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全集(簡體升級版 套裝共4冊)

王陽明全集(簡體升級版 套裝共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 王守仁<撰> 著,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 編,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 校
圖書標籤:
  • 王陽明
  • 心學
  • 明朝
  • 哲學
  • 思想
  • 國學
  • 全集
  • 簡體中文
  • 經典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388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4843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4
字數:135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資深學者與一流專業齣版社聯手打造的第一部現代整理本。
  陽明學專傢浙江社科院的吳光、錢明研究員、浙江大學董平教授(央視百傢講壇《傳奇王陽明》主講人)等共同整理編校,1992年上海古籍齣版社推齣中國大陸第一部現代整理本《王陽明全集》。
  
  曆史資深版本+軼文增補+傳記資料
  王陽明兩代弟子編纂完成的明代隆慶本《王文成公全書》,為傳世的完整刻本,上古版《王陽明全集》即以此為底本整理編校而成。除底本內容全部保留以外,編排次序也基本維持底本原貌;並將當時海內外能夠搜集到的底本未刊或新發現的陽明詩、文、語錄及相關題跋、祭文、傳記資料,分類增補或附錄在相應捲次之下,共計78篇。這樣的編排一方麵保留瞭曆史資深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麵盡量吸收瞭當代的研究成果,便於讀者參考使用。
  
  二十多年不斷修訂,三代編輯精心打磨,質量上呈的版本
  上古版《王陽明全集》,以各時期印行的各種刻本、排印本、標點本,以及颱灣地區和日本齣版的《王陽明全集》作為參校本,曆經數年編校而成,首次齣版後,迅速在學界和讀書界産生瞭強烈的影響,為當時中國大陸學界惟一引用的《王陽明全集》。此後的20多年間,收集各方反饋意見,不斷進行局部修訂,又於2011年進行瞭全麵修訂,並更新瞭版式和裝幀。經過“全麵升級”的上古新版《王陽明全集》掃清瞭此前存在的錯訛,為各方公認的“質量上呈”、學界較常引用的和資深的版本,並成為古籍齣版的一個品牌象徵。

內容簡介

  

《王陽明全集》四十一捲,是在明代《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捲本的基礎上增補編輯的。
  一、本書以浙江圖書館藏明隆慶六年謝廷傑刻《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捲本為底本,以《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四部備要》本、《國學基本叢書》本、中華圖書館本及颱灣、日本齣版的《王陽明全集》本為參校本,整理編校而成。除瞭對於捲次順序略有調整以外,具體篇章編排次序則保持瞭底本原貌;並將底本未刊或王陽明的散佚詩、文、語錄及相關題跋、祭文、傳記資料,分類增補或附錄在相應捲次之下,共計78篇。這樣的編排一方麵保留瞭曆史資深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麵盡量吸收瞭當代的研究成果,便於讀者參考使用。
  二、本書編校、統稿及重印本的修訂編目工作,由吳光主持負責。錢明負責舊本未刊詩文的搜集整理。各捲點校分工如下:吳光點校捲一至三,捲四十一;董平點校捲四至十一,捲十九至二十五;姚延福點校捲十二至十八,捲三十七至三十九,錢明點校捲二十六至三十六,捲四十。
  三、本書係據上海古籍齣版社1992年版繁體竪排本重校排印的簡體橫排版,並進行瞭全麵的修訂,是目前較為完善的《王陽明全集》。因是麵嚮普通讀者,所以刪除瞭繁體字版的校勘記,但據原版校勘結論直接修改瞭相關正文。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彆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寜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儒學較重要的學派陽明心學的開創者,挽救明代危亡的一代名臣,號稱“三不朽”的聖賢。
吳光、錢明,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董平,浙江大學教授,百傢講壇《傳奇王陽明》主講人。

精彩書評

  

曆代名人高度評價王陽明
  
  王陽明可謂“震霆啓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宗羲(明末知名學者)
  王文成公為明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王士禎(清初傑齣詩人、學者、文學傢)
  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魏禧(明末清初知名文學傢)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齣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曾國藩
  王陽明對儒學所做貢獻同德國的馬丁?路德對基督教所做的貢獻一樣深刻;在理論和實踐這兩個方麵都閃耀著燦爛光芒的儒學宗師,中國曆史上唯有王陽明一人。
  五百年來,儒傢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
  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杜維明(哈佛大學教授)
  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傢,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
  ——高瀨武次郎(日本近代知名哲學傢)
  其他尊崇王陽明的大人物,還有徐階、徐渭、李贄、劉宗周、張居正、紀曉嵐、張廷玉、左宗棠、章太炎、康有為、嚴復、梁啓超、孫中山、蔡元培、蔣介石、陳獨秀、毛澤東……
  陽明心學活潑有用,人人可學,是現代人的良藥。
  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西鄉隆盛(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首)
  陽明學較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它簡易樸實,不僅便於學習掌握,而且易於實踐執行。在人類這個大傢庭裏,不分種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實踐陽明的良知之學。
  ——岡田武彥(日本知名學者)
  王學為今日學界之良藥。
  子王子(王陽明)提齣“緻良知”為惟一之頭腦,是韆古學脈,超凡入聖不二法門。
  ——梁啓超

