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

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朝乐门 著
图书标签:
  • 数据科学
  • 大数据
  • 理论与实践
  • 高校教材
  • 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
  • 统计学习
  • 机器学习
  • 数据挖掘
  • 数据分析
  • Pyth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05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43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4
字数: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朝乐门老师的《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材。
  陈国良(中国科学院院士)
  朝老师的《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是一本通俗易懂且充满智慧,读了之后有收获与感动的精品教材,让我觉得相见恨晚!
  庞艳蓓(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
  Data Science is transforming every sphere of human endeavor. His book i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to anyone who wants to create the future. (数据科学正在改变着人类探索的每一个领域。对于致力于创造未来的人们,朝乐门老师的这本书是无价之宝。)
  Leon Katsnelson (IBM全球战略合作总监与数据科学社区首席技术官)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讲解数据科学的核心理论与代表性实践,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外著名大学设立的相关课程以及全球畅销的外文专著,而且也考虑到了国内相关课程定位与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全书共包括8个部分: 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理论基础、流程与方法、技术与工具、数据产品及开发、典型案例及实践、R语言学习笔记与参考手册以及数据科学的重要资源。
本书的读者范围广,可以满足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工程、工商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的老师、学生(含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与自学需要。作者以本教材为基础,将提供MOOC公开课,助力培养数据科学领域的人才。

作者简介

朝乐门,1979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章鱼大数据首席数据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员会委员、ACM高级会员、国际知识管理协会正式委员、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大数据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重要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核高基、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国际知识管理与智力资本杰出成就奖、Emerald/EFMD国际杰出博士论文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项目、中国大数据学术创新奖、中国大数据创新百人榜单、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多种奖励30余项。朝乐门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数据科学理念、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的重要专著——《数据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的作者,也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个领域本体“DataScienceOntology”研发团队的总负责人。

目录

第1章基础理论
如何开始学习
1.1术语定义
1.2研究目的
1.3发展简史
1.4理论体系
1.5基本原则
1.6数据科学家
如何继续学习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理论基础
如何开始学习
2.1数据科学的学科地位
2.2统计学
2.3机器学习
2.4数据可视化
如何继续学习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流程与方法
如何开始学习
3.1基本流程
3.2数据加工
3.3数据审计
3.4数据分析
3.5数据可视化
3.6数据故事化
3.7项目管理
如何继续学习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技术与工具
如何开始学习
4.1技术体系
4.2MapReduce
4.3Hadoop
4.4Spark
4.5NoSQL与NewSQL
4.6R与Python
4.7发展趋势
如何继续学习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数据产品及开发
如何开始学习
5.1定义
5.2主要特征
5.3关键活动
5.4数据柔术
5.5数据能力
5.6数据战略
5.7数据治理
如何继续学习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典型案例及实践
如何开始学习
6.1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
6.2统计分析
6.3机器学习
6.4数据可视化
6.5SparkR编程
如何继续学习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AR语言学习笔记与参考手册
学习与参考指南
1. R变量定义方法
2. R语句的写法
3. R中的赋值语句
4. R的文件读写路径——当前工作目录
5. R的变量查找机制——搜索路径
6. R中查看帮助的方法
7. R区分大小写字母
8. R的注释
9. R的语句
10. R中的变量命名规范
11. R中的关键字/保留字
12. R中的默认数据类型
13. R中数据类型的判断与强制类型转换
14. R中的向量
15. R中的列表
16. R中的数据框
17. R中的因子类型
18. R中的循环语句
19. R中的选择语句
20. R中的特殊运算符
21. R中的快速生成数列的方法
22. R中自定义函数
23. R中常用的数学函数
24. R中的字符串处理函数
25. R中的常用统计函数
26. R中的随机数
27. R包的用法
28. R中的矩阵
29. R中的数组
30. R中的面向对象编程
31. R中的S4类
32. R中的数据可视化
33. R的输入输出
34. R中的正则表达式
35. R的数据集
36. R第三方包——R的灵魂
37. 基于R的数据加工
附录B数据科学的重要资源
1. 学术期刊
2. 国际会议
3. 研究机构
4. 课程资源
5. 硕士学位项目
6. 专家学者
7. 相关工具
附录C术语索引
后记
图目录
图1��1DIKW金字塔2
图1��2数据与数值的区别3
图1��3大数据的本质4
图1��4大数据的特征5
图1��5DIKUW模型及应用8
图1��6数据洞见8
图1��7业务数据化与数据业务化9
图1��8常用驱动方式9
图1��9数据的层次性9
图1��10大数据生态系统10
图1��11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11
图1��12数据科学的萌芽期(1974—2009年)11
图1��13数据科学的快速发展期(2010—2013年)12
图1��14数据科学的逐渐成熟期(2014年至今)13
图1��15数据科学的理论体系14
图1��16数据科学的主要内容15
图1��17数据科学的“三世界原则”16
图1��18数据科学的“三个要素”及“3C精神”17
图1��19数据范式与知识范式的区别18
图1��20数据管理范式的变化18
图1��21大数据的资产属性19
图1��22常用驱动方式20
图1��23CAPTCHA项目21
图1��24ReCAPTCHA项目21
图1��25数据与算法之间的关系22
图1��26BellKors Pragmatic Chaos团队获得Netflix奖23
图1��27Netflix奖公测结果23
图1��28RStudio中编辑Markdown的窗口25
图1��29数据科学家团队28
图1��30学习数据科学的四则原则29
图2��1数据科学的理论基础35
图2��2统计方法的分类(目的与思路视角)37
图2��3统计学中的数据推断37
图2��4数据统计方法的类型(方法论视角)38
图2��5数据统计基本方法38
图2��6元分析与基本分析39
图2��7GFT预测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的对比40
图2��8GFT估计与实际数据的误差(2013年2月)40
图2��9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模式的转变41
图2��10西洋双陆棋42
图2��11自动驾驶42
图2��12机器学习的基本思路42
图2��13机器学习的三要素44
图2��14机器学习的类型45
图2��15KNN算法的基本步骤46
