的基础。我们将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梵”的不同理解,以及它们如何试图通过理性与直觉来触及这一不可思议的存在。 “摩耶”(Maya):幻象与实相的界限。 如果“梵”是终极实在,那么我们感官所触及的、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又是什么?本书将深入剖析“摩耶”的哲学含义。它并非简单的虚无,而是指一种“非实在”的实在,一种阻碍我们认识真正“梵”的幻象。我们将审视“摩耶”如何造成了我们对个体自我与外界的执着,以及认识到“摩耶”的本质,对于解脱束缚的重要性。 “阿特曼”(Atman):内在的永恒之光。 与“梵”相对而又相通的是“阿特曼”,即个体生命的灵魂或内在自我。本书将详细阐述“阿特曼”的本质——它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与“梵”具有同一性(梵我一如)。我们将探讨印度哲学如何通过内省和冥想来体认“阿特曼”,摆脱对短暂肉体与有限生命的认同,从而触及那超越生死轮回的真实自我。 第二篇: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法则 如果说宇宙的起源是宏大的哲学命题,那么人生本身的意义和存在的法则,则更贴近我们的切身感受。本书将聚焦于印度哲学中关于个体生命、道德伦理、行为准则以及最终解脱的深刻洞见。 “业”(Karma):行动的因果律。 “业”是印度哲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阐释了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因果法则。本书将详细解释“业”的运作机制——我们的一切思想、言语和行为,都将种下未来的因,并收获相应的果。我们将探讨“业”的复杂性,它并非简单的报应,而是影响我们当下与未来生命轨迹的根本动力。理解“业”,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通过审慎的行动来塑造更美好的人生。 “达摩”(Dharma):生命的责任与秩序。 “达摩”一词涵盖了广阔的意义,它既指个人的生命职责、道德准则,也指宇宙的根本秩序和法则。本书将深入解析“达摩”在个体生命中的体现。它要求我们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年龄和所处的社会角色,履行相应的责任,追求正义、真理与和谐。我们将探讨不同情境下的“达摩”表现,以及遵循“达摩”对个体成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轮回”(Samsara):生命的无尽循环。 印度哲学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离不开“轮回”的观念。本书将深入剖析“轮回”的运作机制。它并非一种惩罚,而是由于无知(无明)和执着而导致生命在不同形式中不断转世的自然过程。我们将探讨“轮回”是如何被“业”所驱动,以及它所带来的苦难与束缚。认识到“轮回”的本质,是寻求解脱的第一步。 “解脱”(Moksha/Nirvana):超越苦难的彼岸。 印度哲学的终极目标,便是实现“解脱”。本书将介绍不同哲学流派对“解脱”的理解。它意味着从“轮回”的束缚中彻底解放,达到一种至高的自由、安宁与圆满的境界。我们将探讨实现“解脱”的途径,包括知识的觉醒(智)、虔诚的奉献(信)、以及正确的行动(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第三篇:精神的实践与智慧的升华 理论的探讨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实现精神的成长。本书将聚焦于印度古代哲学中指导个体进行精神修炼、提升内在觉知的方法和原则。 瑜伽(Yoga):身心灵的合一之道。 瑜伽不仅仅是身体的体操,更是一种深刻的精神修行。本书将介绍瑜伽作为一种连接身心灵、实现自我认知和超越的哲学体系。我们将探讨瑜伽的不同分支,包括行动瑜伽、知识瑜伽、虔诚瑜伽以及冥想瑜伽,阐释它们如何通过控制身体、平静心灵、专注意识来帮助个体达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冥想(Meditation):内在世界的探索。 冥想是通往内心深处、体悟真实自我的关键方法。本书将介绍冥想的原理与实践。通过专注、呼吸的调节以及意识的引导,冥想能够帮助我们净化杂念,平息情绪波动,培养正念,并最终触及更深层的觉知。我们将探讨不同形式的冥想,以及它们在培养专注力、平静心境和洞察力方面的作用。 智慧的实践:知行合一。 真正的智慧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在于生活中的实践。本书将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哲学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与理性,如何在与人交往中体现慈悲与尊重。通过日常的点滴实践,将古老的智慧转化为鲜活的力量,最终实现生命的升华。 结语 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印度古代哲学思想的宏大画卷。它并非要固守某一特定文本的字句,而是要捕捉那些跨越时空、触及人类普遍困境与终极追求的智慧火花。通过对宇宙、人生、精神实践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引导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发现属于自己的那条通往内在和谐与生命圆满的道路。这趟智慧之旅,既是思想的启迪,更是心灵的洗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有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庄重,但绝非故作高深。它成功地在古典的表达方式和现代读者的理解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许多古老的智慧常常因为晦涩的措辞而蒙尘,但这本译作却展现出惊人的穿透力。读到关于“心性”的描述时,我立刻联想到了许多现代心理学中关于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的理论,发现其核心思想早已在数千年前就已被深刻洞察。译者似乎非常理解当代人在精神层面的焦虑,因此在处理那些可能引起误解的词句时,选择了既忠于原文精神又不失现代人情味的表达方式。这种平衡的艺术,令人叹服。它不是那种读完后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像一件上好的乐器,每一次拿起,每一次演奏,都会有新的音色和共鸣被发现。对于严肃的思考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拿起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所蕴含的强大张力——那种在极端的对立面之间寻求和谐的努力。你可以从中看到行动与静思的辩证统一,看到世俗责任与终极解脱的微妙平衡。译者的功力体现在他如何巧妙地驾驭这种对立,使之在中文的语境下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磅礴气势和细腻层次。读到那些关于“义务”和“无我之行”的部分时,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的重心到底在哪里。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一个可以反复审视和打磨自己信念的工具箱。这种“授人以渔”的智慧,比直接灌输结论要高明得多。整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时而如疾风骤雨,将人卷入激烈的内心冲突;时而又如潺潺溪水,引导人进入宁静的沉思。对于那些习惯于快餐式阅读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需要耐心,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种精神上的充盈感是任何快速消遣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这部作品的结构,如同精妙的建筑设计,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内在的构造之美。它不是零散的片段集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部分都为整体的宏大主题服务。阅读过程中,我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高塔,每向上走一步,视野就开阔一分,对全局的把握也更加清晰。译者的注解和导读部分,更是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你快要迷失在复杂的概念迷宫时,及时伸出援手,但又不过分干预你的独立探索。这种恰到好处的引导,体现了译者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的尊重。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行动的意义”的探讨,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努力”的简单理解,将之提升到了关乎存在本质的哲学高度。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