目錄

編校說明吳光(1)

捲一語錄一(1)
傳習錄上(1)

捲二語錄二(35)
傳習錄中(35)
答顧東橋書(36)
答周道通書(50)
答陸原靜書(53)
又(54)
答歐陽崇一(62)
答羅整庵少宰書(65)
答聶文蔚(69)
二(71)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76)
教約(77)

捲三語錄三(79)
傳習錄下附硃子晚年定論(79)
〔附錄〕硃子晚年定論(112)
硃子晚年定論(112)
答黃直卿書(113)
答呂子約(113)
答何叔京(114)
答潘叔昌(114)
答潘叔度(114)
與呂子約(114)
與周叔謹(115)
答陸象山(115)
答符復仲(115)
答呂子約(115)
與吳茂實(116)
答張敬夫(116)
答呂伯恭(116)
答周純仁(117)
答竇文卿(117)
答呂子約(117)
答林擇之(117)
又(118)
答梁文叔(118)
答潘叔恭(118)
答林充之(119)
答何叔景(119)
又(119)
又(119)
答林擇之(120)
答楊子直(120)
與田侍郎子真(120)
答陳纔卿(120)
與劉子澄(120)
與林擇之(121)
答呂子約(121)
答吳德夫(122)
答或人(122)
答劉子澄(122)

捲四文錄一(125)
書一始正德己巳至庚辰(125)
與辰中諸生己巳(125)
答徐成之辛未(125)
答黃宗賢應原忠辛未(126)
答汪石潭內翰辛未(127)
寄諸用明辛未(128)
答王虎榖辛未(128)
與黃宗賢辛未(129)
二壬申(129)
三癸酉(130)
四癸酉(130)
五癸酉(131)
六丙子(132)
七戊寅(132)
與王純甫壬申(133)
二癸酉(134)
三甲戌(135)
四甲戌(135)
寄希淵壬申(136)
二壬申(136)
三癸酉(136)
四己卯(137)
與戴子良癸酉(138)
與鬍伯忠癸酉(138)
與黃誠甫癸酉(139)
二丁醜(139)
答王天宇甲戌(139)
二甲戌(140)
寄李道夫乙亥(142)
與陸原靜丙子(142)
二戊寅(143)
與希顔颱仲明德尚謙原靜丁醜(143)
與楊仕德薛尚謙丁醜(144)
寄聞人邦英邦正戊寅(144)
二戊寅(145)
三庚辰(145)
寄薛尚謙戊寅(145)
二(146)
三(146)
寄諸弟戊寅(147)
與安之己卯(148)
答甘泉己卯(148)
二庚辰(149)
答方叔賢己卯(149)
與陳國英庚辰(150)
復唐虞佐庚辰(150)

捲五文錄二(152)
書二始正德辛巳至嘉靖乙酉(152)
與鄒謙之辛巳(152)
二乙酉(152)
與夏敦夫辛巳(153)
與硃守忠辛巳(153)
與席元山辛巳(153)
答甘泉辛巳(154)
答倫彥式辛巳(155)
與唐虞佐侍禦辛巳(155)
答方叔賢辛巳(156)
二癸未(157)
與楊仕鳴辛巳(157)
二癸未(158)
三癸未(158)
與陸原靜辛巳(159)
二壬午(159)
答舒國用癸未(161)
與劉元道癸未(162)
答路賓陽癸未(163)
與黃勉之甲申(163)
二甲申(164)
答劉內重乙酉(166)
與王公弼乙酉(167)
答董沄蘿石乙酉(168)
與黃宗賢癸未(169)
寄薛尚謙癸未(169)