图2��16决策树示例——识别鸟类48
图2��17感知器示例50
图2��18前向神经网络50
图2��19归纳学习与分析学习52
图2��20增强学习53
图2��21IBM Watson54
图2��22Pepper机器人54
图2��23机器学习及其应用55
图2��24Anscombe四组数据的可视化57
图2��25John Snow的鬼地图(Ghost Map)58
图3��1数据科学的基本流程62
图3��2量化自我63
图3��3整齐数据与干净数据的区别64
图3��4整齐数据示意图64
图3��5残差67
图3��6数据分析的类型68
图3��7Analytics 1.0~3.069
图3��8数据加工方法70
图3��9数据审计与数据清洗71
图3��10缺失数据的处理步骤72
图3��11冗余数据的处理方法72
图3��12数据分箱处理的步骤与类型73
图3��13均值平滑与边界值平滑74
图3��14内容集成76
图3��15结构集成76
图3��16数据脱敏处理77
图3��17数据连续性的定义及重要性81
图3��18可视化审计82
图3��19Gartner分析学价值扶梯模型83
图3��20冰激凌的销量与谋杀案的发生数量84
图3��21数据分析的类型86
图3��22拿破仑进军俄国惨败而归的历史事件的可视化87
图3��23可视化分析学的相关学科87
图3��24可视化分析学模型88
图3��25数据可视化的方法体系89
图3��26视觉图形元素与视觉通道89
图3��27雷达图示例89
图3��28齐美尔连带89
图3��29视觉隐喻的示例——美国政府机构的设置90
图3��30地铁路线图的创始人Henry Beck91
图3��31Henry Beck的伦敦地铁线路图91
图3��32视觉突出的示例92
图3��33完图法则的示例92
图3��34视觉通道的选择与展示94
图3��35视觉通道的精确度对比94
图3��36视觉通道的可辨认性——某公司产品销售示意图95
图3��37视觉通道的可分离性差95
图3��38上下文导致视觉假象196
图3��39上下文导致视觉假象296
图3��40对亮度和颜色的相对判断容易造成视觉假象的示例96
图3��41数据可视化与数据故事化描述97
图3��42数据的故事化描述及故事的展现98
图3��43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101
图3��44数据科学项目的基本流程102
图4��1大数据产业全景图107
图4��2基础设施108
图4��3分析工具109
图4��4企业应用109
图4��5行业应用110
图4��6跨平台基础设施和分析工具110
图4��7开源系统111
图4��8数据源与Apps111
图4��9数据资源111
图4��10MapReduce执行过程113
图4��11MapReduce对中间数据的处理116
图4��12以MapReduce为核心和以YARN为核心的软件栈对比118
图4��13下一代MapReduce框架118
图4��14Apache Hadoop官网119
图4��15Apache Hadoop生态系统119
图4��16Hadoop MapReduce数据处理流程121
图4��17Apache Hive官网122
图4��18Apache Pig官网123
图4��19Apache Mahout官网124
图4��20Apache HBase官网125
图4��21HBase与Hadoop项目125
图4��22HBase逻辑模型126
图4��23Apache Zookeeper官网127
图4��24Apache Flume官网127
图4��25Apache Sqoop官网128
图4��26Spark 技术架构130
图4��27Spark执行流程130
图4��28Spark Scheduler134
图4��29传统关系数据库的优点与缺点136
图4��30关系数据库与NoSQL数据库之间的关系138
图4��31NoSQL数据分布的两个基本途径139
图4��32分片处理140
图4��33主从复制141
图4��34对等复制142
图4��35数据不一致性142
图4��36CAP理论143
图4��37Memcached官网146
图4��38一致性散列的分配方式147
图4��39服务器增加时的变化147
图4��40计算模式的演变150
图4��41数据管理的新变化152
图5��1数据产品开发中的数据与数据柔术157
图5��2数据产品开发与数据柔术160
图5��3数据产品的多样性160
图5��4数据产品的层次性161
图5��5Google全球商机洞察(Global Market Finder)162
图5��6数据产品链162
图5��7传统产品开发与数据产品开发的区别163

精彩书摘

  第5章数据产品及开发
  如何开始学习
  【学习目的】
  【掌握】 数据产品的类型、特征及开发方法
  【理解】 数据能力评估方法、数据治理的主要内容、数据柔术的基本思想
  【了解】 数据战略的制定要求
  【学习重点】
  数据产品的开发方法
  数据能力的评估方法
  数据治理的重要内容
  数据柔术的基本思想
  【学习难点】
  数据产品的设计
  数据柔术的基本思想
  DMM模型的应用
  【学习问答】
  序号我提出的疑问本章中的答案
  1数据产品是什么?与传统产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定义(5.1)、特征(5.2)
  2如何开发数据产品?关键活动(5.3)、数据柔术(5.4)、数据能力(5.5)、数据战略(5.6)、数据治理(5.7)
  3数据产品开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数据柔术(5.4)、数据能力评估(5.5)、数据战略制定(5.6)、数据治理方法(5.7)
  4数据管理与数据治理的区别是什么?数据治理与数据管理的区别(5.7)
  5数据柔术是什么?如何掌握数据柔术?数据柔术(5.4)
  6如何评估一个组织机构的数据管理能力?数据能力(5.5)
  7如何制定一个机构的大数据战略?数据战略(5.6)
  5.1定义
  数据产品(Data Products)是指“能够通过数据来帮助用户实现其某一个(些)目标的产品”。数据产品是在数据科学项目中形成,能够被人、计算机以及其他软硬件系统消费、调用或使用,并满足他们(它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数据集、文档、知识库、应用系统、硬件系统、服务、洞见、决策及它们的各种组合。需要注意的是:
  数据产品开发涉及数据科学项目流程的全部活动,数据产品不仅包括数据科学项目的最终产品,而且也包括其中间产品以及副产品。例如,本书图3��1所示的数据科学的基本流程中的每个活动产生的中间产品均可称之为“数据产品”。
  与传统物质产品不同的是,数据产品的消费者不仅限于人类用户,而且还包括计算机以及其他软硬件系统。其实,数据产品被计算机以及其他软/硬件系统调用和“消费”的过程是“数据转换为能源和材料的过程”,进而可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数据产品的存在形式有多种,不仅包括数据集,而且还包括文档、知识库、应用系统、硬件系统、服务、洞见、决策或它们的组合。
  从数据流的视角看,“数据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一个“数据加工(Data Wrangling或Data Munging)”的过程。通常,数据产品开发需要一种特殊的方法和技术——数据柔术(Data Jujitsu),如图5��1所示。
  图5��1数据产品开发中的数据与数据柔术
  1. 数据加工(Data Wrangling或Data Munging)
  数据产品开发的关键环节是数据加工。从实现方式看,数据加工是一种数据转换过程,可分为单维度转换和多维度转换。
  单维度转换。在数据加工过程中,从结构化程度、加工程度和复杂化程度等多个维度(图5��1)中选择某一维度,并在此维度上进行数据转换。例如,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
  多维度转换。数据加工的工作中也可以在不同维度之间进行转换,例如将零次半结构化数据转换为二次结构化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科学中的数据加工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数据转换。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数据加工过程更强调的是将数据科学家的3C精神融入到数据转换过程,追求的是数据处理过程的创新与增值,如表5��1所示。
  ……

前言/序言

  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门新学科——数据科学,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相关课程和专业建设的大讨论。核心教材的开发是课程设计与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类课程亟待一批优秀教材来揭示其核心理论体系及代表性实践。为此,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于2016年牵头成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并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朝乐门老师主持《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编写工作。
  不负众望,朝乐门老师完成了一本极具特色的、高水平优秀教材。本书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坚持系统性与重点突出并重。本书并不是相关知识的简单汇编,不仅给出了数据科学的知识体系,而且还重点讲解了一些关键细节性知识和新知识,如数据产品开发、数据加工、数据故事化描述和数据连续性保障等。
  二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据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此,本书吸收了国内外重要的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
