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技術基礎

海洋技術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鷹 著
圖書標籤:
  • 海洋技術
  • 海洋工程
  • 海洋科學
  • 船舶工程
  • 水下技術
  • 海洋裝備
  • 海洋資源
  • 海洋環境
  • 海洋測量
  • 海洋動力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洋齣版社
ISBN:978752100030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745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作為海洋技術專業教材,全麵、係統介紹瞭海洋技術學科發展脈絡,重點立足於麵嚮海洋觀測的海洋技術,旨在引導讀者從海洋觀測的角度認識海洋技術的定義與範疇,掌握海洋觀測的基本組成部分——傳感器技術、采樣技術、通用的水下載體技術(主要是潛水器技術)和海洋觀測技術等方麵的海洋技術知識。 陳鷹,工學博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級專傢。兼任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等四個國傢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傢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海洋技術裝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海洋學報》副主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機械工程學報》編委、中國大洋協會理事、中國太平洋協會理事等職務。建設浙江大學海洋學院任創院院長。曾任第五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傢863計劃“十一五”海洋技術領域專傢組成員、流體動力與機電係統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等職務。 主要從事海洋技術研究。承擔國傢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傢863計劃、國傢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開展深海裝備技術、海底觀測技術、人工上升流技術、水下直升機等研究工作。獲得包括國傢技術發明二等奬1項(排名第1)、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排名第4)、1項國傢優秀教學成果二等奬(排名第1)和4項省部級科學技術奬一等奬(排名均列前2)在內的國傢與省部級科技進步和教學成果奬十餘項,發錶SCI收錄論文逾百篇。入選國傢百韆萬人纔工程,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6章,從海洋技術的定義、分類和發展趨勢等講起,重點介紹海洋技術涉及的聲光電等基礎知識、海洋傳感器技術以及海洋探測技術、海洋采樣技術、支撐海洋觀測作業的重要載體——潛水器技術,並在此基礎上探討海洋觀測技術及其應用,包括遙感技術和海底觀測網絡技術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海洋技術的定義與範疇…2

1.2 海洋技術的發展…8

1.3 發展海洋技術的意義…18

1.4 小結…21

思考題…22

參考文獻…22


第2章 海洋技術基礎知識

2.1 海洋學基礎…26

2.2 水下聲學基礎…34

2.3 水下光學基礎…39

2.4 海洋電磁學基礎…50

2.5 小結…61

思考題…61

參考文獻…63


第3章 海洋傳感與測試技術

3.1 海洋傳感基本原理與方法…66

3.2 海洋探測基本原理與方法…76

3.3 海洋傳感集成技術…100

3.4 海洋探測技術應用實例...105

3.5 小結...109

思考題...110

參考文獻...110


第4章 海洋采樣技術

4.1 海洋采樣技術概述...114

4.2 水質采樣技術...115

4.3 底泥采樣技術...132

4.4 沉積物采樣技術...133

4.5 生物采樣技術...135

4.6 岩石采樣技術...137

4.7 海洋采樣技術舉例——IODP計劃...138

4.8 海洋采樣技術發展趨勢...140

4.9 小結...140

思考題...140

參考文獻...141


第5章 潛水器技術

5.1 潛水器技術基礎...144

5.2 無人遙控潛水器技術...147

5.3 自主式潛水器技術...170

5.4 載人深潛器技術...179

5.5 水下滑翔機技術...192

5.6 混閤式潛水器技術...208

5.7 小結...216

思考題...216

參考文獻...217


第6章 海洋觀測技術

6.1 海洋觀測的基本概念...220

6.2 定點式海洋觀測技術...227

6.3移動式海洋觀測技術...236

6.4海底觀測網略技術...249

6.5海洋遙感觀測技術...251

6.6 小結...268

思考題...268

參考文獻...269


附錄:

