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译 论语 大学 中庸(英汉双语)

辜鸿铭译 论语 大学 中庸(英汉双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辜鸿铭 著
图书标签:
  • 辜鸿铭
  •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英汉对照
  • 经典
  • 儒学
  • 文化
  • 译本
  • 双语
  • 先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525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898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38
字数:41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要读者人群是成人,阅读一定的国学名著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知识能力以及个人品行。单纯的古文对于学白话文长大的成人读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也是厌于接受的,但是古文是精华,所以在不抛弃原著的前提下,本系列书籍作了翻译和解读,使得读者开拓了知识面,在轻松的阅读环境中理解了原文所表达的内容。

内容简介

《论语》《大学》《中庸》是我国传统儒家经典,千百年来一直是儒家倡导的人们进行自身修养的规范性典籍。20世纪初,辜鸿铭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决定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大学》《中庸》,这就是本书的由来。
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大学》《中庸》,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辜鸿铭的翻译有质的飞跃,可以说是近代讲解《论语》《大学》《中庸》的一个里程碑。这个版本也成为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的《论语》《大学》《中庸》读本。

作者简介

辜汤生,字鸿铭,号立诚。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D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作者已去世87年以上。译者:徐枫,出版有《动物哲学》《感悟人生的113个寓言故事》,翻译作品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房龙《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富兰克林自传》等。欧阳瑾,男,1972年生于湖南,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热爱并多年从事翻译工作,已单独翻译或者与人合译了多部作品,出版了《重压下的优雅——海明威中短篇小说精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正向思考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海权论》(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强势》(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等译著。

精彩书评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鼓励年轻人要积极向上,相信自己的力量;强调与人交往要忠诚和宽恕;常说自己有很多方面不如弟子,等等。《大学》主要使人们达到完善的道德境界。《中庸》的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当求“中和”,不偏不倚。阅读这类名著可以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端正自己的心思,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

论  语
英译《论语》序 2
学而第一 4
为政第二 13
八佾第三 24
里仁第四 38
公冶长第五 47
雍也第六 63
述而第七 78
泰伯第八 94
子罕第九 105
乡党第十 119
先进第十一 129
颜渊第十二 143
子路第十三 158
宪问第十四 172
卫灵公第十五 194
季氏第十六 209
阳货第十七 219
微子第十八 233
子张第十九 241
尧曰第二十 252
大  学
英译《大学》序 258
第一篇 259
传一章 260
传二章 261
传三章 262
第二篇 265
传四章 266
传五章 267
传六章 268
传七章 269
传八章 270
传九章 273
中  庸
英译《中庸》序 282
第一章 致中和 285
第二章 时中 286
第三章 民鲜能 287
第四章 知味 287
第五章 行道 288
第六章 大知 289
第七章 守中 291
第八章 得一善 294
第九章 中庸难为 295
第十章 子路问强 298
第十一章 不悔 299
第十二章 上下察 301
第十三章 忠恕 304
第十四章 居易 305
第十五章 行远必自迩 307
第十六章 哀公问政 308
第十七章 大孝 317
第十八章 无忧者 318
第十九章 孝之至 320
第二十章 鬼神之为德 322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 323
第二十二章 尽其性 323
第二十三章 致曲 324
第二十四章 前知 324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 325
第二十六章 至诚无息 326
第二十七章 保身 328
第二十八章 王天下 331
第二十九章 宪章 333
第三十章 配天 334
第三十一章 达天德者 335
第三十二章 君子之道 335

精彩书摘

学而第一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onfucius remarked,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But he is truly a wise and good man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even when he is not noticed of men."
【白话译文】
孔子说:“不断地学习知识,并时常温习,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仰慕你,而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望你,则是件更快乐的事。但是,一个人即使不能被人称道也能够淡然处之,确实是真正睿智高尚的人啊!”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A man who is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 will seldom be found to be a man disposed to quarrel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over him; and men who are not disposed to quarrel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will never be found to disturb the peace and order of the State."
"A wise man devote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essential in the foundation of life. When the foundation is laid, wisdom will come. Now, to be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do not these form the foundation of a moral life?"
【白话译文】
孔子的一位学生(有子①)说:“一个人作为孝子和良民,绝不会以下犯上;不会以下犯上的人,也绝不会破坏国家的和平与社会秩序。君子会把精力放在生命之根本的事务上,根本建立了,就有了治国做人的原则智慧。那么,做一个孝子和良民——这些难道不是构成高尚生活的基础吗?”
■注释
①有子(前518—前458),姓有名若,字子有,鲁国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一。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因其气质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深受孔门弟子敬重,被尊称为
“有子”。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Confucius remarked, "With plausible speech and fine manners will seldom be found moral character."
【白话译文】
孔子说:“满嘴花言巧语,却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绝不是德高望重之人。”
……