  三是遵循教与学的规律。每章的开始和结尾之处分别给出了“如何开始学习”和“如何继续学习”,并以图表、小故事形式解读重要知识点,使得原本有所“枯燥”的课程变得“有趣”,不仅提升了教材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四是力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本书不仅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坚实理论功底和独到见解。
  继《数据科学》一书出版以来,朝乐门老师专注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在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他的认真负责、开拓进取、刻苦钻研的做事态度值得鼓励。在此,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数据科学队伍之中,本书将是带您走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之门的金钥匙。


《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数据科学理论基础,并辅以丰富的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掌握从数据收集、清洗、探索、建模到结果解读和部署的全流程能力。全书内容紧密围绕数据科学的核心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展开,力求为学习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学习路径。 第一部分:数据科学基础 本部分将从数据科学的本质和发展历程入手,阐述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科学家的角色定位、必备技能和职业发展路径,为读者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数据科学导论: 数据科学的定义、目标与核心价值。 数据科学的发展演进:从传统数据分析到大数据时代。 数据科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商业智能等。 数据科学家的角色、职责与所需核心能力。 数据科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前景与案例分析。 数据科学流程: CRISP-DM、ASUM-DM等主流数据科学项目生命周期模型介绍。 理解业务问题与数据需求:数据科学家如何与业务方沟通协作。 数据采集与数据获取:不同来源的数据(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特点与获取方法。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数据集成、数据转换与降维。 数据探索性分析 (EDA):可视化技术、统计描述、模式发现。 特征工程:特征选择、特征提取、特征创建。 模型构建与评估:选择合适的算法、模型训练、参数调优、性能指标。 模型部署与监控:模型上线、A/B测试、模型迭代与维护。 结果解读与沟通:向非技术人员清晰地解释分析结果和模型洞察。 第二部分:统计学与概率论在数据科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和概率论是数据科学的基石。本部分将聚焦于数据科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统计概念和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概率分布、假设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运用统计工具从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描述性统计: 数据的度量与表示:集中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极差)、形状(偏度、峰度)。 数据可视化技术: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条形图、饼图等,以及它们在探索性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概率论基础: 随机事件与概率:概率的基本概念、条件概率、独立事件。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常见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期望与方差:理解随机变量的平均值和波动性。 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在数据科学中的意义。 推断性统计: 参数估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零假设与备择假设,p值、统计显著性,T检验、Z检验、卡方检验等。 方差分析 (ANOVA):比较多个组的均值。 回归分析: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构建、系数解释、残差分析、模型评估(R方)。 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多个自变量的情况,多重共线性问题。 非线性回归概念介绍。 第三部分: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核心算法和技术。我们将从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等不同范式出发,介绍诸如分类、回归、聚类、降维、关联规则挖掘等常用算法,并重点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方法。 监督学习: 分类算法: 逻辑回归:模型原理、损失函数、参数估计、决策边界。 支持向量机 (SVM):核函数、最大间隔、软间隔。 决策树:ID3, C4.5, CART算法,剪枝技术。 随机森林:集成学习,Bagging。 梯度提升树 (GBDT, XGBoost, LightGBM):Boosting,序列学习。 K近邻 (KNN):距离度量、K值的选择。 朴素贝叶斯:概率模型、特征独立性假设。 回归算法: 线性回归(已在统计部分详细介绍,此处侧重于机器学习视角)。 多项式回归。 岭回归与Lasso回归:正则化技术。 无监督学习: 聚类算法: K-Means:距离度量、簇中心更新、K值的确定。 层次聚类:凝聚型与分裂型。 DBSCAN:基于密度的聚类。 降维算法: 主成分分析 (PCA):寻找方差最大的方向。 线性判别分析 (LDA):监督学习中的降维。 t-SNE:非线性降维,可视化。 关联规则挖掘: Apriori算法: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 FP-growth算法。 模型评估与选择: 交叉验证:K折交叉验证。 评价指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ROC曲线、AUC值、均方误差 (MSE)、平均绝对误差 (MAE)。 模型过拟合与欠拟合的诊断与处理。 超参数调优:网格搜索、随机搜索。 第四部分:深度学习基础与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已成为数据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部分将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核心模型(如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Transformer等)及其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神经网络基础: 感知机:神经元模型。 多层感知机 (MLP):激活函数、前向传播、反向传播算法。 损失函数与优化器:梯度下降、Adam、RMSprop等。 卷积神经网络 (CNN): 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 CNN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循环神经网络 (RNN) 与长短期记忆网络 (LSTM): 处理序列数据:语言模型、机器翻译。 RNN的梯度消失与爆炸问题,LSTM的解决方案。 Transformer 模型: 自注意力机制 (Self-Attention)。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革命性应用。 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PyTorch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的入门介绍。 第五部分:数据科学实践与工具 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将介绍数据科学项目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栈,包括编程语言(Python)、数据库(SQL)、大数据处理框架(Spark)以及可视化工具。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如何将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编程语言与环境: Python语言基础: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面向对象编程。 NumPy:数值计算库,多维数组操作。 Pandas:数据处理与分析库,DataFrame结构。 Matplotlib与Seaborn:数据可视化库。 Jupyter Notebook / JupyterLab:交互式开发环境。 