實驗一 光在水流中的全反射...274

實驗二 CTD 測定海水的溫度和鹽度...275

實驗三 海水PH值及溶解氧含量測量...278

實驗四 無人遙控潛水器操作...280

參考文獻...282


遠古的迴響:石器時代的生存藝術 簡介: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迴距今數百萬年前,深入探索舊石器時代人類從蹣跚學步到逐漸成為地球主宰的漫長而艱辛的曆程。這不是一部冰冷的考古學報告,而是一幅生動、細緻入微的生活畫捲,描繪瞭那些生活在冰雪覆蓋的平原、茂密的森林和乾旱的稀樹草原上的祖先們,是如何憑藉智慧和雙手,馴服自然,建立起最初的社會結構。 我們的旅程始於南方古猿的足跡,聚焦於他們嚮直立行走的進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對環境的全新認知。我們將詳細考察能人(Homo habilis)工具製作技術的飛躍——奧杜威技術(Oldowan tradition)的誕生,那些粗糲卻高效的石片和石核,如何成為他們獲取食物、防禦捕食者的關鍵武器。讀者將如同親曆者一般,體驗敲擊石料時力量與角度的微妙平衡,理解為何每一次碎裂都蘊含著信息傳遞和知識積纍的意義。 隨後,我們將步入“技術革命”的中心——直立人(Homo erectus)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探索精神的時期。我們不僅會詳盡分析阿捨利手斧(Acheulean handaxe)的精妙設計,探究其作為多功能工具的實用性,還將重點討論用火的掌握。火,不僅帶來瞭溫暖和熟食,徹底改變瞭人類的營養結構,促進瞭大腦的發展,更成為瞭早期人類社會聚集的核心,催生瞭最初的語言和文化交流的萌芽。本書將基於最新的古人類學和地質學證據,重構直立人走齣非洲,嚮亞洲和歐洲大陸遷徙的宏大敘事,分析他們在不同地理環境中如何適應,發展齣地方性的技術變體。 中更新世(Middle Pleistocene)見證瞭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的崛起,這是現代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共同祖先。這一階段的重點在於狩獵策略的復雜化。我們將深入剖析沙妮達爾(Schöningen)木矛等裏程碑式的發現,這些精確製作的長矛錶明,人類已經具備瞭精確規劃、團隊協作進行大型動物狩獵的能力。書中會詳細梳理早期聚落的形態——從簡易的岩庇所到復雜的木結構營地,討論季節性遷徙的模式及其對資源管理的挑戰。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焦點轉嚮歐洲和亞洲的早期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的共存與互動。我們將詳細闡述莫斯特技術(Mousterian technique),特彆是勒瓦婁哇(Levallois)預製石核技術的原理與應用,它代錶瞭人類抽象思維能力的一次重大飛躍——預先在石核上規劃好成品工具的形狀。對於尼安德特人,本書摒棄瞭過去“野蠻人”的刻闆印象,通過對他們復雜的埋葬習俗(如沙尼達爾洞穴的發現)、可能的藝術錶達(如骨器和羽毛的使用)以及對嚴寒氣候的專業適應能力(如保暖衣物的製作推測)的深入探討,展現瞭一個復雜、具有情感和文化深度的古人類群體。 我們還將追溯早期智人(Archaic Homo sapiens)在非洲的發展軌跡,關注他們的認知革命前夜所展現齣的創新力。書中會詳述工具製作嚮更精細化、專業化的方嚮發展,例如石片刀刃的二次加工、骨角工具的使用,以及早期串珠和裝飾品的齣現,這些都預示著符號思維的萌芽。 最後,本書將以舊石器時代晚期(Upper Paleolithic)的藝術爆發作為高潮。我們不會僅僅羅列洞穴壁畫,而是嘗試解讀這些宏偉的藝術作品背後的意義——它們是巫術儀式、天文觀測記錄,還是純粹的敘事錶達?從拉斯科(Lascaux)到肖維(Chauvet)的火焰中,我們試圖捕捉人類最早的想象力與精神世界的形態。 通過對石器、骨骼、牙齒、古環境數據的交叉分析,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立體的舊石器時代圖景,讓我們得以理解,從手持石塊的猿人到能夠仰望星空的智者,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地,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和堅韌的生存意誌,為文明的誕生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這是一部關於人類韌性、創新精神和時間深度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發。我一直以為“海洋技術”是離我們日常生活很遠的東西,但《海洋技術基礎》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讓我看到瞭它與我們生活的緊密聯係。比如說,書中關於海洋通信技術的部分,讓我瞭解瞭海底光纜是如何連接世界各地的,以及衛星通信在海洋監測中的重要作用。這些看似遙遠的技術,實則支撐著我們現代社會的運轉。作者在分析每一個技術的時候,都會從其産生的背景、解決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等方麵進行闡述,這讓我不僅僅是瞭解瞭技術的“形”,更理解瞭技術的“魂”。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海洋環境保護技術的探討印象深刻,比如如何進行海洋垃圾的收集和處理,如何利用技術監測海洋汙染,以及如何發展清潔能源來減少對海洋的破壞。這些內容讓我看到瞭海洋技術除瞭開發和利用的一麵,還有它守護和修復的一麵,這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讓我覺得,海洋技術是一個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的領域。

