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法学(第二版)

票据法学(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来明 著
图书标签:
  • 票据法学
  • 商票
  • 汇票
  • 支票
  • 本票
  • 票据
  • 金融
  • 法律
  • 商法
  • 票据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4278
版次:2
商品编码:1212433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民商法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6
字数:423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票据法学(第二版)》根据新法律规范性文件修改。

内容简介

  《票据法学(第二版)》主要包括了票据法的概念与特征、国外票据法的体系、我国票据立法概况、票据关系、票据关系派生的非票据关系、票据关系的无因性——与基础关系的关系、票据纠纷的举证责任等。

作者简介

  吕来明,男,内蒙古武川县人。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商法研究》丛刊执行主编。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商法理论、票据法、物权法。著有《票据法基本制度评判》、《票据法前沿问题判例研究》、《商事法律责任》、《地产法新论》、《商法学》等著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学》《人民司法》等二十余种杂志、报纸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目录

图 表 索 引
图 1 ̄1 银行承兑汇票票样 (4) ……………………………………………………
图 1 ̄2 商业承兑汇票票样 (5) ……………………………………………………
图 1 ̄3 银行汇票票样 (6) …………………………………………………………
图 1 ̄4 银行本票票样 (7) …………………………………………………………
图 1 ̄5 普通支票票样 (7) …………………………………………………………
图 1 ̄6 转账支票票样 (8) …………………………………………………………
图 1 ̄7 现金支票票样 (8) …………………………………………………………
图 3 ̄1 票据关系当事人示意图 (31) ……………………………………………
图 3 ̄2 票据基础关系示例图 (42) ………………………………………………
图 4 ̄1 票据流通示意与对价关系示意图 (61) …………………………………
图 9 ̄1 银行承兑汇票流程图 (144) ………………………………………………
图 9 ̄2 商业承兑汇票使用流程图 (146) …………………………………………
图 9 ̄3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流程示意图 (149) ……………………………………
图 9 ̄4 银行汇票流程图 (153) ……………………………………………………
图 9 ̄5 银行汇票四联样式 (160) …………………………………………………
图 9 ̄6 商业承兑汇票三联样式 (162) ……………………………………………
图 9 ̄7 银行承兑汇票三联样式 (164) ……………………………………………
图 9 ̄8 背书票样 (167) ……………………………………………………………
图 9 ̄9 转让背书与非转让背书格式 (168) ………………………………………
图 9 ̄10 完全背书格式 (168) ……………………………………………………
图 9 ̄11 空白背书格式 (168) ……………………………………………………
图 9 ̄12 委托收款背书格式 (169) ………………………………………………
图 9 ̄13 质押背书格式 (169) ……………………………………………………
图 9 ̄14 特殊转让背书格式 1:禁止再转让的背书 (170) ………………………
图 9 ̄15 特殊转让背书格式 2:无担保背书 (170) ………………………………
图 9 ̄16 特殊转让背书格式 3:回头背书 (170) …………………………………
图 9 ̄17 特殊转让背书格式 4:期后背书 (170) …………………………………
图 9 ̄18 背书的类型 (171) ………………………………………………………
图 9 ̄19 连续背书示意图 (182) …………………………………………………
图 9 ̄20 不连续背书示意图 1 (183) ……………………………………………
图 9 ̄21 不连续背书示意图 2 (183) ……………………………………………
图 9 ̄22 银行承兑汇票查询书 (189) ……………………………………………
图 10 ̄1 本票二联样式 (235) ……………………………………………………
图 10 ̄2 银行本票使用流程图 (237) ……………………………………………
图 11 ̄1 支票样式 (240) …………………………………………………………
图 11 ̄2 支票样式 (241) …………………………………………………………
图 11 ̄3 支票样式 (242) …………………………………………………………
图 11 ̄4 借记支票业务流程图 (244) ……………………………………………
图 11 ̄5 贷记支票业务流程图 (245) ……………………………………………
表 1 ̄1 票据的种类及其主要区别 (10) …………………………………………
表 2 ̄1 我国现行主要票据法律法规名录 (26) …………………………………
表 6 ̄1 不承担票据责任的抗辩和不向某些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的抗辩 (110) …
2 票据法学(第二版)
目    录
第一章 票据概述 (1) ……………………………………………………………
 第一节 票据的含义与种类 (1) ………………………………………………
 第二节 票据的特征与功能 (11) ………………………………………………
 第三节 票据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9) …………………………………………
第二章 票据法概述 (22) …………………………………………………………
 第一节 票据法的概念与特征 (22) ……………………………………………
 第二节 国外票据法的体系 (23) ………………………………………………
 第三节 我国票据立法概况 (25) ………………………………………………
第三章 票据法的调整对象 (28) …………………………………………………
 第一节 票据关系 (28) …………………………………………………………
 第二节 票据关系派生的非票据关系 (33) ……………………………………
 第三节 票据关系的无因性— — —与基础关系的关系 (41) ……………………
 第四节 票据纠纷 (52) …………………………………………………………
第四章 票据权利与票据义务 (56) ………………………………………………
 第一节 票据权利 (56) …………………………………………………………
 第二节 票据责任(票据义务) (70) ……………………………………………
第五章 票据行为 (76) ……………………………………………………………
 第一节 票据行为概述 (76) ……………………………………………………
 第二节 票据行为的有效要件 (83) ……………………………………………
 第三节 票据行为的效力 (100) ………………………………………………
 第四节 票据行为的代理 (102) ………………………………………………
第六章 票据抗辩 (105) …………………………………………………………
 第一节 票据抗辩概述 (105) …………………………………………………
 第二节 票据抗辩的限制及其例外 (111) ……………………………………
第七章 票据记载事项瑕疵或变更 (115) ………………………………………
 第一节 票据伪造 (115) ………………………………………………………
 第二节 票据变造 (124) ………………………………………………………
 第三节 更改与涂销 (125) ……………………………………………………
第八章 票据丧失的救济措施 (128) ……………………………………………
 第一节 概述 (128) ……………………………………………………………
 第二节 挂失止付 (132) ………………………………………………………
 第三节 公示催告 (135) ………………………………………………………
 第四节 补发票据或先行付款诉讼 (140) ……………………………………
第九章 汇票 (142) ………………………………………………………………
 第一节 汇票的类型及其使用实务概述 (142) ………………………………
 第二节 出票 (154) ……………………………………………………………
 第三节 票据流通转让(背书) (165) …………………………………………
 第四节 承兑 (202) ……………………………………………………………
 第五节 保证 (208) ……………………………………………………………
 第六节 付款 (212) ……………………………………………………………
 第七节 追索权 (226) …………………………………………………………
第十章 本票 (233) ………………………………………………………………
第十一章 支票 (238) ……………………………………………………………
 第一节 支票概述 (238) ………………………………………………………
 第二节 支票的出票 (245) ……………………………………………………
 第三节 支票的转让 (248) ……………………………………………………
 第四节 支票的付款 (249) ……………………………………………………
 第五节 空白支票的特殊问题 (253) …………………………………………
 第六节 几种特殊支票 (259) …………………………………………………
第十二章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261) …………………………………………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264) …………………………………………
附录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76) ………
附录三 支付结算办法 (285) ……………………………………………………
附录四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 (320) ……………………………………