数据库与SQL: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 SQL查询语言: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 JOIN, GROUP BY等。 NoSQL数据库简介(如MongoDB)。 大数据处理: 大数据概述:Hadoop生态系统(HDFS, MapReduce)。 Apache Spark:分布式计算框架,Spark SQL, Spark MLlib。 数据仓库与数据湖概念。 数据科学项目案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如用户行为分析、销售预测、文本情感分析、图像分类等。 演示从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训练、评估到结果解读的完整流程。 使用Python及相关库实现代码。 第六部分:数据科学的进阶主题与伦理 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数据科学,本书最后将探讨一些进阶主题,如时间序列分析、推荐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的进阶技术、模型部署与监控的挑战,以及数据科学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伦理问题和挑战,强调负责任的数据科学实践。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平稳性、自相关性。 ARIMA模型、指数平滑法。 推荐系统: 协同过滤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基于内容的推荐 (Content-Based Filtering)。 混合推荐系统。 自然语言处理 (NLP) 进阶: 词向量模型(Word2Vec, GloVe)。 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 GPT系列)。 模型部署与监控: 模型服务化:API部署。 模型性能监控与更新策略。 MLOps简介。 数据科学伦理与治理: 数据隐私与安全。 算法偏见与公平性。 可解释性AI (XAI)。 数据科学的社会责任。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数据科学的核心理论知识,熟悉常用的数据科学工具和技术,并具备独立解决实际数据问题的能力。本书内容设计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数据科学领域的初学者和进阶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量化投资和金融科技领域怀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金融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书籍。当我偶然间看到《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并且了解到它是由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倾力打造的系列教材时,我便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了我的阅读清单。 这本书的开篇部分,便以其开阔的视野,为我描绘了数据科学在金融领域的广阔前景。从风险管理、欺诈检测,到量化交易策略的开发,书中详细阐述了数据科学如何赋能金融行业,并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金融数据特点的分析,如时间序列数据的特性、噪声数据的处理等,这为我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理论讲解上,这本书的严谨性令人称道。它从统计学基础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统计等金融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模型假设和条件进行详细解释的做法,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误判。 本书对机器学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详细介绍了分类、聚类、降维等常用机器学习算法,并结合金融案例进行了说明。例如,在讲解信用评分模型的构建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常用的算法,还详细阐述了特征选择、模型评估以及模型解释等关键环节,这对于我理解如何构建一个可靠的金融模型至关重要。 我尤其关注书中对风险管理的讨论。风险管理是金融行业的重中之重,而数据科学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数据科学技术来识别、度量和管理各种金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对我理解金融风险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有着极大的启发。 在量化交易策略的开发方面,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书中介绍了多种经典的量化交易策略,如均值回归、趋势跟踪等,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数据科学技术来回测和优化这些策略。这让我对如何将金融理论与数据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有效的交易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金融领域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据科学在金融行业中的价值。 此外,书中对金融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的讲解,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深知,将复杂的金融分析结果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沟通和决策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可视化技巧和案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向非技术背景的同事或领导传达我的分析结果。 总体而言,《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它不仅让我掌握了数据科学在金融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更培养了我运用数据科学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金融科技学习道路上的重要导师,引领我不断探索金融数据的奥秘。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一直希望能够将管理学的理论与数据科学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来提升我在商业分析和决策方面的能力。当我看到《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并了解到它是“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时,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的开篇,就为我描绘了数据科学在商业管理领域的应用蓝图。从战略规划、市场分析,到运营管理、人力资源,书中详细阐述了数据科学如何赋能企业管理,并让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商业数据的特点和挑战的分析,如数据的异构性、时效性、关联性等,这为我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理论讲解上,这本书的实用性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过度追求数学上的严谨性,而是更注重讲解算法背后的直观理解和实际应用。例如,在讲解客户细分时,书中用“将相似的客户归为一类,以便进行差异化营销”的比喻,让我能够轻松理解其核心思想。 本书对商业智能(BI)和数据可视化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深知,清晰、直观的数据可视化是沟通分析结果、驱动商业决策的关键。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可视化案例,并介绍了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和技巧,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业务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的讨论。我一直对如何利用数据来改进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感到好奇,而书中对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如瓶颈分析、根因分析的详细阐述,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对供应链管理和库存优化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如何利用数据来预测需求、优化库存、降低成本,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书中提供的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和优化模型,能够帮助我更科学地进行供应链管理。 