捲六文錄三(170)
書三始嘉靖丙戌至戊子(170)
寄鄒謙之丙戌(170)
二丙戌(170)
三丙戌(172)
四丙戌(173)
五丙戌(174)
答友人丙戌(175)
答友人問丙戌(176)
答南元善丙戌(177)
二丙戌(179)
答季明德丙戌(180)
與王公弼丙戌(181)
二丁亥(181)
與歐陽崇一丙戌(182)
寄陸原靜丙戌(182)
答甘泉丙戌(183)
答魏師說丁亥(183)
與馬子莘丁亥(184)
與毛古庵憲副丁亥(184)
與黃宗賢丁亥(185)
答以乘憲副丁亥(186)
與戚秀夫丁亥(186)
與陳惟濬丁亥(187)
寄安福諸同誌丁亥(188)
與錢德洪王汝中丁亥(188)
二戊子(189)
三戊子(189)
答何廷仁戊子(189)

捲七文錄四(191)
序記說(191)
彆三子序丁卯(191)
贈林以吉歸省序辛未(192)
送宗伯喬白岩序辛未(193)
贈王堯卿序辛未(193)
彆張常甫序辛未(194)
彆湛甘泉序壬申(194)
彆方叔賢序辛未(195)
彆王純甫序辛未(196)
彆黃宗賢歸天颱序壬申(197)
贈周瑩歸省序乙亥(197)
贈林典卿歸省序乙亥(198)
贈陸清伯歸省序乙亥(199)
贈周以善歸省序乙亥(199)
贈郭善甫歸省序乙亥(200)
贈鄭德夫歸省序乙亥(201)
紫陽書院集序乙亥(201)
硃子晚年定論序戊寅(202)
彆梁日孚序戊寅(203)
大學古本序戊寅(204)
禮記纂言序庚辰(205)
象山文集序庚辰(206)
觀德亭記戊寅(207)
重修文山祠記戊寅(208)
從吾道人記乙酉(209)
親民堂記乙酉(211)
萬鬆書院記乙酉(213)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乙酉(214)
重修山陰縣學記乙酉(216)
梁仲用默齋說辛未(218)
示弟立誌說乙亥(218)
約齋說甲戌(220)
見齋說乙亥(221)
矯亭說乙亥(222)
謹齋說乙亥(222)
夜氣說乙亥(223)
修道說戊寅(223)
自得齋說甲申(224)
博約說乙酉(224)
惜陰說丙戌(225)

捲八文錄五(227)
雜著(227)
書汪汝成格物捲癸酉(227)
書石川捲甲戌(227)
與傅生鳳甲戌(228)
書王天宇捲甲戌(229)
書王嘉秀請益捲甲戌(229)
書孟源捲乙亥(230)
書楊思元捲乙亥(230)
書玄默捲乙亥(231)
書顧維賢捲辛巳(231)
壁帖壬午(232)
書王一為捲癸未(232)
書硃守諧捲甲申(232)
書諸陽伯捲甲申(233)
書張思欽捲乙酉(234)
書中天閣勉諸生乙酉(234)
書硃守乾捲乙酉(235)
書正憲扇乙酉(235)
書魏師孟捲乙酉(236)
書硃子禮捲甲申(236)
書林司訓捲丙戌(237)
書黃夢星捲丁亥(237)

捲九彆錄一(239)
奏疏一(239)
陳言邊務疏弘治十二年,時進士。(239)
乞養病疏十五年八月,時官刑部主事。(244)
乞宥言官去權奸以章聖德疏正德元年,時官兵部主事。
(244)
自劾乞休疏十年,時官鴻臚寺卿。(245)
乞養病疏十年八月(245)
諫迎佛疏稿具未上(246)
辭新任乞以舊職緻仕疏十一年十月,時升南贛僉都禦史。
(249)
謝恩疏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250)
給由疏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251)
參失事官員疏十二年三月十五日(251)
閩廣捷音疏十二年五月初八日(254)
申明賞罰以勵人心疏十二年五月初八日(258)
攻治盜賊二策疏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262)
類奏擒斬功次疏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265)
添設清平縣治疏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267)
疏通鹽法疏十二年六月十五日(270)

捲十彆錄二(274)
奏疏二(274)
議夾剿兵糧疏正德十二年七月初五日(274)
南贛擒斬功次疏十二年七月初五日(277)
議夾剿方略疏十二年九月十五日(279)
換敕謝恩疏十二年九月十五日(281)
交收旗牌疏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282)
議南贛商稅疏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283)
升賞謝恩疏正德十二年十月初□日(284)
橫水桶岡捷音疏十二年閏十二月初二日(285)
立崇義縣治疏十二年閏十二月初五日(295)

捲十一彆錄三(298)
奏疏三(298)
乞休緻疏正德十三年三月初四日(298)
移置驛傳疏正德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299)
浰頭捷音疏十三年四月二十日(300)
添設和平縣治疏十三年五月初一日(310)
三省夾剿捷音疏十三年六月十五日(314)
辭免升蔭乞以原職緻仕疏十三年六月十八日(318)
再議崇義縣治疏十三年十月十一日(319)
再議平和縣治疏十三年十月十五日(322)
再請疏通鹽法疏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325)
升蔭謝恩疏十四年正月初二日(328)
乞放歸田裏疏十四年正月十四日(329)

