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 [Marine Ecosystem Response And Arctic Rapid Change]

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 [Marine Ecosystem Response And Arctic Rapid Chang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兴光 编
图书标签:
  • 北极
  • 海洋生态系统
  • 气候变化
  • 快速变化
  • 海洋酸化
  • 海冰融化
  • 生物多样性
  • 生态响应
  • 极地研究
  • 海洋生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63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227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Marine Ecosystem Response And Arctic Rapid Chang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将现场数据和历史资料相结合,大面积调查和重点断面数据深入分析相结合,多参数、多学科的资料分析与研究相结合,开展了北极海洋环境快速变化分析和生态系统响应的相关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新认识。共分10章为: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北极海冰水团变化及冰—海相互作用过程、北冰洋中心辐射区平衡和大气边界层观测研究、北极地区碳循环和海洋酸化研究、北极海洋上层浮游生态系统及变化、北极海洋底层生物生态系统的变化、北极沉积特征与古气候环境演化、北极大气室温气体和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等。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1章 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
1.1 北极科学研究目标
1.2 研究热点和策略
1.3 我国的北极考察
1.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北极海洋水团变化及冰一海相互作用过程
2.1 加拿大海盆大西洋水的加深现象
2.2 西北冰洋河水和海冰融化水的时空变化
2.3 北极海洋下行辐射衰减系数的变化
2.4 北极点附近海冰的漂移与模拟
2.5 北极冰下海洋埃克曼漂流的结构特征
2.6 夏季北极冰下海洋热通量的时间变化
2.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3.1 海冰和积雪的物理结构
3.2 海冰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化
3.3 海冰输出区海冰运动特征
3.4 积雪和海冰的光学特征
3.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北冰洋中心区辐射平衡和大气边界层观测研究
4.1 冰站观测概况
4.2 北冰洋夏季辐射参数
4.3 北冰洋夏季湍流参数
4.4 北冰洋大气的垂直结构
4.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北极地区碳循环和海洋酸化研究
5.1 营养盐及生物泵结构对快速融冰的响应
5.2 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5.3 河流及融冰淡水的化学示踪研究
5.4 海水碳酸盐体系及海-气界面CO2通量
5.5 海冰变化与有机碳输出通量研究
5.6 北冰洋CH4、N2O等温室气体的海-气通量
5.7 北冰洋海洋酸化研究
5.8 总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北极海洋上层浮游生态系统及变化
6.1 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
6.2 微微型浮游生物群落
6.3 浮游植物群落
6.4 浮游动物群落
6.5 海冰生物群落及其变化
6.6 冰表融池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
6.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北极海洋底层生物生态系统的变化
7.1 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量
7.2 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及变化
7.3 北极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7.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7-1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鱼类种类组成
附录7-2 各种类适温性、栖息环境、经济价值、洄游性和分布区域
附录7-3 对生态环境变化产生响应的种类及其变化情况

第8章 北极沉积特征与古气候环境演化
8.1 悬浮体特征
8.2 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8.3 过去古海洋、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8.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北极大气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9.1 观测航线
9.2 大气汞的分布特征
9.3 北冰洋生物气溶胶
9.4 甲烷通量的分布特征
9.5 大气臭氧和紫外辐射的分布特征
9.6 黑碳气溶胶的分布特征
9.7 气溶胶散射系数
9.8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北极航线气象保障
10.1 北极航线气象观测仪器介绍
10.2 北极航线气象状况
10.3 北冰洋海冰监测与分析
10.4 总结