此外,书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评估的介绍,也让我对数据科学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了解到,如何利用数据来招聘、评估和发展员工,是提升组织效率和人才竞争力的关键。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商业管理案例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商业场景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据科学在商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它不仅让我掌握了数据科学在商业管理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更培养了我运用数据科学解决商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助力,帮助我在数据驱动的商业管理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作为一个对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能够系统性地阐述图像数据处理方法的书籍。当我看到《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并了解到它是“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时,我便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了我的阅读清单。 这本书的开篇,就为我描绘了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的广阔前景,以及它在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安防监控等领域的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图像数据特点的分析,如图像的维度高、信息量大、噪声多等,这让我对图像数据处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理论讲解上,本书对图像数据预处理的介绍非常详尽。从图像增强、图像去噪,到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图像预处理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这为我后续的图像分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对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如何将图像数据转化为机器学习模型能够理解的数值特征,是图像识别的关键。书中详细介绍了SIFT、HOG、LBP等传统图像特征提取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的讲解。我一直对如何让计算机“看懂”图像感到好奇,而书中对各种图像分类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基本原理,以及对目标检测的深入探讨,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对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了解到,CNN是如何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操作来提取图像的层级特征,以及如何利用全连接层来进行分类。书中对AlexNet、VGG、ResNet等经典CNN模型的介绍,让我对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强大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书中对图像分割和风格迁移的介绍,也让我对计算机视觉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了解到,如何让计算机能够精确地识别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属于哪个物体,以及如何让计算机能够生成具有特定风格的图像,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图像识别领域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据科学在图像识别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它不仅让我掌握了图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更培养了我运用数据科学解决图像数据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在图像识别领域学习和探索的宝贵财富,它将指引我不断前行。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精良,纸质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感。我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了解到这本书的,他提到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这让我非常好奇。作为一名在工作中接触到数据分析但对背后原理了解不够深入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数据科学知识的书籍。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这预示着内容的丰富程度。翻开目录,我看到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涵盖了数据科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对于一个领域的学习,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而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 书中对于数据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介绍,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了解到,数据科学并非横空出世,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融合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领域知识等多个学科的精华。这种历史的视角,让我更加敬畏数据科学的力量。 在算法的讲解部分,我认为这本书处理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给出了算法的名称和公式,更重要的是对算法的逻辑、思想以及背后的数学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在讲解线性回归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最小二乘法的推导,还解释了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够找到最优的拟合线,以及其假设条件是什么。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模型评估和选择的章节。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准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评估指标,如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AUC等,并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含义和适用场景。这让我能够更科学地衡量模型的性能。 书中也强调了特征工程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我深知,好的特征能够极大地提升模型的性能,而如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是数据科学家的一项核心技能。书中提供的案例让我对如何进行特征选择、特征构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一些复杂算法时,能够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甚至辅以生动的比喻。例如,在讲解决策树时,书中用“选择性提问”的比喻来类比节点分裂的过程,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其核心思想。 这本书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数据科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将洞察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而可视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书中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如散点图、折线图、柱状图、热力图等,并对何时使用何种图表进行了指导。 