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圖書館藏國傢珍貴古籍題跋圖錄

浙江圖書館藏國傢珍貴古籍題跋圖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海花 編
圖書標籤:
  • 古籍
  • 珍貴古籍
  • 題跋
  • 浙江圖書館
  • 古籍目錄
  • 文獻遺産
  • 中國古籍
  • 曆史文獻
  • 文化遺産
  • 善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國傢圖書館齣版社
ISBN:9787501361045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7324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浙江圖書館入選前五批國傢珍貴古籍名錄(下簡稱“名錄”)的有題跋(含題記、題詩、觀款等,下以“題跋”總言之)的善本七十二部,以國傢名錄編號先後序次。其中,00001-00007入選第一批名錄,00008-0001 2入選第二批名錄,00013-00031入選第三批名錄,00032-00033入選第四批名錄,00034-00072入選第五批名錄。每部書有捲端、題跋頁等,並附有題跋釋文,是古籍善本鑒定參考工具書,也可以提供一些稀有的名人題跋,全書彩色印刷,供學界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00001新刊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上集二十七捲中集五十五捲下集二十五捲 001

00002古今閤璧事類備要前集六十九捲後集八十一捲續集五十六捲 古今閤璧事類備要彆集九十四捲外集六十六捲 005

00003筮儀象解不分捲 008

00004六十四卦經解八捲 017

00005四書遇不分捲 023

00006宋元學案補遺一百捲首一捲附三捲 026

00007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四十三捲彆集二捲外集二捲附錄一捲 029

00008鬳齋考工記解二捲 考工釋音二捲 031

00009讀風臆評一捲 035

00010漢隸分韻七捲 038

00011文選六十捲 040

00012重校正唐文粹一百捲 044

00013附釋音周禮注疏四十二捲 062

00014附釋音春鞦左傳注疏六十捲 068

00015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捲 071

00016書傳會選六捲 077

00017重刊通鑒集要二十八捲通鑒總論一捲 089

00018戰國策十捲 092

00019三垣筆記四捲補編一捲 098

00020從祀先聖事跡錄二十四捲 103

00021同治三年甲子京師日記一捲(清同治三年九月初一至?十二月二十九日) 107

00022太玄經十捲 說玄一捲 釋文一捲 113

00023太玄經十捲 說玄一捲 釋文一捲 116

00024承清館印譜初集一捲續集一捲 119

00025菊譜一捲附老圃新菊一捲詩一捲 馬實夫詞一捲 125

00026京本校正音釋唐柳先生集四十三捲彆集一捲外集一捲?京本校正音釋唐柳先生文集附錄一捲 128

00027劉賓客文集三十捲補遺一捲 131

00028孟東野詩集十捲 134

00029河東柳仲塗先生文集十五捲 附錄一捲 136

00030梅溪先生廷試策一捲奏議四捲文集二十捲後集二十九捲?附錄宋龍圖閣學士王公墓誌銘一捲 142

00031古賦辨體十捲 146

00032相颱五經附考證九十六捲 152

00033 楊文懿公文集三十捲 159

0003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捲 163

00035新編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十集 166

00036硯北易鈔不分捲 169

00037學易劄記三捲 172

00038鄭易小學一捲 177

00039班史藝文誌一捲 180

00040隋經籍誌考證十三捲 212

00041明史地理誌稿不分捲 216

00042南渡錄五捲 218

00043誥授奉直大夫都察院湖廣道監察禦史何公墓碑銘一捲?何母陳宜人榮壽序一捲 221

00044祁忠敏公日記十五捲(明崇禎四年至南明弘光元年) 226

00045武林舊事六捲 229

00046城東雜錄二捲 234

00047明謚考四捲 237

00048集古印譜一捲 241

00049史通會要三捲 245

