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 [Chinas Work Safety Yearbook]

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 [Chinas Work Safety Yearbook]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煤炭工业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安全生产
  • 工伤保险
  • 职业健康
  • 事故分析
  • 安全管理
  • 风险评估
  • 法律法规
  • 统计数据
  • 中国安全
  • 年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0554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0644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Chinas Work Safety Yearbook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3
字数:9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收集和登载了本年度安全生产工作领域的各类重要文件与文字、图片等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年来全国以及各个地区、各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专业人员等所必备。

目录

编辑说明

第一部分 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2015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第二部分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讲
马凯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5年1月6日)
郭声琨国务委员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5年1月6日)
王勇国务委员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5年1月6日)

第三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安委会重要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国办发[2015]83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下达2015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通知(安委[2015]1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成立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安委[2015]3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和
《2015年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2015]4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
通知(安委[2015]5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查的通知(安委明电[2015]1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安委明电[2015]2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
(安委明电[2015]3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的通知(安委明电[2015]5号)

第四部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讲话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人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5年1月26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焕宁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5年10月16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焕宁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三次集中学习研讨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5年10月19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5年9月18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
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5年6月18日)
中央纪委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纪检组组长赵惠令在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党风
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5年1月27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徐绍川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摘要)(2015年11月18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李兆前在全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摘要)(2015年9月23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5年1月26日)

第五部分 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工作
安全生产宣传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规划科技工作
非煤矿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等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以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督管理工作
工贸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六部分 煤矿安全监察
安全监察工作
事故调查工作
科技装备工作
行业安全基础管理指导工作
第七部分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第八部分 工会劳动保护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

第九部分 相关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铁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民航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
消防安全工作
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工作
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电力安全监管工作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工作

第十部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安全生产工作
北京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天津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河北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山西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辽宁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吉林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上海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江苏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浙江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安徽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福建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江西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山东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河南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湖北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湖南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广东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海南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重庆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四川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贵州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云南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西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陕西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甘肃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青海省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深圳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大连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青岛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厦门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宁波市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第十一部分 主要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北京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河北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辽宁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吉林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黑龙江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江苏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安徽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福建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江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湖北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湖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重庆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四川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云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甘肃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青海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第十二部分 重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神华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第十三部分 安全生产协会、学会工作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第十四部分 重特大事故案例
矿山事故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姜家湾煤矿“4·19”重大水害事故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8·11”重大煤与
瓦斯突出事故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永吉煤矿“10·9”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辽宁省连山钼业集团兴利矿业有限公司“12·17”重大火灾事故
交通运输事故
荣乌高速烟台莱州段“1·1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2·24”重大车辆侧翻事故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3·2”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贵州省纳雍县“4·4”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陕西省咸阳市“5·15”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6·10”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G4211宁芜高速安徽芜湖段“6·2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火灾爆炸事故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5”重大火灾事故
福建省漳州市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4·6”爆炸着火重大
事故
河南省平顶山市老年公寓“5·2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
河北省宁晋县“7·12”非法生产烟花爆竹重大爆炸事故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山东省东营市山东滨源化学有限公司“8·31”重大爆炸事故
建筑施工事故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顺天运输有限公司“5·9”挡土墙重大坍塌
事故
浙江省温岭市捷宇鞋材有限公司“7·4”厂房坍塌重大事故
其他事故
山东省滨州市山东富凯不锈钢有限公司“11·29”重大煤气中毒事故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

第十五部分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安委会文件。有关部门规章、
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文件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安委会文件(目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规章及文件(目录)
国务院有关部门规章及文件(目录)
行业主管单位文件(目录)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 计划单列市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
文件(目录)

