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孕妈妈及其家人 马良坤大夫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专家,20余年的协和产科临床经历,让她对生命孕育产生了很多思考,她专注于科研与临床工作,积极为生命健康争分夺秒;并致力于孕产科普与移动医疗,努力为生命的诞生提供引导。
凭着20年临床的经验、满满的热情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她成为了一名“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也有了“孕教科普达人”的称号。她希望能为更多的孕妈妈及孕家人传递有益的孕产保健知识,分享生命孕育幸事。
这么多年的工作中,她结识了很多知识、经验丰富的同事,他们有从事营养的、口腔的、心理健康的、运动保健的,正是在与他们的共事和相互学习中马大夫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她将分享你已经知道但不够明白的和不为你所知的多学科的丰富内容。从备孕到妊娠,从分娩到产后,以及宝宝0岁到6岁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怀孕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为了让更多的女性轻松顺利地当上妈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教授编著了这本书。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按照备孕妈妈准备、备育爸爸准备的顺序安排内容;第三章至第五章按照孕前6个月、孕前3个月、孕前1个月~1周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一目了然。本书详细介绍了孕前进行身体检查的必要性、有利于受孕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孕前该怎么运动、孕前如何做好身体排毒、孕前营养补充、孕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等备孕知识。正文中灵活穿插"协和专家告诉你”小板块,以专业医生的角度解读备孕知识,是马大夫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非常有价值。
作者简介
马良坤,2015-2016年度中国十大妇产科医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中华围产医学会青年委员,全国妇联特聘专家。
1996年开始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2006年赴美国担任访问学者。对围产营养和健康教育及产前筛查诊断、遗传咨询以及妇科内分泌疾病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了来自卫计委、全国妇联、妇女发展基金会及健康教育促进协会等组织的多项公益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曾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参与编写、翻译专业书籍十余部,主编及主要创作多部科普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备孕启动前,先了解一下这些优生知识吧
备孕时间表,清清楚楚告诉你孕前该干啥 016
备孕,有多重要 018
放松心情来备孕,“好孕”水到渠成 020
孕前进行遗传学咨询,是优生的第一步 022
第一章 想要个好宝宝,妈妈需做哪些准备
养护卵巢
调控女性身心变化的28 天生理周期 028
内分泌正常,是孕育宝宝的基本保证 032
优质卵子的孕育必须基于健康的卵巢 034
孕育优质卵子,有“秘诀” 036
养护子宫
养护好孕育宝宝的子宫 040
调理好宫寒,让胎宝宝“住”得舒服 042
调养子宫的黄金穴位 044
调养病症
月经不调会让“好孕”迟迟不来 048
严重的痛经孕前要调理好 052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如何备孕 056
“三高”患者备孕指导 058
孕前要把贫血调理好 060
流产后,如何再次怀孕 062
宫外孕后怎样备孕 064
第二章 生宝宝不是一个人的事,爸爸的努力很重要
为好孕修炼,男性怎样做 068
备育男性要做好心理准备 069
精子健康是“好孕”的保障 070
备育男性要精心呵护精子 074
备育男性要少吃这些杀精的食物 075
备育男性想要高质量的精子,试试这些食物 076
性生活频率拿捏好,精子质量更佳 080
影响男性优生的工作 081
纠正影响优生的不良习惯 082
要优生,养肾很关键 084
及时调理好影响“造人”的病症 086
备育男性的饮食调养方案 088
运动适度,精子质量才会好 090
第三章 孕前6个月:做做孕前检查,改改生活方式
孕前全面体检做起来 094
35 岁以上备孕女性好孕准备 100
二胎妈妈“好孕”准备 102
营造一个易于受孕的环境 104
不利于受孕的情况 106
孕前坚持运动,把身体状态调节到最佳 108
适合备孕女性的运动方式 110
备孕女性运动强度的把握很重要 112
滋养骨盆的瑜伽运动 114
随时随地的拉伸运动 116
跑步运动看似简单讲究多 117
第四章 孕前3 个月:及时排毒素,做好营养储备
孕前为什么要排毒 120
母体血液干净,胎宝宝免疫力更强 122
睡眠是孕前最好的“滋补品” 124
改善肠道活力,不便秘不藏毒 125
孕前营养储备很关键 128
肥胖女性适当减肥,更有利于怀孕 130
素食女性备孕怎么吃 132
孕前3 个月需补叶酸 134
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受孕环境 136
提高受孕率的天然“助性”食物 137
第五章 孕前1 个月~1 周:为那个时刻做足准备
找准排卵日,让“好孕”如期而来 140
孕前一周为受孕准备好环境 148
学点助孕法,提高受孕率 150
这些信号表明你可能怀孕了 151
确认怀孕的几种方法 152
用验孕试纸检测是否“中标” 153