除了理论和技术,书中还触及了数据科学项目管理的方面,包括数据收集、清洗、分析、建模、部署等流程。这种项目制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个完整的数据科学项目的生命周期,以及其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总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数据科学的宝贵资源。它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指导,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知识体系,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是我数据科学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它将带领我不断探索数据科学的无限可能。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统计学硕士的在校学生,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将统计学理论与数据科学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书籍,来拓宽我的知识视野。当我在图书馆的推荐书目中看到《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并了解到它是“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之一时,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的开篇,就为我提供了一个从统计学视角审视数据科学的独特角度。书中详细阐述了统计学在数据科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学原理来理解和处理数据。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数据科学中“推断”和“预测”的区分,以及它们与统计学中“推断”和“预测”的联系,这让我对数据科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理论讲解方面,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深度都令我赞叹。书中从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出发,详细介绍了统计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经典内容。我喜欢书中对各种统计模型的推导过程进行清晰的阐述,并解释了它们在数据科学中的应用场景。 本书对回归分析的讲解尤为细致。书中不仅介绍了线性回归,还深入探讨了广义线性模型、非线性回归等多种回归模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模型诊断和残差分析的讲解,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和可靠性。 机器学习部分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将机器学习算法与统计学模型进行了类比和对比,帮助我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书中将逻辑回归与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类比,让我能够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逻辑回归的工作原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对统计学习理论的深入探讨。书中介绍了偏差-方差权衡、交叉验证、正则化等重要的统计学习概念,这对于我理解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避免过拟合至关重要。 本书在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方面提供的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我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但在处理真实世界中的“脏”数据时,仍然会遇到很多挑战。书中提供的各种数据清洗、转换、降维技术,以及实用的特征工程技巧,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处理实际问题。 此外,本书对贝叶斯统计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虽然我在学校接触过贝叶斯统计,但书中将其与数据科学的实践相结合,让我看到了贝叶斯方法在数据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总而言之,《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将统计学知识应用于数据科学实践的宝贵桥梁。它不仅巩固了我已有的统计学基础,更拓宽了我对数据科学的理解。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未来在统计学和数据科学领域深入研究的重要参考。

评分

作为一个对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文本分析充满热情的研究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将NLP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能够系统性地阐述文本数据处理方法的书籍。当我看到《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并了解到它是“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时,我便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了我的书架。 这本书的开篇,就为我描绘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广阔前景,以及它在信息检索、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文本数据的特点和挑战的分析,如文本的非结构化、语义的模糊性等,这让我对文本数据处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理论讲解上,本书对文本数据预处理的介绍非常详尽。从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到停用词去除、词干提取、词形还原,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文本预处理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这为我后续的文本分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对文本特征提取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如何将文本数据转化为机器学习模型能够理解的数值特征,是文本分析的关键。书中详细介绍了词袋模型、TF-IDF、词向量等多种特征提取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文本分类和情感分析的讲解。我一直对如何让计算机理解文本的情感和意图感到好奇,而书中对各种文本分类算法,如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模型的介绍,以及对情感分析的深入探讨,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对主题模型(Topic Modeling)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了解到,如何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发现隐藏的主题,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挖掘至关重要。书中对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等经典主题模型的讲解,让我对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来发现文本中的潜在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书中对文本生成和机器翻译的介绍,也让我对NLP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了解到,如何让计算机能够生成自然流畅的文本,以及如何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是NLP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NLP领域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据科学在NLP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它不仅让我掌握了自然语言处理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更培养了我运用数据科学解决文本数据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在NLP领域学习和探索的宝贵财富,它将指引我不断前行。

评分

