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學》原由日本大阪大學齣版會齣版。該書是近年日本學者在簡牘研究方麵的重要成果,全書視野廣闊,論述精到。其翻譯齣版,不僅便利於我國學者的參考藉鑒,而且對廣大讀者深入瞭解先秦秦漢時期社會、思想與文明的狀態和特徵,極有幫助。
湯淺邦弘教授是日本的中國齣土文獻研究領域的代錶性學者,著述頗豐。本書收錄瞭湯淺教授最近十年來關於竹簡研究的重要論述。全書整體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儒傢思想與古聖王的傳說為題,以上博楚簡與清華簡為中心,對儒傢思想的形成史以及堯舜禹及周文王等古聖王的傳說加以考察。第二部分,以王者的記錄與教誡——楚王故事研究為題,以上博楚簡中富有特色的六篇楚王故事為主,對其特色、文獻性質加以分析。第三部分,以新齣秦簡、漢簡中體現的思想史為題,以嶽麓秦簡、銀雀山漢簡、北大簡為主加以分析,其內容分彆涉及占夢、軍事、《老子》等思想史課題。以上三個部分,均圍繞戰國至秦漢的重要思想史問題進行探索,特彆是楚王故事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
湯淺邦弘,著名竹簡研究專傢。1957年齣生於日本島根縣,獲得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曆任北海道教育大學講師、島根大學副教授、大阪大學副教授,2000年起擔任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教授。湯淺教授的研究領域以中國思想史研究為主,現主要通過解讀齣土竹簡文獻研究諸子百傢思想,齣版著作多種。
目前,日本在中國古代齣土文獻之思想研究方麵,湯淺教授可以說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佐藤將之《戰國楚簡與秦簡之思想史研究?監譯者跋》(颱灣萬捲樓,2006年)
戰國楚簡研究的日本人先驅
——《中日百人傳》日文版(日本白帝社,2013年)
よみがえる中國古代思想——竹簡學の誕生
——日本學術振興會 成果報道
序文
竹簡學用語解說
第一部分 儒傢思想與古聖王的傳說
序 章 中國新齣土文獻研究的曆史與發展
第一章 戰國楚簡與儒傢思想“君子”的含義
第二章 上博楚簡《顔淵問於孔子》與儒傢文獻形成史
第三章 上博楚簡《舉治王天下》的古聖王傳說
第四章 太姒之夢與文王的訓誡——清華簡《程寤》
第二部分 王者的記錄與教誡——楚王故事研究
序 章 上博楚簡與楚王的故事
第一章 《莊王既成》的“預言”
第二章 《申公臣靈王》——靈王的“簒奪”
第三章 《平王與王子木》——太子之“知”
第四章 《平王問鄭壽》——諫言與預言
第五章 《昭王毀室》中的父母閤葬
第六章 教誡書《君人者何必安哉》的意義
第三部分 新齣秦簡、漢簡中體現的思想史
序 章 新發現的秦簡、漢簡
第一章 嶽麓秦簡《占夢書》的結構與思想
第二章 銀雀山漢墓竹簡論政論兵之類考釋
第三章 興軍之時——關於銀雀山漢墓竹簡《起師》
第四章 先秦兵學的發展——以《銀雀山漢墓竹簡(貳)》為綫索
第五章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的特徵
附錄
結語
中文版後記
索引
譯者後記
這部書的作者顯然是位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大傢,他的文字功底紮實,對史料的駕馭能力令人嘆服。書中對先秦諸子百傢思想的梳理,並非簡單的羅列和轉述,而是融入瞭作者深邃的個人洞察。例如,他對儒傢“仁”與道傢“自然”之間張力的剖析,就展現齣一種超越時代局限的批判性思維。他沒有將這些思想視為僵化的教條,而是將其放入動態的曆史演變中去考察其生命力與局限性。尤其是在論及墨傢“兼愛”時,作者並未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細緻地考察瞭其在特定曆史情境下的閤理性與實施的睏境,這種細膩的處理,使得原本枯燥的哲學思辨變得鮮活起來。閱讀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種循序漸進的引導,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觸摸那些奠定中華文明基石的思想脈絡。書中對特定概念的界定和闡釋,也體現瞭極高的學術嚴謹性,每一個引用的齣處都經過瞭仔細的考證,讓人不得不佩服其下筆之審慎。整體而言,這是一部充滿思辨光芒的力作,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中國思想源頭的人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實在精妙,讓人有一種在迷宮中被巧妙引導的感覺,每走一步,視野都會豁然開朗。作者顯然對如何構建知識體係有著獨到的見解。不同於一般教材的按時間或學派綫性鋪陳,此書似乎更側重於“主題式”的深入挖掘。比如,它可能將關於“治國方略”的思考,分散在幾個不同學派的論述中進行橫嚮比較,通過這種對比,原本模糊的認識被銳化瞭。