宝宝来了,怎么呵护 155
意外之喜,要还是不要 160
怎么精准推算预产期 161
第六章 自然怀孕有困难,试试人工受孕
不孕不育是这样界定的 166
滴虫阴道炎会引起不孕 167
输卵管通了吗 168
备育男性也要积极配合 170
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人工受孕 173
试管婴儿技术让更多女性圆梦 174
精彩书摘
确认怀孕的几种方法
验尿——准确率99%
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情景,嗯,没错,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在家用验孕试纸检测,一般药店都有售。一般受精后14日,就可以测出来了,孕早期最好使用晨尿测试。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操作,是把试纸插到尿里,不是把尿泼到试纸上。不管第二道线显不显,只要有印儿,就有99%的可能,你怀孕了。要是显了,建议保存一下。如果没有,过几天再试。
不需要买最贵的验孕试纸,用不着。因为它们的原理是一样的,如果便宜的没显,贵的也不一定显,或者贵的显了,再找根儿便宜的测,结果也是一样的。
基础体温——需要一直坚持测
排卵后的基础体温要比排卵前高出0.5℃左右,并且高温持续12~14天,直至月经前1~2天或月经第1天才下降。如果继续测试5~10天,基础体温一直没有下降,即可判断可能已经怀孕。
验血——准确率100%(不用空腹)
这是最准确的方法,卵子受精后7日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般是采静脉血。要是想不那么纠结,快点确定,去医院验个血是第一选择。这样你还可以及时知道体内的激素水平是否正常,是不是需要打针吃药补黄体酮,又添加一道保障。
B超——可以排除宫外孕
如果仅仅是为了确认是不是怀上了,不建议去做,因为通常胚胎要大于45天,B超才能测出来。但为了排除宫外孕,确认怀孕45天后很有必要去做一下。
……
前言/序言
孕育宝宝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想象一下:一颗生命的种子在自己肚子里慢慢发芽、悄悄变化成人的模样,感受第一次胎动的惊喜,然后经过十月怀胎,一个健康可爱的小小人儿顺利诞生,是不是很神奇,也很温暖?
孕育宝宝本应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有的女性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努力了很久,肚子也没有信儿,去医院检查一切都正常;连续两胎都是胎停育,也没查出是啥原因引起的……为了让更多的女性圆当妈妈的梦,我们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教授主编了这本书。
本着方便备孕夫妻阅读检索的原则,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按照备孕妈妈准备、备育爸爸准备的顺序安排内容;第三章至第五章按照孕前6个月、孕前3个月、孕前1个月~1周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一目了然。本书详细介绍了孕前进行身体检查的必要性、有利于受孕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孕前该怎么运动、孕前如何做好身体排毒、孕前营养补充、孕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等备孕知识。
本书还介绍了一些特殊人群如何备孕的知识,如高龄女性如何备孕、素食女性如何备孕、“三高”女性如何备孕、肥胖女性如何备孕、哪些夫妻需要做遗传学咨询等。书中第六章还特别介绍了一些人工受孕的知识,是专门给那些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自然怀孕却始终怀不上,或者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自然怀孕的备孕夫妻设计的。正文中灵活穿插“协和专家告诉你”小板块,以专业医生的角度解读备孕知识,是马大夫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非常有价值。
希望本书能给备孕夫妻带来福音,顺利生个好宝宝。
《孕育的智慧:现代夫妻的备孕指南》 第一部分:科学备孕,精准规划 第一章:揭开“完美备孕”的科学面纱 备孕,并非仅仅是停止避孕那么简单,它是一场科学的、有计划的生命筹备过程。本书将从生命科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人类受孕的生理机制,帮助期望为人父母的你们建立科学、理性的备孕认知。我们将摒弃传统的“随缘”心态,代之以精准的知识武装。 1.1 卵子的“黄金时期”与精子的“活力竞赛” 女性的生育能力并非恒定不变,月经周期中的排卵窗口是受孕的关键。本章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法(BBT)、排卵试纸以及宫颈粘液观察法,精准锁定女性最易受孕的“生育黄金四天”。同时,我们将探讨男性精子在体内的生存时间、活力评估标准,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提升精子的质量与数量。 1.2 年龄与生育力:不可忽视的生物学时钟 探讨不同年龄段对生育力的影响。对于高龄备孕群体(特别是三十五岁以上的女性),我们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孕前检查建议和时间管理策略,解析卵巢储备功能(AMH、窦卵泡计数)的意义,帮助夫妻双方设定现实且合理的备孕时间表。 1.3 孕前体检:为您和宝宝打下健康基石 孕前检查是备孕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本书将详尽罗列一份全面的孕前检查清单,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解读: 女性篇: 妇科检查(宫颈筛查、B超)、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TORCH感染筛查以及遗传病风险评估。 