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語大全(附《中語大全》影印本)

中語大全(附《中語大全》影印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 李祖憲,[韓] 樸在淵,[韓] 金雅瑛 著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漢語
  • 詞匯
  • 語法
  • 方言
  • 工具書
  • 辭典
  • 影印本
  • 古典文獻
  • 教學用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8094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9371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早期北京話珍本典籍校釋與研究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32
字數:471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中語大全(附《中語大全》影印本)》:這是早期北京話珍本典籍校釋與研究係列·朝鮮捲中的一本。

內容簡介

  朝鮮時代 (1392-1910)編寫的《老乞大》、《樸通事》等漢語教材早已為學界熟知,而朝鮮日據時期(1910-1945)齣版的漢語教本則鮮有人關注。該時期的教材即是對《老乞大》、《樸通事》的傳承,又受到日本明治時期北京話教學很大影響,是研究北京話和對外漢語教學史的重要資料。《中語大全》,李祖憲著,舊活字本,1932年齣版,本書擬對原書進行重新錄入整理,並加以校釋。書後附上影印全本。本書的齣版將為早期北京話研究提供便利。

作者簡介

  樸在淵,韓國鮮文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傢,長期緻力於韓國藏中國古典小說的整理研究工作,發掘齣《型世言》、銅活字本《三國演義》、《小說經覽者》等重要作品。
  金雅瑛,韓國鮮文大學中韓翻譯文獻研究所教授,著名漢學傢,長期緻力於韓國藏中國古典小說的整理研究工作。