第十六部分 安全生产大事记

2015年安全生产大事记
第十七部分 全国事故与职业病统计资料
2015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015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表
2015年全国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情况
201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好的,这是一份围绕《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所描述的特定图书内容之外的、关于其他主题的详细图书简介,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全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域规划:基于遥感与GIS的综合应用》 导言:新世纪的挑战与信息驱动的防御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了日益严峻的考验。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能源需求的激增,共同作用于地质系统的敏感性,使得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全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域规划:基于遥感与GIS的综合应用》一书,并非聚焦于年度性的行政安全数据汇总,而是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尖端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前瞻性、动态化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框架。 本书立足于跨学科的视角,整合了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统计物理模型以及实地勘测数据,旨在为决策者、城市规划师、环境工程师以及灾害预防专家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评估和规划工具箱。我们相信,有效的灾害防御不再依赖于事后响应,而是根植于对风险因子在时空尺度上的精确刻画与预测。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的理论基础与全球图景 本书的开篇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着重梳理了现代地质灾害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并提供了全球尺度下的宏观视角。 第一章:地质灾害动力学的新进展 本章详细阐述了触发机制(如降雨强度、地下水位波动、地震波传播)与控制因素(如岩性结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特别关注了慢速地质灾害(如深层滑坡和缓慢沉降)的演化模型,区别于传统上仅关注快速灾害的分析方法。讨论引入了非线性动力学和临界点理论在预测地质系统失稳过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遥感监测技术的基石 本章是技术核心的奠基。它详细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原理与局限性。对比分析了光学遥感(如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在提取地表地质信息(如断层破碎带、岩土类型分布)方面的优势。重点内容包括时间序列InSAR(TS-InSAR)处理流程,如何有效去除大气延迟误差,从而提取出清晰的形变速率场。 第三章:全球地质灾害分布的时空不均匀性 本章基于全球尺度的历史数据库(如CRED、GSHAP),分析了不同大陆板块边缘、活动构造带以及季风气候区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聚类分析和热点地图技术,识别出全球范围内地质灾害高风险的“超级区域”,为后续的区域案例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GIS驱动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本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该部分专注于如何将地理空间数据转化为可量化的风险指标。 第四章:多源数据融合与特征工程 本章讨论了如何将遥感提取的形变数据、气象站的历史降雨记录、以及实地钻探获取的工程地质参数,通过GIS平台进行空间配准和标准化处理。重点介绍“特征工程”在风险建模中的作用,例如构建坡度-坡向-岩性-植被指数(SLOPE-ASPECT-LITHOLOGY-VEG Index, SALVI)作为滑坡易发性的综合指标。 第五章:概率性风险评估模型(P-HIM) 引入了一种创新的概率性危害、暴露度与脆弱性集成模型(P-HIM)。危害评估(Hazard)部分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历史事件频率与环境因子权重进行计算;暴露度(Exposure)部分则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量化了受影响的人口、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电力系统)和关键经济资产;脆弱性(Vulnerability)则引入了结构抗灾能力指标,而非简单的接触面积。 第六章:城市化背景下的地面沉降模拟 地面沉降是特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隐性灾害。本章聚焦于地下水抽取、软土层固结与页岩气开采活动对城市沉降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FEM)结合InSAR监测结果进行模型校正,实现了对未来十年主要城市群沉降速率的预测,并明确区分了自然地质因素与人为活动的主导作用。 第三部分:基于风险评估的区域规划与适应性管理 本书的最后部分(第七章至第九章)将理论与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规划策略和管理措施。 第七章:风险图谱的生成与解释 详细介绍了风险图谱(Risk Map)的制作流程,从数据输入到最终的可视化输出。重点讲解了如何将概率风险值转化为可理解的“规划限制等级”(如高限制区、中度干预区)。讨论了不同尺度的风险图谱在不同管理层级(国家级、省级、县级)的应用差异。 第八章:适应性基础设施设计与韧性建设 本书超越了传统的“避让”策略,探讨了“适应”与“韧性”的建设。内容包括:如何根据滑坡风险区划,调整高标准公路和铁路的设计规范(如桥梁基础深度、隧道支护标准);在地震高风险区,如何应用多层级设防体系来保障关键生命线工程的连续运行。 第九章:综合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集成框架 本书以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总结。该系统整合了实时(Near Real-Time)的遥感数据流、预警阈值管理模块、以及基于GIS的应急资源部署优化算法。该系统旨在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范式转变,确保地质安全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每一次迭代。 结语:迈向可持续的地质环境治理 《全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域规划》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技术驱动的框架,用以理解和应对复杂的地质环境挑战。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记录过去的事件,而在于提供工具,塑造一个更安全、更具韧性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所阐述的方法论和技术集成,能够有效助力于构建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当初拿到《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因为我对“年鉴”这种形式的书籍,总觉得会比较枯燥,充斥着官方语和冰冷的数据。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并花了几个小时沉浸其中后,这种顾虑被彻底打消了。年鉴并非仅仅是统计数字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安全生产发展史诗,其中蕴含着无数的经验教训和智慧结晶。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痛心的事故,反而以一种极为客观且负责任的态度,将其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每一次事故的记录,都力求详尽,包括事发经过、伤亡情况、直接原因、管理原因,甚至是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理情况,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这种不回避、不遮掩的真实记录,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生命安全的高度敬畏。在我阅读的章节中,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部分,详细列举了近年来煤矿事故的统计数据,并着重分析了瓦斯爆炸、透水等常见事故的诱因及预防措施。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分析,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相关部门为保障矿工生命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还在其中看到了许多关于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案例,这些生动的实践,让我看到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评分