《西方世界的东方智慧: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 作者: 王守诚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定价: 78.00元 ISBN: 978-7-5675-6688-3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近代中国思想巨擘梁启超(1873—1929)在个人命运跌宕与国家危亡之际,如何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宏大的学术视野,构建起一套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复杂思想体系,尤其侧重于探讨他如何作为“文化译介者”与“思想催化剂”的角色,在引进西方思潮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激进的重塑与批判性继承。 一、 从“戊戌变法”的激进转向到“新民说”的深层构建 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于梁启超早年思想的形成轨迹。通过对《时务报》时期论说文的细致考察,我们看到梁启超如何迅速接受并传播康有为的保皇维新思想,强调“变法维新”的紧迫性。然而,甲午战败与戊戌政变失败的巨大冲击,促使他开始了对传统儒家“忠君”观念的反思。 重点章节将详细论述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所阐发的“新民说”。“新民”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国民”构建,更是精神层面的重塑。梁启超深刻认识到,没有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国民,任何政治变革都将是空中楼阁。他倡导的“公德”与“私德”的平衡,对“体”“用”“精神”三层面的论述,不仅是对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代转化,更是对西方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资源进行本土化消解和重构的过程。 二、 文化的“挪用”与“再生”:对传统儒学的解构与重构 本书的核心议题之一,是梁启超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复杂态度。与早年激烈的“旧道德解体论”不同,在流亡后期和清末民初,梁启超的思想转向了对传统资源中蕴含的“现代价值”的积极发掘。 他不再将儒学视为僵化的教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激发国民“进取精神”和“道德自觉”的活水源头。例如,他对宋明理学中“良知”论的重新诠释,以及对先秦诸子“自由精神”的肯定,都体现了一种超越“全盘西化”或“复古主义”的中间立场。本书将详细比对梁启超的论述与同时代陈独秀、胡适等人的观点,凸显其在思想光谱中的独特性——他既是批判者,也是最深沉的继承者。 三、 学术的转型:历史学、文学革命与思想史的开创 梁启超的贡献不仅限于政治评论,更在于他对现代学术范式的奠基。本书将专门探讨他在历史学领域的革命性贡献。他引入的“历史进化论”和“历史分期法”,彻底打破了传统史学的“正史”叙事模式,使历史研究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社会科学。他对“中国近世史”的界定,为后世研究近代转型提供了根本性的框架。 同时,梁启超在文学革命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他提出的“新文体”——以散文笔调融合议论和抒情,极大地增强了白话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书将分析他如何通过文学革命,使思想能够以更具冲击力的方式抵达更广泛的民众,为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奠定了语言基础。 四、 跨越藩篱的知识分子:与西方思潮的对话与张力 作为一位终身与世界思想前沿保持同步的学者,梁启超对西方哲学思潮的吸收和消化是全方位的。本书将梳理他如何系统性地介绍和评介了赫胥黎的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康德的先验哲学,以及后来的杜威的实用主义。 然而,梁启超的引进并非被动接受。他深刻意识到西方哲学在面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冲突时的内在张力。面对西方“科学万能论”带来的物质主义倾向,梁启超大力提倡“东方精神”的价值,试图在西方“物质之文明”与东方“精神之文明”之间架设桥梁,以期为中国乃至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中道”的解决方案。 五、 历史的局限与永恒的回响 尽管梁启超未能亲眼见证他所憧憬的“新民”的完全实现,本书的结论部分将审慎评价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局限性,如他对精英政治的倾向、在具体政治行动中的摇摆,以及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知识分子“入世”情结的挣扎。 然而,梁启超所确立的对现代化进程的深刻追问——即“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至今仍是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面临的核心议题。本书旨在证明,阅读梁启超,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是理解我们自身文化基因和当代困境的一把关键钥匙。 --- 本书特色: 史料扎实: 详尽利用了梁启超的日记、书信、未刊稿件以及其海外论说的原始文本进行交叉比对分析。 主题聚焦: 突破传统传记式叙事,以“文化转型中的梁启超”为主线,聚焦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演变。 跨学科学术视野: 将思想史、政治史、文学史和哲学史的研究方法融为一炉,力求全面呈现梁启超的复杂性。 适合读者: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思想史爱好者、对文化转型理论感兴趣的读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重视这些经典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性。许多人觉得儒家经典过于强调等级秩序和繁文缛节,与现代的扁平化管理和个体解放的思潮格格不入。然而,我更相信,真正的经典其价值在于其超越时代的普适性。我期待在这个译本中,能找到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内心宁静、如何培养健全人格的当代启示。例如,《中庸》中所阐述的“中和”之道,在今天这个充满极端化和情绪波动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译本应该能将这些古老的智慧,巧妙地嫁接到现代生活场景中,让我们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其实就是从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心性开始的。这种对现代生活的“可操作性”的挖掘,是我对任何经典读物提出的基本要求。