評分

從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海洋技術領域的普通讀者角度來看,《海洋技術基礎》這本書,真的是一種非常棒的學習體驗。它最大的優點在於,用一種非常“有溫度”的方式,來講解那些聽起來就很有距離感的“技術”概念。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海洋工程結構的部分,書裏詳細介紹瞭大型海洋工程,比如海上風力發電站的建造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常人難以想象的挑戰。從基礎的打樁到巨大的渦輪機安裝,每一個步驟都關乎到結構的穩定性,以及如何抵禦海浪和風暴的侵襲。我看到瞭工程師們如何運用流體力學、材料科學等多學科的知識,來設計齣能夠經受住極端海洋環境考驗的宏偉工程。書中配有的圖示和模型,更是將這些復雜的結構展示得一清二楚,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大緻理解其工作原理。作者的語言風格也很幽默風趣,有時候甚至會穿插一些小故事,讓閱讀過程一點都不枯燥。讀完這本書,我對海洋技術不再是敬而遠之,而是充滿瞭興趣和好奇。

評分

讀完這本《海洋技術基礎》後,我簡直要被那些生動詳實的案例和清晰易懂的原理給驚艷到瞭!原本以為涉及“技術”的書籍會枯燥乏味,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的敘事風格極其流暢,仿佛在給我講一個關於藍色星球上各種奇妙發明的故事。從早期的潛水設備如何剋服巨大的水壓,到如今先進的深海探測器如何在高壓、低溫、黑暗的環境下工作,每一個章節都像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海洋生物采樣的技術講解印象深刻。想象一下,如何用一種既能不傷害到脆弱的海洋生物,又能精確采集到樣本的方式,這背後需要多麼精巧的設計和嚴謹的科學推理!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那些復雜的設備結構圖,通過簡潔的綫條和標注,立刻變得清晰明瞭。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真正地參與到探索海洋技術的思考過程中。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海洋科學充滿好奇,但又缺乏專業背景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貴的燈塔,它照亮瞭我理解海洋世界背後復雜技術的道路,讓我對人類探索海洋的智慧和勇氣充滿瞭敬意。

評分

我不得不說,《海洋技術基礎》這本書在內容的編排和信息呈現上,給瞭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沒有按照傳統的教科書那樣,將概念一層一層堆疊,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案例,將抽象的技術概念具象化。比如,在介紹海洋資源開發技術時,作者並沒有一上來就講采礦設備,而是先講瞭一個關於深海稀土資源的故事,然後順勢引齣實現這一目標所需要的鑽探、輸送、分離等一係列技術難題,以及科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攻剋它們的。這種“故事驅動”的敘事方式,讓我沉浸其中,仿佛親身參與瞭這場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書中對不同技術的優缺點、發展趨勢的分析也相當到位。它不僅僅是介紹“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為什麼”以及“將去嚮何方”。我讀到瞭關於可持續海洋開發的思考,也看到瞭人工智能在海洋探測中的潛力。這種前瞻性的視角,讓我對海洋技術未來的發展充滿瞭期待。這本書讓我明白,海洋技術並非僅僅是冰冷的機器,它背後蘊含著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以及對地球傢園的責任感。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這種對“海洋”這個概念既著迷又有點畏懼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海洋是神秘而廣闊的,但具體到“技術”層麵,腦子裏就一片空白。《海洋技術基礎》卻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我領進瞭這個領域。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論著,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一邊帶我漫步在海底,一邊耐心講解著沿途的風景和背後的故事。例如,在講述海洋觀測和監測技術時,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設備名稱,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纔能捕捉到洋流、溫度、鹽度等關鍵數據。我瞭解到,原來海麵上的浮標和水下的傳感器並非孤立存在,它們之間有著復雜的通信和數據傳輸機製,纔構成瞭我們今天所知的全球海洋信息網絡。書裏關於海洋工程的部分也讓我大開眼界,從石油鑽井平颱的穩固性設計,到海底管道的鋪設挑戰,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工程上的智慧和對自然力量的尊重。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寫過程中,一定是投入瞭大量的心血,力求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