精彩书摘

  《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
  k—T曲线特征表明白令海靠近俄罗斯大陆一侧表层沉积物中含磁赤铁矿。其中,位于阿留申海盆西部的B06、B07站位的k—T曲线反映其仅含磁赤铁矿,向北东方向,自陆坡向陆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磁铁矿相对含量增大。该磁铁矿,应为育宅河输入的来自阿拉斯加陆地的磁铁矿向西的扩散。对白令海陆架石英的ESR研究表明来自育宅河的沉积物可扩敞至白令海西部陆架和陆坡区(Nagashina et al.,2012)而磁赤铁矿,应来自白令海西侧的亚洲大陆。磁赤铁矿是亚洲大陆粉尘沉积中最常见的磁性矿物之一(Deng et al.,2001;朱口祥等,2000)。亚洲粉尘可沉降至白令海(Maher el al.,2010),但也不排除该区域磁赤铁矿是通过东西伯利亚的阿纳德尔河输入白令海的,其他证据也表明白令海陆架西部,尤其是阿纳德尔河口外沉积物和育空河输入沉积物具明显不同的特征,表明白令海陆架西侧有阿纳德尔河输入的沉积物(Nagashina et al,2012; Asahara et al.,2012)。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的主题与您提供的书名完全无关。 --- 《古希腊城邦的兴衰:政治、文化与战争的交织》 作者: 艾伦·斯图尔特(Alan Stewart) 出版社: 普罗米修斯学术出版社 页数: 780页 简介: 《古希腊城邦的兴衰:政治、文化与战争的交织》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历史著作,旨在剖析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爱琴海地区独特的政治实体——城邦(Polis)的起源、发展、鼎盛及其最终的衰落。本书跨越了近千年,不仅聚焦于雅典和斯巴达等著名城邦的宏大叙事,更深入挖掘了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小型城邦的内部运作机制与独特命运。 第一部分:城邦的黎明与早期结构(约公元前800年 - 前600年)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黑暗时代”末期,希腊社会如何从部落结构过渡到以城邦为中心的政治形态。作者详细阐述了“城邦化”的社会经济动因,包括人口增长、军事革新(如重装步兵方阵的兴起)以及对土地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们探讨了城邦的地理基础和自我认同的构建过程。斯图尔特教授认为,城邦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聚集地,更是一种基于共同宗教信仰、法律体系和公民身份的独特社会契约。本部分重点分析了早期的寡头政治(Aristocracy)和僭主政治(Tyranny)的兴起与更迭,揭示了早期城邦内部阶级矛盾的复杂性。 雅典的早期立法改革,如梭伦的改革,被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考察,这些改革被视为是向民主过渡的关键一步,同时也为后来的社会冲突埋下了伏笔。斯巴达的“铁律”制度及其独特的军事化社会结构,则被作为一个对照案例,用以说明城邦在应对内部压力时所采取的不同路径。 第二部分:辉煌与冲突:古典时期的民主与霸权(约公元前500年 - 前338年) 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重点关注了波希战争后,希腊世界进入的古典时期。作者以细腻的笔触重构了雅典民主的运作细节,剖析了公民大会(Ecclesia)、五百人议事会(Boule)以及陪审法庭(Dikasteria)的实际效率与局限性。通过对伯里克利时代文献的重新解读,本书挑战了对雅典民主“完美典范”的传统看法,揭示了其建立在对奴隶劳动和同盟国剥削之上的脆弱性。 军事霸权的转移是本部分的关键主题。斯图尔特细致地分析了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如何从一个防御性的联盟逐渐演变为雅典的帝国工具。接着,本书详尽描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的起因、进程及其对希腊政治格局的灾难性影响。不同于侧重军事战略的传统叙事,本书更关注战争如何渗透到城邦的文化、哲学和日常生活中,促成了悲剧的兴盛与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斯巴达的短暂霸权及其随后的衰落,以及底比斯在留克特拉战役后的短暂崛起,都被置于一个更宏观的希腊权力平衡框架中进行讨论,强调了城邦间永无休止的相互制衡如何消耗了整个希腊的资源。 第三部分:文化、哲学与日常生活 历史的深度需要文化土壤的滋养。本部分跳脱出纯粹的政治军事史,专注于古典希腊文明在城邦体制下的独特成就。 我们深入探讨了希腊哲学的三大支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如何植根于城邦的政治辩论与教育体系之中。作者认为,哲学对“正义”、“理想国”的探索,本质上是对城邦内部秩序失衡的一种知识性回应。 在艺术与建筑方面,本书分析了帕特农神庙等杰作如何通过宗教仪式和城邦荣誉感得以实现。同时,作者也探讨了城邦内外的剧场生活,尤其是悲剧和喜剧,如何成为公民进行集体反思和政治批评的独特场所。本部分还包含了关于女性地位、奴隶群体以及外邦人(Metics)在城邦社会中扮演角色的专题研究,力求呈现一个多层次、充满张力的社会图景。 第四部分:城邦的终结与马其顿的阴影(约公元前338年 - 前146年)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崛起如何为城邦时代画上了句号。斯图尔特教授清晰地勾勒出,在希腊内部长期冲突和力量分散的背景下,北方的马其顿王国如何利用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外交手段,最终实现了对希腊城邦的军事征服(喀罗尼亚战役)。 本书的叙事并未在亚历山大去世后戛然而止,而是延伸至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Period)。我们探讨了城邦在被纳入马其顿帝国版图后,其政治自主性如何逐步丧失,公民身份的意义如何被“世界公民”的观念所稀释。最终,城邦如何一步步被罗马共和国的强大势力所吸收和改造,标志着希腊古典政治模式的彻底终结。 结论:城邦遗产的持久影响 总结部分,作者对城邦的兴衰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城邦的模式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政治实验,它孕育了公民权、民主理论和西方理性思辨的基础,但也因其内在的排他性和无休止的内部战争而注定无法长久。本书的结论在于,城邦的遗产并非仅仅在于其政治形式,更在于它留给后世关于“何为理想社会”的永恒叩问。 本书结构严谨,论证充分,融合了考古学发现、碑文研究以及古典文献的深度解读,是研究古希腊政治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权威性参考读物。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细致且充满批判精神的视角,去理解这一塑造了西方文明基石的复杂政治实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想起了一系列关于地球变暖的纪录片和科普文章,但《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这个标题,似乎更加聚焦和深入。它不像泛泛而谈的环保读物,而是直接点出了变化发生的地点——北极,以及变化的领域——海洋生态系统。这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好奇。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数据,也许是卫星遥感数据,也许是实地考察的样本分析。他/她可能在书中详细描绘了海冰厚度和覆盖面积的惊人下降,探讨了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如何改变了洋流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输送。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有对北极熊、海豹、鲸鱼等标志性物种生存状况的细致描绘?它们是如何适应或难以适应这些剧变的?而那些体型微小的浮游生物、海藻,又是如何成为这场变革的“哨兵”,它们的数量和种类变化又会对整个海洋生态链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这本书的名字,传递出一种紧迫感,也透露出一种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北极海洋生态系统真实面貌的窗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北极,这个在我们印象中永远冰天雪地的遥远之地,竟然在快速变化?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而“海洋生态系统响应”,更是将这种变化引向了一个更深层、更具现实意义的维度。我想,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描绘北极风光的冷峻与壮美,更会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这个脆弱而关键的生态系统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海冰融化加速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还是带来了新的生命迹象?浮游生物的分布是否因此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食物链?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微妙平衡又将如何被打破或重塑?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用科学的语言揭示这些变化背后错综复杂的机制,让我们理解一个遥远地区的变化,如何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全球的海洋健康乃至人类的未来。这本书的名字预示着一场深刻的科学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一探究竟,去感受那份来自极地的、关于生存与适应的震撼。

