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璋勇,任保平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西部发展
  • 西部发展报告
  • 区域发展
  • 创新发展
  • 协调发展
  • 绿色发展
  • 开放发展
  • 共享发展
  • 中国经济
  • 区域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05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05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西部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页数:424
字数: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长期研究中国西部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被教育部列为“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以“西部地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为主题,包括总报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环境、法治发展、专题研究等7个部分。

作者简介

徐璋勇,男,汉族,1964年1月生,经济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重点学科“世界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评定中心评审专家,西安市专家咨询团特聘专家,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专家顾问,西北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农村金融改革、城市化发展等。
任保平,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2013年当选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近年来围绕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问题,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转摘四十余篇。
姚慧琴,女,汉族,1956年8月出生,山西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资本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资本论学会副会长、西安市物价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青科协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出版学术专著(包括合著、参著)多部,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经济评论》《制度经济学研究》等国内专业与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及省级软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及社科基金课题多项,其他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课题20余项。。赵勋,男,1971年生。现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传媒管理、新闻业务。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十二五”西部经济运行分析与“十三五”展望
  【姚慧琴 李耀华 曹 璞 徐 斌 张雪飞 李 茜】/001
  一 “十二五”时期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002
  二 “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023
  三 “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展望与预测/036
  四 “十三五”时期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策建议/045

Ⅱ 经济发展
2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报告【钞小静 薛志欣】/057
3 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研究报告【高 煜 樊梦杨】/075
4 西部内陆型地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报告【西安市浐灞金融商务区课题组】/091
5 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报告【林建华 崔 敏】/114

Ⅲ 社会发展
6 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报告【孙 倩 徐璋勇】/139
7 西部地区社会质量评价报告【郭 莹 王 丹 权欢欢 李 凯】/166
8 西部地区社会治理研究报告【雷晓康 王欣亮 黄钰婷 胥 丹 朱松梅】/178

Ⅳ 文化科技教育
9 西部地区传媒发展与区域竞争力报告【赵 勋 庞万红】/192
10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报告【耿 鹏 权欢欢 王 丹】/213
11 陕西省属本科高校信息公开测评报告【姚聪莉 张韩凯 陈志军】/234

Ⅴ 生态环境
12 西部地区低碳发展报告【冯宗宪 高 赢】/257
13 西部地区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分析报告【董 梅 葛鹏飞 徐璋勇】/278
14 黄土高原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报告【姚顺波 王恒博】/298

Ⅵ 法治发展
15 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法律保护问题研究报告【杨怡悦】/320
16 西北地区茶资源与茶产业法律保护调研报告
  【刘丹冰 陈锦帛 王 琪 陈婧茹】/336
17 西部地区文物再利用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报告
  【郑 辉 邵士博 刘 冰 王 露】/353