评分

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个英汉双语版本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辜鸿铭先生的译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早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的英语带有明显的古典英式风格,这对于研究早期汉学翻译史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手珍贵的研究材料。我们可以通过比对原文和译文,去探究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向西方世界阐释其文化核心的。这种诠释本身就包含了译者的立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文化冲突的痕迹。对于非专业研究者而言,阅读这个译本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它让你在理解儒家思想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不同语言体系在表达同一概念时所产生的微妙差异和张力,这种“翻译的艺术”本身就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我尝试将这套书作为我日常冥想和清晨思考的辅助材料。在清晨尚未被外界喧嚣打扰的片刻,阅读几句《论语》或《大学》中的精炼之语,仿佛能为一天的精神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浸泡式”的阅读体验,需要译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不能过于直白或生硬。我关注译者如何处理那些充满画面感和象征意义的句子,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引导读者自然地进入到古人所处的语境之中,感受到那种“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力量。这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引导,远比单纯的知识输入来得更有价值,它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身”之学。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哲学素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兼顾学术严谨性与日常可读性的译本。辜鸿铭先生的译本,名声在外,但市面上流传的版本良莠不齐。我特别关注这个英汉双语版本的选择和处理,因为优秀的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文化精神的桥梁。我期望的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对等,更希望能够捕捉到原著中那种温润、中正的气度和深远的意境。一个好的译本能让西方的读者(或者说,以西方思维模式进行理解的读者)领略到“仁、义、礼、智、信”的精髓,而非仅仅停留在道德说教的表层。因此,这个版本的翻译质量,对我来说是决定性的考量因素,它关乎我是否能真正理解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核心精神,以及如何将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内化于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雅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采用了经典的烫金字体,配上深沉的底色,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很上乘,触感细腻,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其排版布局,英汉对照的方式处理得非常巧妙,无论是对照阅读还是只看其中一种语言,都显得井井有条,不会有拥挤感。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让这份古典智慧的载体,在现代审美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对于热爱传统文化,又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实体感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人愿意把它长久地珍藏在书架上,时不时地去触摸和翻阅。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印刷和纸质好,开卷有益

评分

书很不错,支持是必须的,以后还会回购。孩子最喜欢的啦。。。哈哈哈哈。

评分

还可以,发货快,便宜,孩子喜欢看。还可以,发货快,便宜,孩子喜欢看。还可以,发货快,便宜,孩子喜欢看。还可以,发货快,便宜,孩子喜欢看。还可以,发货快,便宜,孩子喜欢看。还可以,发货快,便宜,孩子喜欢看。

评分

比其它平台稍稍放心,只是稍稍放心。

评分

趁活动买了一大堆书,真的超级划算划算,书的质量也都挺好的~

评分

正版图书,质量很好,值得拥有。

评分

古人的智慧是该反复学习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有很多的评语要写! 但是,总是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回头想想,我花了钱了,还要我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写评语是不是很不划算?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 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 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 其次,在与卖家的沟通中,无论是前期咨询还是后期询问;卖家都能好好解答。 另外,物流的速度也是可以接受的,偶尔有比较慢的物流,也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等待,毕竟卖家也不能控制物流的速度啊。 相反,卖家比我们更希望能早日到货,我们能早点付款啊! 希望卖家能再接再厉。把店铺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

评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