捲十二彆錄四(331)
奏疏四(331)
飛報寜王謀反疏十四年六月十九日(331)
再報謀反疏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333)
乞便道省葬疏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333)
奏聞宸濠僞造檄榜疏十四年七月初五日(334)
留用官員疏十四年七月初五日(335)
江西捷音疏十四年七月三十日(335)
擒獲宸濠捷音疏十四年七月三十日(338)
奏聞益王助軍餉疏十四年七月三十日(343)
旱災疏十四年七月三十日(344)
請止親徵疏十四年八月十七日(345)
奏留朝覲官疏十四年八月十七日(346)
奏聞淮王助軍餉疏十四年八月十七日(347)
恤重刑以實軍伍疏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347)
處置官員署印疏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349)
二乞便道省葬疏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350)
處置從逆官員疏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351)
處置府縣從逆官員疏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354)
收復九江南康參失事官員疏十四年九月初十日(355)

捲十三彆錄五(361)
奏疏五(361)
乞寬免稅糧急救民睏以弭災變疏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361)
計處地方疏十五年五月十五日(363)
水災自劾疏十五年五月十五日(365)
重上江西捷音疏十五年七月十七日遵奉大將軍鈞帖(367)
四乞省葬疏十五年閏八月二十日(370)
開豁軍前用過錢糧疏十五年九月初四日(372)
徵收鞦糧稽遲待罪疏十五年十二月初十日(374)
巡撫地方疏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377)
剿平安義叛黨疏十六年五月十五日(378)
乞便道歸省疏(382)
辭封爵普恩賞以彰國典疏嘉靖元年正月初十日(383)
再辭封爵普恩賞以彰國典疏嘉靖元年(386)

捲十四彆錄六(390)
奏疏六(390)
辭免重任乞恩養病疏嘉靖六年六月(390)
赴任謝恩遂陳膚見疏六年十二月初一日(391)
辭巡撫兼任舉能自代疏七年正月初二日(395)
奏報田州思恩平復疏七年二月十三日(396)
地方緊急用人疏七年二月十五日(404)
地方急缺官員疏七年二月十八日(405)
處置平復地方以圖久安疏七年四月初六日(406)

捲十五彆錄七(418)
奏疏七(418)
徵剿稔惡瑤賊疏七年四月十五日(418)
舉能撫治疏七年五月二十五日(420)
邊方缺官薦纔贊理疏七年七月初六日(422)
八寨斷藤峽捷音疏七年七月初十日(424)
處置八寨斷藤峽以圖永安疏嘉靖七年七月十二日(433)
查明岑邦相疏七年七月十九日(441)
奬勵賞賫謝恩疏七年九月二十日(442)
乞恩暫容迴籍就醫養病疏七年十月初十日(443)

捲十六彆錄八(446)
公移一提督南贛軍務徵橫水桶岡三浰(446)
巡撫南贛欽奉敕諭通行各屬正德十二年正月(446)
選揀民兵(447)
十傢牌法告諭各府父老子弟(449)
案行各分巡道督編十傢牌(450)
告諭各府父老子弟(451)
剿捕漳寇方略牌正月(451)
案行廣東福建領兵官進剿事宜(452)
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賊(453)
案行領兵官搜剿餘賊(455)
奬勵福建守巡漳南道廣東守巡嶺東道領兵官(456)
告諭新民(457)
欽奉敕諭切責失機官員通行各屬(457)
兵符節製五月(459)
預整操練(460)
選募將領牌(460)
批留嶺北道楊璋給由呈(461)
批廣東韶州府留兵防守申(461)
谘報湖廣巡撫右副都禦史秦防賊奔竄八月(462)
欽奉敕諭提督軍務新命通行各屬九月(462)
谘報湖廣巡撫右副都禦史秦夾攻事宜(464)
徵剿橫水桶岡分委統哨牌(465)
案行分守嶺北道官兵戴罪剿賊(471)
搜剿餘黨牌(471)
奬勵湖廣統兵參將史春牌(472)
設立茶寮隘所(472)
牌行招撫官正德十三年二月(473)
批留兵搜捕呈(474)
批將士爭功呈(475)
告諭浰頭巢賊正德十二年五月(475)
進剿浰賊方略(477)
剋期進剿牌正德十三年正月(478)
批汀州知府唐淳乞休申(479)
告諭(479)
仰南安贛州印行告諭牌(480)
禁約榷商官吏(480)
批贛州府賑濟石城縣申(481)
議處河源餘賊(481)
告諭父老子弟正德十四年二月(482)
行龍川縣撫諭新民(482)
優奬緻仕縣丞龍韜牌(483)

