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Foundations For a Changing Financ]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Foundations For a Changing Financ]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沃尔特 V.小哈斯莱特 著,郑磊,王盛 译
图书标签:
  • 风险管理
  • 金融风险
  • 投资
  • 财务
  • 金融工程
  • 风险评估
  • 风险控制
  • 金融市场
  • 公司金融
  • 风险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694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047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CFA协会机构投资系列
外文名称:Risk Management: Foundations For a Changing Financ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现代金融学zui重要论题的划时代的研究和专业分析。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风险管理实际上已经变得和投资组合构建、资产选择同等甚至更重要。那些了解风险管理的细微之处的人,能够比那些完全依赖量化研究的人更好地应对市场动荡。本书将这些风险管理的细节展现出来,让读者从中获得知识。通过汇集来自代表财务分析师的全球ding尖机构——CFA协会的重要文献,《风险管理》为投资界人士提供了风险管理理念、背景和实践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风险管理演进到信用风险、风险度量,以及管理衍生品、另类投资、养老基金、国际投资,本书的专家撰稿人讨论了投资专业人士日常顾虑的所有关键话题。

内容简介

  在过去20年里,风险管理可能已经成为金融领域wei一的zui重要的话题,为了深入了解其复杂性,必须懂得隐藏其后的科学和艺术。因此,投资界专业人士必须具备理解其理论、理念和风险管理实践发展的坚实的知识框架。
  《风险管理》一书以该领域zuiding级人物,如理查德·布克斯塔伯、阿斯沃斯·达摩达兰等人的主要贡献为纲,勾勒出了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展示了这个领域如何适应未来的风险管理的需要。该书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先是概述了风险管理在过去20年的情况,然后讨论了风险度量的各方面应用——从风险管理如何让投资经理受益,到理解和监控流动性循环,等等。最后一部分检讨了风险管理的实务,包括对冲基金风险管理、衍生品的使用和风险、地缘风险管理以及其他重要话题。
  本书为财务分析师、基金经理和金融行业的其他从业人士提供了对当今风险管理zui重要内容的深入解读。

作者简介

  沃尔特 V. 小哈斯莱特(Walter V. “Bud” Haslett Jr. CFA),CFA协会的风险管理、衍生品和另类投资主管。哈斯莱特先生在CFA协会担任资格考试评判人、评判委员会成员,以及《财务分析师》杂志评审、《CFA文摘》编辑。他曾担任费城CFA协会主席和纽约证券分析师协会理事。哈斯莱特先生持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和德克塞尔大学MBA学位。在加入CFA协会之前,他曾担任Miller Tabak的期权分析主管,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从事费城证券交易所期权交易部门的风险管理。

  郑磊,经济学博士、MBA、香港资深金融和资本市场从业人士,持有中国香港和内地证券业所有从业资格,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企业融资》杂志学术顾问,《董事会》杂志董事圆桌作者,曾在跨国制造企业担任高管,曾担任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创新组专家,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具有近20年资本和金融市场从业经验,在内地和香港出版跨境投资、并购重组、衍生品、私募股权、证券分析、投资心理学与行为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与资本专著、译著等近20部。现任招商银行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产管理董事。

  王盛,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现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

精彩书评

  这本书是风险管理领域的真知灼见和颇具启发的思想的及时总结。
  ——唐·常思(Don M. Chance)
  James C. Flores捐助MBA讲座教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风险管理是近年的热点。在这本汇总了现代和经典论文的著作中,小哈斯莱特展示了风险管理是多么具有活力和充满刺激。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这本书将激励发展新的武器和为下一场新的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保罗·威尔莫特(Paul Wilmott)
  《数量金融》系列图书、wilmott.com的作者、研究者和规划者