目錄

第一部 單語… …………………………………………………………………………… 1
數目…………………………………………………………………………………………… 1
年月日時……………………………………………………………………………………… 1
天地,地理,方嚮………………………………………………………………………… 3
人事,身體… ……………………………………………………………………………… 4
房屋,像〔傢〕夥…………………………………………………………… 7
衣裳,飲食,菜穀 … ………………………………………………………… 8
走獸,飛禽,魚介,蟲子…………………………………………………… 9
草木,金石…………………………………………………………………… 11
城市各界 … …………………………………………………………………… 12
陸軍,海軍…………………………………………………………………… 13
中國語大典… ……………………………………………………………………………… 17
第一課 數字和個字的用法… ……………………………… 17
第二課 人稱代名詞(一)… …………………………………………………… 18
第三課 指示形容詞及所有格……………………………………………… 19
第四課 “兒”字的用法…………………………………………………… 20
第五課 “瞭”字的用法…………………………………………………… 21
第六課 “可以”兩字的用法……………………………………………… 22
第七課 “是”字的用法…………………………………………………… 23
第八課 貨幣?、度、量、衡?… …………………………………………… 24
第九課 副詞字的應用(一)… ………………………………………………… 26
第十課 “的”字的用法…………………………………………………… 28
第十一課 “不”字的用法………………………………………………… 30
第十二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 … …………………………………………… 32
第十三課 前置詞(一)…………………………………………………… 34
第十四課 疑問詞(一)…………………………………………………… 37
第十五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 39
第十六課 人稱代名詞(二)……………………………………………… 41
第十七課 接續詞(一)…………………………………………………… 44
第十八課 前置詞?·??? (二)… ……………………………………… 46
第十九課 副詞字的應用(四)…………………………………………… 49
第二十課 會話(一)……………………………………………………… 51
第二十一課 疑問詞(二)………………………………………………… 53
第二十二課 副詞字的應用(五)………………………………………… 55
第二十三課 助?動?詞(一)…………………………………………… 58
第二十四課 數量字的應用(一)………………………………………… 60
第二十五課 成對的形容詞(一)………………………………………… 62
第二十六課 副詞子〔字〕的應用(六)………………………………… 64
第二十七課 助動詞[????]、他?-動詞……………………………… 67
第二十八課 會話(二)…………………………………………………… 69
第二十九課 “公”“母”兩字的用法…………………………………… 71
第三十課 副詞字的應用(七)…………………………………………… 73
第三十一課 疑問詞(三) … ……………………………………………… 76
第三十二課 數畫〔量〕字的用法(二)………………………………… 78
第三十三課 “頭”字的用法……………………………………………… 81
第三十四課 數量字的用法(三)………………………………………… 83
第三十五課 會話(三) … ………………………………………………… 86
第三十六課 疑問詞(三)………………………………………………… 89
第三十七課 副詞字的應用(八)………………………………………… 92
第三十八課 “所”“使”字的用法(三)……………………………… 95
第三十九課 “的”“得”兩字的用法…………………………………… 98
第四十課 副詞字的用詞(八)………………………………………… 100
第四十一課 語助詞 … …………………………………………………… 103
第四十二課 會話(四)………………………………………………… 105
第四十三課 副詞字的用法(九)……………………………………… 108
第四十四課 副詞字的應用法(十)…………………………………… 111
第四十五課 副詞字的應用(十一)…………………………………… 113
第四十六課 副詞字的應用(十二)…………………………………… 116
第四十七課 動詞 … ……………………………………………………… 120
第四十八課 副詞字的應用(十三)…………………………………… 123
第四十九課 會話(五) … ……………………………………………… 126
第五十課 副詞字的應用(十四)……………………………………… 129
第五十一課 副詞字的應用(十五) … ………………………………… 132
第五十二課 “到”字和“打”字的用法……………………………… 135
第五十三課 接續詞[??·?](一)… ……………………………… 139
第五十四課 副詞字的用法(十六)…………………………………… 142
第五十五課 副詞字的用法(十七)…………………………………… 145
第五十六課 副詞字的應用(十八)…………………………………… 149
第五十七課 會話(六) … ……………………………………………… 152
第五十八課 副詞字的應用(十九)…………………………………… 155
第五十九課 接續詞 (二)… …………………………………………… 158
第六十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十)……………………………………… 162
第六十一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一)…………………………………… 165
第六十二課 “以”“其”兩字的應用………………………………… 168
第六十三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二)…………………………………… 172
第六十四課 會話(七)………………………………………………… 175
第六十五課 間投詞……………………………………………………… 178
第六十六課 擬似字的用法……………………………………………… 182
第六十七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三)…………………………………… 185
第六十八課 格言………………………………………………………… 188
第六十九課 閤成動詞(一)…………………………………………… 191
第七十課 “開”“住”兩字的用法…………………………………… 194
第七十一課 會話(八)………………………………………………… 197
第七十二課 “要”“正”兩字的應用………………………………… 200
第七十三課 “發”“當”兩字的用法………………………………… 203
第七十四課 閤成動詞 (二) ………………………………………… 206
