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句法學論稿》是漢語史方麵的語法化專著、是我國(乃至國際)用形式語言學解決漢語曆史句法現象的首部專著。本書涉及國內外有關語言演變基本問題與概念,如語法化、語言演變、語言恒定性、語言變異性、曆時演變的習得機製、二言變異的語體轉換等。在此基礎上,本書就漢語史的前沿性熱點問題提齣新的理論分析(漢語史的形態分期)和解決方案(詞匯化的韻律動因及模式)。
在方法論上,本書使用形式科學和生成語法的基本理論、結閤傳統訓詁理論以及作者自己建立的韻律語法和語體語法理論,發掘齣許多未曾注意的新現象、突破瞭一嚮未曾打通的古今句法(如輕動詞句法的古今異同、核心重音的建立與並列結構的消失等)。 本書既是語法化研究的必備參考書、也可作為漢語史課程的教科書。
馮勝利,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北京語言大學長江學者。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曆時句法學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第三章 句法理論———管約理論與最簡方案
第四章 演變理論———習得語證與觸發經驗
第五章 演變的機製
第六章 上古輕動詞句法的發展
第七章 量詞的發展與名詞類型的演變
第八章 韻律促發的動補結構
第九章 漢語轉型與韻律功能的形態化
第十章 訓詁與句法的綜閤分析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體驗,我會選擇“酣暢淋灕”——當然,這裏的“酣暢”指的是智力上的愉悅和滿足感。本書的結構安排極為精妙,每一部分的銜接都如同精心編排的樂章,層層遞進,邏輯鏈條密不透風。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證某一既有理論的局限性時所錶現齣的那種學者的審慎和勇氣。他並非全盤否定前人成果,而是精準地指齣其在解釋特定曆史現象時的“盲區”,然後用自己的新材料和新框架來填補這些空白。這種批判性繼承的姿態,非常令人摺服。對於那些期待在嚴肅學術討論中找到清晰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燈塔。它不僅提供瞭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展示瞭如何一步步探尋和構建這些答案的過程,這纔是學術魅力的核心所在。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難度是相當高的,但這種難度並非源自故作高深,而是源於其內容的密度和廣度。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幾句話,因為它其中蘊含的信息量實在太大瞭。舉個例子,作者在討論一個古漢語中的關聯詞“雖……猶/且……”的句法功能轉移時,不僅引用瞭大量的齣土文獻和傳世文獻作為支撐,還引入瞭認知語言學的視角去解釋這種功能漂移背後的心理機製。這種跨學科的整閤,使得原本被視為純粹曆史考據的領域,立刻獲得瞭新的生命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打破瞭傳統語言史研究的壁壘,讓句法學的探討不再是孤立的內部機製分析,而是與認知、社會、文本實踐緊密結閤的整體研究,這對於想要站在學科前沿的年輕學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老實說,初看之下有些樸實過頭瞭,甚至可以說有點“學術”得讓人望而卻步。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宋體的書名,讓人立刻聯想到圖書館深處那些需要帶著放大鏡去研讀的經典。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隻有行傢纔能啃得下來的硬骨頭,但當我翻開第一章的引言時,立刻意識到我的判斷失誤瞭。作者的行文風格,雖然紮實嚴謹,卻並不失於晦澀。他非常巧妙地將復雜的曆時語料切割成一個個可以被普通讀者理解的片段,比如對“把”字句在不同曆史階段的語用差異的梳理,簡直像是在文物修復現場,小心翼翼地剝開曆史的塵埃。這種敘事方式,讓原本抽象的句法演變過程,變得如同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讓人忍不住想知道,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語法結構,是如何跨越韆年而蛻變的。特彆是對中古漢語和近古漢語之間連接點的論述,那份細緻入微的對比和考證,足見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對語言變遷脈絡的深刻洞察力。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纔決定嘗試閱讀這本著作的。起初,我對“曆時句法學”這個領域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是要麼耗費大量精力去比對古籍,要麼就是沉溺於晦澀的理論模型之中。然而,這本書真正吸引我的是它處理語料的獨到視角。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語法點,而是將句法結構的變化置於宏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去考察。比如,作者分析某一特定時態標記的齣現,如何與當時的文書習慣或口語交際需求的擴大緊密相關,這種“文化賦能語法演變”的思路,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讀起來感覺不像是在讀一本純粹的語言學專著,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人類學考察,語言不過是人類社會活動留下的最精妙的切片。那些對具體例句的細緻剖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讓人立刻能掌握其背後的邏輯推導。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其內在蘊含的敘事節奏感。盡管主題是高度理論化的句法演變,但作者似乎總能找到最恰當的時機來插入一段引人深思的案例分析,將我們從枯燥的抽象規則中短暫地抽離齣來,去感受曆史的真實溫度。有時候,我會覺得作者像一位經驗老到的園丁,他不僅知道每一種語法“植物”的基因結構(內部機製),更清楚它們在不同土壤(曆史時期)中是如何吸收養分並最終開花結果(最終形態)的。這種對語言“生命力”的捕捉,讓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它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但迴報是豐厚的——你不僅僅是瞭解瞭漢語句法如何變化,更是理解瞭語言作為一個復雜係統,其內在的驅動力和韌性究竟是何等強大。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會有新體會的力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