00050新書十捲 248

00051申鑒五捲 252

00052便於搜檢四捲 257

00053博物誌十捲 261

00054策場備覽一百七十三捲 264

00055天主實義二捲 266

00056王黃州小畜集三十捲 270

00057偲庵詩集十捲文集十捲 附錄一捲 272

00058梓溪文集五捲 276

00059祁忠敏稿五捲 283

00060明徐勿齋自書贈倪鴻寶詩一捲 285

00061尺牘一捲湖上草一捲 290

00062梧園詩文集不分捲 297

00063壬申紀遊一捲 304

00064癸卯入闈記一捲附書畫詩夢石研屏歌 306

00065龍莊先生詩稿不分捲 310

00066詩問稿一捲 313

00067會心集不分捲 316

00068鬆陵集十捲 318

00069續甬上耆舊詩不分捲 322

00070續甬上耆舊詩不分捲 326

00071江乾雜詠不分捲 330

00072復莊今樂府選□□種□□捲總目一捲 復莊今樂府選詳目一捲 334

前言/序言

浙江圖書館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杭州藏書樓。1903年,杭州藏書樓擴充改建為浙江藏書樓。1909年,浙江官書局並入,成立浙江圖書館。作為一傢擁有一百多年曆史的省級公共圖書館,館藏曆史文獻典籍豐富,有82.2萬冊,其中善本15萬冊。為建立完備的珍貴古籍檔案,切實做好珍貴古籍的保護、管理和閤理利用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護意識,使中華民族珍貴的文獻典籍永澤後世,自2008年起,由文化部擬定,報國務院批準公布《國傢珍貴古籍名錄》,目前已公布五批12274部。浙江圖書館共有340部入選,其中第一批30部、第二批71部、第三批157部、第四批5部、第五批77部。這些國傢級珍貴古籍的申報及浙江省級珍貴古籍的評選,建立起瞭浙江圖書館乃至全省的珍貴古籍分級保護體係,是推進全省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

曆代學者或藏書傢得到自己心儀的書籍時,常在捲首捲尾或前後扉葉上書寫題跋,大抵記錄收藏的經過、閱書的感想、版本的描述、校書的心得、遞藏的源流、傳世的價值等。這些題跋是書籍內容的重要“附加價值”,不僅是研究相關古籍文獻的重要資料,也是瞭解題跋者讀書心得、研究其學術思想的重要資料。如藉由匯輯藏書題記研究某人學術思想的,李慈銘就是一個代錶,已齣版的有《越縵堂讀書記》《越縵堂讀書簡端記》《越縵堂讀書簡端記續編》《〈越縵堂讀書簡端記〉補》《越縵堂讀書簡端記三編》等著作,後經全麵收集匯編為《越縵堂讀書簡端記全編》。公藏單位匯輯館藏善本題跋的,有《標點善本題跋集錄》《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古籍題跋輯錄》《上海圖書館善本題跋真跡》等。凡此種種,給我們提供瞭很好的藉鑒。

浙江圖書館的340部國傢珍貴古籍中,入名錄時著錄有題跋者51部(普查發現其中有8部題跋者著錄不全,1部將佚名過錄作真跡),經過古籍普查,發現另有21部亦有題跋:第一批7部,其中有5部(《筮儀象解》不分捲、《六十四卦經解》八捲、《四書遇》不分捲、《宋元學案補遺》一百捲首一捲附三捲、《增廣注釋音辯唐柳先生集》四十三捲《彆集》二捲《外集》二捲)入名錄時未著錄題跋;第二批5部,其中有1部(《讀風臆評》一捲)入名錄時未著錄題跋,1部(《文選》六十捲)入名錄時著錄題跋者不全,1部(《重校正唐文粹》一百捲)入名錄時將佚名過錄作真跡;第三批19部,其中有8部(《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捲、《從祀先賢事跡錄》二十四捲、《太玄經》十捲、《京本校正音釋唐柳先生集》四十三捲《彆集》一捲《外集》一捲、《劉賓客文集》三十捲《補遺》一捲、《孟東野詩集》十捲、《河東柳仲塗先生文集》十五捲、《梅溪先生廷試策》一捲《奏議》四捲《文集》二十捲《後集》二十九捲)入名錄時未著錄題跋,5部(《書傳會選》六捲、《戰國策》十捲、《三垣筆記》四捲《補編》一捲、《同治三年甲子京師日記》一捲、《古賦辨體》十捲)入名錄時著錄題跋者不全;第四批2部,其中有1部(《楊文懿公文集》三十捲)入名錄時未著錄題跋;第五批39部,其中有6部(《鄭易小學》一捲、《祁忠敏公日記》十五捲、《策場備覽》一百七十三捲、《偲庵詩集》十捲《文集》十捲、《梓溪文集》五捲、《壬申紀遊》一捲)入名錄時未著錄題跋,2部(《班史藝文誌》一捲、《明徐勿齋自書贈倪鴻寶詩》一捲)入名錄時著錄題跋者不全。這72部有題跋的善本,唐寫本1部,抄本14部(其中明抄本5部,清抄本9部),稿本21部(其中明稿本2部,清稿本19部),刻本34部(其中宋刻含修本4部,元刻含修本3部,明刻本26部,清刻本1部),明鈐印本2部。

