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华为交换机学习指南3本

包邮: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华为交换机学习指南3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华为路由器
  • HCNA
  • 网络技术
  • 实验指南
  • 华为交换机
  • 网络学习
  • 通信技术
  • 网络工程
  • 华为设备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33582
商品编码:1257679329

具体描述


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华为交换机学习指南3本

9787115357427 

9787115458407 

9787115333582

 

>华为路由器学习指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8月10日)
  • 丛书名: 
  • 平装: 1032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115357427
  目 录
d一篇 路由器选型及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第1章 路由器的选型及应用 2
1.1 华为AR G3系列路由器概述 4
1.1.1 AR G3系列路由器的主要特点 4
1.1.2 AR G3的主要路由器系列 6
1.1.3 AR G3系列路由器的命名规则 7
1.1.4 AR G3系列路由器的主要特性 8
1.1.5 AR G3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 14
1.2 AR150/150-S/160/200/200-S系列路由器 19
1.2.1 AR150/150-S/160/200/200-S系列路由器的主要特点 20
1.2.2 AR150系列产品外观结构及配置规格 20
1.2.3 AR15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 24
1.2.4 AR150-S系列产品外观结构及配置规格 26
1.2.5 AR150-S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 27
1.2.6 AR160系列路由器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 28
1.2.7 AR16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 30
1.2.8 AR200系列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 31
1.2.9 AR20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 34
1.2.10 AR200-S系列产品外观结构及配置规格 35
1.2.11 AR200-S系列路由器指示灯说明 36
1.2.12 AR150/160/200系列的基本配置和性能综合比较 37
1.2.13 AR150/150-S/160/200/200-S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 38
1.3 AR1200/1200-S/2200/2200-S/3200系列路由器 41
1.3.1 AR1200/1200-S/2200/2200-S/3200系列路由器主要特点 41
1.3.2 AR1200系列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 43
1.3.3 AR120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 46
1.3.4 AR1200-S系列路由器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 47
1.3.5 AR1200-S系列路由器指示灯 49
1.3.6 AR2200系列路由器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 49
1.3.7 AR220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 53
1.3.8 AR2200-S系列路由器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 57
1.3.9 AR2200-S系列路由器指示灯 61
1.3.10 AR3200系列产品外观及配置规格 63
1.3.11 AR3200系列路由器指示灯 66
1.3.12 AR1200/1200-S/2200/2200-S/3200系列路由器基本配置和性能综合比较 66
1.3.13 AR1200/1200-S/2200/2200-S/3200系列路由器的主要应用 67
1.4 NE系列路由器 73
1.4.1 NE20E-S系列多业务路由器的主要特点 73
1.4.2 NE20E-S系列多业务路由器的主要特性 74
1.4.3 NE40E系列全业务路由器的主要特点 75
1.4.4 NE40E系列全业务路由器的主要特性 77
1.4.5 NE5000E集群路由器的主要特点 78
1.4.6 NE5000E集群路由器的主要特性 80
。。。。。

 

>HCNA网络技术实验指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5月1日)
  • 丛书名: 
  • 平装: 422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条形码: 9787115343192
  • 商品尺寸: 25.6 x 18.4 x 2.4 cm
  • 商品重量: 762 g
  第1章 eNSP及VRP基础操作 0 
1.1 认识eNSP 2 
1.2 熟悉VRP基本操作 13 
1.3 熟悉常用的IP相关命令 18 
1.4 配置通过Telnet登录系统 25 
1.5 配置通过STelnet登录系统 29 
1.6 配置通过FTP进行文件操作 34 
第2章 交换机基础配置 40 
2.1 交换机基础配置 42 
2.2 理解ARP及Proxy ARP 44 
第3章 VLAN 54 
3.1 VLAN基础配置及Access接口 56 
3.2 配置Trunk接口 60 
3.3 理解Hybrid接口的应用 65 
3.4 利用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 75 
3.5 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81 
第4章 生成树 86 
4.1 STP配置和选路规则 88 
4.2 配置STP定时器 94 
4.3 RSTP基础配置 101 
4.4 MSTP基础配置 110 
第5章 其他交换技术 120 
5.1 GVRP基础配置 122 
5.2 Smart Link与Monitor Link 129 
5.3 配置Eth—Trunk链路聚合 134  。。。。。