Ⅶ 专题研究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研究报告
  【王思锋 宋 硕 鲜娅静 姚宏涛 宗 琦】/365
19 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杠杆水平分析报告【刘 蕾】/389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份与《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着重于一个虚构的、具有历史深度和文化意蕴的主题,以确保内容详细、丰富,并且避免任何与原书主题的交叉。 --- 历史的沉寂与回响:古蜀文明的失落与重构 作者: 彭怀远 著 出版社: 蜀山文化出版社 页码: 680页(含大量考古发掘图版与文物高清图集) 定价: 188.00 元 ISBN: 978-7-987654-32-1 内容简介 在中华文明的宏大叙事中,长江流域的巴蜀之地,曾孕育出一部光芒万丈却又戛然而止的史诗——古蜀文明。本书《历史的沉寂与回响:古蜀文明的失落与重构》,并非一部简单的考古报告汇编,而是一部深入骨髓的跨学科史学研究巨著。它以精湛的学术视野、翔实的田野证据和大胆的文献重构,致力于解开这片“天府之国”在夏商周之交乃至更早时期所经历的辉煌、突变与最终的消隐之谜。 本书的撰写历时十五年,作者彭怀远教授带领团队,足迹遍布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脉,对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世界级考古发现进行系统性的再解读,并结合区域内其他未被充分重视的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与青铜时代早期聚落进行对比分析。我们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古蜀文明究竟是如何在地理的屏障中独立发展出高度成熟的青铜冶炼技术、独特的祭祀体系以及非同凡响的太阳崇拜与神树信仰的?而令这一切戛然而止的“断裂点”究竟是什么? 第一部分:遗存的重构——从石器到青铜的飞跃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古蜀文明的“前夜”。不同于传统史学将目光过多投向三星堆的青铜器,本部分细致梳理了成都平原史前遗址中,如宝墩文化等不同阶段的聚落形态、农业基础的演变,以及陶器技术的发展脉络。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并非完全源自外部冲击,而是在特定山地与河流交汇的生态系统中,内生性地孕育了对稀有金属(如铅、砷)的独特认知,这为后续复杂合金技术的掌握奠定了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首次系统性地公布并分析了近年来在岷江上游支流发现的几处小型祭祀遗址中的木器与骨器组合,这些器物展现出与主流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纹饰母题和工具结构,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蜀社会早期工具制造和审美取向的理解。 第二部分:神权的巅峰——祭祀、王权与宇宙观 古蜀文明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高度发达且极具神秘色彩的宗教与政治结构。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彭教授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精微考证,尤其是青铜神坛、面具、神鸟、象牙等关键器物的“符号学解读”,试图还原古蜀“神权政治”的运作机制。 书中详尽描绘了古蜀王权如何通过对“祭祀场所”的垄断、对“天象记录”的解释权,以及对“黄金与青铜”的分配权来巩固其统治。我们不再将三星堆的“人祭”或“祭祀坑”简单视为野蛮的献祭,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复杂的“人神共治”的宇宙框架内进行考察。书中对“纵目人”形象的反复出现进行了深入辨析,结合古代文献中零星的“蚕丛”、“鱼凫”记载,提出了一个关于古蜀王权起源于特定地理要素(如高山、河流或特定部族图腾)的论断,挑战了主流学界关于王权起源的单一模式。 第三部分:断裂的瞬间——环境变迁、冲突与“大迁徙”假说 本书最富有争议,也是最具启发性的部分,在于对古蜀文明“终结”的探讨。不同于传统观点倾向于内部衰亡或外部征服,本书提出了一个“多重压力下的系统性崩溃”模型。 作者整合了古气候学和地质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侧重分析了约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可能发生的区域性气候波动(如持续性干旱或特大洪水)对依赖于岷江水系稳定运行的农业和祭祀体系造成的致命打击。同时,书中也引入了对“岷江上游少数族群压力”的考察,认为古蜀王国在面对内外交困时,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神权系统失去了解释和动员能力,最终导致了精英阶层的“战略性流散”而非彻底的毁灭。 书中专门辟出一章,对比了同期长江中游和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试图在考古学上寻找古蜀贵族阶层或技术群体“西迁或南下”的微弱印记,探讨他们如何以“失忆者”的身份融入后来的巴文化甚至更晚期的文明进程中。 结语:回响中的文化基因 《历史的沉寂与回响》最终旨在说明,古蜀文明虽然在历史的舞台上神秘落幕,但其独特的审美精神、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内向型发展哲学”,并未完全消亡。这些文化基因以更隐蔽、更分散的方式,渗透到了后世巴蜀文化的血脉之中。 本书不仅是考古学界的一份重要献礼,更是对所有试图理解非中原主流文化如何独立演化、兴盛与衰落的历史爱好者的一次深刻邀请。它要求读者放下既有的历史框架,以更开放的心态去聆听那来自青铜时代深处的、略带回音的、古老而迷人的低语。书中附录的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复原图谱(高清彩印),无疑将成为研究古蜀文明的必备参考手册。 ---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这本《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书名来看,就充满了令人振奋的预期。我尤其关注“创新”和“协调”这两个词。西部地区的潜力一直被低估,而真正的突破往往来自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创新”不仅指科技创新,更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如何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这是我非常期待书中解读的。同时,“协调”意味着要处理好区域内部、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避免发展失衡带来的隐患。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西部地区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求平衡,并最终实现整体进步的。比如,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西部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生态,并且让当地居民受益?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直接关系到西部发展的未来走向,我对此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权威性和研究性。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地区的潜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需要深入到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这几个关键词,就像是为西部发展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蓝图。我尤其对“创新”和“协调”这两点充满好奇。西部地区能否实现真正的科技和制度创新,打破依赖资源的老路?又如何在广袤的土地上,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人群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新的不平衡?我对书中可能提供的案例分析和政策解读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作者们是如何将这些宏观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西部发展路径,并预测其可能的成效和影响。

评分

“共享”这个词,让我对本书所倡导的发展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而“共享”正是这一理念的核心体现。我非常关心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西部地区如何实现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那些长期处于发展边缘的群体。这包括了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以及如何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让西部人民能够分享到发展的红利。此外,“共享”也可能包含着资源和机会的共享,比如如何打破信息壁垒,让西部地区的创新创业者能够更容易地获取资源和信息。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模式, illustrating how to build a mo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western regions.

评分

从“绿色”和“开放”这两个关键词,我看到了本书对西部发展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现在,我们正面临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西部地区如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实践经验,例如,如何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开放”则意味着打破地域限制,拥抱全球化浪潮。西部地区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国家及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何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和人才,融入全球产业链?书中对这些开放性的战略部署的分析,将为我们理解西部地区如何融入国家乃至全球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区域发展的人,我一直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充满关注。《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7)》这个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宏大叙事和深度分析的期待。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这几个关键词来看,本书似乎想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西部发展图景。我特别好奇,在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针对西部地区,作者们是如何解读这些发展理念的,并且是否会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例如,创新驱动在西部地区面临哪些独特的挑战和机遇?协调发展又该如何在大区域和小区域之间找到平衡点?绿色发展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如何取舍?开放战略又如何能更好地赋能西部?共享发展是否能真正落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都是我迫切想从书中找到答案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