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24日《与神对话》悄然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位居非虚构类第14位,上榜长达137周,拥有37种语言译本,成为不可动摇的殿堂级经典著作。
◆我们通过《与神对话·全三卷》与神认识,通过《与神为友》与神建立深厚的友谊。
◆在神的启发下,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又写下《与神合一》,描绘一条通往与神圣领域合一的道路,详细地解释人类的十大幻觉,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及影响我们的生活。读者将通过本书中掌握随心所欲地化解这些幻觉的影响的方法,体会到与神合一带来的平和。在这本书中,他会直接与读者对话,这也是和其他“与神系列”的区别所在。
◆《与神合一》将指引你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智慧。
你是否以为,获得快乐、安全感和被爱,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你是否总在被动地接受各种境况,时常感到匮乏和挫败?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幻觉。
跟随《与神合一》识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幻觉,活出真正的自己。
你会发现,快乐是一种精神状态,爱是一种决定,生活永远丰足。
作者
[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曾是电台导播、报纸记者、主编、公共信息官员,并创办公关公司。一场大火毁去全部财产,婚姻四次失败,车祸几乎殒命年过四十,风餐露宿,捡易拉罐维生。1992年2月,他给神写了一封信,意外得到了神圣的回答。1995年,《与神对话》出版,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37周,拥有37种语言译本,总销量超过1300万册。百万级畅销书《秘密》《吸引力法则》《遇见未知的自己》核心灵感都源自这部书。
主要作品:《与神对话·全三卷》《与神为友》《与神合一》
译者
李继宏
1980年,李继宏出生于广东揭阳县。他从小酷爱阅读,初中即读懂《周易集解》。因文学翻译和创作领域的成绩杰出,《纽约时报》、《纽约客》、《BeijingReview(北京周报)》、《中国日报》、《北京青年周刊》、《南都周刊》、《华西都市报》、《半岛都市报》、新华社、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浙江卫视等数百家国内外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李继宏译世界名著新译”还将出版《喧哗与骚动》《简爱》《呼啸山庄》等近20部作品。李继宏将通过他的译文和读者朋友分享名著的魅力。
让一个人健全思考方式的哲学书,慢慢读,总有收获。里面说人的一切行为只基于两个动因,爱或恐惧。他用方法论阐述爱的重要性。
——刘同
此类关于心灵和哲学的书籍,需要一个社会的内在真正产生困境和需求的时候,才会有所反响。若大众兴趣点还聚焦在物质层面,则很容易把它当作一种成功指南,注入功利性的阅读导向,暗示读者读了之后会如何解脱困境达到成功。这会使被误导的读者忽略掉它高级的价值。
——庆山(安妮宝贝)
只有在你可以清醒地,自己和自己对话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自己的优与缺,然后才能知道自己拥有什么,失去什么。所以这本书其实我看得非常仔细,我看了很久很久,是我人生里面读得很慢的一本书。因为它里面讲的很多东西很深奥……
——张碧晨
有困惑时我会随时读《与神对话》。
——张皓宸
人生很可能到了某个阶段,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对于生活和生命,有很大的疑虑。在经历痛苦,或者是觉醒,或者是游离时,《与神对话》可以解答你的问题。
——刘亦菲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初看书名,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一本宗教书籍。当你阅读进去,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哲学著作给人留下的高高在上或远离生活的印象,以亲民的思维模式和平和的陈述方式讲述着对人生的真知灼见,读起来一点也不觉枯燥,甚至是妙趣横生,忍俊不禁。