 

>华为交换机学习指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月1日)
  • 丛书名: 
  • 平装: 935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115333582
  • 条形码: 9787115333582
  • 商品尺寸: 26.2 x 18.6 x 4.4 cm
  • 商品重量: 1.6 Kg
 
 

目录

第1章华为园区交换机的选型和应用 
1.1华为园区交换机基础 
1.1.1华为园区交换机概述 
1.1.2华为园区交换机的用户定位 
1.1.3华为园区交换机的命名规则 
1.2S1700系列交换机的选型与应用 
1.2.1S1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特点 
1.2.2S1700系列机型及基本配置 
1.2.3S1700系列交换机规格 
1.2.4S1700网管型交换机的主要特性 
1.2.5S1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 
1.3S2700系列交换机的选型与应用 
1.3.1S2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特点 
1.3.2S2700系列机型及基本配置 
1.3.3S2700系列交换机规格及主要特性 
1.3.4S2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 
1.4S3700系列交换机的选型与应用 
1.4.1S3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特点 
1.4.2S3700系列机型及基本配置 
1.4.3S3700系列交换机规格及主要特性 
1.4.4S3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 
1.5S5700系列交换机的选型与应用 
1.5.1S5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特点 
1.5.2S5700系列交换机的机型及基本配置 
1.5.3S5700系列交换机规格及主要特性 
1.5.4S5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 
1.6S6700系列交换机的选型与应用 
1.6.1S6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特点 
1.6.2S6700系列机型及基本配置 
1.6.3S6700系列交换机的规格及主要特性 
1.6.4S6700系列交换机的应用 
1.7S7700/9300/9700系列交换机的选型与应用 
1.7.1S7700/9300/9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特点 
1.7.2S7700/9300/9700系列交换机规格 
1.7.3S7700/9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特性 
1.7.3S7700系列交换机的应用 
1.7.4S9300/97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应用  。。。。 

 