目录

顾问委员会
CFA协会介绍
前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概述风险管理的两个十年1990~1999年
第1章 理解市场危机的一个理论框架 / 2
1.1 危机来源3
1.1.1 市场有效性3
1.1.2 流动性和紧迫性3
1.1.3 流动性需求方4
1.1.4 流动性提供方4
1.1.5 市场危机中流动性供需双方的互动5
1.1.6 市场生态5
1.2 案例研究7
1.2.1 1987年股票市场崩溃7
1.2.2 1991年垃圾债券风暴8
1.2.3 1998年LTCM违约事件10
1.3 经验教训11
1.4 政策事宜12
1.4.1 透明度12
1.4.2 监管13
1.4.3 合并13
第2章 在实践中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 / 16
2.1 有效的风险管理16
2.1.1 资产管理经理的风险16
2.1.2 关注点17
2.1.3 设立项目17
2.2 定义风险18
2.3 风险度量19
2.3.1 追踪误差19
2.3.2 方法论的缺陷19
2.3.3 模型缺陷20
2.3.4 回溯测试22
2.3.5 战略视角23
2.3.6 战略风险管理方法23
2.4 购买还是自建23
2.5 结论24
注释25
第3章 全面风险管理的3P / 26
3.1 3P27
3.2 价格28
3.3 概率29
3.4 偏好30
3.5 将3个P结合起来34
3.5.1 再谈偏好34
3.5.2 更广义的风险35
3.6 风险管理的未来36
3.6.1 知识融合36
3.6.2 全面风险管理(TRM)协议36
注释37
第4章 风险敞口的报告和监控 / 40
4.1 风险管理系统40
4.1.1 识别风险41
4.1.2 量化风险42
4.2 将风险纳入投资流程42
4.2.1 组合概念建构43
4.2.2 证券/交易分析43
4.2.3 交易处理43
4.2.4 组合分析44
4.2.5 度量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表现44
4.2.6 报告流程44
4.3 结论462000年至今
第5章 风险管理回顾 / 48
5.1 单一金融风险还是多个金融风险49
5.2 金融灾难的教训50
5.2.1 德国金属冶炼和销售公司事件(1993年)50
5.2.2 橘郡事件(1994年)50
5.2.3 恶棍交易员51
5.2.4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1998年)52
5.2.5 Amaranth基金(2006年)52
5.2.6 小结:充分的控制至关重要52
5.3 业界普遍使用的风险指标53
5.3.1 来自投资理论的指标:方差和标准差53
5.3.2 现代风险管理指标54
5.3.3 概率论54
5.3.4 小结:风险度量是前瞻性的练习55
5.3.5 风险价值(VaR)55
5.3.6 期望损失和条件VaR57
5.3.7 最差预期值58
5.3.8 华尔街指标:欧米伽风险59
5.4 信用风险方法论60
5.4.1 信用迁移61
5.4.2 结构化模型61
5.4.3 强度模型62
5.4.4 精算方法62
5.4.5 大型投资组合模型62
5.5 操作风险63
5.6 流动性风险64
5.7 风险指标的新分类64
5.7.1 货币风险指标65
5.7.2 一致性风险指标66
5.7.3 一致性风险指标定义的扩展68
5.7.4 凸性风险指标68
5.7.5 谱风险指标68
5.7.6 小结:我们如何把这些融合起来69
5.8 风险度量需要整合69
5.9 结论70
注释70
第6章 定义风险 / 72
6.1 弗兰克·奈特72
6.2 对奈特定义的批评74
6.3 哈里·马科维茨75
6.4 不确定性76
6.5 暴露的敞口76
6.6 风险77
6.7 操作方面的定义77
6.8 风险的一个操作主义视角79
6.9 结论80
注释80
第7章 价值和风险:超越贝塔 / 81
7.1 管理风险VS降低风险81
7.2 风险与价值:传统视角82
7.2.1 风险和DCF估值82
7.2.2 相对估值模型82
7.3 拓展对风险的分析83
7.3.1 模拟83
7.3.2 DCF估值84
7.3.3 相对估值85
7.3.4 期权定价模型85
7.4 风险管理的最终评估86
7.5 结论86
注释87
第8章 金融危机的一个简单理论:为何费希尔·布莱克仍然重要 / 88
8.1 金融危机:一个可能的情境分析89
8.2 所有这些系统性风险怎么可能发生90
8.3 我们错在何处91
第9章 管理机构风险 / 93
9.1 通过实时组合监控加强风险直觉93
9.2 银行和基金的风险管理:不一样的游戏95
9.2.1 损失风险的概率:有无偏见95
9.2.2 交易分析和组合分析的区别97
9.2.3 日常数据陷阱98
9.3 风险报告99
9.4 风险判断100
9.5 结论101
第10章 风险管理与风险度量 / 104
10.1 从数据到有用信息104
10.1.1 相关方105
10.1.2 转换需要105
