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咸论文集》收录了作者的论文、读书札记等,涉及音韵、文字、古籍等,大多属于未刊布的文章。另外收录了作者与女儿及女婿的往来信札若干。
赵少咸(1884—1966),名世忠,成都人,祖籍安徽休宁。原四川大学教授。生平著述甚多,尤精《广韵》《经典释文》。
序(程千帆)
序(郭诚永)
赵少咸生平简介
古韵略说
《切韵序》注释
论侈弇
论《释词》声转之例
略述清代以来古韵家言四声
段玉裁古合韵说述评
音韵答问
音韵十问
谈反切
说反切
论双声迭韵
斠?段
如何读《经典释文》
等韵浅说
等韵四书门法浅释
等韵笔谈汇辑
韵学余论
读戴东原《声类表》
跋戴震《�庑�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疏证》
读严可均《说文声类》
跋孔广森《诗分韵例》
跋孔广森《诗声类》
读俞正燮《反切证义》
跋徐承庆《说文解字注匡谬》
读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札记
跋《十三经音略》
丁以此《毛诗韵例》举误
丁以此《毛诗正韵》摘疵
读章炳麟《国故论衡 小学》篇献疑
读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札记
批判胡适的《入声考》
《史籀篇疏证》辨
跋王国维《汉代古文考》
跋王国维《魏石经考 古文考》
跋王国维《魏石经考 篇题考》
跋王国维《韵学余说》
跋王国维《唐韵别考》
跋刘家谋《操风琐録》
跋曾广源《戴东原转语释补》
重修本《广韵》跋
书内府本《广韵》后
新校《广韵》叙例
记�煊�
致殷孟伦、赵苑云夫妇遗札
峨眉游记
跋石帚先生遗札
后?记
后记
先父少咸先生,名世忠(1884—1966),四川成都人。祖籍安徽休宁。先生弱冠,目睹清季政窳俗弊,外侮纷乘,懔然家国阽危,遂与谢持、卢师谛、徐可亭、张烈五、黄复生、饶炎、萧参、祝同曾、李植诸氏缔结乙辛社,响应孙中山领导革命运动。逮袁世凯篡权称帝,剪截异己,遂陷陆军监狱,关押二月,终以无据获释。
1918年,出任四川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嗣历任成都高等师范、公立四川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解放后,仍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
先生治学勤奋,博闻强记,已成音韵文字专著约八百万余字。本集所收为专著以外之论文、读书札记,其内容大体为探赜古声韵、古文字暨等韵三方面之评议,多属未曾刊布者。
自清初三百余年以来,探讨古代汉语之声韵而卓然有建树者无虑十数家,其议论又往往歧出不同,致令读者困惑,不知所从。《古韵略说》为先生评论顾、江、戴、孔、严、段、章、黄诸家古韵学说之是非得失,乃作学术报告前所草拟之发言提纲。昔贤论古声韵者,考古审音常难兼善,遂致结论每有疏失。例如古汉语之四声不明,则分韵字读俱莫由定。但三百年来,学者于四声迄未有确论,《略述清代以来古韵家言四声》即就顾、江、段、孔、章五家所论分别评骘而提出正解。自段玉裁创立古合韵之说,后之孔广森《诗声类》、严可均《说文声类》、章太炎《成均图》无不踵袭其说,以为作诂定读之途辙。《段玉裁古合韵说述评》《读严可均〈说文声类〉》《跋孔广森〈诗声类〉》《读章炳麟〈国故论衡 小学篇〉献疑》诸篇即就所谓古合韵之说深入清理,而断其为纯属段、严诸君考核未精之误解,必不可信。《论侈弇》一篇,亦据音理以纠迪江氏《古韵标准》疏论古韵读法之未备者。