捲十七彆錄九(484)
公移二巡撫江西徵寜藩(484)
牌行贛州府集兵策應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八日(484)
谘兩廣總製都禦史楊共勤國難(484)
案行南安等十二府及奉新等縣募兵策應六月二十六日(486)
寬恤禁約(486)
奬瑞州府通判鬍堯元擒斬叛黨六月二十七日(487)
策應豐城牌(487)
調取吉水縣八九等都民兵牌(488)
預備水戰牌(488)
谘都察院都禦史顔權宜進剿七月初五日(489)
權處行糧牌(489)
牌行吉安府敦請鄉士夫共守城池七月初八日(490)
牌行各哨統兵官進攻屯守七月十七日(490)
告示在城官兵七月十八日(492)
示諭江西[都]布按三司從逆官員(492)
告示七門從逆軍民七月二十一日(493)
牌行江西二司安葬寜府宮眷(493)
手本南京內外守備追襲叛首七月二十三日(493)
谘兩廣總督都禦史楊停止調集狼兵(494)
牌行撫州府知府陳槐等收復南康九江七月二十四日(495)
犒賞福建官軍(495)
釋放投首牌(496)
牌仰沿途各府州縣衛所驛遞巡司衙門慰諭軍民(497)
案行江西按察司停止獻俘呈(497)
谘兵部查驗文移(498)
案行浙江按察司交割逆犯暫留養病十月初九日(500)
告諭軍民十二月十五日(501)
欽奉詔書寬宥脅從(502)
批追徵錢糧呈(502)
再批追徵錢糧呈(503)
批南昌府追徵錢糧呈(504)
褒崇陸氏子孫正德十五年正月(504)
告諭安義等縣漁戶(504)
批按察使伍文定患病呈(505)
批臨江府耆民建立生祠呈(505)
批吉安府救荒申(506)
批撫州府同知汪嵩乞休呈(506)
批提學僉事邵銳乞休呈(506)
禮取副提舉舒芬牌(507)
南贛鄉約(507)
旌奬節婦牌(511)
興舉社學牌(511)
頒定裏甲雜辦(512)
批江西布政司設縣呈(513)
議處官吏廩俸(513)
谘六部伸理冀元亨(514)
奬勵主簿於旺(515)
申諭十傢牌法(515)
申諭十傢牌法增立保長(516)
頒行社學教條(517)
清理永新田糧(517)
批寜都縣祠祀知縣王天與申(517)
曉諭安仁餘乾頑民牌正德十五年二月(518)
告諭頑民十二月十五日(518)
批江西都司掌管印信(520)
牌行崇義縣查行十傢牌法(520)
牌諭都指揮馮勛等振旅還師(521)
批瑞州知府告病申(521)
賑恤水災牌(522)
仰湖廣布按二司優恤冀元亨傢屬(522)
批江西按察司故官水手呈(523)
仰南康府勸留教授蔡宗兗(523)
批江西布政司禮送緻仕官呈(523)

捲十八彆錄十(524)
公移三總督兩廣平定思田徵剿八寨(524)
欽奉敕諭通行嘉靖六年十月初三日(524)
湖兵進止事宜十月(525)
牌諭安遠縣舊從徵義官葉芳等十一月(526)
批南康縣生員張雲霖復學詞(527)
放迴各處官軍牌十二月二十五日(527)
犒諭都康等州官男彭一等十二月二十八日(528)
劄付永順宣慰司官捨彭宗舜冠帶聽調(528)
批廣西布按二司請建講堂呈(529)
批立社學師耆老名呈嘉靖七年正月(529)
議處江古諸處瑤賊(529)
批嶺西道立營防守呈二月(530)
犒送湖兵(530)
批嶺西道撫處盜賊呈(531)
禁革輕委職官(531)
分派思田土目辦納兵糧四月(532)
案行廣西提學道興舉思田學校(533)
揭陽縣主簿季本鄉約呈四月(533)
賑給思田二府(534)
牌行靈山縣延師設教六月(534)
牌行委官陳逅設教靈山(535)
牌行南寜府延師設教(535)
牌行委官季本設教南寜(536)
批嶺東道額編民壯呈六月(536)
裁革文移(536)
批右江道調和寨目呈(537)
批南寜府錶揚先哲申(537)
批增城縣改立忠孝祠申(537)
批參政張懷奏留朝覲官呈(538)
經理書院事宜八月(538)
牌行南寜府延師講禮八月(538)
劄付同知林寬經理田寜(539)
劄付同知桂鏊經理思恩(540)
牌行南昌府保昌縣禮送故官(540)
調發土兵十月(541)
犒奬儒士岑伯高(542)
徵剿八寨斷藤峽牌七年三月。以下俱徵八寨。(542)
牌行領兵官(543)
戒諭土目五月(544)
追捕逋賊(544)
牌行委官林應驄督諭土目五月(545)
牌委指揮趙璿留剿餘賊六月(546)
牌行副總兵張祐搜剿餘巢七月(547)
犒勞從徵土目八月(547)
綏柔流賊五月(548)
告諭村寨(550)
議立縣衛(551)
撫恤來降八月(551)
批廣東市舶司提舉故官水手呈(552)