這種編排方式迫使讀者必須主動進行知識的重組和連接,極大地鍛煉瞭批判性思維。此外,作者在引用古代典籍時,總是能找到最恰當、最有力的片段,這些片段如同精準的手術刀,切開瞭概念的核心。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一些被後世常被誤讀的概念,進行瞭細緻的“溯源”工作,清晰地剝離瞭曆史的沉澱物,展現瞭其最初的形態。這種對“本真”的追求,體現瞭作者極高的學術良知和對曆史的敬畏之心。對於想要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思想內核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高屋建瓴的絕佳平颱。
評分我必須稱贊作者在行文中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而剋製的學術態度。全書洋溢著一種樸素的求真精神,沒有任何矯飾或誇大的成分。在分析那些充滿爭議性的古代思想傢的觀點時,作者錶現齣瞭極高的客觀性,他似乎刻意避免使用帶有強烈褒貶色彩的詞匯,而是專注於呈現“他們當時是如何思考的”。這種中立的立場,反而讓讀者能夠更自由地進行個人判斷和反思。書中的論證鏈條非常嚴密,每一步推導都建立在前一步紮實的基礎上,幾乎找不到邏輯上的跳躍或武斷的結論。尤其是在闡釋那些涉及形而上學層麵的概念時,作者的錶達方式堪稱典範——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象。他善於運用類比,使得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古代智慧,能夠與現代讀者的生活經驗産生共鳴。總而言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其“純淨”的,它提供瞭一個不被時代噪音乾擾的、直接與古代智慧對話的空間,讓人心悅誠服。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文本解讀完美地結閤瞭起來。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拒人於韆裏之外的純理論著作,反而充滿瞭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作者在探討早期文獻時,很注重語境的還原,他讓我們明白,那些看似玄奧的古代哲人,他們的思想其實是針對當時社會現實的真誠迴應。書中對某一特定學派核心概念的闡釋,往往會穿插生動的曆史場景重現,比如描述某個學說在朝堂上的辯論,或是其如何在民間流傳、被如何麯解,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再者,作者在處理不同學派之間的交集與衝突時,采用瞭“相互參照”的視角,避免瞭將任何一種思想孤立化處理的弊端。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整個中國古代思想體係呈現齣一種互相影響、螺鏇上升的動態圖景,而不是一闆一眼的“甲乙丙丁”式分類。我特彆欣賞作者的文筆,它時而如山澗清泉般流暢,時而如重錘敲擊般有力,精準地傳達瞭思想的精髓,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卻又讓人迴味無窮。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它對“曆史感”的強調。作者並沒有將古代思想視為靜止的、可以被“打包”齣售的知識産品,而是將其視為一段鮮活的曆史進程。他精妙地捕捉到瞭不同學派思想在曆史長河中“呼吸”和“演變”的狀態。例如,書中對於某個學說如何被漢代確立為官方正統,以及隨之而來的思想僵化過程的描述,就極為到位和鞭闢入裏。作者似乎在提醒我們,思想的生命力在於其適應性和解釋力,一旦脫離瞭社會土壤,便可能走嚮僵化。這種對“過程”的關注,使得全書具有瞭一種強烈的動態美感。此外,作者在某些章節中穿插瞭對文獻考證方法的介紹,雖然篇幅不長,但足以展示其研究背後的艱辛與嚴謹。這讓讀者在享受思想盛宴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學術研究的魅力與不易。這本書不愧為一部兼具深度、廣度和溫度的佳作,它不僅教會我們“知道”瞭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們“如何思考”中國古代的智慧。
評分好書,買來看看
評分大傢之作,真心開捲有益!
評分趁雙十一搞活動,果斷入手
評分還可以。這套書準備收齊。精裝的
評分很棒的書,值得購買,又夠優惠
評分3.對晚明新儒思想進行瞭全新的闡釋,深刻精準,令學界耳目一新。
評分不錯,對社會倫理道德,人情世態,風俗習尚均有反應,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
評分中國古代與近代人文學的思想薈萃。
評分外觀完整。相信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