反切之起源、构造及其演变为研究古汉语音读之橐钥,其事固无待于繁言。但自来研讨反语之内涵者,则又未能尽通其秘奥,或以其法即连读上下二字成音,乃西域传入之术,非中土儒者所创制。然以此说征诸古籍,则又窒碍难通,《谈反切》《说反切》《读俞正燮〈反切证义〉》《跋〈十三经音略〉》《如何读〈经典释文〉》《读吴承仕〈经籍旧音辩证〉札记》以及《音韵十问》等,旁稽博引,三复辨论,剖析入于毫芒,说服力强。
反切初创于魏、晋以后,切语与本字之等多异,等韵家始建立门法为之区分类聚,使读者按图即可诵读字音。惟元、明以后撰着之等韵书,其门法之涵义既模糊不清,而其解说又往往乖舛不经,读者患之。《等韵浅说》《等韵四书门法浅释》两篇即以音理疏证等韵诸门法之涵义,并纠驳其中解说之失误者。《等韵笔谈汇辑》《韵学余论》二篇乃裒集先生阅读时贤著述之批语而成,其内容又各有侧重。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网罗宏富,补缺证讹,体例严栗,用心深密,其功可谓恢浩。问世以后,学者纷起献疑论难,时有可观者。《跋徐承庆〈说文解字注匡谬〉》《读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札记》《斠段》三篇乃就徐、王及钮树玉三家之误说加以驳正,殊有助于研读段书。
《诗经》为探讨上古音系之重要数据,前代学者条理其韵例者不尽精密,《跋孔广森〈诗声类〉》《跋孔广森〈诗分韵例〉》《丁以此〈毛诗韵例〉举误》《丁以此〈毛诗正韵〉摘疵》四篇乃就孔、丁二氏专著存其醇萃,订其舛谬。
国学大师海宁王国维静安氏,平生著述甚伙,其创见卓识,补缺汰复,显隐证讹,皆学者闲所公认。惟贤者千虑,难免一失,读者多慕其贡献之卓异,而尠有能注意其疏误之说,实有碍于继承王氏学术造诣之事。《跋王国维〈汉代古文考〉》《跋王国维〈魏石经考〉》《跋王国维〈韵学余说〉》《跋王国维〈唐韵别考〉》以及《〈史籀篇疏证〉辨》诸篇,皆就王氏影响较大之着摘其疵瑕,而其立论之精楛得失由是彰着无遗矣。
此外,《读戴东原〈声类表〉》《跋刘家谋〈操风琐録〉》《跋曾广源〈戴东原转语释补〉》三篇,解说简要,评弹极中肯綮,甚有助于籀读三家著书。《重修本〈广韵〉跋》《书内府本〈广韵〉后》二篇,乃为撰写《广韵疏证·序例》而作。《记錞于》为早年应华西协合大学校长方叔轩之请所撰。
附録之《致殷孟伦、赵苑云遗札》乃浩劫后仅存之二十四通,犹足以见先生耄耋之年孜孜治学与循循诲人之德业风貌。《峨眉游记》为先生早年之作。
本集所收诸文,由赵吕甫、赵振镐整理誊清。其有排比失伦,迻録舛误,尚祈君子諟政之。
成都赵少咸先生者,近世小学之大师也。1935年秋,中央大学教授蕲春黄季刚卒于位,吴汪公旭初方主中国语言文学系,夙知先生殚精潜研,妙达神旨,以为继黄公而以音韵文字训诂之学授诸生者,惟先生其选,遂礼聘焉。清寂翁诗云:“赵君别我东南行,南雍博士来相迎。垂帷著述不炫世,蜀学沈冥人自惊。”即咏其事也。
余与先生女夫郫殷石臞同门相友善,及先生至金陵,因肃谒。中日战起,先生返乡。余亦转徙数年后流寓成都,以先生绍介,得承乏四川大学讲席。蜀中名德胜流,以其远来,每乐与接,而先生尤善遇之,所以饮食教诲之者甚至。犹忆余偶举扬子《方言》代语之义,质其所疑。先生为反复陈说,娓娓数百言;犹恐其未了也,翌日别作笺谕之。盖其诲人不倦,出自天性有如是者。抗战云终,余出峡东归,其后屡经世变,踪迹渐疏,然数十年前侍坐请益之乐,固时往来于胸臆。
先生平时著述凡数百万言,于《经典释文》《广韵》二书,用力尤劬,详校博考,各为疏证,下逮段懋堂、周春兮之纂述,亦皆辩以公心,评其得失。盖自乾嘉以来三百年中,为斯学既精且专,先生一人而已。
先生既返道山,哲嗣幼文、吕甫及文孙振铎诸君,护持遗著,兢兢恐有失坠,故中历浩劫而大体完好。今者将次第印行。吕甫来告,命序其端。余于小学懵无所知,虽闲读先生之书,而如翘首以瞻石廪祝融,但嗟峻极,不敢赞辞。然亦幸先生之学,由子姓门人整齐传布,终得光大于天下后世。因略陈所怀,以复于君,殊不敢言为先生遗著序也。
1990年6月,门下士程千帆敬题??
