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

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倩晖,格瑞思·陈(Grace Tan) 著
图书标签:
  • 留学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 母女关系
  • 新加坡
  • 美国
  • 文化差异
  • 成长
  • 书信
  • 海外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4561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62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球教子智慧丛书新加坡系列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0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合12岁以上的学生及其家长阅读

  希望借此书的分享,和天下父母有更多的交流,和年轻人有更多的互动,让父母更明白孩子的心声和他们细化的关怀方式。

内容简介

  《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收录的42封信件汇总,有母亲对女儿的百般牵挂、各种叮嘱,也有女儿令人感动的和欣喜的回应,同时详述孩子留学前的入学准备、留学中的适应于发展、毕业后的 就业与前途等显示问题,给出了积极面对与解决这些问题的宝贵心得,分享给正在和即将留学美国的中国孩子及他们的父母。 每一封信中精选摘录了充满智慧和爱的妈妈心语,全书中的教子金句也以黑体字特别标明,方便父母读者在阅读时重点关注和学习。

作者简介

  高倩晖,从事保险财务规划工作22年,现为新加坡“百万圆桌”终身会员。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爱的亲子互动教育”并与新加坡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一站式新加坡留学(游学)服务。

  作者生长于充满爱和自由的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国学底蕴深厚,给予子女充分的爱和肯定。培养子女性格上的自信和乐观,以及不自我设限的勇气。作者自小有些日记的习惯,笔耕数十年如一日,随身必有纸盒笔,有感动心得随时记下,对写作及分享始终抱有热忱。