评分

这部作品的文字犹如清晨的薄雾,带着一种古老而深沉的韵味,初读时,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心境。它并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更像是一面能映照人心的镜子,让你不得不正视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困惑与挣扎。译者在文字的选择上极为考究,每一个词语的摆放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滞涩感,读起来流畅自然,仿佛作者与译者在时空中完成了某种神妙的交汇。特别是对于那些哲学概念的阐释,不再是枯燥的教条,而是化为了生动的故事和引人深思的对话,让人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提升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我常常在读完某一章节后,会合上书本,凝视窗外,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波澜,那种感觉,就像是迷失已久的心灵突然找到了回家的路标,虽然路途依然漫长,但方向已然清晰。这种深层次的共鸣,是很多当代读物难以给予的,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与心力,但回报却是丰厚的精神滋养。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讲,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罕见的沉浸式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对话的古老庭院。它不迎合大众的口味,不追逐潮流的热度,而是专注于对人类永恒困境的深刻剖析。译文的节奏感把握得极佳,使得那些看似深奥的哲学论述,读起来也充满了内在的韵律和张力。我时常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咀嚼其中的句子,因为每一个短语背后似乎都蕴含着多重意义。例如,关于“超越二元对立”的描述,译者所用的词汇选择,让这个概念变得不再抽象,而是具体可感,触手可及。它像是一部经过时间淬炼的珍贵茶,初品微涩,回味却悠长,每一次接触都能品尝出新的层次感。对于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深度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避风港,一个可以暂时卸下外界喧嚣,专注于自我完善的场所。

评分

不错活动给力,售后服务处置太好,只是优惠券太难抢了,谢谢京东的服务。

评分

《老子臆解》由校诂文字和“臆解”义理两部分构成,以后者为主。与其说《老子臆解》是《老子》校释方面的新成就,不如说是一个值得认真阅读的哲学事件。

评分

《老子臆解》由校诂文字和“臆解”义理两部分构成,以后者为主。与其说《老子臆解》是《老子》校释方面的新成就,不如说是一个值得认真阅读的哲学事件。

评分

古印度的哲学, 归至道! 曰内觉!

评分

徐老译著,值得拥有。

评分

精装版影印的,开本不大,字迹有些不太清晰。大小正好,适合捧着阅读。送货十分迅速及时,特别满意。这次的几本书有京东的快递纸盒子,比较满意。

评分

好书~~~~经典~~~~值得一读~~~~!!!!

评分

学术精品

评分

楚辞体,繁体竖排,小32开,轻型纸,每页字数太少,有点浪费纸张。装订精良,设计古朴,定价太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