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1版于2010年出版,2015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编者经过近两年时间修订而成的。
《管理心理学(第2版)》除第一章作局部修改外,对于其他各章,或作重大修改,或全部重写,或系全新内容。
《管理心理学(第2版)》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1) 严谨性。杜绝“神仙学问”,全书没有“研究表明”之类的查无实据之用语,凡引用均注明出处,且引著注重原始性;叙事清楚,说理透彻,论证有据,以理服人。
(2) 可读性。文风朴实无华、幽默风趣,读到有的章节,令人忍俊不禁,读来是一种享受。
目 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论 1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2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4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地位与性质 6
一、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6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8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与意义 9
一、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9
二、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1
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 12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12
二、管理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13
关键术语 16
本章要点 16
练习与思考 17
参考文献 17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9
第一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9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时间 20
二、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 21
三、管理心理学产生的意义 28
四、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29
第二节 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31
一、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兴起时间 31
二、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33
关键术语 35
本章要点 36
练习与思考 36
参考文献 37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石:
人性假设 39
第一节 人性假设与管理心理学 40
一、性、人性、人性形成、
人性假设 40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人性假设的
视角 43
三、管理心理学中五种人性假设的
由来 44
四、人性假设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45
第二节 人性假设与组织管理 46
一、经济人假设及任务管理 46
二、社会人假设及参与管理 48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及民主管理 50
四、复杂人假设及权变管理 53
五、文化人假设及组织文化管理 55
关键术语 57
本章要点 57
练习与思考 58
参考文献 60
第二篇 个体心理管理
第四章 社会认知偏差克服 61
第一节 自我认知偏差 62
一、自我认知与自我认知偏差 62
二、自我认知偏差的表现 63
三、缘何产生自我认知偏差 64
第二节 对他人的认知偏差 66
一、第一印象 67
二、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67
三、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69
第三节 对群体的认知偏差 70
一、群体与刻板印象 70
二、刻板印象的表现 72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73
四、刻板印象的危害 75
五、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75
第四节 归因偏差 76
一、何谓归因 76
二、何时归因 76
三、归因偏差的种类 77
四、归因偏差克服 79
第五节 招聘面试如何克服社会认知
偏差 80
一、招聘者应克服社会认知偏差 80
二、应聘者克服社会认知偏差的
策略 81
关键术语 83
本章要点 84
练习与思考 84
参考文献 85
第五章 工作动机激发 88
第一节 激励概述 89
一、何谓激励 89
二、激励机制 90
三、激励的特征 91
四、激励的功能 92
五、研究激励的不同视野 92
第二节 激励理论 93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93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103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108
四、中国的激励理论 112
第三节 激励原则和方法 114
一、激励原则 114
二、激励方法 115
关键术语 120
本章要点 121
练习与思考 123
参考文献 124
第六章 情绪管理 126
第一节 情绪工作 127
一、情绪工作的概念 127
二、情绪工作的内容 129
三、情绪工作的作用 131
四、情绪工作的策略 132
第二节 工作压力 135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 135
二、应激:一个被滥用的概念 139
三、工作压力后果 142
四、工作压力管理 144
第三节 工作倦怠 146
一、工作倦怠的概念 146
二、工作倦怠的表现 147
三、工作倦怠的成因 147
四、工作倦怠的组织干预措施 149
关键术语 151
本章要点 151
练习与思考 152
参考文献 153
第七章 工作投入管理 157
第一节 组织社会化 158
一、组织社会化的概念 158
二、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159
三、组织社会化的标志 160
四、组织社会化的策略 161
五、组织社会化管理 162
第二节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 162
一、心理契约及其特点 163
二、心理契约的结构 165
三、心理契约的意义 166
四、心理契约违背的预防 167
五、建立良好心理契约的途径 169
第三节 组织承诺 171
一、组织承诺的概念 171
二、组织承诺的结构 172
三、组织承诺对员工的影响 172
四、组织承诺与心理契约的关系 174
五、组织承诺管理 175
关键术语 175
本章要点 175
练习与思考 176
参考文献 177
第八章 工作态度管理 180
第一节 工作态度 180
一、工作态度的概念 181
二、影响工作态度的因素 181
三、改变工作态度的方法 184
第二节 工作满意度 186
一、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186
二、工作满意度的特点和功能 187
三、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88
四、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反应 191
五、工作满意度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191
六、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 192
关键术语 193
本章要点 193
练习与思考 194
参考文献 195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论
人脑是宇宙中最复杂最精密的物质,管理是人类生活中最复杂最微妙的活动,而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则是“人脑”与“管理”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要真正理解管理心理学并不比理解神秘的宇宙容易。
——编者
【学习目标】
识记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概念。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任务。
理解管理心理学的专门领域、独特对象和特殊使命。
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引例】
慧眼识人有学问
美国某汽车轮胎公司经理肯特先生在一家酒馆用餐时无意中碰了一下一个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的年轻人,没想到惹得这位年轻人勃然大怒,并对肯特大打出手。幸亏酒馆老板及时劝阻,肯特才得以脱身。事实上这位年轻人发明了一种能够增强轮胎强度的技术,并申请了专利,他寻找了好几家汽车轮胎生产商希望其能够买下他的专利,结果都扫兴而归,而且受到了嘲弄,因而整天郁郁寡欢,经常到酒馆借酒浇愁。
肯特得知这个情况后,对发生在酒馆的误会毫不介意,决定聘请这位年轻人到自己的公司。一天早晨,肯特特意去这位年轻人上班的工厂门口等他,而他却心灰意冷,不愿向任何人谈起他的发明。肯特始终没有放弃,在工厂门口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下午6点。终于,这位年轻人为肯特的真诚所感动,便爽快地答应了肯特的合作要求。肯特正是在这位年轻人的帮助下,才推出了新的汽车轮胎产品,从而取得了巨大商机。