10.2 新的机构投资者105
10.2.1 传统投资者105
10.2.2 对冲基金106
10.3 透明度和风险度量的新动态106
10.3.1 营销、客户服务和销售106
10.3.2 网络系统106
10.4 提供工具107
10.5 结论109
注释109
第二部分
风险度量
第11章 波动率在分散化和风险管理中的意义 / 112
11.1 分散化失效了吗112
11.2 风险模型失效了吗114
11.3 风险的大小应该是如此让人吃惊的事情吗115
11.4 投资者们过度暴露于尾部风险中了吗116
11.5 结论120
第12章 风险:用VaR度量风险 / 121
12.1 度量VaR122
12.1.1 正常分布下的VaR123
12.1.2 正态分布下的VaR123
12.1.3 基于Sigma的VaR124
12.2 评估VaR124
12.2.1 基于分位数的VaR的估计误差125
12.2.2 基于Sigma的VaR的估计误差126
12.2.3 方法之间的比较126
12.3 结论128
注释129
第13章 风险管理如何使投资经理获益 / 130
13.1 定义风险130
13.1.1 绝对与相对风险130
13.1.2 特定基金风险131
13.1.3 意外的损失131
13.2 定义风险管理131
13.2.1 进攻性风险管理131
13.2.2 防御性风险管理132
13.2.3 VaR背景132
13.3 采用VaR133
13.3.1 目标133
13.3.2 方法133
13.3.3 实施134
13.3.4 特殊情况135
13.3.5 表现反馈137
13.3.6 与其他测度的比较137
13.3.7 对于基金经理的好处138
13.3.8 批评和限制138
13.4 结论140
第14章 整合客户和投资经理的风险管理目标 / 143
14.1 投资委托协议和投资指引143
14.2 参数化的风险分析144
14.3 基于概率的风险测度146
14.4 市场风险结构147
14.5 压力测试150
14.6 结论151
第15章 风险的误测 / 154
15.1 为什么投资者关心中间阶段风险155
15.2 投资期间内的损失敞口156
15.3 应用157
15.3.1 货币对冲基金157
15.3.2 杠杆对冲基金159
15.4 结论159
附录15A 投资期限内风险160
注释162
第16章 风险度量的风险 / 164
16.1 关于工具164
16.2 静态风险165
16.2.1 久期和凸性165
16.2.2 方差/协方差vs久期166
16.2.3 收益分布167
16.2.4 跟踪误差vs风险价值168
16.2.5 持有期和资产分配168
16.2.6 有效边界和资产分配169
16.3 动态风险170
16.4 调整机制和分布172
16.5 结论174
注释175
第17章 二阶矩 / 176
注释178
第18章 风险预算的各种说法 / 179
18.1 风险分配模型181
18.2 风险分配和资产配置181
18.3 最优风险分配182
18.4 最优风险分配的敏感度185
18.5 风险分配和隐含的信息比率185
18.6 策略性风险的最优分配186
18.7 设定整体风险预算187
18.8 确定目标信息比率189
18.9 结论190
附录18A 最优风险分配190
注释192
第19章 理解和监控流动性危机周期 / 194
19.1 周期195
19.1.1 损失的风险196
19.1.2 清算的需求196
19.1.3 市场流动性197
19.2 测量市场危机周期197
19.3 结论200
注释200
第20章 为何公司特质风险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 201
20.1 随时间变化的公司特质风险202
20.2 为何公司特质风险随时间推移而变化204
20.2.1 产业权重的变化204
20.2.2 公司规模205
20.2.3 产业内集中度的变化206
20.3 控制三个因素208
20.3.1 控制样本208
20.3.2 回归检验:控制规模、产业和集中效应209
20.3.3 其他对于公司特质风险随着时间变化的解释210
20.4 结论211
注释211
第21章 黑色星期一和黑天鹅 / 213
21.1 来自奈特的提示215
21.2 曼德勃罗关于风险、灾难与收益的看法215
21.3 凯恩斯的智慧217
21.4 量化凯恩斯的区别218
21.5 眀斯基增加了一个关键的要素219
21.6 风险和毁灭:不断重复发生221
21.7 高风险、低风险溢价222
21.8 其他风险223
21.9 后记223
注释223
第22章 不具有相关性的收益的秘密 / 225
22.1 理论225
22.2 证据226
注释226
第三部分
管理风险另类投资
第23章 对冲基金风险管理:介绍和综述 / 228
23.1 为什么要风险管理229
23.2 为什么不用风险价值法VaR231
23.3 生存偏差233
23.4 动态风险分析234
23.5 非线性239
23.6 流动性和信用度243
23.7 其他因素246
23.8 结论246
注释247