附录五 票据交易管理办法 (331) ………………………………………………
附录六 若干国家和地区票据法简要对照表 (338)
票据法学(第二版):现代商贸的基石与法律的精妙博弈 本书,《票据法学(第二版)》,并非仅仅是一部枯燥的法律条文汇编,它是一扇通往现代商业社会运作脉络的窗口,是一把解锁复杂金融交易和法律纠纷的钥匙。在纷繁多样的经济活动中,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和融资工具,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法律智慧和精妙的博弈智慧。第二版在原有基础上,更是深化了理论的探索,拓展了实践的视野,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票据法学权威著作。 票据:信用的血液,商业的命脉 想象一下,没有了支票、汇票、本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往来将是何等艰难。无论是大宗商品的买卖,还是跨国贸易的结算,亦或是个人之间的借贷,票据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货币的价值,更是参与主体之间信用的传递和保障。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票据的本质,剖析其作为一种“无因证券”的法律特征,探究其在不同交易场景下所发挥的独特功能。从票据的起源、发展历程,到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中的演变,本书都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票据法学的宏观认知。 法律的精妙:构成、权利与义务的交织 票据法,顾名思义,是以法律的视角来审视票据的产生、流转、兑付及其可能引发的法律关系。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围绕票据的各项法律要素展开。 票据的构成要件: 每一张合法的票据,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种类票据(如汇票、本票、支票)的签发、记载事项,包括票据名称、无条件支付的承诺或命令、付款金额、付款人、收款人、出票日期、出票人签名等,每一个要素的缺失或错误都可能导致票据的无效。本书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释这些构成要件的严谨性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票据权利的独立性与抽象性: 这是票据法最核心的两个原则。我们将深入探讨“权利的独立性”原则,即票据上的权利不受其基础关系的任何瑕疵的影响,持有合法的票据,即可主张票据上的权利,而不必追究原票据关系中的纠纷。同时,本书也将详尽解析“票据的抽象性”原则,即票据上的义务与其原因关系相分离,付款人付款时,无需审查票据产生的原因。理解这两个原则,是掌握票据法精髓的关键。 票据的流通与背书: 票据之所以能够成为便捷的支付工具,在于其高度的流通性。本书将详细讲解背书的各种方式(如记名背书、空白背书),以及背书的效力,包括权利的转让、担保等。我们将分析不同背书形式在实际操作中的意义,以及背书链条中断或存在瑕疵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票据的付款与追索: 票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支付。本书将深入分析票据的付款方式、付款期限、拒付以及由此引发的追索权。我们将详细讲解持票人在票据被拒绝付款时,如何行使对前手的追索权,以及追索的范围和程序。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票据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权利保障至关重要。 票据的保证与附随义务: 除了主要的票据义务人,票据法还规定了保证人制度,为票据的安全流通提供了额外的保障。本书将阐释保证的性质、形式、效力以及保证人与被保证人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将探讨票据在流转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附随义务,例如提示义务、通知义务等,以及违反这些义务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前沿的视角:法律的更新与实践的挑战 第二版在原有基础上,更是紧密关注票据法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前沿动态。 电子票据与数字支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票据已成为现代金融交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对电子票据的法律规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与传统纸质票据在法律效力、流转方式、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异同,以及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技术在票据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票据欺诈与防范: 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也难免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对象。本书将专题研究票据欺诈的常见形式,如伪造、变造、冒签等,并从法律角度分析其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同时,也将提供一系列防范票据欺诈的法律和实践建议,帮助读者提高风险意识。 国际票据法与国内法的衔接: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跨境票据交易频繁发生。本书将分析国际票据条约,如《日内瓦统一票据法公约》等,并探讨其与我国国内票据法的关系,以及在跨境票据纠纷中如何适用法律。 最新司法解释与审判实践: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本书将梳理近年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票据纠纷的最新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法院在审理票据案件中的裁判思路和法律适用,为读者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指导。 本书的价值与读者群体 《票据法学(第二版)》不仅是法律专业学生和从业者的案头必备,更是商界人士、财务人员、银行从业者、投资者等所有与票据交易打交道的人士的宝贵财富。 为法律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 法律院校的师生将从中获得系统、深入的票据法理论知识,为学术研究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专业的工具: 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实务工作者,将能够更精准地理解和适用票据法律法规,有效处理各类票据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为商界人士提供风险防范的智慧: 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等,将能够通过本书深刻理解票据交易的法律风险,掌握规避风险的策略,确保企业的资金融通和交易安全。 为金融从业者提供前沿的视野: 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将能够紧跟票据法领域的最新发展,提升专业素养,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需求。 结语 《票据法学(第二版)》是一部力求严谨、求实、创新、实用的著作。我们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洞悉票据法学的奥秘,理解票据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掌握运用票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本著作中,没有虚浮的理论,没有空泛的陈述,只有脚踏实地的法学探究,和对实践问题的深刻回应。它将引领您穿越复杂的法律条文,直抵票据法学的核心,感受法律智慧的光芒,理解商业运行的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金融法律制度的精妙之处感到着迷,而票据法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领域。《票据法学(第二版)》这本书,则将这种精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书中对票据的种类、票据的行为、票据的权利、票据的义务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在分析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法律实践和理论观点。让我深感佩服的是,作者在对“票据背书”的讲解时,不仅仅停留在对背书方式和效力的说明,更是深入探讨了背书的连续性原则,以及背书在票据流通中的关键作用。作者通过引用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背书不连续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票据权利如何受到影响。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票据的流通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体会到票据法在保障交易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让读者在深入了解票据法律制度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金融法律之美的优秀著作。