捲十九外集一(553)
賦騷詩(553)
賦騷七首(553)
太白樓賦丙辰(553)
九華山賦壬戌(554)
吊屈平賦丙寅(556)
思歸軒賦庚辰(557)
咎言丙寅(557)
守儉弟歸曰仁歌楚聲為彆予亦和之(558)
祈雨辭正德丙子南贛作(558)
歸越詩三十五首弘治壬戌年,以刑部主事告病歸越並楚遊作。(559)
遊牛峰寺四首牛峰今改名浮峰(559)
又四絕句(559)
姑蘇吳氏海天樓次鄺尹韻(560)
山中立鞦日偶書(560)
夜雨山翁傢偶書(560)
尋春(560)
西湖醉中漫書二首(560)
九華山下柯秀纔傢(561)
夜宿無相寺(561)
題四老圍棋圖(561)
無相寺三首(561)
化城寺六首(561)
李白祠二首(562)
雙峰(562)

































……



《國學經典智慧精粹:思想偉人王陽明的人生哲學與心學體係》 (一套包含王陽明四部代錶性著作的精裝珍藏版) 內容概述: 本套裝精選中國哲學史上不朽的思想傢、教育傢、軍事傢王陽明先生的四部核心著作,旨在全麵而深入地呈現其博大精深的心學體係及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裏程碑式意義。套裝包含《傳習錄》(上下)、《大學問》、《陽明先生年譜》、《王陽明全集精華錄》(或類似涵蓋其主要思想的選本)。全套書籍采用簡體中文,精裝設計,工藝考究,力求為讀者提供最佳的閱讀體驗和珍藏價值。 第一冊:《傳習錄》(上、下) 《傳習錄》是王陽明最重要的語錄體著作,也是其心學思想最直接、最集中的體現。全書以問答、談話、論辯等形式,係統地闡述瞭王陽明“緻良知”、“知行閤一”、“事上磨練”等核心理念。 上捲: 主要記錄瞭王陽明晚年在弟子們圍繞其學說的提問和討論,內容涵蓋瞭心學的入門、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多個層麵。讀者將在此瞭解“心即理”、“知行閤一”的根本宗旨,以及“發明本心”、“格物緻知”的具體實踐路徑。書中既有對儒傢經典精闢獨到的解讀,也有對當時學界主流觀點的辨析,展現瞭王陽明思想的原創性和批判性。例如,關於“心即理”,他指齣“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法”,強調一切道理皆在我們心中,隻需體認和擴充即可。關於“知行閤一”,他反對“知而不行”的空談,主張“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將認識與實踐緊密結閤,賦予瞭儒傢倫理以鮮活的生命力。 下捲: 記載瞭王陽明在平定寜王之亂後,關於治軍、治政的經驗與思考,以及對儒傢修身養性、格物緻知等問題的進一步闡發。下捲內容更為貼近實際生活,將心學從純粹的哲學思辨引嚮瞭具體的社會實踐,體現瞭王陽明“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生命實踐。其中,“事上磨練”的思想尤為突齣,他認為真正的格物緻知、緻良知,必須在日常事務和艱難睏苦中去體會、去磨礪,纔能真正成就道德人格。例如,在談及平亂經驗時,他將其歸結於“心不動”的境界,即在紛繁復雜的局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清明,從而做齣最恰當的決策。 第二冊:《大學問》 《大學問》並非王陽明原創著作,而是他對儒傢經典《大學》的深入解讀和闡發。在王陽明看來,《大學》是儒傢入門的根本,是學習聖賢之道的第一課。他通過重構《大學》的篇章結構,並賦予其全新的心學內涵,使其成為心學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核心解讀: 王陽明認為《大學》開篇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三綱領,並非三個獨立的環節,而是“心之體、用、功”的集中體現。“明明德”是發現和彰顯人心固有的善性,即“良知”;“新民”是不斷革除私欲,完善自我,使良知得以擴充和發揮;“止於至善”則是最終達到的理想境界,即與天理閤一。他將《大學》中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八條目,也統統納入心學的框架下進行解讀。他強調,“格物”並非嚮外尋求事物的道理,而是“格心中之物”,即去除內心的妄念、私欲,使內心迴歸純淨的本體。這與傳統的“格物緻知”有著根本性的區彆。 心學融匯: 《大學問》是王陽明將心學理論與儒傢正統經典相結閤的典範。他以心學為指導,重新詮釋瞭《大學》的精髓,使其煥發齣新的生命力。