第24章 另类投资策略的风险管理 / 249
24.1 风险管理框架249
24.2 管理风险与回报250
24.2.1 风险管理的水平250
24.2.2 风险控制水平251
24.2.3 工具251
24.3 尽职调查254
24.4 风险类型255
24.4.1 资金集中风险255
24.4.2 流动性风险255
24.4.3 净值不稳定的风险256
24.4.4 声誉风险258
24.5 整体分析258
24.6 结论258
注释260
第25章 对冲基金的风险和变化之源 / 261
25.1 基准261
25.2 透明度262
25.3 投资策略的衔接263
25.4 费用合理化264
25.5 风险控制264
25.5.1 贝塔265
25.5.2 金融杠杆265
25.5.3 头条风险265
25.5.4 当前对冲基金所面临的风险266
第26章 母基金的风险管理 / 270
26.1 定义风险271
26.2 管理尾部风险271
26.2.1 定性研究:结构性风险板块272
26.2.2 提升对冲效益:定量研究273
26.2.3 充满危机的市场275
26.3 未来风险276
注释278
第27章 对冲基金:风险与回报 / 279
27.1 来自塔斯的数据库279
27.2 回报率的非正态性280
27.3 影响对冲基金回报的偏差因素281
27.3.1 回填偏差281
27.3.2 生存偏差282
27.4 对冲基金回报的持续性284
27.5 对冲基金的死亡概率286
27.6 结论287
信用风险
第28章 信用风险 / 289
28.1 什么是信用衍生工具289
28.2 预测违约290
28.3 结构化的定价模型290
28.4 简式定价模型291
28.5 信用违约互换293
28.6 随时间变化的违约强度294
28.7 模拟违约时间295
28.8 模拟违约时间的例子295
28.9 担保债务凭证(CDO)296
28.10 CDO价格相关性的影响296
28.11 信用指标297
28.12 一篮子违约掉期297
28.13 关联违约的模型298
28.14 使用蒙特卡罗法为CDO定价300
28.15 结论300
注释301
第29章 坍塌的巴别塔:次贷证券化和信用危机 / 303
29.1 风险转移的构建304
29.1.1 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305
29.1.2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结构性投资工具(SIV)和担保债务凭证(CDO)305
29.1.3 信用违约互换(CDS)306
29.2 什么在增长306
29.2.1 次级抵押贷款的兴起307
29.2.2 出售方和购买者的低风险308
29.2.3 系统的高风险309
29.3 一定会下跌310
29.3.1 正回馈的消极结果310
29.3.2 错误312
29.4 小结:废墟上的重建313
注释315
第30章 运用现代风险管理分析权益和信用 / 317
30.1 价值和风险分析方面的扭曲317
30.2 在识别价值和风险方面的失败318
30.2.1 经营性资产评估的公式318
30.2.2 传统计算方法造成的问题319
30.2.3 现实中的公司案例321
30.3 未来的扭曲:战略性风险管理中的衍生工具322
30.3.1 资产负债表和权益的影响322
30.3.2 使用衍生工具来控制风险323
30.4 结论323
注释325
衍生工具
第31章 衍生工具的使用和风险 / 326
31.1 衍生工具326
31.2 衍生工具的历史327
31.3 在全球投资组合中使用衍生工具328
31.3.1 用期货复制一个国际指数328
31.3.2 策略实施331
31.3.3 指数期权策略332
31.3.4 场外期权和场内期权334
31.3.5 为获得指数收益的结构性票据334
31.4 风险管理和衍生工具335
31.4.1 风险的来源335
31.4.2 内部风险控制336
31.5 结论336
注释337
第32章 投资机构的有效风险管理 / 338
32.1 为什么现在管理风险338
32.2 三十人小组报告339
32.3 1994年的后续调研340
32.4 市场风险341
32.5 结论343第33章 风险管理项目 / 346
33.1 风险管理前提347
33.2 今天的风险348
33.2.1 历史背景348
33.2.2 衍生工具的特殊风险349
33.2.3 管理衍生工具中的普遍问题350
33.3 一个风险管理过程352
33.3.1 投资经理指导原则353
33.3.2 了解公司正承担的风险353
33.3.3 测量和控制风险353
33.3.4 风险管理过程的定位355
33.4 结论355
注释357
第34章 风险管理增加价值吗 / 358
34.1 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358
34.1.1 融资成本的减少358
34.1.2 借债能力的增长360
34.1.3 净现金流的增长361
34.2 市场反应362
34.3 结论364
注释364
………………