男性篇: 精液分析(活力、形态、密度)、泌尿系统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 双方篇: 传染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血常规与尿常规、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 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解读报告单,并针对发现的潜在问题,提供专业的干预建议,确保在受孕前将所有风险因素降至最低。 第二章:优化“土壤”——身体机能的全面调理 受孕的成功率,与父母双方的身体状态息息相关。本章聚焦于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为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创造最优化的“环境”。 2.1 营养素的精准补充:从宏量到微量 备孕饮食并非大补特补,而是平衡与精准。我们将打破市面上流行的“玄学”食疗,提供基于营养学证据的膳食结构建议: 叶酸与维生素D: 强调其在神经管发育中的关键作用,推荐最佳摄入时间与剂量。 抗氧化剂与精子健康: 探讨硒、锌、维生素E等如何保护精子DNA免受自由基损伤。 必需脂肪酸的平衡: Omega-3与Omega-6的比例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餐桌上的“生殖友好型”食物清单及其烹饪技巧。 2.2 运动与体重管理:适度是王道 过度肥胖或体重过轻都会干扰正常的排卵和精子生成。本章建议: BMI的科学解读: 确定最佳的体重指数范围。 备孕期安全运动指南: 推荐如散步、瑜伽、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对胚胎着床初期可能产生的影响。 2.3 压力、睡眠与内分泌的微妙联系 长期高压和睡眠不足是现代生育力的大敌。我们将深入探讨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如何抑制性激素分泌,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减压技巧,包括正念冥想、呼吸训练以及建立健康的“数字排毒”习惯。 第三章:环境毒素与生活习惯的排雷行动 现代生活充斥着潜在的生殖毒素,它们可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受孕能力。 3.1 戒除与限制:烟、酒、咖啡因的审慎评估 详细分析烟草中的生物碱、酒精代谢产物对卵子染色体和精子DNA的损害机制,并给出夫妻双方在备孕期间应采取的戒断时间表。探讨咖啡因的“安全阈值”。 3.2 药物的“清算”与安全用药指南 许多常用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药、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具有生殖毒性。本章指导夫妻如何在计划怀孕前,与医生共同审核正在服用的所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定安全替换或停药方案。 3.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规避 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EDCs,例如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盐等。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炊具、化妆品和储存容器,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干扰。 第二部分:同房策略与受孕过程的细致把控 第四章:性生活的艺术与科学 备孕期的性生活不应成为任务,而应是充满愉悦和技巧的科学实践。 4.1 优化受孕同房技巧 在“排卵期”的48小时内进行规律且放松的性生活是提高受孕率的关键。本章提供: 润滑剂的选择: 哪些市售润滑剂会杀死精子?推荐使用“精子友好型”润滑剂。 姿势与受精: 澄清关于特定性交姿势对受孕概率影响的误区。 4.2 应对“不孕焦虑”的心理调适 随着备孕时间的延长,压力与挫败感会累积。本章侧重心理健康: 伴侣间的沟通艺术: 如何在性生活中保持亲密感,而不是陷入“完成任务”的模式。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明确界定需要咨询生育专科医生的时间节点(例如,年轻夫妻一年未孕,高龄女性六个月未孕)。 第三部分:特殊情况下的生育力管理 第五章:生育力评估与辅助生殖技术入门 对于那些积极备孕但进展不顺的夫妻,本章提供清晰的流程指引。 5.1 不孕不育的初步排查路径 详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应启动更深入的生育力检查,以及如何解读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如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的结果。 5.2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理性认知 对人工授精(IUI)和体外受精(IVF)的基本流程进行中立、客观的介绍。强调其适应症、成功率的个体化差异,以及在选择医疗机构时应关注的关键指标。 5.3 卵子与精子捐赠、借卵/借精的伦理与选择 为有特定需求的家庭提供信息支持,涵盖法律框架、心理准备和流程介绍。 结语:从“备孕”到“育儿”的过渡 备孕的终极目标是迎接一个健康的新生命。本书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细致的规划和积极的心理建设,赋能每一对夫妻,让他们以最自信、最有准备的状态,迈入为人父母的旅程。成功备孕并非是运气,而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与科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