评分

《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这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叙事的张力,让人忍不住去想象书中可能描绘的波澜壮阔的景象。我预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北极地区冰雪消融的简单描述,而是会以一种更为系统和深入的方式,展现这场巨变如何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一些“机会”的同时,也制造着巨大的“危机”。或许,作者会从地质、气候、生物等多个学科交叉的视角,构建一幅关于北极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宏伟画卷。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那些我们可能忽视的微观变化,例如微生物群落的构成是否因此改变,又会对海洋的化学过程产生何种影响?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浮游植物,其生长繁殖周期的变化,又会对整个北极食物网的底层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名字,预示着一种对复杂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洞察,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北极,一个在快速变化中展现出顽强生命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考验的极地海洋。

评分

初次见到《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正在经历剧烈动荡的极地海洋世界。这并非那种只流于表面、描绘风景的书籍,而是直击核心,探讨“变化”与“响应”。我猜想,书中必然会包含大量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也许会引用到最新的气候模型预测,或是详尽的生态学调查报告。它可能从物理海洋学的角度,剖析海冰加速融化对北极地区能量平衡的颠覆性影响,进而引申到对海洋生物栖息地的直接破坏。随后,书中可能会将焦点转移到生物学层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不同营养级生物群体所面临的挑战,比如鱼类迁徙路线的改变,捕食者因食物来源减少而面临的生存压力,甚至是一些适应性强的物种是否会趁机扩张,改变原有的生态格局。更让我期待的是,书中会不会探讨这些变化对更广泛区域,乃至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例如对远洋渔业资源的改变,或是对全球碳循环的微妙调节。这本书的名字,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的深度,让我有理由相信它会是一部信息量巨大、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评分

《北极快速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响应》这个书名,光是听着就觉得内容会非常扎实,充满科学的严谨性和现实的紧迫感。我猜这本书很可能会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出发,先概览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整体图景,包括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永久冻土融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是“海洋生态系统响应”这一部分。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具体地剖析这些物理和化学环境的变化,是如何一步步地作用于北极海域内的各种生物群落的。会不会有关于特定鱼类种群数量的增减变化,它们对温度和盐度波动的适应性如何?对于依赖海冰生存的哺乳动物,比如海象和海豹,它们的捕食行为和繁殖策略是否因为海冰的减少而受到了严重干扰?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这种变化对北极地区乃至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资源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期待一场关于生命在极端环境下顽强求生,又在剧烈变动中面临严峻挑战的深刻解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