——尹建莉
最近我看完《与神对话》,这本书不是说宗教,只是说生命,人生路上的一切及整个世界的变化。神说了很多我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也回答了很多我一直想不通的东西。如果你初看此书看几页可能不太懂,别把它放下来,有空的时候慢慢看。我已全部看完,不过一年后再看可能又有不一样的领悟。
——刘德华
《与神对话》是西方世界流行的作品,它其实是将东方藏传佛教(密宗)的主要思想精神搬过去,里面陈述的,是很多学教之人都听过的道理。 其中与西方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分别在于,否定了神高高在上的存在,神其实就是你,你就是天地的原始。
——李连杰
我喜欢的书是《当鞋合脚时》和《与神对话》。
——王菲
重读《与神对话》里面把二元对立与三位一体讲的很清楚。好坏、对错、进步、上下、左右,都是二元的概念。到了感恩、原谅,才会有三位一体的完整,有存在与经验的体验,才发现自己真是的本质。我觉得社会和媒体还有音乐文化,在启蒙之后都开始塑造二元的本质的民间,才是三位一体自我体验者,是精神开始的家园。
——张楚
前几年我无意间读了一本叫《与神对话》的书,说一个事业不如意、离了数次婚的不快乐男人,在绝望边缘发现上帝愿意跟他对话,从此解答了各种关于生命、存在、宇宙等等的问题。我觉得相当有趣,还介绍给朋友看。而一些中国文学和古代思想家的书,像老子、庄子,都十分有趣。
——金城武
我先前工作时遇瓶颈,还产生自我怀疑,后来和录音师讨论到心理的障碍,录音师介绍一本书《与神对话》,我阅读后获得鼓舞,从书中得到好多好多的礼物。
——蔡健雅
特别喜欢这套书里的两句话:“懂得的爱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如果不能成为礼物,请不要进入别人的生命” 《与神对话》,来自秋天的礼物。
——夕又米
前言
序章001
第一部分
人类的十大幻觉
需求的幻觉021
失败的幻觉028
分离的幻觉031
匮乏的幻觉039
资格的幻觉046
审判的幻觉053
天谴的幻觉060
条件的幻觉070
等级的幻觉077
无知的幻觉085
第二部分
掌握幻觉
教育好你们的孩子093
识破幻觉100
理解幻觉的功能110
思考幻觉114
利用幻觉120
再造现实167
第三部分
与内在造物主相遇
控制你的身体183
控制你的情绪188
培育自觉191
造物主的消息197
把握恩宠时刻201
译者附记
试读:
需求的幻觉
第一幻觉是:
需求存在
这不仅是第一个幻觉,也是最大的幻觉。其他幻觉都以这个幻觉为基础。
你目前在生活中经验到的一切,你时时刻刻感受到的一切,无不植根于这个观念,以及你对这个观念的思考。
需求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只有需要特定的结果,才会需要某样东西。宇宙无需特定的结果。宇宙就是结果。
同样地,在神的意识中,需求也是不存在的。只有在需要特定结果的时候,神才需要某样东西。神并不需要任何特定结果。一切结果都是神制造出来的。
如果神需要某样东西来制造一个结果,那么神该去哪里找这样东西呢?神之外并没有其他东西存在。神是如今存在的一切,是过去曾有的一切,是未来将有的一切。非神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如果用“生活”来取代“神”,你也许能够更好地明白这个道理。这两个词汇相互替换不会改变原有的意义,只会
增进你的理解。
也就是说,不是生活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如果生活需要某样东西来制造一个结果,那么生活该去哪里找这样东西呢?生活之外并没有其他东西存在。生活是如今存在的一切,是过去曾有的一切,是未来将有的一切。
除了正在发生的事情,神不需要其他任何事情发生。
除了正在发生的事情,生活不需要其他任何事情发生。
除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宇宙不需要其他任何事情发生。
这是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是这样,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你在想象中创造了需求这个概念,是因为你的经验告诉你,你需要各种东西才能生存。然而不妨假定你无需考虑自己的生死。那你还需要什么呢?
什么也不需要。
假设对你来说,不活着是不可能的。那你还需要什么呢?
什么也不需要。
喏,这里是关于你的真相:对你来说,不活着是不可能的。你不想活着也不行。问题不在于你是否会活着,而在于你会怎样活着。也就是说,你想以什么样的形体活着?你想在生活中经验到什么?
