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借此书的分享,和天下父母有更多的交流,和年轻人有更多的互动,让父母更明白孩子的心声和他们细化的关怀方式。
《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收录的42封信件汇总,有母亲对女儿的百般牵挂、各种叮嘱,也有女儿令人感动的和欣喜的回应,同时详述孩子留学前的入学准备、留学中的适应于发展、毕业后的 就业与前途等显示问题,给出了积极面对与解决这些问题的宝贵心得,分享给正在和即将留学美国的中国孩子及他们的父母。 每一封信中精选摘录了充满智慧和爱的妈妈心语,全书中的教子金句也以黑体字特别标明,方便父母读者在阅读时重点关注和学习。
高倩晖,从事保险财务规划工作22年,现为新加坡“百万圆桌”终身会员。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爱的亲子互动教育”并与新加坡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一站式新加坡留学(游学)服务。
作者生长于充满爱和自由的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国学底蕴深厚,给予子女充分的爱和肯定。培养子女性格上的自信和乐观,以及不自我设限的勇气。作者自小有些日记的习惯,笔耕数十年如一日,随身必有纸盒笔,有感动心得随时记下,对写作及分享始终抱有热忱。
求学篇
第1封信 爱的叮咛/ 3
第2封信 临别依依,爱心送暖/ 9
第3封信 生命就是一种选择/ 13
第4封信 你的信念造就你的人生/ 17
第5封信 台上l0分钟,台下l0年功/ 22
第6封信 人有三个高度/ 26
第7封信 请先绑好你的骆驼/ 32
第8封信 有一定要赢的决心,才能美梦成真/ 38
第9封信 人生归零,重新出发/ 44
第10封信 心中格局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48
第11封信 不知是“无常”先到,还是明天先到/ 53
第12封信 哥哥煮的南瓜汤/ 59
第13封信 越写越聪明——写出逻辑力、创造力、思考力/ 66
第14封信 母与子,一脐带血的相连,注定是生生世世/ 72
第15封信 心态和情绪/ 80
第16封信 凡事都要用心经营,经营就是策略/ 86
第17封信 妈妈的角色是“教练”/ 91
第18封信 心田要用心耕/ 100
第19封信 做最好的自己/ 105
第20封信 “跨界”,不仅要跨“脑”,还要跨越“心”的界限/ 111
第21封信 悲惨的故事,需要乐观地解释/ 116
第22封信 聪明人、精明人、高明人/ 123
第23封信 宝贝为什么哭泣/ 128
第24封信 学习如何对自己负责/ 134
第25封信 生命的缺口/ 144
第26封信 妈妈和你一起“追梦”/ 150
第27封信 毕业典礼/ 158
求职篇
第28封信 我和“实践家”的因缘/ 168
第29封信 喜从天降话面试/ 173
第30封信 妈妈的反思和觉醒/ 182
第31封信 妞妞,你太浑了/ 188
第32封信 时势造英雄/ 193
第33封信 看李嘉诚先生如何请人吃饭/ 197
第34封信 妈妈,我决定要辞职了/ 202
第35封信 清醒的分手/ 207
第36封信 宝贝回家后/ 213
第37封信 我现在要出征/ 222
第38封信 宝贝,妈妈和你一起奔跑/ 235
第39封信 爱的力量/ 242
第40封信 深夜谈心母女情/ 253
第41封信 不及格的母亲VS不及格的女儿/ 261
第42封信 书中的“陈妈妈”/ 267
后记/ 281
读罢《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思考。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在异国他乡的独特成长轨迹。它不像许多心灵鸡汤那样空泛地鼓励,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作者在信中分享的每一次成功,都伴随着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每一次的泪水,都沉淀为一次次的成长。我尤其被她与家人的沟通方式所打动,那份跨越太平洋的亲情,既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她不断前进的动力。她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与被爱,如何在有限的沟通中传递最真实的情感。书中的一些关于文化冲突的描写,也非常引人深思。她如何理解并适应那些与新加坡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她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认同的同时,又能够融入新的环境?这些问题,不仅是她个人的经历,也是许多跨文化交流者的共同课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留学生的经历,更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在世界的大背景下,寻找自我,定义自我的过程。
评分《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带给我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部娓娓道来的故事集,由一系列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书信串联而成。作者在信中不回避生活中的不如意,反而以一种坦诚的态度来面对。从学业上的压力,到人际关系的困扰,再到对未来的迷茫,这些都是每个留学生可能遇到的挑战。但可贵的是,她总能从中汲取力量,并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她对家人的依赖与感激,对朋友的真诚与付出,都展现了她温暖善良的内心。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会细致地记录下自己在美国学到的各种生活技能,从如何办理银行卡到如何应对紧急情况,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恰恰是独立生活最真实的写照。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整本书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让我对作者的独立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她不是那种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是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个体,她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曲折,也充满了闪光点,这样的形象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评分这本《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初读之下,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仿佛翻开的是自家长辈寄来的信件,字里行间流淌着熟悉的关怀与叮咛。它不同于那些冷冰冰的攻略指南,也非仅仅是流水账式的日常记录,而是将情感、生活、文化碰撞以及成长点滴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作为读者,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异国他乡的那份思念与挣扎,以及她努力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初抵时的忐忑不安,到渐渐熟悉周遭的一切,再到面对文化差异时的困惑与惊喜,以及最终学会独立、自我成长,这一切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书信这种形式本身就自带一种温度,它允许作者袒露最真实的情感,也给予读者最直接的共鸣。我仿佛能看到她在美国的校园里奔波,在陌生的街头迷路,在厨房里笨拙地尝试烹饪,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学习理解与尊重。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让我对留学生的生活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跨越空间的对话,让我与作者一同经历她的青春岁月,一同品味她的酸甜苦辣。
评分阅读《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的过程,像是在品一杯醇厚的陈酿,越品越有味道。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异国风土人情时的那种敏锐观察力。她不仅仅是记录下看到的景象,更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将这些理解巧妙地融入到她的生活体验中。无论是对美国人思维方式的分析,还是对当地风俗习惯的细致描写,都充满了智慧与洞察。有时,她会用一种幽默诙谐的笔调来化解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有时,又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这种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状态,被她描绘得既真实又迷人。我能感受到她在努力寻找自己在两个世界中的平衡点,既不完全抛弃过去的根,又积极拥抱未来的可能。这种精神上的探索,对于任何一个在异国他乡生活过的人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书中的一些场景,如独自一人面对困难时的无助,与家人电话沟通时的泪水,以及最终获得成功时的喜悦,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不仅仅是关于留学的经历,更是关于一个年轻人如何面对成长的挑战,如何塑造自己的独立人格的篇章。
评分《新加坡妈妈的女儿留美家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份朴实无华的真诚。作者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她的喜怒哀乐,她的迷茫与坚持,她的脆弱与坚强。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坦诚,让读者能够穿越文字,直接感受到她内心的波动。我尤其欣赏她对细节的描绘,比如在美国遇到的各种新奇事物,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对话,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却构成了她丰富而独特的留美生活画卷。通过这些描写,我不仅了解了美国的社会风貌,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勇气与智慧。她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去探索,去适应,去成长。书中的一些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关于如何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兼顾家庭的期望,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留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生选择与成长的书,它鼓励着每一个正在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勇敢地去闯,去拼,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