題跋者(以入名錄的先後為序)有俞樾、陳紳、楊棨、瀋鶴書、單丕、硃師轍、馬一浮、孫峻、黃翼、何煒、王修、張燕昌、莫友芝、莫繩孫、章炳麟、張廷濟、瞿中溶、去非、蔡名衡、蔡金相、王紹蘭、查燕緒、李廷基、瀋復燦、傅以禮、敬軒、何維樸、丁傳靖、戴仁、李瑞奇、王東培、楊浚、張宗祥、蔡鴻鑒、顧之逵、薑渭、徐鬆、葛鼐、徐潤身、鬍森、王存善、周廣業、劉發、釋曇昉、邵瑞彭、王禮培、文素鬆、薑亮夫、陶方管、曾儀、李兆洛、方來、硃縉、硃綬、楊大中、崔锡華、張澹、安念祖、馬元錦、瀋城、周蘭枝、鄭祖經、李沅、鞦傢丞、綉石道人、鬍蘭、周右、畢熙曾、陸宗泰、王寶仁、鄭壽彭、顧晞元、錢襄、包巽權、楊書績、楊喜格、孫詒讓、李濟鏘、馮貞群、瀋秉鈺、方榖、盧文弨、餘紹宋、巢勝、萬泰、萬學詩、陸心源、陳鱣、費寅、劉墉、默庵、祁允、王宗炎、戴聰、趙宗建、林雲鳳、徐楙、惠兆壬、王國維、王仁偶、丁丙、吳慶坻、丁以布、王�〔�、葉廷枚、管庭芬、吳士鎬、姚景夔等108人,其中傅以禮、王修、馮貞群、張宗祥題跋各3部,莫友芝、蔡鴻鑒、王存善、章炳麟、餘紹宋、馬一浮、硃師轍題跋各2部,另有佚名過錄黃丕烈者2部、過錄毛晉者1部,佚名題跋者5部。這108位題跋者,早有明代的劉發(正德戊寅題記)、何煒(嘉靖二十四年題跋)、黃翼(字子羽),晚有釋曇昉(弘一法師)、餘紹宋、張宗祥、馬一浮、硃師轍、薑亮夫等人。在這些題跋者中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有一傢二人同為一部書題跋的,如萬泰及其六世孫萬學詩、莫友芝及其子莫繩孫、蔡名衡及其子蔡金相;有為其親屬稿本題跋的,如祁彪佳的一部稿本有其二十一世孫祁允題跋,陳洪綬的一部稿本有其六世孫陳紳題跋,管應祥的一部輯稿有其從侄管庭芬題跋,王梓材的一部輯稿有其曾外孫孫峻題跋,硃駿聲的兩部稿本有其孫硃師轍題跋,姚燮的一部編稿有其子姚景夔題記,陶方琦的一部稿本有其兄陶方管題記。

今先將這72部善本中的題跋纂輯成編,題跋釋文加標點並配書影,另齣於鑒定考訂版本之需,各書題跋之前冠以原書捲端及版本依據、抄配、補版等書影,旨在以圖文並舉的形式嚮讀者展示這些珍貴文獻的真實麵貌,更加立體地反映它們的價值,以發揮其應有文獻作用。

本《圖錄》的編纂充分利用瞭浙江圖書館古籍普查的成果,各普查員在普查時對題跋進行復核、揭示,並根據普查要求拍攝書影,由二審專傢審校認定;前三批題跋業已提交國傢古籍保護中心“《國傢珍貴古籍名錄》中古籍題跋整理”項目,經有關專傢審核斧正;編輯排版過程中又得到國傢圖書館齣版社南江濤編輯的大力指正,對大傢付齣的辛勤勞動在此謹緻以衷心的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多有舛誤脫漏之處,敬請方傢批評指正。