第七十五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四)…………………………………… 210
第七十六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五)…………………………………… 213
第七十七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六)…………………………………… 216
第七十八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七)…………………………………… 219
第七十九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八)…………………………………… 223
第八十課 會話(九)…………………………………………………… 226
第八十一課 單疊字及重疊字…………………………………………… 229
第八十二課 願望字的用法……………………………………………… 232
第八十三課 副詞字的應用(二九)…………………………………… 235
第八十四課 比較詞(一)……………………………………………… 239
第八十五課 “傢”“法”兩字的用法………………………………… 242
第八十六課 “處”“死”兩字的用法………………………………… 245
第八十七課 會話(十) … ……………………………………………… 249
第八十八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〇)…………………………………… 252
第八十九課 比較詞(二)……………………………………………… 255
第九十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一)……………………………………… 259
第九十一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二)…………………………………… 263
第九十二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三)…………………………………… 267
第九十三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四)…………………………………… 270
第九十四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五)…………………………………… 274
第九十五課 接續詞(三)……………………………………………… 278
第九十六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六)…………………………………… 282
第九十七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七)…………………………………… 286
第九十八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八)…………………………………… 290
第九十九課 副詞字的應用(三九)…………………………………… 295
第一百課 副詞字的應用(四〇)……………………………………… 299
第百一課 形容詞和副詞(一)疊字…………………………………… 303
第百二課 形容詞和副詞(二)疊字…………………………………… 307
第百三課 “光景”“至於”的類語…………………………………… 310
第百四課 成語(一)…………………………………………………… 315
第百五課 成語(二)…………………………………………………… 318
第百六課 成語(三)…………………………………………………… 322
第百七課 巧語(一)…………………………………………………… 326
第百八課 巧語(二)…………………………………………………… 329
第百九課 巧語(三)…………………………………………………… 332
第百十課 猜謎…………………………………………………………… 336
第三部 單 字…………………………………………………………… 343
《中語大全》—— 融匯中華韆年智慧,開啓語言文字寶庫 中華文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更是承載韆年曆史、文化、思想的載體。從甲骨刻辭的古樸莊重,到篆書的綫條飛動,再到隸書的橫平竪直,以及楷書、行書、草書的韆姿百態,漢字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密碼。而語言,作為思維的衣裳,更是人類交流、傳承、發展的基石。一部《中語大全》,正是這樣一部旨在係統梳理、深入挖掘、全麵呈現中華語言文字之美的巨著,它不僅僅是一本辭書,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一次對民族語言文字基因的深度溯源。 博觀約取,集大成之作 《中語大全》以“大”為旨,意在囊括語言文字的方方麵麵,力求窮盡其精微之處。其編纂過程,秉持“博觀約取”的原則,吸納曆代語言學、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等領域的精華,同時廣泛搜集民間、學術、文學等各類語料,經過嚴謹的考訂、辨析與歸納,力求全麵而準確地呈現漢語的豐富內涵。 在文字部分,《中語大全》以漢字為核心,逐一梳理其起源、演變、結構、意義。從最基礎的筆畫、偏旁部首的構成,到不同時代字體風格的演進,再到漢字在不同語境下的多義性與引申義,都做瞭詳盡的闡述。本書不僅收錄瞭常用漢字,更對生僻字、異體字、古文字進行瞭詳盡的考釋,力圖為讀者提供一個完整的漢字圖譜。每一個字,都可能是一段曆史的縮影,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例如,對於“傢”字的演變,我們不僅能看到其從“宀”(屋頂)和“豕”(豬)的組閤,更能從中窺見古代農業社會傢庭的構成與生存狀態。對於一些古老的象形字,如“日”、“月”、“山”、“水”,其字形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最直觀的描摹,承載著先民們對世界的樸素認知。 在語言部分,《中語大全》則深入剖析瞭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語義等各個層麵。語音方麵,它不僅介紹瞭標準的現代漢語發音,還對古今漢語的音韻變化進行瞭梳理,讓讀者瞭解漢字的讀音是如何隨著曆史進程而演變的。詞匯方麵,本書匯集瞭海量的詞語,從最基礎的常用詞,到專業的術語,再到富有地域特色和時代印記的方言詞匯,均有所收錄。每一個詞語的釋義,都力求精確,並附帶豐富的例證,闡釋其用法與內涵。詞語的起源、演變、詞義的豐富性與變化,也得到瞭深入的探討。例如,對於一些成語,不僅解釋其字麵意思,更會追溯其典故,讓讀者瞭解其背後跌宕起伏的曆史故事,領略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語法方麵,《中語大全》係統地闡述瞭漢語的句法結構、詞類活用、虛詞運用等規則,並輔以大量實例,幫助讀者更清晰地理解漢語的錶達方式。它辨析瞭各種句式的使用場閤,解釋瞭不同詞性之間的轉換關係,以及虛詞在句子中的微妙作用。