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成长与生涯发展》是在2016年****提出“要做好心里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国家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心理健康服务的背景下编写的。
《大学生心理成长与生涯发展》密切关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理、求职择业等10个模块,由7位高校一线心理学工作者协作,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心理适应与大学生活、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知彼知己与合作竞争、情绪管理与积极心态、人际沟通与社会融入、人格完善与幸福生活、挫折应对与压力管理、健康维护与自我调适等方面。
《大学生心理成长与生涯发展》适用于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也可用丁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选修课,还可作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及学工干部自学或培训教程。
作者简介
王成德,男,兰州文理学院心理学副教授,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戒毒管理局戒毒教育指导中新特聘专家,中国全民健心网讲师团专家。主编《阳光年华助人自助》、《大学生成长心理学》、《心理学》、《师范生教学技能模块化训练》,参编《儿童学习策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主持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省市级课题研究9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 身心健康:幸福生活的基础
第二节 心理发展:美丽的成长之路
第三节 健康促进:全球共同的责任
第二章 心理适应与大学生活
第一节 心理适应: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第二节 大学:最具生命影响力的组织
第三节 高校资源:大学蕴含的财富
第三章 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
第一节 心理健康:生涯发展的核心
第二节 合格到优秀:终身持续发展
第三节 卓越人生:自我实现与和谐发展
第四章 知彼知己与合作竞争
第一节 自我意识: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节 合作竞争: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合理定位:培养核心竞争力
第五章 情绪管理与积极心态
第一节 情绪:主客观需求关系的反应
第二节 情绪管理:识别和调控情绪
第三节 合理认知:情绪调适的关键
第六章 人际沟通与社会融入
第一节 人际沟通:人类生活的本质需求
第二节 高效沟通:改变你我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沟通艺术:社会融人的基本前提
第七章 人格完善与幸福生活
第一节 人格: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
第二节 人格特征: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合金
第三节 完善人格:人才培养的主线和根本
第八章 挫折应对与压力管理
第一节 直面挫折:人生跌跌撞撞在所难免
第二节 心理压力:一种认知和行为的体验
第三节 放松身心:有效应对压力情境
第九章 健康维护与自我调适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第二节 心理诊断:心理活动和人格特征评估
第三节 心理调适:铺就阳光心态之路
附件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2015年版)
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
精彩书摘
《大学生心理成长与生涯发展》:
一、挫折:一种认知引发的消极体验
(一)挫折的含义
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挫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挫折,泛指一切能够引起人们精神紧张,造成疲劳和心理反应的刺激性生活事件;狭义的挫折,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者失败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我们通常认为,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原有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焦虑、悲伤、气愤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挫折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在有目的的活动中,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障碍或干扰情境;二是挫折认知,即受挫者对挫折情境的感知、体验和评价,它受个体的认知结构影响;三是挫折反应,指伴随挫折认知,受挫者对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攻击或躲避等。
一般来说,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即构成了典型的挫折心理。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没有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能构成挫折心理。此外,只有当个体感知或意识到挫折情境时,才会产生挫折心理。可见,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之间并非有必然的联系,往往要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挫折反应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若个体主观上将严重的挫折情境感知、评价为不严重,他的挫折反应就会很小;反之,如果他将别人认为不严重的挫折情境感知、评价为严重,那么就会引起很强的情绪反应。此外,受挫者的挫折认知与受挫次数具有一定的关联,随着受挫次数的增加,个体的挫折认知将发生变化,或提高,或降低,或自暴自弃。因此,在构成挫折心理的三个要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挫折反应的强度。所以,在挫折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挫折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分夸大挫折的消极影响。
(二)挫折的类型
大学生挫折心理,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会有不同的类型。从挫折程度上,可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从挫折心理的持续时间上,可分为暂时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从挫折的准备情况上,可分为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之外的挫折;从挫折的现实性上,可分为实质性挫折和想象性挫折等。除了上述分类外,我们也根据引发大学生挫折的事件类型区分出如下种类:
……
前言/序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高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众所周知,人才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即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已成为共识。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一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指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和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里,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定范围。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提出了具体要求。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硬指标”,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工作条件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为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这些专门文件的出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逐渐由社团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宣部、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等22个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这是我国针对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制定的首个宏观指导性文件。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的高校,要把大学生帮助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党政领导、共同参与,立足国情、循序渐进,分类指导、规范发展的原则,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所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我国各高等院校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我国学者研究成果基本趋于一致,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即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等内容,与此同时还融入了网络心理、职业规划、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会不断扩充和发展。
大学生心理成长与生涯发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