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躁狂、厭食、焦慮、強迫、路怒癥、同性戀、更年期……這些熟悉又陌生的疾病,其實與我們的日常行為習慣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本書由上海市行為醫學領域的專傢共同編寫,帶我們瞭解行為與疾病的微妙關係,更好的防治各種身心疾病,健康生活。
本書由上海市行為醫學領域的專傢共同編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嚮讀者講述瞭行為醫學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知識和治療手段。全書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讀經典”,收集瞭19篇與行為醫學相關的經典名傢之作,讓大傢認識行為醫學這門新興學科,也讓大傢瞭解行為與疾病和健康之間密不可分的微妙關係。
第二部分“問名醫”,介紹瞭日常生活中多種常見的行為問題,包括壓力事件、抑鬱和狂躁、厭食和貪食、焦慮和強迫對身心的影響;不同年齡段疾病的特殊行為,如老年性癡呆的行為,更年期的行為;日常生活中與人們息息相關卻很少談起的性行為等。
本書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瞭行為與疾病和健康之間互為因果的關係,從行為中認識疾病的發生,以糾正行為的方式來治療疾病,讓廣大讀者對行為與疾病和健康之間的關係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上海市醫學會成立於1917年4月2日,迄今已有100年的悠久曆史。成立之初以“中華醫學會上海支會”命名,1932年改稱“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1991年正式更名為“上海市醫學會”並沿用至今。
百年風雨,世紀滄桑,從成立之初僅13人的醫學社團組織,發展至今已擁有288傢單位會員、22000餘名個人會員,設有92個專科分會和4個工作委員會,成為社會信譽高、發展能力強、服務水平好、內部管理規範的現代科技社團,榮獲上海市社團局“5A級社會組織”,上海市科協“五星級學會”。
一、 “健康之門”的鑰匙在你自己手裏
二、 現代生活離不開心理谘詢
三、 酒神: 吉神還是凶神
四、 慢性酒精中毒是如何形成的
五、 剖析有關老年的6種誤解
六、 讓我們擁有“成功老齡”
七、 揭開強迫癥的神秘麵紗
八、 不容忽視的抑鬱癥
九、 “心病”不僅僅“心藥”醫
十、 絕經後的“性”福延續
十一、 丈夫齣軌後她産生“性厭惡”
十二、 老年人的性心理和性適應
十三、 兒童手淫怎麼辦
十四、 如何進行嬰幼兒性教育
十五、 他和他,她和她
十六、 兒童厭食癥的早期徵兆識彆及應對策略
十七、 “肥胖禁忌傢庭”更易吃齣問題
十八、 網絡心理谘詢亦喜亦憂
十九、 不可忽視的“逛醫行為”
CHAPTER TWO
問名醫
2
應激行為
1. 什麼是心理應激
2. 心理應激後會齣現哪些反應
3. 壓力事件為何會影響心理與身體的功能
4. 壓力事件一定産生不好的影響嗎
5. 如何預防應激障礙
6. 如何管理應激性焦慮行為
7. 如何幫助孩子從應激事件中盡快康復
8. 看到網絡直播自殺或自傷行為時怎麼辦
9. 境遇改變對人們的心理有什麼影響
10. 境遇改變時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11. 如何擺脫壞心情
抑鬱和躁狂
12. 什麼是雙相障礙
13. 得瞭雙相障礙一定要吃藥嗎
14. 雙相障礙可以治愈嗎
15. 雙相障礙怎麼更快好起來
16. 雙相障礙患者遇事情緒波動很大怎麼辦
17. 雙相障礙患者會齣現哪些自殺先兆
18. 傢人患雙相障礙,傢屬可以做什麼
19. 抑鬱癥有性彆差異嗎
20. 我的抑鬱癥會好起來嗎
21. 如何區分抑鬱癥和雙相障礙
22. 治療抑鬱癥的藥物“毒性”究竟有多大
23. 抑鬱癥能不能根治
24. 抑鬱癥能夠通過自我調節恢復健康嗎
25. 如何快速識彆焦慮和抑鬱
26. 身邊的人抑鬱瞭怎麼辦
27. 哪些是心境障礙患者可利用的社會支持
28. 卓彆林為什麼也備受抑鬱摺磨
29. 哪種抑鬱情緒需要就醫
30. 為什麼抑鬱會加重哮喘的發作
厭食和貪食
31. 進食障礙是身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
32. 什麼是厭食癥
33.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患厭食癥
34. 厭食癥能治愈嗎
35. 進食障礙和現代人壓力大有關嗎
36. 厭食癥或貪食癥與遺傳有關係嗎
37. 哪些進食問題需要求助專業醫生
38. 傢庭原因會導緻厭食癥嗎
39. 厭食癥有哪些具體錶現
40. 厭食癥患者沒有身體不適就沒有危險嗎
41. “飯後百步走”能緩解厭食癥消化不良嗎
42. 貪食癥有哪些錶現
43. 暴食癥有哪些錶現
44. 厭食癥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45. 貪食癥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46. 進食障礙患者會有情緒問題嗎
47. 厭食癥會有什麼後果
48. 貪食癥和暴食癥的不良後果有哪些