探尋韆年墨痕:浙江圖書館藏國傢珍貴古籍題跋圖錄 浙江,這片自古以來人文薈萃、文化昌盛的土地,孕育瞭無數璀璨的文明瑰寶。其中,古籍作為承載曆史記憶、傳承文化精髓的載體,更是珍貴無比。浙江圖書館,作為國傢級的重要文獻收藏機構,其館藏古籍中,尤以國傢珍貴古籍最為矚目。而這批古籍之上,曆代學者、名士留下的題跋,更是如同散落的珍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映照齣古籍流傳的軌跡,也摺射齣不同時代文人的精神風貌。 本書《浙江圖書館藏國傢珍貴古籍題跋圖錄》便是一部精心梳理、悉心呈現浙江圖書館所藏國傢珍貴古籍的題跋精華的學術專著。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古籍本身,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那些附著在古籍扉頁、書口、捲首、捲尾,抑或是夾頁之中的題跋文字。這些題跋,或是對古籍內容精闢的解讀與評論,或是對作者生平事跡的考證與補充,或是對版本源流的辨析與溯源,又或是對自身讀書心得、感悟的抒發,甚至可能包含著作者對古籍的喜愛、收藏的緣由,以及與前人或後人進行的知識性、情感性的交流。它們就像一個個時間膠囊,封存瞭不同時代文人墨客的思想片段,為我們打開瞭通往曆史深處的一扇扇窗口。 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珍貴的史料價值。每一條題跋,都是一段曆史的側影。通過對這些題跋的梳理和解讀,我們可以窺見古籍在不同曆史時期被閱讀、被傳播、被珍視的真實狀況。例如,某位清代學者的題跋,可能揭示瞭某本宋版書在當時學界的研究熱點;某位民國名流的跋文,或許能反映齣當時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反思。這些題跋中的信息,往往是獨立成書的史料所難以提供的,它們以一種更加鮮活、更加個人化的方式,為我們理解曆史提供瞭獨特的視角。 其次,本書也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對於古籍的版本研究而言,題跋是極為重要的佐證材料。研究者可以通過題跋來判斷古籍的流傳過程,考證其真僞,辨析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甚至可能發現失傳已久的版本信息。例如,一條詳細的題跋,可能記錄瞭該書從某位名傢手中流傳到另一位收藏傢手中,並詳細描述瞭其裝幀、紙質等特徵,這些信息對於版本學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再者,本書也蘊含著豐富的文獻學與金石學意義。許多題跋本身就是珍貴的書法藝術作品,其字體、風格、用筆都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這些墨跡,既是文人的藝術錶達,也是曆史的見證。通過對題跋的書法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瞭解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書法演變,以及特定時期文人的審美趣味。同時,如果題跋中涉及印章、鑒藏標識等,則更進一步豐富瞭金石學的研究內容。 本書的另一顯著特色在於其“圖錄”的性質。它並非僅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將珍貴的題跋與原件進行高清呈現,讓讀者能夠直觀地看到這些墨跡的原貌。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可讀性和研究的直觀性。讀者不僅能夠領略題跋文字的精妙,更能欣賞到這些古籍的原本風貌,感受曆史的厚重與溫度。每一個字,每一劃,都可能蘊含著韆年的故事。 本書的編纂過程,無疑是一項艱巨而細緻的工程。它需要文獻學傢、版本學傢、書法傢、曆史學等多領域專傢的通力閤作。從文獻的甄彆、考訂,到題跋的釋讀、注釋,再到圖像的采集、整理,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心血與智慧。編者需要具備深厚的學養,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纔能將這些散落在浩瀚古籍之中的瑰寶,一一發掘、整理,並以最恰當的方式呈現齣來。 本書的讀者群體將是廣泛的。對於古代文學、曆史、版本學、圖書館學、書法等領域的學者和研究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它可以為他們的研究提供豐富的原始資料和深刻的啓發。對於廣大的古籍愛好者和文化遺産的關注者而言,本書也是一次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古人智慧與情懷的絕佳機會。通過閱讀這些題跋,人們可以跨越時空的阻隔,與古人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體會“讀書之樂,莫過於與古人同遊”的意境。 本書的齣版,不僅是對浙江圖書館館藏珍貴古籍的又一次重要梳理和展示,更是對中國古代文獻研究的有力推動。它將進一步提升國傢珍貴古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學者和公眾關注和研究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通過對題跋的研究,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古籍本身,更能深入瞭解中國古代知識體係的形成、傳播與演變,以及不同時代士人的精神世界。 浙江圖書館藏國傢珍貴古籍,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而附著其上的題跋,更是這些財富的華彩點綴,它們是無聲的訴說,是流動的墨痕,是曆史的見證。本書的問世,為我們提供瞭一個係統、深入地認識這些題跋的平颱,讓我們得以從更廣闊、更深入的視角,去理解和欣賞這些承載著韆年智慧與情感的珍貴文獻。它不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讀者與古人的精神橋梁。通過翻閱本書,我們仿佛能聽到古人低語,感受到他們當年閱讀時的心潮起伏,分享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文化的敬畏。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體驗,一種對民族文化根脈的追溯與迴響。 總而言之,《浙江圖書館藏國傢珍貴古籍題跋圖錄》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史料價值和文化意義的著作。它以其精良的編纂、詳實的圖錄和深刻的內涵,為我們呈現瞭一場關於古籍、題跋與曆史的精彩盛宴,必將成為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要參考,也必將為廣大讀者帶來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一部優秀的圖錄必須在圖像的準確性和細節的還原度上做到無可挑剔。古籍的價值往往體現在那些微小的、肉眼不易察覺的工藝痕跡上,比如紙張的縴維結構、墨色的深淺變化、乃至蟲蛀或水漬的形態,都可能成為斷代或定性的重要依據。如果圖錄隻是粗略地復印或掃描,而未能通過高精度的影像技術捕捉到縴維層麵的細節,那麼它在學術上的價值就會大打摺扣,頂多隻能作為普及讀物。我非常看重其在“摹寫”或“拓印”細節方麵的技術標準,隻有極高的清晰度和色彩還原度,纔能確保後人能以電子或印刷圖像作為可靠的參照物進行深入的考察。

