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传习录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鲍希福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原印刷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42216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8500
品牌:磨铁图书(Xiron)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0
正文语种:中文

传习录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传习录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传习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传习录》集中体现了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和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学说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影响力辐射海内外,梁启超、孙中山、钱穆、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均对其推崇备至。

国学巨擘钱穆更直言“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中国人所必读的书’之一”,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鲍希福参校南本、宋本、朱本、陈本等多种版本对《传习录》进行校注


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明代著名心学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卷是王阳明教学问答语录;中卷共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下卷则为王阳明晚年思想的论述,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入门读物。

本书是国内较早一批译注《传习录》的经典作品,2018年全新修订。由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鲍希福参校南本、宋本、朱本、陈本等多种版本对《传习录》进行校注,修订差错、溯本清源;内容翔实,旁征博引;不仅逐字逐句详细翻译了传习录原文,更标明了出现在文章中的相关人物的基本情况,以便读者区分与查阅,旨在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原汁原味的王阳明心学思想,帮助读者理解,是学习心学理论和王阳明思想的诚意之作。


作者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代表作有《传习录》《大学问》《王阳明全集》等。

鲍希福,(1962—),湖北兴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BA,武汉大学哲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师从著名学者任继愈。著有《怎样超凡入圣》、《三教本心》等。参与编写《中国文化大典》、《中国佛教文化大观》等。发表有《简论刘宗周的心性思想》、《陆九渊与禅学》、《张拭朱熹论心性》、《试论陆九渊的儒释道三教会通思想》等论文。


目录

导言
上卷
徐爱录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另一封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序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徐爱①录

先生②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③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④,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⑤,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咳,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译文】

先生认为《大学》中有关格物的解释应以旧本为准,即朱熹等儒学大家所说的误本。我刚听到这一主张时十分震惊,继而产生怀疑,再后来,我殚精竭思,互相对照比较,就正于先生。最后,我才明白,先生的主张就像水性寒、火性热一样,即使百世以后的圣人也绝不会再有任何疑问。先生天资聪睿,但性情和蔼,待人坦诚,平常不修边幅。在早年,他性格豪迈不羁,曾热衷于吟诗作文,广泛阅读佛教和道教的典籍。因此,人们刚听到他的主张时,都认为是标新立异之论,不予理睬、不予深究。殊不知,在贬居龙场的三年中,先生在艰难处境中涵养性情,“惟精惟一”的功夫已进入了圣贤之列,达到了绝对中正的境地。我朝夕受先生教诲,发现先生的学说,刚接触时似乎很容易,深入钻研就会觉得它非常崇高;看起来好像很粗疏,深入探求就会觉得它精细入微;刚接触它好像很浅近,实践落实就会感到路无止境。十几年来,我竟没有摸到它的一点边。然而,如今很多学者,有的与先生仅一面之交,有的连一面之交也没有,有的怀着轻视、愤激的心情,就想在立谈之间,依据传闻来胡猜乱想,这又怎么能真正了解先生的学说呢?跟随先生学习的人们,往往得一而遗二,犹如相马时只注意马的牝牡黑黄,而忽视了它能否日行千里的特性。所以,我把平时所听到的全部记录下来,呈示诸位同志,以便考订纠正,不负先生的教育之恩。学生徐爱序。

【注释】

①徐爱(1488—1518),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曾任南京工部郎中。他是王守仁的第一位学生,也是王守仁的妹夫。参看《明儒学案》卷十一。

②先生即指王守仁,是学生对老师的尊称。

③旧本指《礼记》中的《大学》,由东汉人郑玄(127—200)作注,唐代孔颖达(574—648)疏解。南宋朱熹认为《礼记》中的《大学》有错误,并改易了章句。在明代,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根据,而把郑注孔疏的《礼记·大学》称为旧本。可参看《十三经注疏》(清人阮元主持校刊的版本)中的《礼记·大学》与朱熹的《大学章句》。