第二段 初读下来,立刻被作者那股子老派学者的沉稳气度所折服。他的文字风格,不同于当下流行的一些轻佻浮躁的论述,而是带着一种扎实的、不动声色的力量感。读起来,你得沉下心来,每一个句子都需要细细品味,因为其中蕴含的信息密度实在太高了。这本书的体量本身就说明了作者在学术上付出的巨大心血,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的。我注意到,在涉及一些关键的历史概念辨析时,作者表现出了极强的批判性思维,他不会轻易接受既有的定论,而是总能挖掘出隐藏在主流叙事之下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正是优秀学术作品的灵魂所在。如果说有些著作是搭建了一个漂亮的框架,那么这本集子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打地基,基础打得越牢,上层建筑才能盖得越高。我尤其欣赏那些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暗藏深意的脚注,它们如同冰山的水下部分,支撑起了整个学术大厦的宏伟与坚固。
评分第一段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纸张的质感也相当考究,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那些重量级学者心怀敬意,而这位赵少咸先生的名字,自然是绕不开的。每次翻开学术著作,我最看重的往往是作者的学识深度与思想的穿透力。这本书的整体布局似乎非常严谨,每一篇文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成果,逻辑链条清晰可见,论证过程层层递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复杂的知识迷宫中找到了清晰的路径。从目录的划分来看,涵盖的领域应该相当广泛,这对于一个希望全面了解某位学者学术脉络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特别期待那些关于早期思想形态演变的研究部分,想看看他是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微的文本解读巧妙结合起来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文献的堆砌,更像是一次思想的淬炼过程,希望能从中汲取到前人筚路蓝缕的智慧结晶。
评分第三段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被动地接收知识,不如说是一场与先贤的深度对话。我发现作者在处理那些跨学科议题时,展现出惊人的兼容并蓄的能力。例如,在某几个章节中,他对古典文献的解读,竟然能与后世的某种哲学流派产生奇妙的共鸣,这种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让人拍案叫绝。虽然内容厚重,但排版上却做了很多用心的设计,行距和字号的设置都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这对于一个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理解复杂论点的读者来说,无疑减轻了阅读负担。我常常在想,一位学者能将自己毕生的心血汇集成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仅仅在于其学术贡献本身,更在于它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即如何保持学术的纯粹性与思想的独立性,不为时代潮流所裹挟。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所肩负的文化使命与担当。
评分第五段 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散发出一种宁静而强大的气场。我更欣赏的是其中体现出的学者的治学态度——那种近乎偏执的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论点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心力,他不是在做“填空题”,而是在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考古挖掘”。特别是一些被认为已经盖棺定论的议题,作者依然能从中挖掘出新的生命力,这需要极高的学术敏锐度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如何才能跳出原有的框架去看待问题”。对于任何一位想在人文学科有所建树的后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厚重的精神遗产,它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在浩瀚的学术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坚定前行。
评分第四段 老实说,我并非该领域最顶尖的专家,所以在阅读这类权威性著作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反复查阅的术语和典故。然而,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即便在最深奥的章节里,作者也似乎预设了读者的困惑,并以一种近乎温和的笔触,引导我们逐步深入,而不是直接将我们抛入云深之处。那些对经典文本的引述和注释,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功底,这在当代学术界已属难得。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某个特定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部分,作者提供的视角极为新颖,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框架,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历史事实”。这本书的论述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有激烈的观点交锋,也有平静的梳理总结,张弛有度,读起来绝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一种知识探索的乐趣和发现的兴奋感。
评分还不错,质量很好
评分不错,纸张不错,内容精美,繁体竖排,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不错,纸张不错,内容精美,繁体竖排,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纸质印刷一般
评分不错,纸张不错,内容精美,繁体竖排,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书不错,内容很精彩,价格也实在。
评分不错,纸张不错,内容精美,繁体竖排,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价格稍微有点高了,可是有用。
评分不错,纸张不错,内容精美,繁体竖排,值得阅读和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