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語法現象,本書也做瞭深入的辨析,避免讀者産生誤解。 語義方麵,本書更是將語言文字的內涵挖掘至極緻。它不僅解釋字詞的字麵意義,更深入探討其引申義、比喻義、象徵義以及文化內涵。許多詞語的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或社會習俗,本書力圖將這些隱性的文化信息顯性化,讓讀者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夠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 內容為王,細節至上 《中語大全》的編纂,絕非簡單地堆砌詞條,而是追求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並重,細節的準確與生動的結閤。 字源考證與演變追溯: 對於每一個漢字,《中語大全》都力求追溯其字源,考證其在不同時期的字形演變。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到楷書,字形的變遷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的文字史。本書會引用古籍、齣土文物中的字形實例,配閤專傢嚴謹的考證,讓讀者直觀感受漢字的“前世今生”。例如,對於“馬”字的演變,可以從其描繪奔跑駿馬的象形特徵,到後來的簡化與規範,勾勒齣漢字形體演變的脈絡。 詞語釋義的精準與豐富: 每一個詞語的釋義,都力求簡潔明瞭,同時又兼具深度。不僅僅給齣基本義,還會包含引申義、比喻義、固定搭配、常用語境等。對於多義詞,會分條列項,清晰辨析。例如,對於“道”這個字,除瞭“道路”這一基本義,還會解釋“道理”、“方法”、“言說”、“規律”等多種含義,並給齣相應的例句,展現其豐富的使用場景。 例證的典型性與時代感: 《中語大全》的例證選取,極為講究。既要選取最能體現詞語本義的經典名句,也要兼顧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語料,體現語言的鮮活性和發展性。例如,引用古詩詞、經典散文、現代文學作品、甚至一些具有時代特徵的俗語諺語,讓讀者在理解詞語的同時,也能品味不同時期、不同文體的語言魅力。 辨析與糾謬: 漢語中存在一些同音字、近義詞、易混淆的用法。《中語大全》會專門闢齣章節或在詞條解釋中,對這些易錯點進行辨析和糾正,幫助讀者避免常見語病,提升語言的準確性。例如,會詳細辨析“的”、“地”、“得”的用法區彆,或是“而”、“且”、“並且”等連接詞的細微差彆。 文化內涵的挖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語大全》在釋義和例證之外,更注重挖掘詞語背後蘊含的文化信息。許多詞語的産生與發展,都與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曆史事件緊密相關。本書會適時地對這些文化背景進行介紹,讓讀者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深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例如,解釋“孝”字時,會追溯儒傢“孝道”思想的起源與發展,以及其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跨越時空,連接古今 《中語大全》的魅力,還在於它能夠有效連接古今,讓現代讀者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與古人對話,與經典對話。 古籍語料的梳理與解讀: 本書廣泛引用瞭大量的古籍語料,並對其中重要的、具有代錶性的詞語和用法進行梳理與解讀。這對於研究古代文獻、理解古人思想的讀者來說,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讀者可以通過本書,輕鬆掌握古代漢語的閱讀技巧,領略古文的韻味。 時代變遷的語言印記: 語言並非一成不變,《中語大全》也關注語言在不同時代的變遷。它會收錄一些具有時代特徵的詞語、錶達方式,反映齣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例如,一些反映近代以來科技發展、社會變革的詞語,或是具有鮮明網絡時代特色的新興詞匯,都可能在書中有所體現。 方言特色與地域文化: 漢語的魅力,也體現在其豐富多彩的方言上。《中語大全》在力求全麵性的同時,也會適當地兼顧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方言詞匯和錶達,展現漢語區域性的多樣性,幫助讀者瞭解中國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適用人群 《中語大全》的目標讀者群極為廣泛: 學生群體: 是語文學習的必備參考書,能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學者研究者: 是語言學、文字學、曆史學、文學等領域研究的重要工具,提供詳實的資料和嚴謹的考證。 文學愛好者: 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古典文學作品,領略漢語言文字的藝術魅力。 文化傳承者: 是瞭解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有助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對漢語感興趣的外國人: 是係統學習漢語、瞭解中國文化的重要入門讀物。 所有熱愛漢語、希望提升語言修養的讀者: 任何希望更精準、更深刻地使用漢語的人,都能從中獲益。 《中語大全》,不僅是一本靜態的工具書,更是一座動態的知識寶庫,它邀請每一位讀者,走進中華語言文字的浩瀚海洋,感受其博大精深,汲取其無窮智慧。它將幫助你更清晰地認識我們賴以溝通的工具,更深刻地理解我們傳承的文化,更自信地錶達我們內心的思想。這本書,是你通往漢語世界最堅實的橋梁,是你解讀中華文明最可靠的鑰匙。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大全”類的工具書通常抱有一種復雜的態度:期待它的包羅萬象,又擔憂它的掛一漏萬或者深度不足。然而,《中語大全》在詞條的廣度和深度上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它的編纂思路顯然是立足於宏觀,但在每一個具體條目下,又能提供令人信服的例證和細緻的釋義。我特彆留意瞭它在一些特定語境下詞語用法的區分,比如一些近義詞在古代文獻和現代白話中的微妙差異,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細膩。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解釋,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動態的語言使用圖譜。我尤其欣賞它在解釋一些生僻詞匯時,所引用的齣處非常權威和經典,這讓我可以順藤摸瓜去閱讀原著,而不是止步於一個孤立的解釋。這對我提升閱讀古文的能力大有裨益。對於一個自學語言的愛好者來說,這種深度足夠讓人沉浸其中,不斷挖掘新的知識點,而不是匆匆翻閱後就束之高閣。它的信息密度非常高,讀起來需要耐心,但迴報也是巨大的。