我要告诉你这个道理:你无需任何东西也能活着。你的生存是得到保障的。我给予了你永恒的生命,并且永远不会夺走它。
听完这句话以后,你也许会说,对啊,但活着是一回事,快乐又是一回事。你也许会以为,你需要某些东西才能快乐地活着,以为只有具备了某些条件你才会快乐。这不是真的,但你已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信念产生经验,所以你经验到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进而在你的想象中,神经验到的生活也是这样的。然而神的生活不是这样的,你的生活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神明白这一点。
当你明白这一点,你将会像神一样。你将会掌握生活的秘密,你的整个实在将会发生变化。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大秘密:快乐不是作为特定条件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特定条件是作为快乐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
这句话特别重要,所以应该重复一遍。
快乐不是作为特定条件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特定条件是作为快乐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
对其他存在状态而言,情况也是如此。
爱不是作为特定条件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特定条件是作为爱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
同情不是作为特定条件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特定条件是作为同情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
富裕不是作为特定条件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特定条件是作为富裕的后果被创造出来的。
你可以替换任何你想象得到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先于经验、产生经验的论述始终是正确的。
说实话,初翻开这本书时,我还有些疑虑,毕竟近年来同类题材的作品太多了,很容易陷入陈词滥调的窠臼。然而,这本书成功地避开了所有我预期的俗套,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时间”这一概念的解构与重塑。作者没有采用简单的时间旅行设定,而是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基于某种哲学基础的时间流转逻辑,这套逻辑严密且自洽,逻辑上的严谨性让人叹服。每一次看似随意的设定,回过头来看,都成了后续情节发展的关键伏笔。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就像在玩一场高难度的立体象棋,每一步棋都牵动着全局的平衡。读完最后一页,我第一时间想做的是翻回开头,去寻找那些之前被我忽略的细微提示,那种“原来如此”的震撼感,是阅读的最高享受。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近年来我读过的最引人入胜的虚构作品之一。作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世界观,其复杂程度远超我的预期。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从开篇的娓娓道来,到中期错综复杂的情节交织,再到结尾处高潮迭起、令人拍案叫绝的反转,每一步都像是精心编排的乐章,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主角的每一次挣扎、每一个抉择,都充满了真实的人性光辉与阴影,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书中对社会结构、权力制衡的探讨也相当深刻,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而是呈现出灰色地带的复杂性与无解性,这使得整个故事的厚度大大增加,读完后仍有余味无穷的思考空间。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沉浸式的冒险,我经常为了弄清某个隐藏的线索或人物动机,而不得不反复阅读某些章节,这种主动探索的乐趣,是很多快餐式读物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人性困境”的深刻剖析,它探讨的议题非常尖锐,直指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疏离。虽然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架空的奇幻世界,但其中描绘的权力斗争、阶层固化以及个体在巨大体制下的无力感,却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作者的笔触冷静而犀利,不煽情,却足以让人感到心寒或热血沸腾。它迫使读者去思考,在极端压力下,道德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主角团成员之间的友谊与背叛,更是写得淋漓尽致,那种基于共同目标而产生的短暂联盟,以及最终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的悲剧性,处理得极为克制且有力。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娱乐消遣,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中那些不愿正视的阴影。
评分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品的杰作,它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和画面感。我几乎可以“看”到那些壮丽的场景:古老的城邦在夕阳下拉出的长影,秘境中流动的奇异光芒,以及人物之间那些无声的对视和肢体语言。叙事视角转换得非常自然流畅,作者似乎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角度来展现事件的全貌,避免了冗长说教,而是通过场景的描绘和对话的张力来自然地推进主题。我尤其佩服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近乎偏执的精确性,无论是古代的某种仪式,还是某种奇特的工具的运作原理,都描述得栩缈如真,这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代入感。对于那些追求高质量文学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值得收藏和反复品读的珍品。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深入异世界的文化考察报告,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执行力。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难度不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耐心和对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作者构建的世界观中,包含了一套完整的历史、神话体系和一套独特的能量运作机制,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我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抓住所有伏笔的读者,有好几次我不得不停下来,在脑中构建一张人物关系图和事件时间线,才能更好地理解接下来的发展。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最终的顿悟时刻显得格外甜美。作者从未因为读者的“笨拙”而降低叙事的门槛,他坚持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这对于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是一种尊重。这本书更像是需要细细品尝的美酒,初入口或许辛辣,但回味悠长,留下的醇厚感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强烈推荐给喜欢高智商、高密度的叙事作品的同好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