④正德元年(1506)二月,刘瑾擅权,南京戴铣、薄彦徽等因谏忤旨下狱,王守仁上疏抗辩,但被关押到监狱,并被廷杖四十。正德二年(1507)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五年(1510)升江西庐陵县知府,前后在贵州三年。龙场在贵州西北的万山之中,居民的文明程度很低,王守仁教他们筑土架木做房屋。

⑤见《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理学家认为这是尧、舜、禹一脉相传的“十六字心传”,王守仁的解释详后。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①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如《孟子》‘亲亲仁民’②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③,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④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⑤,‘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译文】

徐爱问:“《大学》第一章的‘在亲民’,朱子说应当作‘新民’,后面第二章的‘作新民’似乎可以作为他的依据。而先生认为应该按照旧本作‘亲民’,也有什么根据吗?”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与‘在新民’的‘新’不同,‘作新民’怎么能作为‘在新民’的根据呢?‘作’和‘亲’相对应,但不是‘亲’的意思。后面讲‘治国平天下’的地方,都没有‘新’的意思。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都是‘亲’的意想。‘亲民’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亲亲仁民’。亲近就是仁爱。百姓不能互相亲近,舜就任命契做司徒,兢兢业业地推行五教以让他们亲近。《尧典》中的‘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说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说‘亲民’就包括了教化、养育等内容,说‘新民’,意思就偏了。”

【注释】

①《大学》的分章依据朱熹《大学章句》。

②见《孟子·尽心上》。

③五教指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④见《尚书·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克:能;峻:大;平:安定;章:启发;万邦:诸侯国。

⑤见《论语·宪问》。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①,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译文】

徐爱问:“(《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朱子认为是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这好像与您的观点相反。”

先生说:“到事物中去求至善,这样把就义看成是外在的了。至善是心的本体,只要明明德达到至精至一的程度便是至善了。当然,至善并未脱离具体事物。朱子《大学章句》所讲的‘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就是这一意思。”

【注释】

①见朱熹《大学或问》:“能知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①,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②须有是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译文】

徐爱问:“至善只从人心上求,恐怕不能穷尽天下所有的事理。”

先生说:“心就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徐爱说:“比如事父的孝,事君的忠,交友的信,治理百姓的仁爱,其中也有许多理存在,恐怕也不能不去考察吧!”

先生感慨地说:“这一观点欺世惑众很久了,一两句话岂能让人醒悟?现在仅就你的问题来谈谈。比如事父,不是从父亲那里求得孝的理;事君,不是从君王那里求得忠的理;结交朋友、治理百姓,也不是要从朋友和百姓那里获得信与仁的理。孝、忠、信、仁都只在自己心中。心就是理。没有被私欲阻隔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在心外再加一分一毫。用这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表现在事父上自然会孝,表现在事君上自然能忠,表现在结交朋友、治理百姓上就能信、能仁。只要在自己心上努力去人欲、存天理就行了。”

徐爱说:“听您这么一说,我有所省悟。但旧说仍萦回胸中,还不能完全摆脱。例如孝父的事,其中也有许多温清定省之类的细节,是否也应讲求呢?”

先生说:“怎么能不讲求呢?只是要有一个轻重。重点是在自己心上去人欲存天理。如冬天保暖,也只是要尽我心的孝,不要有一毫人欲在其中。夏天避暑也只是要尽我心的孝,不要有一毫人欲在其中。讲求的只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若能毫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一个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着为父母御寒,也自然会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为父母避暑,也自然会去学习避暑的方法,冬暖夏凉是那诚孝的心借以表现的条目。然而,必须有了这诚孝的心,才会为父母去做冬暖夏凉这样的事。就好像一棵树,这诚孝的心是根,尽孝的许多细节就像枝叶。必须先有根,然后才有枝叶。不是先找到枝叶然后再去种根。《礼记》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有一个深爱的心做根本,便自然会如此。”

【注释】

①《礼记·曲礼上》记载:“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朝省。”后人简称为温清定省,即指冬天保暖,夏天避暑,早晚问安。

②见《礼记·祭义》。



传习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传习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传习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传习录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