(资料来源:牧之,张震. 管理要读心理[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启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关键在于慧眼识人。只有慧眼识人,才会获得事业上的好伙伴,前进中的好帮手,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要做到慧眼识人,就得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
作为一位初学者,拿到本书后,免不了会问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只有等到读完本书之后才会得出一个完整的答案。为了不使初学者等得太焦急,本章将试图给出一个初步答案。本章将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学科任务、学科意义和学科方法等方面来概括性地论述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本管理心理学教材,就有多少种定义。不独教材,连工具书 也概莫能外。本书定义:管理心理学(management psychology)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便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组织效率、保证组织良性发展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在于它有专门的研究领域、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殊的使命。管理心理学的专门领域、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殊使命是什么?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述定义。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关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管理本质的全新理解。作为一名有多年管理经验的从业者,我一直认为管理的核心在于“人”,而这本书则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管理心理学知识的书,更像是一本帮助管理者“看见”人,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指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的讨论,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对于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关于如何塑造和维护积极组织文化的策略,都非常有启发性。另外,关于“领导力风格与影响力”的部分,也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往的领导方式,并学习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团队成员的特点,灵活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书中提到的“服务型领导”理念,尤其让我受到触动,它强调管理者应该以服务和赋能团队成员为核心,这与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谋而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团队的管理,对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尽管我之前对管理心理学这个领域了解不多,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作者在梳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它是一本“应用型”教材,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建议,让我能清晰地看到这些心理学原理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关于激励理论的部分,书中不仅列举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经典模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下,管理者该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非物质激励”的章节,它教会我如何通过认可、授权、提供发展机会等方式,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团队士气。此外,关于沟通技巧和冲突管理的篇幅也极其实用,那些看似简单却常常被忽略的沟通盲点,在书中被一一揭示,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整本书的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即使是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作为一名刚进入管理岗位的职场新人,我感觉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及时雨”,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面对团队管理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提升我领导力的书籍,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而且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心理学理论,而是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了管理实践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团队动力与协作”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团队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及管理者在该阶段应扮演的角色,还提供了一些帮助团队建立信任、有效解决分歧的工具和方法。我结合书中的建议,尝试在我的团队内部推行一些新的沟通机制,效果非常显著。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顺畅,信息传递也更加高效。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这部分内容对于缓解现代职场中的普遍压力非常有帮助。书中提供的放松技巧、认知重构方法,以及如何识别和管理团队成员的情绪,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甚至把书中的一些练习推荐给了我的同事,大家反馈都说很有帮助。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套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我从其中获得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和管理技巧。作者在内容组织上非常巧妙,将抽象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具象化,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冲突管理与谈判技巧”的讨论,书中提供了多种处理团队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有效策略,以及在谈判中如何实现双赢。我尝试运用书中的一些方法,在近期一次跨部门合作中,成功化解了几个关键的分歧点,使得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另外,关于“员工职业发展与辅导”的章节,也让我认识到管理者在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书中提供的辅导技巧,如积极倾听、提问引导、设定目标等,都非常实用。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的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愿望,从而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完整,内容具有高度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任何想要提升管理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是那种读完后让你忍不住想和别人分享的宝藏。它的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而且最重要的,它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最受益的部分是关于“人才招聘与选拔”的章节,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面试技巧和评估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去判断应聘者的潜力和稳定性,如何避免招聘中的主观偏见。这对于我们公司在引进新鲜血液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此外,关于“绩效管理与反馈”的章节也让我眼前一亮。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公平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及如何通过建设性的反馈来帮助员工成长和改进。它打破了我之前对绩效管理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认识到,有效的绩效管理不仅仅是“评价”,更是“发展”。通过书中提供的沟通技巧,我学会了如何在给予负面反馈时,既能指出问题,又能保护员工的自尊心,并引导他们找到改进的方向。这本书真正地帮助我提升了在人才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