前言/序言

  尽管风险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投资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其作用直到近几年才愈发显著。通过妥善地测量和管理风险,可以使客户和企业的需求更有效地得到满足。随着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具有挑战性,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也必须与时俱进。本书通过投资管理领域中那些大家的思想,来追踪风险管理的演进过程。
  本书用53个独立的章节讲述了风险管理思想20年间的演进。这些内容均来自CFA协会研究基金会、《金融分析师杂志》和CFA协会会议成果。这些论文代表了诺贝尔获奖者、行业传奇人物以及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学界人物和专业人士的工作成果。读者将惊讶于这些原则的普适性(或永恒性):那些写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论文可能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发表在最近一次全球金融崩溃之后的。
  本书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险管理思想的整体介绍。第二部分讨论了风险度量,集中讲述了风险模型,涵盖了风险价值、风险预算和流动性风险等主题。第三部分集中讨论风险管理和资产类别的相关话题,例如另类投资。此外,还包括了衍生工具以及信用风险、全球风险、非金融风险和养老基金风险等主题。
  本书是我们CFA协会机构投资系列图书中的第四部,另外三部分别是《私人财富管理》、《投资绩效测评》和《估值技术》。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你解决眼下或未来所要面对的风险管理挑战的有用指南和资源。
  罗伯特·约翰逊博士,CFA
  CFA协会董事总经理
  引言
  实际上人们在做出每个决策时都蕴含着风险。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当我们寻求给定风险水平上的最大回报时,风险和回报就是两个必需的输入条件。这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一个假设,即提供高回报的资产所承担的风险要高于提供低回报的资产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假定风险是已知和量化的。标准差、方差和波动幅度提供了对风险进行量化的简单和可见的数据。
  由于风险是可以量化的,所以也应该很容易进行预测和管理。采用不同的统计和非统计方法,风险可衡量指标能够被计算出来,并应用于预测风险对投资组合的影响。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管理我们已知的风险,比如价格或收益率的小幅变动。对于这类工作,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年来已经发展出的各种金融工具管理这类风险的影响。
  尽管重复发生的金融危机通常会产生可供分析、观察和外推的大量数据,但是如何管理那些我们不知道的风险仍然是一项挑战。
  在投资管理中真正的挑战是测量和管理那些我们并不知道的风险所产生的影响。这些风险,诸如极端尾部风险或者黑天鹅事件,是我们无法全面了解、想象或者提前设想到的。这类风险事实上很少单独发生,它们通常在不同的风险事件中出现显著和快速的转移效应,因此更具有挑战性。尽管有经验的风险经理可以相对容易地提前计算出每个风险的单独影响,然而这些事件的综合影响几乎不可能进行量化或者预测。
  由于风险管理通常是经验主义,所以风险管理的优劣之分在于如何从投资决策过程的角度对风险做出最佳考量。即便提前知悉、量化并考虑到了所有风险,仍然会存在一些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挑战。股权价格、利率和汇率本质上是波动的。生活中充满了这种持续、不可预测和难预期的波动性。只要这些变化非常微弱或者不那么显著,现有的风险指标和风险管理工具便可足以用于管理日常风险。但是在大多数时间里,这些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在风险管理领域,唯一确定的是风险的不确定性。
  这部书总结了大部分我们对于风险和风险管理的认知,每一章都在谈论风险。这个特点在比较20世纪90年代的风险事件和2005年之后的风险事件时表现得最为明显。经验教训就摆在那里,提醒我们去学习和吸取教训。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我们首先安排了理查德·布克斯塔伯(Richard Bookstaber,CFA)、雅克·朗格斯代(Jacques Longerstaey)、安德鲁·劳(Andrew Lo)和罗伯特·科普拉什(Robert Kopprasch,CFA)有关20世纪90年代经验教训的论文和会议发表成果。那是由巴林银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和亚洲金融危机主导的10年,许多这类文章都谈到了从中直接获取的教训。这些章节讨论的话题遍及从流动性到反映有效管理风险的组织机构,为专业投资人士提供了大量的深刻认识。
  第一部分的后半部分(2000年至今)以研究基金会塞巴斯蒂安·雷奥(Sébastien Leo,CFA)的论文开始,之后是格林·霍尔顿(Glyn Holton)、阿斯瓦斯·达摩达兰(Aswath Damodaran)、泰勒·柯文(Tyler Cowen)、布鲁夫·普特南(Bluford Putnam)和D.赛克斯·维尔福(D.Sykes Wilford)的文章。除了受到10年间如技术泡沫破灭和住宅市场危机等事件的影响之外,这些章节还包括了对风险管理的定性讨论,这也是贯穿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为了成功地进行风险管理,其中应该包含较大篇幅的量化内容,但是如果孤立地看这些方法是不充分的。只有当量化方法和充分的定性分析相结合,风险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效力。