我是一名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充满热情的学生,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构建我对这些领域理解的书籍。当我看到《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并了解到它是“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的一部分时,我立刻被它的学术权威性和系统性所吸引。 这本书的开篇就为我描绘了数据科学的全景图,从其概念的演变,到它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这让我对数据科学不再仅仅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概念上,而是对其有了更宏观、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概念之间关系的阐述,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前沿技术是如何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 在理论讲解方面,这本书可谓是面面俱到。它从概率论、统计学的基础出发,逐步深入到机器学习的核心算法。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算法原理的讲解方式,不是简单地给出公式,而是通过逻辑推导和直观的图示,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算法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在讲解梯度下降时,书中不仅给出了数学公式,还用“沿着山坡滚落”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算法的优化过程。 本书对数据挖掘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了解到,数据挖掘不仅仅是找到数据中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模式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书中详细介绍了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和回归等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这让我对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机器学习部分的讲解尤为精彩。书中对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等不同学习范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各种经典算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深度学习的介绍,它不仅讲解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还涉及了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前沿模型,这让我对深度学习的强大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强调理论的同时,也并未忽略实践的重要性。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代码示例,涵盖了Python、R等主流的数据科学编程语言。这让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解。 此外,本书对数据可视化和数据故事的讲解,也让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再复杂的模型和再深入的分析,如果无法有效地传达给他人,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书中提供的可视化技巧和案例,为我打开了用数据讲故事的新思路。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讨论数据科学的应用时,经常会提及伦理和隐私问题。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未来的数据科学家,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让我对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数据科学技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它不仅让我掌握了数据科学的核心理论和技术,更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数据科学的敬畏之心。我相信,这本书将是我在数据科学领域学习和探索的宝贵财富,它将指引我不断前行。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步入职场的数据分析师,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实战能力的图书。当我看到《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并且了解到它是“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时,我便觉得这本书一定能够满足我的需求。 这本书的开篇,就为我描绘了数据科学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蓝图。从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到运营优化、产品推荐,书中详细阐述了数据科学如何驱动企业决策和业务增长。这让我对自己在未来工作中如何运用数据科学来创造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理论讲解上,这本书的实用性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过度追求数学上的严谨性,而是更注重讲解算法背后的直观理解和实际应用。例如,在讲解聚类算法时,书中用“将相似的人群分到同一个小组”的比喻,让我能够轻松理解其核心思想。 本书对商业智能(BI)和数据可视化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深知,清晰、直观的数据可视化是沟通分析结果、驱动商业决策的关键。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可视化案例,并介绍了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和技巧,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A/B测试和实验设计的讲解。A/B测试是衡量产品改进效果、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方法,而书中对其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详细指导,能够帮助我更科学地进行产品迭代和优化。 本书对数据驱动决策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数据分析的最终目的之一是支持决策,而书中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洞察、构建决策模型的方法。 在产品推荐系统的构建方面,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从协同过滤到基于内容的推荐,再到混合推荐,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推荐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这对于我理解和开发个性化推荐系统有着极大的帮助。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商业案例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商业场景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据科学在商业世界中的应用价值。 此外,本书对数据产品经理的角色和职责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个新兴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未来在职业发展方向上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而言之,《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它不仅让我掌握了数据科学在商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更培养了我运用数据科学解决商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助力,帮助我在数据驱动的商业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领域充满热情的研究生,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能够系统性地阐述生物学数据处理方法的书籍。当我看到《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并了解到它是“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时,我便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了我的阅读清单。 