目录

求学篇

第1封信 爱的叮咛/ 3

第2封信 临别依依,爱心送暖/ 9

第3封信 生命就是一种选择/ 13

第4封信 你的信念造就你的人生/ 17

第5封信 台上l0分钟,台下l0年功/ 22

第6封信 人有三个高度/ 26

第7封信 请先绑好你的骆驼/ 32

第8封信 有一定要赢的决心,才能美梦成真/ 38

第9封信 人生归零,重新出发/ 44

第10封信 心中格局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48

第11封信 不知是“无常”先到,还是明天先到/ 53

第12封信 哥哥煮的南瓜汤/ 59

第13封信 越写越聪明——写出逻辑力、创造力、思考力/ 66

第14封信 母与子,一脐带血的相连,注定是生生世世/ 72

第15封信 心态和情绪/ 80

第16封信 凡事都要用心经营,经营就是策略/ 86

第17封信 妈妈的角色是“教练”/ 91

第18封信 心田要用心耕/ 100

第19封信 做最好的自己/ 105

第20封信 “跨界”,不仅要跨“脑”,还要跨越“心”的界限/ 111

第21封信 悲惨的故事,需要乐观地解释/ 116

第22封信 聪明人、精明人、高明人/ 123

第23封信 宝贝为什么哭泣/ 128

第24封信 学习如何对自己负责/ 134

第25封信 生命的缺口/ 144

第26封信 妈妈和你一起“追梦”/ 150

第27封信 毕业典礼/ 158

求职篇

第28封信 我和“实践家”的因缘/ 168

第29封信 喜从天降话面试/ 173

第30封信 妈妈的反思和觉醒/ 182

第31封信 妞妞,你太浑了/ 188

第32封信 时势造英雄/ 193

第33封信 看李嘉诚先生如何请人吃饭/ 197

第34封信 妈妈,我决定要辞职了/ 202

第35封信 清醒的分手/ 207

第36封信 宝贝回家后/ 213

第37封信 我现在要出征/ 222

第38封信 宝贝,妈妈和你一起奔跑/ 235

第39封信 爱的力量/ 242

第40封信 深夜谈心母女情/ 253

第41封信 不及格的母亲VS不及格的女儿/ 261

第42封信 书中的“陈妈妈”/ 267


后记/ 281


前言/序言


《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跨越山海的情感连接与成长足迹 这本《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与其说是一部记录,不如说是一幅细腻的生活画卷,一曲跨越时空的温情乐章。它以一种最真挚、最朴实的方式,捕捉了远在他乡求学的女儿与家中母亲之间,那份深沉而绵长的牵挂。书名中的“家书”,便已道出了核心的基调——它承载着异乡的思念,记录着成长的点滴,也编织着母女间最柔软的情感纽带。 本书并非一本提供留学攻略或学业指导的手册,它更像是翻开了一本私人日记,一封封朴实无华的家书,以最生活化的语言,呈现了一个年轻生命在美国的真实轨迹。我们将在这些文字中,看到一个远渡重洋的女儿,如何从最初的陌生与挑战,逐渐融入新的环境,找到自己的节奏,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塑造独立的品格。 女儿的视角:异乡的探索与蜕变 家书的主体,是女儿在美国的学习与生活。我们跟随她的笔触,一同走进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踏上异乡土地那一刻的忐忑与新奇,到融入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再到面对学业压力时的挣扎与坚持,每一封信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汇报,又像是一次成长的剖析。 初抵异乡的迷茫与适应: 第一次踏出国门,面对陌生的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女儿的信中流露出初期的不适应和些许的孤独。她会细致地描述初到时的文化冲击,例如食物的差异、人际交往的习惯,甚至是对于时间的感知,都与在新加坡的家乡有所不同。她会分享自己在超市里迷路,或者在课堂上听不懂教授讲话时的窘迫,这些细节真实而生动,让读者仿佛也置身其中,一同感受着那份小心翼翼的探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迷茫渐渐被好奇和学习的热情所取代。她开始主动去了解当地的文化,尝试新的事物,结交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 校园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校园里,女儿的经历是多姿多彩的。她会分享课堂上的精彩瞬间,那些激发她思考的讨论,或是让她豁然开朗的知识点。同时,她也会毫不避讳地袒露学业上的挑战:熬夜赶作业的辛劳,考试前的紧张,以及面对竞争时的压力。这些关于学术的奋斗,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学习并非全部,她同样会记录下与同学们的友谊,那些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或是互相扶持度过难关的温情时刻。可能是一起去探索城市的小巷,可能是一起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也可能是在异国他乡共同庆祝节日。这些友谊,是她在异乡重要的情感支撑。 独立人格的塑造与自我认知: 远离家庭的庇护,女儿不得不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题。从解决生活琐事,如自己打理房间、处理账单,到更深层次的情感问题,如思乡之情、人际关系的困扰,她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更独立、更坚韧的个体。她开始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家书成为她梳理思绪、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她可能会在信中写下对未来的憧憬,对职业的规划,甚至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这些思考,是她在成年世界里扬帆起航的标志。 文化体验与视野的拓展: 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开阔眼界,体验不同文化的过程。女儿会通过她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美国社会。她会分享参观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的体验,甚至是参与社区活动的感受。她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与新加坡不同的社会观念,并对此进行思考和比较。这些文化体验,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也逐渐塑造了她更加多元化的世界观。 母亲的视角:跨越距离的爱与牵挂 在女儿的成长故事之外,母亲的回应,则是这份家书中最温暖的底色。母亲的文字,饱含着对女儿无尽的爱与担忧,以及对女儿成长的欣慰与鼓励。 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叮嘱: 母亲的信中,总是不乏对女儿生活起居的细致询问。从“有没有好好吃饭”、“衣服够不够穿”,到“天气转凉要多加件衣服”,这些看似琐碎的关心,却是母亲深沉母爱的体现。她会仔细阅读女儿的每一封来信,从中捕捉女儿情绪的细微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安慰和开导。她可能也会分享家中发生的一些日常趣事,试图让女儿感受到家的温暖,缓解她的思乡之情。 默默的支持与理解: 即使身处千里之外,母亲的爱从未缺席。她理解女儿在异乡求学的艰辛,也信任女儿的能力。她不会过度干涉女儿的决定,而是给予她最大的空间去尝试和成长。当女儿遇到困难时,她会是女儿最坚实的后盾,用最温柔的话语给予鼓励,让她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她可能会分享一些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或者是一些人生哲理,以一种过来人的智慧,引导女儿走向成熟。 对女儿成长的欣慰与骄傲: 随着女儿一封封家书的寄回,母亲看到了女儿的蜕变与成长。从最初那个略显稚嫩的女孩,到如今能够独立处理问题,勇敢面对挑战的青年,母亲心中充满了欣慰与骄傲。她会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女儿取得进步的喜悦,以及为女儿成为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而感到自豪。 对家庭的维系与传承: 尽管女儿远在他乡,母亲依然努力维系着家庭的纽带。家书不仅是母女间的交流,也是家庭情感的延续。母亲可能会在信中提及家中其他成员的情况,分享家庭的温馨时刻,让女儿感受到家庭整体的支持与力量。同时,家书也承载着家庭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承,女儿在阅读母亲的信件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家中的教导。 情感的共鸣与人文关怀 《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不仅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对话,它更是连接着所有曾经或正在经历留学生活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家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们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曾经的困惑、挣扎与喜悦。 普遍性的成长主题: 无论身处哪个国家,求学阶段都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期。书中所描绘的青春期的迷茫、对未来的探索、与父母的沟通模式,以及在独立与依赖之间摇摆的心路历程,都是许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它触及了青春期最重要的主题——“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以及“我如何与世界建立联系”。 跨越文化的情感连接: 尽管女儿身在美国,母亲在新加坡,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为故事增添了层次。然而,母女之间那份深沉的爱,却是超越了地域、语言和文化界限的。这种跨越山海的情感连接,是本书最动人的力量,它告诉我们,无论距离有多远,亲情的羁绊始终牢固。 对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思考: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子女远行求学的状况。这本书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呈现了这种现代家庭关系的特点。它让我们思考,在物理距离拉远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情感的连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 《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以最朴素的形式,呈现了最深刻的情感。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正是这份真实,这份贴近生活的细节,才让它拥有了触动人心的力量。它是一次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家庭的真诚记录,也是一曲献给所有在外奋斗的子女与默默付出的父母的动人赞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女儿在美国的成长足迹,也得以感受一份跨越山海、永不褪色的母爱。它让那些身处异乡的游子,在每一个孤单的夜晚,都能感受到来自家中的那束温暖的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思考。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在异国他乡的独特成长轨迹。它不像许多心灵鸡汤那样空泛地鼓励,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作者在信中分享的每一次成功,都伴随着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每一次的泪水,都沉淀为一次次的成长。我尤其被她与家人的沟通方式所打动,那份跨越太平洋的亲情,既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她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与被爱,如何在有限的沟通中传递最真实的情感。书中的一些关于文化冲突的描写,也非常引人深思。她如何理解并适应那些与新加坡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她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认同的同时,又能够融入新的环境?这些问题,不仅是她个人的经历,也是许多跨文化交流者的共同课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留学生的经历,更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在世界的大背景下,寻找自我,定义自我的过程。