《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的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关心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中国在过去一年里,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宝贵经验。我特别欣赏年鉴中对“责任”二字的强调,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还是企业层面的主体责任落实,亦或是个人层面的安全意识培养,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关于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让我对国家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在其中看到了许多关于基层安全监管执法的具体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地展现了监管人员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岗位,排查隐患,保障一方平安。特别是,年鉴中对一些跨区域、跨行业的安全协作机制的介绍,让我看到了中国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我在阅读中,也注意到了一些关于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专题研究,这些研究深入剖析了中小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推动中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安全生产现状的窗口,也为我们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工业发展,特别是其背后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观察者而言,《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绝对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以其系统性的梳理和前瞻性的视角,为理解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安全生产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我特别喜欢它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之间的切换能力。在宏观层面,它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国家在安全生产领域所采取的战略部署、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监管体系的演进。例如,其中关于新《安全生产法》实施一年来的效果评估,就提供了大量数据和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生命力以及其在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的作用。而在微观层面,年鉴又深入到各个具体行业,如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对这些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对于其中关于港口危险货物管理的章节尤为关注,其中详细介绍了相关作业流程、风险点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这对于我理解港口运营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具有极大的帮助。年鉴中对一些科技创新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比如智能化监测设备、大数据分析在风险预警中的作用等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预判。

评分

《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的出现,对于身处安全生产领域,或是对其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我尝试着翻阅了其中一部分内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严谨的结构和详实的数据。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过去一年中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更新,到各行业、各地区的具体实践,再到事故案例的分析与反思,都呈现出一种全局性的视角。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年鉴中对一些典型事故的深度剖析,不仅仅停留在描述事故本身,更是追溯了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分析了监管体系的漏洞,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安全生产的复杂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点,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化工行业的安全数据,尽管在阅读前我对这一领域的数据统计缺乏系统性的了解,但年鉴清晰的图表和表格,以及配套的文字解释,让我能够快速掌握关键信息,比如事故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主要致灾因素的统计等。这对于我评估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此外,年鉴中还包含了大量与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相关的介绍,这些内容对于一线安全管理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知识库,能够帮助他们更新理念,学习先进的经验。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15)》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好奇的。毕竟,“年鉴”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感和信息量巨大的感觉。翻开书页,我被其详尽的内容和清晰的编排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统计报告,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安全生产领域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从国家政策到基层实践的方方面面。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相互促进的部分,其中列举了不少地方政府在推动绿色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的案例。这让我看到,安全与环保并非割裂,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年鉴中对于一些具体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介绍,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启发。例如,在关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章节里,详细介绍了脚手架搭设、高处作业防护等关键环节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这些内容对于我了解建筑工地的日常运作,以及其中潜在的风险都非常有帮助。而且,年鉴中还穿插了不少对先进企业安全管理经验的介绍,这些鲜活的案例,为我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学习范例,让我看到了优秀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如何塑造和落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