通過對“大學之道”的獨特闡釋,他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瞭“心即理”、“緻良知”等核心概念,為後學者提供瞭一條迴歸本心、成就聖賢的清晰路徑。 第三冊:《陽明先生年譜》 《陽明先生年譜》是係統記錄王陽明生平事跡的文獻,由其弟子或後學編纂而成。通過閱讀年譜,讀者可以清晰地瞭解王陽明從少年時代到壯年、晚年的人生軌跡,以及他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思想演變和實踐經曆。 史料價值: 年譜不僅提供瞭珍貴的史料,幫助我們瞭解王陽明所處的曆史背景、社會環境以及他與同時代重要人物的交往,更能從中窺見他如何將自己的哲學思想付諸實踐。從他早年的求學問,到中年的仕途波摺,再到晚年的講學和軍事生涯,年譜細緻地描繪瞭他的成長與成熟過程。 實踐印證: 通過年譜,我們可以看到王陽明如何將“知行閤一”的學說應用於平定寜王之亂等軍事行動中,展現其在亂局中保持鎮定、運用智慧的軍事纔能;也可以看到他如何通過講學、著述,將心學思想傳播至各地,影響深遠。這些具體的事件和經曆,為理解其深邃的哲學思想提供瞭堅實的佐證,使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鮮活和可感。 第四冊:《王陽明全集精華錄》(或其他包含其重要文章、論述的選本) 這冊精選集旨在匯集王陽明其他重要的文章、奏疏、書信、詩文等,進一步拓展讀者對王陽明思想和人格的認知。 思想廣度: 除瞭《傳習錄》和《大學問》的核心內容,這本選集可能包含王陽明在不同場閤發錶的演講,例如《王陽明先生龍場說》、《教條示龍場諸生》等,這些文獻直接反映瞭他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和重要轉摺;可能收錄其在官場中的奏疏,如《破羅 H 寇方略》、《陳情疏》等,從中可以體會他作為官員的擔當和對國傢民族的責任感;也可能包含他寫給親友、弟子的書信,這些書信往往蘊含著更為生活化、個性化的哲思和人生感悟。 人格魅力: 詩文中則能展現王陽明作為一位文人的情懷與抱負,以及他在艱難睏苦中不屈不撓、追求真理的精神風貌。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文本,讀者能夠更全麵地認識這位集思想傢、政治傢、軍事傢、教育傢於一身的偉人,感受其人格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 套裝特色: 本套裝不僅是學術研究的珍貴資料,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智慧的深度挖掘。每一本書籍都經過精心編校,力求文本準確,注釋詳盡,為讀者提供可靠的閱讀保障。精美的裝幀設計,高品質的紙張印刷,使之成為書架上的藝術品,亦是饋贈親友、提升自身修養的理想選擇。 閱讀價值: 在當下紛繁復雜的世界中,王陽明的心學思想,特彆是“緻良知”和“知行閤一”的理念,依然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它指導我們如何迴歸內心,認識真實的自我;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如何在變動中保持內心的定力,做齣明智的選擇。閱讀本套裝,不僅是走進一位古代聖賢的思想世界,更是開啓一場關於人生意義、道德修養和內心覺醒的深刻旅程。它將幫助讀者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安頓,在實踐中實現個人的價值,最終達到“止於至善”的人生境界。

用戶評價

評分

要說最近讀到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曆史傳記,非《大明王朝的幕後推手:張居正的改革與沉浮》莫屬。這本書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它沒有將張居正塑造成一個臉譜化的“改革傢”或“權臣”,而是將他放置在復雜的權力結構和時代矛盾之中進行審視。作者對萬曆初年的政治生態描摹得淋灕盡緻,從內閣的運作到地方士紳的抵製,再到皇帝的微妙態度,無不展現齣極強的現場感。書中大量引用瞭當時的奏摺、私人信劄等一手史料,使得論證既有力度又不失溫度。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考成法”的分析,不僅看到瞭其高效性,也揭示瞭其在執行過程中滋生齣的官僚主義弊端。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在思考,一個有遠見的改革者,其成功與最終的失敗,究竟有多少是能力使然,又有多少是時代性格的必然?這本書無疑提供瞭很多值得深思的切入點。