评分

《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带给我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部娓娓道来的故事集,由一系列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书信串联而成。作者在信中不回避生活中的不如意,反而以一种坦诚的态度来面对。从学业上的压力,到人际关系的困扰,再到对未来的迷茫,这些都是每个留学生可能遇到的挑战。但可贵的是,她总能从中汲取力量,并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她对家人的依赖与感激,对朋友的真诚与付出,都展现了她温暖善良的内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会细致地记录下自己在美国学到的各种生活技能,从如何办理银行卡到如何应对紧急情况,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恰恰是独立生活最真实的写照。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整本书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让我对作者的独立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她不是那种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是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个体,她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曲折,也充满了闪光点,这样的形象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评分

这本《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初读之下,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仿佛翻开的是自家长辈寄来的信件,字里行间流淌着熟悉的关怀与叮咛。它不同于那些冷冰冰的攻略指南,也非仅仅是流水账式的日常记录,而是将情感、生活、文化碰撞以及成长点滴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作为读者,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异国他乡的那份思念与挣扎,以及她努力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初抵时的忐忑不安,到渐渐熟悉周遭的一切,再到面对文化差异时的困惑与惊喜,以及最终学会独立、自我成长,这一切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书信这种形式本身就自带一种温度,它允许作者袒露最真实的情感,也给予读者最直接的共鸣。我仿佛能看到她在美国的校园里奔波,在陌生的街头迷路,在厨房里笨拙地尝试烹饪,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学习理解与尊重。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让我对留学生的生活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跨越空间的对话,让我与作者一同经历她的青春岁月,一同品味她的酸甜苦辣。

评分

阅读《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的过程,像是在品一杯醇厚的陈酿,越品越有味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异国风土人情时的那种敏锐观察力。她不仅仅是记录下看到的景象,更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将这些理解巧妙地融入到她的生活体验中。无论是对美国人思维方式的分析,还是对当地风俗习惯的细致描写,都充满了智慧与洞察。有时,她会用一种幽默诙谐的笔调来化解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有时,又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这种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状态,被她描绘得既真实又迷人。我能感受到她在努力寻找自己在两个世界中的平衡点,既不完全抛弃过去的根,又积极拥抱未来的可能。这种精神上的探索,对于任何一个在异国他乡生活过的人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书中的一些场景,如独自一人面对困难时的无助,与家人电话沟通时的泪水,以及最终获得成功时的喜悦,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不仅仅是关于留学的经历,更是关于一个年轻人如何面对成长的挑战,如何塑造自己的独立人格的篇章。

评分

《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份朴实无华的真诚。作者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她的喜怒哀乐,她的迷茫与坚持,她的脆弱与坚强。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坦诚,让读者能够穿越文字,直接感受到她内心的波动。我尤其欣赏她对细节的描绘,比如在美国遇到的各种新奇事物,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对话,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却构成了她丰富而独特的留美生活画卷。通过这些描写,我不仅了解了美国的社会风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勇气与智慧。她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去探索,去适应,去成长。书中的一些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关于如何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兼顾家庭的期望,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留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选择与成长的书,它鼓励着每一个正在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勇敢地去闯,去拼,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