  IXVIII在第二部分“风险度量”中,麦克斯·达尼尔(Max Darnell)、菲利普·乔瑞(Philippe Jorion)、米歇尔·麦卡锡(Michelle McCarthy)、贝内特·戈卢布(Bennett Golub)、马克·克里茨曼(Mark Kritzman,CFA)与唐·里奇(Don Rich)、罗兰·洛克霍夫(Roland Lochoff)、唐·以斯拉(Don Ezra)、阿尔扬·波克拉尔(Arjan Berkelaar,CFA)和亚当·科博尔(Adam Kobor,CFA)以及津曲正树(Masaki Tsumagari,CFA)、理查德·布克斯塔伯、詹姆斯·贝内特(James Bennett,CFA)与理查德·西亚斯(Richard Sias)、约翰·博格(John Bogle)、理查德·恩尼斯(Richard Ennis,CFA)的文章讨论了很多有关量化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常用方法的局限以及极端事件的危害(比如之前提到过的尾部风险和黑天鹅事件)。在这部分也讨论了相关和不相关回报以及波动性分析。
  在第三部分“管理风险”中,众多章节按多个子话题分组呈现。由于另类投资策略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日渐增强,安德鲁·劳、莱斯利·拉尔(Leslie Rahl)、克利福德·阿斯内斯(Clifford Asness)、S.卢克·埃利斯(S.Luke Ellis)、伯顿·马尔基尔(Burron Malkiel)和阿塔努·萨哈(Atanu Saha)讨论了这个独特的风险话题,涉及非正态分布、对冲基金的独特性和母基金投资,以及回报的持久性等问题。
  杰瑞米·格拉弗林(Jeremy Graveline)、迈克尔·可卡拉里(Michael Kokalari)、布鲁斯·雅各布(Bruce Jacobs)和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在一些章节里讨论了有关CDO、CDS的信用风险以及风险定价问题。这些完成于信用危机前后的文章,为这一最具挑战性时期的前因后果提供了深入的分析。
  金融危机的实质和2008~2009年有关监管的争议引发了对于衍生工具的特殊关注,乔安妮·希尔(Joanne Hill)、马克·布里克尔(Mark Brickell)、马尔腾·内德洛夫(Maarten Nederlof)、查尔斯·史密森(Charles Smithson)和罗伯特·麦克劳克林(Robert McLaughlin)都著文进行了讨论。读者可以从他们的文章中了解其真知灼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已经过去了10多年,过去那些衍生工具方面的问题(诸如危机时期相关性提高、异常事件的影响、信托责任)至今依旧存在。
  风险管理原则的时效性也清晰地体现在“全球风险”这个子章节中,在R.查尔斯·昌普安(R.Charles Tschampion,CFA)、费希尔·布莱克(Fischer Black)、马克·克里茨曼、吉福德·方(Gifford Fong)、马文·佐尼斯(Marvin Zonis)、克劳德·厄尔布(Claude Erb,CFA)、坎贝尔·哈维(Campbell Harvey)和塔达斯·维斯坎塔(Tadas Viskanta)的文章中都有讨论。在过去20年里,全球投资已经显著扩张,但是这些文章仍可提供丰富的信息,用于处理不断提高的汇率波动性、主权风险以及我们在不断扩大的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中面对的挑战。
  有关非金融风险的章节是由安德鲁·劳、阿诺德·伍德(Arnold Wood)、罗伯特·斯旺三世(Robert Swan Ⅲ)、伊玛努尔·德曼(Emanuel Derman)、道格拉斯·布里登(Douglas Breeden)以及迈尔·斯塔特曼(Meir Statman)这几位声名卓著的专家完成的。他们介绍了许多风险操作、行为和模型问题。这次信用危机中,其中很多问题都有出现,对于这些概念的重点关注,有助于整理出减少这类负面影响的理论框架。
  第三部分的最后是关于养老基金风险的章节,由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德斯蒙德·麦克·英泰尔(Desmond Mac Intyre)、克里斯托弗·坎皮萨诺(Christopher Campisano,CFA)、里奥·德·贝弗(Leo de Bever)和罗曼·冯·阿(Roman von Ah)撰写。当全球人口迈入老年时代,从管理人到负债驱动型投资(LDI)的边际风险,本书都可以提供解决这些重要问题的有价值的观点。
  尽管这些概念听起来都有理有据,但是无数文章都提及风险的原因在于数据的时效性。这一点在“全球金融管理中的国家风险”和费希尔·布莱克的章节里体现尤为明显。但是,对于那些经历过第一手资讯的人而言,这些数据带着他们做了又一次记忆之旅,而又为那些当时未曾涉足投资业务的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于任何主题的文章数量或者篇幅,都不是特意安排的,这是因为本书的所有主题都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风险就像水一样,总是无孔不入,试图从最薄弱处突破。所以,全方位加强管理才能抵御不良风险管理造成的意外损失。
  由于风险管理影响到投资管理的许多领域,本书的内容将为各类投资专业人士提供帮助。我们荣幸地将这份永久财富呈献给各位读者,供大家享有。我们希望读者从中获得的知识能够带给你、你的客户和你的公司更大的成功。
  沃尔特V.小哈斯莱特,CFA
  彼得·温特博士,CFA