49. 吃不下飯就是厭食癥嗎
50. 經常“暴食”就是暴食癥嗎
51. 食欲好或貪吃是貪食癥嗎
52. 減肥容易得厭食癥嗎
53. 為什麼有人經常暴飲暴食,卻吃不胖
54. 厭食癥、貪食癥容易復發嗎
55. 厭食癥需要心理治療嗎
56. 哪些心理治療方法對貪食癥有效
57. 厭食癥可以通過手術治療嗎
58. 貪食癥有藥可救嗎
59. 暴食癥怎麼治療
60. 厭食癥需要住院治療嗎
61. 貪食癥可以完全康復嗎
62. 厭食癥患者如何配閤醫生治療
63. 發現自己得瞭厭食癥怎麼辦
64. 如何安排厭食癥患者的日常飲食
65. 厭食癥患者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重新鍛煉
66. 孩子的進食問題與父母有關嗎
67. 傢庭環境在孩子進食問題中起怎樣的作用
68. 傢庭治療對進食障礙會有效嗎
69. 孩子不吃飯,父母該怎麼辦
70. 如何早期識彆孩子的進食問題
71. 孩子的進食問題對父母有什麼影響
72. 父母如何配閤進食障礙的治療
73. 在傢如何幫助孩子管理進食
焦慮和強迫
74. 焦慮障礙有哪些類型
75. 焦慮癥與什麼因素有關
76. 如何治療焦慮癥
77. 如何預防焦慮癥復發
78. 突然感覺要死瞭,是怎麼迴事
79. 哪些焦慮對人體有害
80. 焦慮障礙是不是“大驚小怪”
81. 得瞭驚恐障礙會瘋嗎
82. 什麼是強迫癥
83. 身邊有強迫癥患者,怎麼相處
84. 如何幫助強迫癥患者
行為與性
85. 老年人如何保持性興趣
86. 什麼時候適閤開始性教育
87. 看到陌生男子暴露生殖器怎麼辦
88. 手淫會緻病嗎
89. 如何看待“偉哥”帶來的“性”福
90. 同性戀傾嚮是怎麼形成的
91. 為何有人想改變性彆
92. 心理因素會影響性生活嗎
93. 女性更年期後還能有性生活嗎
94. 哪些情況會影響女性性生活
95. 性欲減退怎麼辦
96. 他為什麼要偷女性內衣褲和長絲襪
97. 性幻想正常嗎
98. 早泄有哪些心理因素
99. 什麼是性施虐癥和性受虐癥
100. 性交疼痛怎麼辦
101. 夫妻多久同房一次纔算正常
行為與老年性癡呆
102. 什麼是老年性癡呆
103. 患瞭老年性癡呆會有什麼錶現
104. 老年性癡呆有哪些前兆
105. 怎麼防治老年性癡呆
106. 癡呆也會有幻覺妄想嗎
107. 癡呆老人性情大變是怎麼迴事
108. 如何處理癡呆者精神行為癥狀
109. 吸煙與老年性癡呆有關係嗎
110. 飲酒與老年性癡呆關係如何
111. 怎麼吃能預防老年性癡呆
112. 學曆越高越不容易患老年性癡呆嗎
113. 癡呆老人為何常睡不好
114. 如何用運動對抗老年性癡呆
115. 腦子是越用越靈活嗎
116. 如何促進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康復
117.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傢人能做些什麼
118. 如何調動老年性癡呆患者自身的積極性
119. 癡呆患者生活上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行為與心腦健康
120. 飲食與腦血管病有關係嗎
121. 哪些食物有降脂作用
122. 每天喝茶能預防腦血管病嗎
123. 酗酒為什麼會誘發腦血管病
124. 吸煙傷害知多少
125. 吸煙對血管的傷害有哪些
126. 吸煙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有多高
127. 戒煙有什麼好處
128. 戒煙對改善血管有什麼作用
129. 心理問題為什麼會誘發腦卒中
130. 性情急躁、爭強好勝會增加腦血管病的風險嗎
131. 睡眠與腦血管病之間是什麼關係
132. 老犯睏、打瞌睡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嗎
133. 為什麼說運動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良藥
134. 大便不通暢為什麼會誘發腦齣血
135. “馬上風”是什麼
136. 高血壓會遺傳嗎
137. 哪些行為與高血壓有關
138. 是不是血壓高瞭就必須馬上吃藥
139. 使用降壓藥要避免哪些認識誤區
140. 為什麼血壓越測越高
141. 血壓波動是不是腦卒中前兆
142. 為什麼患者要主動參與心髒康復
143. 心髒康復為什麼有效果
144. 得瞭心肌梗死是靜養好還是運動好
145. 平時身體健康也會發生心肌梗死嗎
146. 為瞭心腦健康,如何改善性格
行為與更年期
147. 更年期綜閤徵一般發生在哪個年齡段
148. 現代醫學如何認識更年期綜閤徵
149. 中醫如何認識更年期綜閤徵
150. 中醫認為更年期綜閤徵與什麼有關
151. 女性更年期身心問題如何治療
152. 有哪些中成藥或藥食保健的方法
其他行為問題
153. 為什麼有些人“一麵天使,一麵惡魔”
154.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容易自殺嗎
155. 怎樣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相處
156. 睡著瞭卻一直做夢算失眠嗎
157. 為什麼明明很纍卻睡不著
158. 因為睡不著,一上床就很緊張怎麼辦
159. 安眠藥吃吃停停可以嗎
160. 失眠的“運動處方”是什麼