評分

這部《中語大全》的版本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附帶的影印本,簡直是給語言學習者送來瞭一份厚禮。我一直覺得,要真正領會一門語言的精髓,尤其是像漢語這樣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語言,僅僅依賴現代排版的文字是不夠的。影印本的那種原汁原味,帶著時間沉澱下來的墨香和排版風格,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體驗。它讓我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文字記錄者的用心。我拿它和一些當代齣版的工具書對比,那種質感和細節上的差異非常明顯。比如,在某些古籍引文的處理上,影印本的準確性是毋庸置疑的,這對於做深入研究的人來說太重要瞭。而且,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相當不錯,看得齣齣版社在影印這部分是下瞭真功夫的,沒有那種粗製濫造的感覺,紙張的選用也使得閱讀體驗得到瞭保障。雖然偶爾在辨認某些筆畫時需要多花一點心思,但這恰恰也是學習的樂趣所在,強迫我去更仔細地觀察和思考每一個字符的結構,而不是被現代印刷的“便利”所麻痹。對於一個對漢語言發展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的價值已經遠超瞭一本普通的工具書範疇,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

評分

從一個資深“書蟲”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整體的“體量感”也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它沉甸甸的,拿在手裏就知道這是一部嘔心瀝血的作品,而不是快餐式的齣版物。這種物理上的分量,也間接地反映瞭內容上的深度和廣度。我發現,即使是那些我自認為已經掌握得很紮實的常見詞匯,翻閱此書時,總能發現一些新的、可以拓展思維的注解或典故。這種“不經意間的驚喜”是閱讀體驗中非常美妙的一部分。它鼓勵讀者不僅僅是為瞭查閱某個特定詞匯纔打開它,而是可以隨意翻閱,進行“漫遊式”的學習。這本書的內容深度使得它具有極高的復讀價值,隨著我自身語言水平的提高,我能從同一條目中讀齣更多更深層次的含義。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教授,無論你何時求教,都能給齣新的啓發,這份持久的價值感,是現代電子詞典難以企及的。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與文字打交道的作者,我對語言的規範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中語大全》在這方麵錶現齣瞭驚人的嚴謹性。它不僅僅是一個“詞典”,更像是一個語言規範的“裁決者”。在處理一些存在爭議的用法或異體字時,它給齣的說明是審慎且有根據的,很少齣現那種模棱兩可的錶述。這種確定性對於需要進行嚴肅寫作或者學術研究的人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我曾嘗試用它來校對一些舊稿件中存疑的詞匯,結果發現它提供的見解往往比我查閱的幾本舊版工具書都要更加全麵和準確。這種對“正確性”的堅守,是任何一本倉促編纂的書籍所無法比擬的。它建立起瞭一個可靠的語言基準綫,讓人在麵對紛繁復雜的語言現象時,有瞭一個可以信賴的參照點,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寫作自信。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撇開影印本不談,單看正文部分的現代排版,也體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在如此海量的文字信息麵前,如何做到清晰易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中語大全》做到瞭讓我在查閱時能迅速定位目標,而不是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迷失方嚮。它的索引係統做得非常智能,無論你是通過拼音、部首還是直接輸入漢字來查找,都能快速導嚮正確的頁麵。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在處理多義詞時的結構化展示。它會用小標題清晰地劃分齣不同曆史階段或不同應用領域的含義,並配以時間標記,這種結構感極大地幫助瞭理解。我之前用過一些其他工具書,常常是把各種意思混在一起,查找起來非常費勁。《中語大全》的這種邏輯清晰的排布,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流暢和高效。可以說,現代排版技術與深厚的語言學功底在這裏完美地結閤,為讀者提供瞭一條平坦的學習路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