深度洞察:引领金融巨变时代的生存法则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风险无处不在。本书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概览,而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核心原则的百科全书。它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套严谨的思维框架,使其能够深刻理解风险的本质,并掌握在风起云涌的市场浪潮中稳健航行的关键策略。这不是一套冰冷的理论说教,而是基于现实挑战的实践指南,旨在赋能读者成为更具洞察力、更具韧性的金融决策者。 第一部分:风险的基石——理解混沌的根源 我们将从根本上审视风险的定义和分类。风险不仅仅是潜在的损失,它更是一种概率事件,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也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本书将详细解析各种风险类型,从市场风险(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波动)到信用风险(交易对手违约),从操作风险(内部流程、系统故障、人为失误)到流动性风险(无法及时满足支付义务),再到战略风险(市场变化、竞争加剧、技术颠覆)和声誉风险(公众形象受损)。我们还将探讨风险的来源,包括宏观经济因素(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地缘政治冲突、监管变化、技术革新以及自然灾害等,这些都可能是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深入理解风险的量化是至关重要的。本书将介绍多种风险度量工具,例如 VaR (Value at Risk) 及其变种,如条件 VaR (CVaR) 或 Expected Shortfall (ES)。我们将详细解释这些工具的计算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此外,历史模拟法、参数法(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洛模拟等不同方法的优劣将被一一剖析,帮助读者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我们还将触及风险的概率分布,理解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厚尾分布等概念在风险分析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和管理那些可能导致极端损失(黑天鹅事件)的风险。 第二部分:防御的艺术——构建坚实的风险屏障 识别和度量风险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才是关键。本书将详细阐述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我们不仅会讨论理论框架,更会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展示不同机构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应用这些原则。 在风险控制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多种策略。对于市场风险,我们将介绍对冲工具的应用,如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品,以及它们的结构、定价和风险管理策略。我们将分析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规避不利的市场波动,锁定收益,或为特定资产创造保护。对于信用风险,我们将研究信用评级模型、信用衍生品(如信用违约互换 CDS)的应用,以及在贷款组合管理中分散信用敞口的重要性。 操作风险的管理需要精细化的流程和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本书将详细阐述流程再造、职责分离、内部审计、IT 系统安全以及业务连续性计划 (BCP) 和灾难恢复计划 (DRP) 的构建。我们将强调建立健全的风险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风险管理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则需要审慎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充足的应急资金准备。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以及如何通过现金流预测、压力测试和建立信贷额度等方式来应对。 第三部分:进化的智慧——驾驭金融科技的浪潮 在当今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金融科技 (FinTech) 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风险管理的格局。本书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 (AI)、机器学习 (ML) 和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将揭示如何利用 AI 和 ML 来识别隐藏的欺诈模式、预测市场趋势、评估信用风险,以及自动化风险报告。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将帮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早地预警潜在的风险。 我们将详细阐述在风险管理中应用算法和模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模型风险、数据质量、算法偏见以及监管合规性。此外,区块链技术在提高交易透明度和安全性方面的潜力,以及其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等领域的应用也将被深入探讨。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网络安全风险。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网络攻击的威胁也日益加剧。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员工培训以及事件响应计划等。 第四部分:超越边疆——前瞻性的风险视野 金融世界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但我们可以通过前瞻性的思考来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本书将展望新兴的风险领域,包括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SG) 风险。我们将分析气候变化对金融资产的潜在影响,以及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 我们还将探讨地缘政治风险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时期进行风险对冲和战略调整。全球化虽然带来了机遇,但也可能因为地缘政治的紧张而引发供应链中断、贸易壁垒和资本流动受阻等风险。 此外,我们将深入研究系统性风险的性质。这类风险并非源于单一机构的错误,而是由金融体系内部的相互关联性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我们将分析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并探讨宏观审慎监管在防范此类风险中的作用。 结语:韧性金融的未来 本书的核心宗旨是帮助读者培养一种“风险思维”,将其内化为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工具,更是关于一种意识,一种对潜在威胁的警觉,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拥抱,以及一种在变化中寻找机遇的能力。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仅仅是理解风险,更是掌握驾驭风险的艺术。您将能够更清晰地识别潜在的陷阱,更有效地评估各种策略的风险收益,并最终构建一个更加稳健、更具韧性的金融未来。这趟旅程充满挑战,但其回报将是无价的——在不断变化的金融世界中,实现持续的繁荣与稳定。