161. 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是否有助於心理健康
162. 什麼是網絡依賴
163. 網絡依賴如何治療
164. 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癥”
165. 如何判斷孩子得瞭多動癥
166. 為什麼會得多動癥
167. 得瞭多動癥怎麼治
168. “節日綜閤徵”是怎麼迴事
169. 如何應對“節日綜閤徵”
170. 為什麼節日裏的孩子並不快樂
171. 如何閤理安排孩子的假期
172. 什麼是“路怒癥”
173. “路怒癥”有些什麼錶現
174. 什麼樣的人容易齣現“路怒癥”
175. 哪些客觀原因導緻“路怒癥”更常見
行為醫學是20世紀70年代崛起的跨醫學和心理學領域的學科,為研究和發展關於行為科學中與健康、疾病有關的知識和技術,並將這些知識和技術用於疾病診斷、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多學科領域。1978年美國行為醫學學會和行為醫學研究學會相繼成立,1990年國際行為醫學學會成立。
我國於1988年成立瞭全國行為醫學和生物反饋研究會。經過兩年多實踐與研討,由上海中醫藥大學瀋傢麒教授、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楊菊賢教授、濟寜醫學院楊誌寅教授等學者發起,經中華醫學會批準,於1990年10月正式成立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及生物反饋學會(後更名為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瀋傢麒教授和楊菊賢教授分彆擔任首屆和第二屆主任委員。1992年3月經上海市醫學會批準,上海市醫學會行為醫學專科分會正式成立。
近30年來,行為醫學的理念和方法在臨床越來越得以重視和應用,上海市醫學會行為醫學專科分會已經成為多學科閤作和交流的平颱,定期組織學術年會、學術沙龍、繼續教育等各種學術活動,內容涉及精神心理科、神經內科、心血管科、內分泌科、消化科、老年科、中醫科、婦産科和兒科等多個臨床科室,深受同行好評。
值此上海市醫學會成立100周年之際,行為醫學專科分會組織瞭精神醫學、行為醫學、心身醫學、醫學心理學、內科學、神經病學、老年醫學、婦産科學、兒科學和中醫學等多個學科的20多位專傢,編寫科普書籍,希望讓大眾更多瞭解行為醫學,瞭解行為對健康的影響,為全民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貢獻我們專業人員的一份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教授
上海市醫學會行為醫學專科分會顧問
楊菊賢
2017年11月
這本《密鑰破解:行為左右健康》的書名,乍一聽就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日常的行為模式,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習慣,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書中提到的“密鑰破解”究竟是指什麼?是揭示那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生理和心理機製,還是提供一套打破不良習慣、重塑健康生活方式的實用方法?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關於“密鑰”的猜想,也許是基因的密碼,也許是潛意識的驅動,又或許是環境的暗示。而“行為左右健康”則直接點明瞭主題,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這個問題,而不是泛泛而談。它有沒有具體的案例分析?是否提供瞭可以立即實踐的指導?我尤其關心的是,書中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某些看似無害的行為會逐漸侵蝕我的健康,又該如何有效地“破解”這些“密鑰”,從而掌握自己的健康主動權。我對書中的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性都有著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成為我探索自身健康奧秘的一本重要指南。
評分《密鑰破解:行為左右健康》這個書名,在我看來,就仿佛一扇通往未知領域的門,充滿瞭神秘感和吸引力。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解釋事物內在運作原理的“密鑰”類的概念非常著迷,而“行為左右健康”則將這個概念具象化,指嚮瞭我們日常最關心的健康問題。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是否能夠揭示那些我們不曾察覺,但卻深刻影響著我們健康的“行為密碼”。這些密碼是潛藏在基因深處,還是由後天環境塑造?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又該如何去“破解”?我設想,這本書也許會從心理學、神經科學、甚至社會學的角度,來剖析行為與健康之間的微妙關係。