评分

我一直觉得,票据法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古老在于它有着悠久的法律传统,而充满活力则体现在它与现代金融体系的紧密联系。《票据法学(第二版)》这本书,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特点。作者在书中对票据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让我对这项法律制度的产生和演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作者也紧密结合了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票据法在电子支付、跨境贸易等新兴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在阅读过程中,尤其被书中关于“票据行为的独立性”和“票据行为的抽象性”这两个概念的阐释所吸引。作者用非常清晰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例子,解释了为什么票据上的权利义务不依赖于基础交易的有效性,以及票据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法律效力。这对于理解票据的流通性和保障票据的信用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关于票据法的完整知识体系,更引导我思考票据法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深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危害。因此,在选择法律书籍时,我始终会倾向于那些能够连接法条与现实的著作。《票据法学(第二版)》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它在体系构建上非常完整,从票据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汇票、本票、支票等具体票据的法律制度,再到票据的权利、义务、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详尽的阐述。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精心筛选,能够典型地反映票据法律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讲解票据伪造和变造的法律后果时,作者引用了几个涉及票据诈骗的真实案件,详细分析了司法机关是如何适用票据法来处理这些复杂情况的,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或受到限制。这种“案例驱动”的学习方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也为我在日后的执业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法律条文的解释,更是对这些法律条文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解决纠纷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应用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

