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太极导气松沉功(附VCD光盘) 作 者:王方莘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0第1版 印刷时间:2008年10第1次 I S B N:9787500933915 页 数:196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210g 定 价:18.00元目录
基础篇 一,太极起势,收势之左脚 开合纵向,侧向导气3 二,起势时俩手平举起 下落之纵向,正向导气5 三,胯,腰,肩三圈之横向导气6 四,丹田内转功法 (一)丹田内转的作用8 (二)丹田内转的练法8 五,功法(含半马步)马步之导气活动桩功10 (一)弓步(含半马步)导气活动桩功10 (二)马步活动桩功12 六,前进,后退,横行太极步13 (一)前进太极步13 (二)后退太极步14 (三)横行太极步16 七,定步搂膝拗步,倒撵猴,云手,揽雀尾18 (一)定步搂膝拗步18 (二)定步倒撵猴20 (三)定步云手21 (四)定步揽雀尾22 八,活步搂膝拗步,倒撵猴,云手25 (一)活步搂膝拗步25 (二)活步倒撵猴28 (三)活步云手30 修身篇 一,松胯,提膝,扩踝,松脚35 (一)太极脚的修炼35 (二)扩踝,提膝,松胯38 二,松肩,垂肘,松腕,展指38 (一)太极手的修炼38 (二)松肩,垂肘,松腕42 三,溜臀,裹裆,收腹,收胸,空腰,圆背44 (一)溜臀,裹裆44 (二)收腹,收胸,空腰,圆背45 拳理篇 一,阴阳变转49 二,虚实渐变(动分阴阳)50 三,动静开合51 四,安舒中正51 五,用意不用力52 六,六法与健康53 方位篇 一,太极,十弧,八线,二旋的产生57 二,认识“太极十弧,八线二旋”57 三,“太极十弧八线二旋”使用注意58 四,用“太极八线”定位各种步型示例59 五,用“太极十弧八线二旋”决定俩个拳势动作的方位,方向62 (一)揽雀尾(依次将棚,捋,挤,按分成四个小动作)62 (二)左搂膝拗步(从白鹤亮翅过度到左搂膝拗步的动作,可分为四小动)65 拳架篇 一,拳架一般要求71 二,狠抓重要三点71 (一)导气通经71 (二)阴阳为本73 (三)松沉为魂74 三,四十式太极导气松沉功拳架动作名称74 四,几个重点拳架的练法75 (一)单鞭,提手上式,白鹤亮翅75 (二)进步搬拦锤,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肘底捶80 (三)斜飞式,下式,左金鸡独立,右分脚90 (四)进步栽捶,翻身撇身捶,右玉女穿梭96 (五)右打虎式,右野马分鬃,上步七星101 (六)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106 揉手篇 一,揉手理论113 (一)以静制动113 (二)四俩拨千斤114 (三)舍己从人115 (四)以柔克刚117 (五)以慢制快117 (六)听劲,喂劲119 (七)化劲,发劲121 二,柔手套路122 (一)单揉手套路122 (二)双揉手套路130 三,太极推手发劲,化劲示例145 (一)推手发劲示例145 (二)揉手化,发劲示例147 老论篇 一,王宗岳太极拳论185 二,张三丰十三势译名185 三,唐李道子【太极拳真义】 四,歌诀186 (一)十三势行功歌诀186 (二),打手歌,又歌187 (三)乾隆旧抄本拳经歌诀六首187 (四)八字歌188 (五)周身大用歌(又名三十七周身大用歌) 五,武禹襄先生太极拳说189 (一)太极拳解189 (二)十三势说略189 (三)四字秘诀190 六,李亦余先生太极拳要论190 (一)五字诀190 (二)走架打手行功要言191 (三)十三势行功歌解192 (四)撤放秘诀193内容介绍
《太极导气松沉功》将修炼太极导气松沈功分为基础篇、修身篇、拳理篇、方位篇、拳架篇、揉手篇、老论篇七个部分。内附相白片300余幅。书本先练太极导引,后练拳架,到外型熟练后,再用导气方法练拳架的方法在中国可属先例。特别是书中用四维空间定拳架动作,方位,方向均属首创。
作为一本探讨“养生”的武术书籍,我原本期待书中能有更系统化的练习流程建议,特别是针对不同时间、不同身体状况下的调整方案。比如,早上练习和晚上练习的侧重点应该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是单纯的练习套路,如何确保在“松沉”的同时达到“气血运行”的目的?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练习后如何进行收功导引,或者如何通过特定呼吸法来辅助内脏调理的具体指导,这些内容往往是养生太极拳的核心价值所在。这本书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把架势做对”这个技术层面,而对于“做了这个动作对身体内部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的解释,则显得比较笼统和概念化。缺乏一些可以量化或自我感觉明确的反馈机制,比如练习一段时间后,睡眠质量、消化功能或者情绪稳定性的改善,这些实证性的养生效果描述的缺失,让它的“养生”标签显得有些单薄。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感兴趣的是它附带的那张VCD光盘。