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一直致力于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偶然间看到了这本《风险管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一下,没想到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系统地梳理了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书中对一些前沿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风险识别和预警中的应用,都有详细的介绍和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变化”这个词的强调,这与我多年的从业经验不谋而合。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风险的形态也在不断演进,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它鼓励读者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拥抱创新,积极应对新兴风险。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我对严谨性和深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在阅读《风险管理》之前,我曾对市场上关于风险管理的书籍产生过一定的疑虑,担心它们可能过于浅尝辄止,无法满足我对理论深度和实证分析的需求。然而,《风险管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在理论构建上逻辑严谨,在概念阐述上深入透彻。作者不仅回顾了风险管理的核心理论,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些理论与当下全球金融格局的动态变化紧密结合,提出了富有洞察力的见解。书中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都经过精心筛选,能够有效地支持其论点。我尤其赞赏作者在讨论一些复杂模型时,能够清晰地展示其背后的逻辑和局限性,这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本书的参考文献也十分丰富,为我进一步的学术探索提供了极佳的起点。我可以说,《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一本入门书籍,它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并为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又有些“选择困难症”的读者。在看到《风险管理》这本书时,我被它的封面设计和副标题所吸引,但又担心内容会过于专业而难以理解。然而,翻开这本书后,我的担忧立刻烟消云散。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使用教科书式的刻板语言,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风险管理的复杂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他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风险术语形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抓住核心要点。例如,在解释“系统性风险”时,他将其比作“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我瞬间明白了风险是如何在金融体系中传递和扩散的。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许多“小贴士”和“思考题”,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的思考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作者一起探索风险的奥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风险的理解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变得清晰而具体,充满了掌控感。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感到好奇,但市面上大多数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让我望而却步。而这本《风险管理》则完全不同。它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了解风险的本质、类型以及它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结合生动的案例,比如通过分析过去某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来解释市场风险的破坏力,或者通过一个小型企业的破产案例,来展示信用风险管理的失误。这些案例不仅让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风险管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书中的语言非常流畅,一点也不枯燥,我常常能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它不是那种死板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耐心地向你传授宝贵的知识。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风险的认知已经提升了一个层次,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评分

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风险管理”这个词的理解非常有限,只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上,觉得它离我的日常生活很遥远。然而,《风险管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亲切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风险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不仅讲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还探讨了个人消费、职业发展、甚至家庭财务规划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详细分析了投资理财中的各种风险,并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应对策略,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储蓄和投资,背后也蕴含着不少风险。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巧妙,不会用很多专业术语来吓退读者,而是通过生活化的例子,让你不知不觉地理解并接受那些重要的概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风险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恐惧,而是变成了一种可控和可管理的因素。这让我感到非常踏实,也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评分

东西收到了~,质量很好,是正品,包装很好~,价格也不错,包装很好~,配送速度给力,运送过来也没有磕碰,京东快递小哥服务态度好,下次还来买,推荐给大家哦~~

评分

好的,,,,,,

评分

书非常好,下学期的教材

评分

书的包装不错。有层薄膜,很新。满分。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物流很快!包装很好!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不错,质量很好,正是需要用的。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