我一直认为,法律的学习离不开对法律精神的领悟。《票据法学(第二版)》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讲解票据法律制度时,不仅仅是陈述条文,更是引导读者去理解票据法背后所蕴含的“信用”、“效率”和“安全”等核心精神。例如,在阐述票据的“无因性”原则时,作者就深入分析了这一原则对于促进票据流通、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如何维护了票据的信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票据权利的行使”的论述。作者详细介绍了票据权利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自己的权利,例如付款请求权、追索权等,并且强调了行使这些权利的时效性。这种对权利行使的详细指导,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票据法的规定,更能帮助读者在实际操作中避免因程序错误而丧失权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个法律精神的引导者,让我对票据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法律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条文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对其背后逻辑的理解和对实践的把握。《票据法学(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流畅,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法律概念时,会巧妙地运用类比和比喻,将抽象的法条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道理。例如,在讲解票据的“文义性”时,作者就形象地将其比作“写在票据上的话就是法律”,这句话虽然简单,却直观地揭示了票据法律关系以票据文面为准的核心原则。书中对于票据的种类、票据的权利义务、票据的权利的取得和丧失等内容,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容易引起混淆和争议的问题,而是将其提炼出来,并结合最新的司法解释和学界观点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使得这本书在具有理论高度的同时,也具备了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票据抗辩与票据抗辩的区分,这一点在实际的票据纠纷中至关重要,而这本书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帮助我彻底理清了其中的界限。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票据法,不仅是学习一门法律,更是学习一种商业思维,一种风险控制的艺术。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让我觉得十分用心。清晰的章节划分,适度的留白,以及醒目的标题,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我通常在学习法律科目时,会比较注重学习材料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票据法学(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作者在阐述每一个法律概念时,都力求做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例如,在讲解票据的权利人时,作者会先介绍票据权利的来源,然后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票据权利,最后再讨论这些权利的行使和丧失。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地掌握那些原本看起来比较晦涩的法律知识。我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欣赏作者对“票据权利的公示”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作者通过对票据的交付、背书等方式的详细解释,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票据能够成为一种便捷的流通工具,以及这种公示如何保障了票据交易的安全。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读者“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和“如何做”,这对于提升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显得十分专业,深蓝色搭配烫金的字体,庄重而不失现代感,预示着其内容的严谨与权威。拿到手中,分量感十足,厚实的书页传递出一种知识的厚重感,让人对它所承载的内容充满期待。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商法的入门读物,但对于票据法这样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总是觉得抓不住重点,理解起来有些吃力。而《票据法学(第二版)》则不一样,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层层递进,将复杂的票据法律关系梳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第一章,对于票据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我对票据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在讲解各个票据(汇票、本票、支票)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司法实践案例,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更容易理解法律规定背后的逻辑和目的。例如,在讲解票据的无因性原则时,作者引用了几个关于票据纠纷的经典案例,分析了法院是如何在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的同时,平衡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这种“以案说法”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实践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编排和案例选择上都做得非常出色,为我打开了票据法学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了扎实的初步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经济活动中的法律保障问题很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促进商业流通、提高交易效率的法律制度。《票据法学(第二版)》这本书,在我眼中,就是这样一本能够深刻揭示现代商业社会运行规律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解开了票据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的谜团。从纸质的泛黄到电子化支付的普及,票据的形态虽然在变,但其作为一种高度概括的支付凭证和信用工具的本质却从未改变。这本书对各种票据的法律特征、构成要件、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极其详尽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票据仍然能够保持其独特的地位。作者在书中对票据的流通、追索、付款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尤其是在追索权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一个票据持票人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最全面的剖析。通过对追索权行使的条件、方式以及时效的深入讲解,我才真正意识到,一张小小的票据背后,蕴含着如此严谨的法律体系和精密的权利保障机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授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做”,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并分析票据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尽,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在学习票据法时,我常常会遇到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其他一些入门级的读物中往往被一带而过。《票据法学(第二版)》则不一样,它对每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和制度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例如,在讲解票据的“票据责任”时,作者不仅分析了出票人、背书人、保证人等各个票据债务人的责任,还深入探讨了他们的连带责任和各自的追索权。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票据丧失”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作者结合了司法实践,介绍了票据丧失后,失票人如何通过公告催告和申请除权判决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极高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著作。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票据法学(第二版)》,是因为我希望能够在一个权威的平台上,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票据法的相关知识。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在内容上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广度。作者在书中不仅阐述了票据法的基本理论,还涉及到大量与票据法相关的实践问题,例如票据的承兑、付款、追索、保证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票据抗辩”的讲解。作者详细区分了对票据权利人可以提出的直接抗辩和反射抗辩,并结合大量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债务人可以基于哪些理由拒绝履行票据义务。这对于我在理解票据交易中的风险控制,以及在遇到票据纠纷时如何进行法律分析,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票据法律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法律实践中。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