評分

這本《中國古代思想史綱》真是讓人醍醐灌頂的一部力作。作者在梳理從先秦諸子百傢到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再到晚清思潮的演變過程中,展現瞭極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洞察力。它不像有些通史那樣隻是羅列人名和學說,而是真正深入挖掘瞭不同曆史階段思想産生的社會根源和其內在的邏輯關聯。比如,書中對“理”與“氣”在不同學派中的辯證關係剖析得極為細緻,尤其是在解讀程硃理學如何應對佛道思潮的衝擊時,那種層層遞進的論述,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思想交鋒的時代。書中對具體文本的引用和闡釋也恰到好處,既有理論高度,又不失鮮活的細節。讀完之後,我對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麵對時代變革時所展現齣的精神睏境與思想突圍,有瞭更為立體和深刻的理解。對於想係統性瞭解中國思想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極其紮實的基礎讀物,值得反復研讀。

評分

我對《世界經濟思想流變:從亞當·斯密到新自由主義》的評價是:嚴謹而又極其及時的知識整閤。在如今全球化麵臨巨大挑戰的背景下,迴顧經濟思想的發展曆程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清晰,它沒有平均用力,而是重點剖析瞭幾個關鍵的轉摺點——比如古典經濟學的誕生、凱恩斯主義的興起及其衰落、以及後來的新古典綜閤。作者在介紹每一位經濟學巨匠(如馬歇爾、熊彼特、哈耶剋)的核心觀點時,都非常注重還原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避免瞭用當代的視角去簡單褒貶。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批判性繼承,指齣理論的優雅性與現實的復雜性之間存在的鴻溝。全書邏輯鏈條完整,數據和案例的支撐紮實有力,對於非專業背景但對宏觀經濟學有濃厚興趣的讀者而言,這是一部能有效構建知識框架的上乘之作。

評分

《詩品: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探索》這本書,簡直是為文學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品鑒手冊”。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跳齣瞭傳統的“體裁”或“流派”的劃分,而是從純粹的審美體驗齣發,去解析不同時期詩歌的“氣韻”和“風骨”。作者的文字極具畫麵感和音樂性,比如描述謝靈運山水詩的“清冷空靈”,或是杜甫律詩的“沉雄博大”,都能讓人立刻在腦海中浮現齣相應的意境。書中對於“興”、“比”、“賦”在不同詩歌作品中的動態運用分析得極為精妙,指齣這些手法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在不同詩人手中演化齣瞭韆變萬化的效果。它教會我的不是背誦多少詩句,而是如何更深入地去“聽”詩歌的節奏、去“看”詩人布下的光影。對於希望提升古典文學鑒賞力的讀者來說,這是一部極具啓發性的指南。

評分

我最近翻閱的《禪宗公案精選與評析》簡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不同於那些故作高深的禪宗理論書籍,這本匯編的公案故事本身就充滿瞭生活氣息和機鋒。評析部分更是妙不可言,作者沒有用僵硬的教條去解釋那些看似荒謬的問答,而是著重於引導讀者去體悟公案背後那種“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精髓。書中收錄的案例涵蓋瞭臨濟、曹洞等各大宗派的經典片段,每一個故事都像一把鋒利的劍,瞬間斬斷瞭邏輯思維的藩籬。尤其是在解讀“庭前柏樹子”這類公案時,作者的闡釋跳脫齣瞭傳統的注腳窠臼,更側重於現代人如何將這種瞬間的覺悟融入到日常的忙碌和焦慮之中。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學習知識,不如說是一種自我觀照的過程,它讓人學會放下對“答案”的執著,轉而關注當下的體驗和瞬間的靈光。

評分

京東商城網購放心 物流快!

評分

要是有白話文版本的就好瞭

評分

不錯的,裝訂精緻,很大氣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很好,下次還來,快遞得力

評分

書已收到。物流超贊,第二天就到瞭。快遞小哥很負責。叮囑彆忘瞭取快遞

評分

簡體橫排,又是上海古籍齣版,簡直就是質量的保證!隻在京東有售,實在很難得!

評分

王陽明,能與硃熹並肩的一代大儒,心學創始人。主要思想:心外無物,知行閤一,緻良知。影響深遠。必須好好學習運用!

評分

靜下心慢慢看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