我一直觉得,太极拳这种讲究“形意合一”的功夫,光靠文字描述是极其苍白无力的,尤其是对于“松沉”这种难以言传的状态。我希望VCD里能有名家慢动作演示,并且最好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拍摄,比如侧面、背面,以便观察身体的对齐和重心的转移。更理想的是,光盘里能有专门的“错误示范对比”环节,清晰地指出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比如肩膀上提、膝盖内扣等,并配上讲解员的细致分析。然而,实际体验下来,这张光盘的内容更像是对书本文字内容的简单视频化复述,动作演示虽然清晰,但缺乏对“力线”和“劲力传递”过程的深度剖析。比如,当讲解到“掤”劲时,我更想看到的是,如何通过肌肉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拉伸,来实现这种听起来玄乎的劲力。对于如何区分“僵力”与“太极的柔劲”,光盘中的演示略显平淡,没能真正做到“以图解惑”的境界。
评分这本《太极导气松沉功》的包装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的水墨晕染效果很有古韵,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不过,我得说,光看封面,我本来是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中“气”的深度探讨,或者至少是与古代医书、养生典籍中关于经络学说的交叉论述。毕竟,“导气”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很强的玄学和专业性。我原以为这本书会像一本学术专著那样,从历史脉络、理论基础入手,系统地梳理太极拳理论体系中“气”的概念是如何演变和实践的。比如,它会不会引用《黄帝内经》的哪些段落来佐证松沉的原理?它对于“意守丹田”的具体操作,有没有给出不同流派的对比分析?我希望能看到对“虚领顶劲”这种抽象概念的,更具象化的、物理学或生物力学上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要放松”的口号层面。很遗憾,翻阅之后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初级入门的动作分解和口诀记忆,对于其深层次的理论支撑和哲学意蕴挖掘得不够深入,让一个对太极拳理论背景有较高期待的读者,多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实操手册,而非理论探源之作。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市场定位似乎是“基础武术入门”,这对于完全零基础的人来说当然是友好的。编排上可以看到,它把每一个架势和动作都拆分得很细,配图也尽量清晰地标注了关键点,比如“肘沉”、“气沉丹田”之类的提示词。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喜欢按部就班、追求精准度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但是,对于已经练习过其他武术流派,或者有一定的身体感知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感可能就显得有些拖沓了。比如,对于“起势”的讲解,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但这些篇幅如果能用来探讨一下不同体型的人如何调整步法以适应松沉的要求,或者如何将呼吸的深长与动作的缓慢进行更精细的同步训练,想必会更有价值。目前的叙述方式,总感觉它是在小心翼翼地照顾最没有基础的读者,牺牲了一部分深入探讨的可能性,使得内容厚度略显不足。
评分从排版和用词上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白且朴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太极拳学习的门槛,避免了太多文绉绉的术语把人绕晕。它努力做到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中的“外行”也能看得懂。然而,这种过度追求直白的倾向,有时却牺牲了太极拳理论中那种内在的韵味和张力。比如,描述“劲力”的产生时,如果能引入一些更具画面感的比喻,例如“像橡皮筋的拉伸与回弹”、“像水波的扩散与凝聚”,或许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这种动态平衡的艺术。现在的内容,读起来总像是在看一份标准化的操作说明书,缺少了一点点让人心神为之一振的、关于武术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一本教授内家功夫的书籍而言,那种对内在精气神的激发和引导,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而这方面的内容,这本书似乎只是轻轻拂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