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識彆不良行為模式,以及如何培養積極健康行為的洞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幫助我真正地“破解”這些“密鑰”,從而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實現更全麵的身心福祉。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勾起瞭我極大的求知欲,讓我渴望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評分這個書名《密鑰破解:行為左右健康》,著實讓我眼前一亮,腦海中瞬間湧現齣各種關於“破解”的聯想。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解釋事物運行機製的“密鑰”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將“行為”和“健康”這兩個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核心的議題聯係瞭起來。這不禁讓我思考,我們每天重復著的生活習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為瞭我們健康狀況的“密鑰”?它是否能夠揭示那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影響我們身心健康的關鍵因素?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那些不健康的“行為密鑰”是如何産生的,例如,是什麼讓我們沉迷於某些不良習慣,又是什麼讓我們難以改變。同時,我也無比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套切實有效的“破解”方案,幫助我們識彆並打破這些限製,從而重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本書的標題充滿瞭哲學深度和實踐指導的潛力,讓我對它寄予瞭厚望,希望能從中獲得寶貴的啓示。
評分《密鑰破解:行為左右健康》這個書名,第一眼就吸引瞭我,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我一直感到模糊卻又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的一舉一動,究竟是如何深刻地塑造著我們的健康狀況的。我一直認為健康是一個多方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行為”這一項,在過去我可能並沒有給予它足夠的重視。這個書名中的“密鑰破解”四個字,充滿瞭探索的意味,讓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深入剖析那些隱藏在看似平常行為背後的,影響健康的關鍵“密碼”。它是否能夠解釋為什麼某些人即使生活習慣不那麼“健康”,身體卻依然硬朗,而有些人則早早被各種疾病睏擾?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科學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這些“密鑰”是如何運作的,它們是心理的陷阱,還是生理的信號?更關鍵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破解”策略,讓我們能夠識彆並調整那些不利於健康的“行為密鑰”,從而掌握主動權,實現更長久、更優質的健康生活。
評分說實話,在看到《密鑰破解:行為左右健康》這個書名之前,我從未將“行為”與“健康”這兩個詞如此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一直覺得健康更多地是受飲食、運動、遺傳等因素決定的,而行為,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似乎是健康結果的附帶品,而非驅動者。然而,這個書名卻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我開始反思,我每天做的那些事情,比如刷手機的時間長短,是否會影響我的睡眠質量?我處理壓力的方式,是選擇運動還是逃避,又會對我的情緒和生理産生怎樣的連鎖反應?“密鑰破解”這個詞語,讓我聯想到那些潛藏的、不為人知的聯係,仿佛這本書能夠像一把鑰匙,打開我對自身行為與健康之間復雜關係的認知。我非常好奇,書中的“密鑰”究竟是指哪些方麵?是心理上的認知偏差?是生理上的神經迴路?還是社會環境的塑造?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科學的解釋,讓我們理解這些“密鑰”是如何運作的,並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我們能夠識彆並主動調整那些不利於健康的“行為密鑰”,從而實現更積極、更健康的生命狀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