評分

讀這些文獻的題跋,最引人入勝的永遠是那些字裏行間流淌齣的“人味兒”。那些古代士大夫、文人墨客在書頁空白處的寥寥數語,往往比正文本身更能揭示一部書在曆史流轉中的命運和價值。我總是在想象,一位飽學之士,在燈下展捲,提筆寫下感嘆或考證時,他彼時的心境是如何的?是驚喜於偶得善本的欣慰,還是對前人見解的修正與補充?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纔是收藏和研究古籍的終極樂趣所在。我希望能從這些題跋中捕捉到時代思潮的側影,窺見不同曆史時期對同一部經典的解讀側重點是如何演變的,這比單純記錄“此為何人所藏”要深刻得多。

評分

話說迴來,很多這類權威齣版物,在內容質量上是毋庸置疑的,但總是在“可讀性”與“學術性”之間難以取得完美的平衡。一方麵,我們渴望詳盡的考證和嚴謹的注釋,另一方麵,我們也希望能在不犧牲嚴謹性的前提下,讓非專業人士也能領略到古籍的魅力。我個人非常偏愛那種在專業注釋之外,還能配有一些生動、簡明的背景介紹的敘事方式。比如,在介紹某捲書的發現曆程或其在特定曆史事件中的作用時,如果能用一種更具故事性的筆觸來撰寫,那將會大大拓寬這類珍貴文獻的受眾麵,讓更多人意識到保護和研究這些文化遺産的重要性,而不隻是將其束之高閣,成為少數精英的專利。

評分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從拿到它起,我就被那種沉穩而又不失古樸的氣息所吸引。書頁的質感處理得恰到好處,那種微微泛黃的色調和細微的紋理,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溫度。封麵采用瞭傳統的布麵精裝,搭配著燙金的書名,在光綫下摺射齣低調而華麗的光澤。排版上,設計者顯然下瞭一番苦功,版心的留白疏朗有緻,字體選擇既保證瞭清晰可讀性,又完美地烘托瞭古籍的莊重氛圍。特彆是那些內插的局部圖樣,其印刷的精細程度令人贊嘆,每一個細節都仿佛被精心描摹過,足以看齣齣版方在對“珍貴”二字的理解和實踐上的極緻追求。整體來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讓人在翻閱時,便油然而生一種對文化載體的敬畏之情。

評分

我作為一個常年在古籍文獻堆裏打滾的研究生,對這種匯編性的圖錄的實用性要求是極高的。首先,檢索的便利性是重中之重。如果一個圖錄僅僅是圖的堆砌,而缺乏清晰的索引和分類,那麼它對實際研究的幫助就會大打摺扣。我非常關注它在信息組織上的邏輯性,比如,它是否按照時代、省份、甚至是文獻的體裁進行瞭細緻的劃分?如果能有一個詳盡的篇名和收藏單位的對照錶,那簡直是如虎添翼。我期待看到的是一個體係完整、結構嚴謹的知識導航圖,而不是一堆零散圖片的簡單集閤。隻有這樣,纔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們梳理和比對相關文獻資源的效率,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真正的文本解讀和比較分析中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