这本书的开篇,就为我描绘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广阔前景,以及它在疾病研究、药物开发、进化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生物学数据的特点和挑战的分析,如数据的多样性、高维度、复杂性等,这让我对生物学数据处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理论讲解上,本书对生物学数据预处理的介绍非常详尽。从基因序列比对、基因表达谱分析,到蛋白质结构预测、生物分子网络构建,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生物学数据处理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这为我后续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对生物学数据特征提取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如何将生物学数据转化为机器学习模型能够理解的数值特征,是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关键。书中详细介绍了核酸序列特征、蛋白质序列特征、基因表达数据特征等多种生物学数据特征提取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基因疾病关联分析和药物靶点发现的讲解。我一直对如何利用数据来揭示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发现潜在的药物靶点感到好奇,而书中对各种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详细阐述,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书对进化分析和物种起源研究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如何利用生物学数据来推断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以及如何研究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是生物信息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书中提供的各种算法和模型,能够帮助我更科学地进行进化分析。 此外,书中对生物医学大数据和精准医疗的介绍,也让我对生物信息学和数据科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了解到,如何利用海量生物学数据来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是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据科学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它不仅让我掌握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更培养了我运用数据科学解决生物学数据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学习和探索的宝贵财富,它将指引我不断前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蓝色的背景搭配银色的文字,既有科技感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我一直对数据科学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但市面上的书籍大多偏重技术实现,缺乏理论的深度。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数据科学理论与实践》时,立刻被它“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系列教材”的定位所吸引,这预示着其内容的权威性和系统性。 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清晰的章节结构,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核心理论的讲解,再到实际应用的探讨,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作为一名对数据科学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系统性知识的学习者,我非常看重这一点。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建立起一个扎实的数据科学理论基础,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工具使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数据科学的定义以及其与统计学、机器学习等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之前一直觉得这些概念有些混淆,但通过书中细致的讲解,我逐渐理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数据科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的独特魅力。例如,书中关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区分,从算法的侧重点、目的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对两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书中在介绍各种数据科学算法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着重于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直观的理解。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我更希望理解“为什么”要使用某种算法,它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哪里,而不是仅仅记住如何调用一个库函数。书中通过图示、类比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在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方面,书中也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我一直认为,高质量的数据是数据科学项目成功的基石,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正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书中列举了各种常见的数据清洗、转换、降维等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这让我对如何处理真实世界中 messy data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紧密结合了“实践”二字。在讲解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书中会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和代码示例,这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立刻应用到实践中去。我非常喜欢这种“理论-实践”结合的学习模式,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巩固所学,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书中对数据科学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数据科学技术,是每个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深思熟虑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我特别欣赏书中在介绍不同数据科学模型时,会对其优缺点、适用场景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在讲解分类算法时,书中对比了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多种算法,并从模型复杂度、解释性、泛化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最合适的模型。 书中还涉及了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和技巧。我深知,数据可视化是理解数据、沟通结果的重要手段,而书中提供的相关内容,为我打开了认识数据的新视角。通过直观的图表,我能够更快地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并有效地将分析结果传达给他人。 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深入了解数据科学的平台。它不仅教会了我理论知识,更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对于任何想要在数据科学领域深耕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会引导你从入门到精通,让你真正理解数据科学的魅力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