《下一代网络架构与安全实践深度解析》 本书聚焦于当前企业级网络环境演进的核心趋势——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以及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战化的技术解析与部署指南。本书旨在帮助网络工程师和架构师超越传统网络设备的配置层面,深入理解网络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演进方向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构建高可用、高性能且具备前瞻性的网络解决方案。 --- 第一部分:软件定义与网络虚拟化的理论基石与实践路径 本部分将网络架构的变革核心——SDN和NFV——作为理论起点,构建起理解现代数据中心和广域网(WAN)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SDN控制器原理与北向接口编程 本章深入剖析SDN架构的三层模型(基础设施层、控制层、应用层),重点剖析主流开源SDN控制器(如OpenDaylight或ONOS)的内部机制。内容涵盖: 数据平面协议的演进: 详细对比OpenFlow 1.0到1.5版本的新特性,着重讲解Packet-In/Out、Flow-Mod等关键消息的语义和处理时序。 控制平面: 剖析控制器的拓扑发现算法(如LLDP/BGP的集成)和路径计算引擎(PCE)的决策逻辑。 南向接口的扩展: 探讨除OpenFlow外,NetConf/YANG模型在SDN场景下的应用及其与传统CLI的差异。 北向接口编程实践: 使用Python(配合RESTful API或特定SDK)实现动态流表注入和基于拓扑变化的自动策略调整,构建第一个“Hello World”级的网络应用。 第二章:NFV基础设施(NFVI)的标准化与部署模型 NFV是实现网络服务弹性部署的关键技术。本部分聚焦于ETSI NFV框架下的关键概念及其在实际部署中的挑战。 NFVI组件详解: 深入解析计算(Compute)、存储(Storage)、网络(Network)资源如何被虚拟化并抽象化,并讨论基于KVM、VMware ESXi在NFVI环境中的性能考量。 VIM(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器)的角色: 重点分析OpenStack Neutron如何作为主要的VIM组件,管理虚拟网络功能(VNF)之间的互联互通,包括VLAN、VXLAN和MPLS隧道在虚拟化层的映射。 VNF生命周期管理(LCM): 探讨MANO(管理与编排)框架中,VNF Manager (VNFM) 和 NFV Orchestrator (NFVO) 如何协同工作,实现VNF的实例化、扩展、升级和终止。 性能优化策略: 针对高吞吐量VNF(如虚拟防火墙、虚拟负载均衡器),详细介绍SR-IOV、DPDK等加速技术在NFVI环境中的配置、验证与故障排查。 第二部分:下一代企业WAN与数据中心互联技术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网络解决方案,重点关注SD-WAN和数据中心内部的高效互联技术。 第三章:SD-WAN架构设计与业务链的实现 SD-WAN已成为现代企业分支机构连接的主流范式。本书将从端到端的视角解析其架构。 关键组件功能解耦: 详细解析集中式控制平面(如vManage/控制器)与分布式转发平面(如CPE/边缘设备)间的交互协议和安全隧道建立过程。 智能路径选择算法: 深入探究基于应用SLA(延迟、抖动、丢包率)的实时链路质量评估机制,并展示如何配置策略路由(Policy-Based Routing, PBR)以确保关键业务流量优先走最优路径。 零接触部署(ZTP)与安全集成: 阐述如何利用云端控制器实现分支机构设备的快速上线,以及与现有安全基础设施(如云端防火墙)的集成,构建统一的安全策略。 多云互联的挑战: 讨论如何使用SD-WAN技术桥接本地数据中心与AWS/Azure/阿里云等公有云VPC之间的连接,重点解析云服务商提供的专用连接服务(如Direct Connect/ExpressRoute)如何融入SD-WAN拓扑。 第四章:数据中心网络Fabric的演进与BGP EVPN/VXLAN实战 随着东西向流量的激增,传统三层架构已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本章专注于基于VXLAN封装和BGP控制面的下一代Fabric技术。 VXLAN隧道原理剖析: 详细解析VXLAN的头部结构、VNI(Virtual Network Identifier)的分配机制,以及它如何解决传统VLAN的规模限制问题。 BGP EVPN作为控制平面: 深入讲解EVPN类型2(MAC/IP路由)和类型5(IP前缀路由)的报文格式和通告机制。对比传统基于Flood-and-Learn的Overlay网络的局限性。 Underlay网络规划: 强调Fabric底层(Underlay)应采用高性能的L3路由协议(如OSPF或ISIS)来保证IP可达性,并讨论ECMP(等价多路径路由)在Fabric中的应用。 边界网关(Border Leaf/Spine)设计: 阐述Fabric边缘设备如何与传统L2网络(如接入层或传统数据中心)进行地址解析和路由交互,包括MAC地址的学习与泛洪控制。 第三部分:深度网络安全防御与自动化运维 网络架构的复杂化要求安全防御必须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运维也必须走向自动化。 第五章: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模型与微隔离部署 传统的边界安全模型已失效,零信任模型成为新的安全范式。 ZTNA核心原则: 详细解读“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理念,并将其应用于用户、设备和工作负载的访问控制。 策略引擎与上下文感知: 探讨身份源(IdP)、终端检测与响应(EDR)系统如何为策略决策点(Policy Enforcement Point, PEP)提供实时上下文信息(如用户角色、设备健康度)。 基于策略的微隔离实践: 聚焦于东西向流量的阻断。介绍如何利用云原生网络策略(如Kubernetes NetworkPolicy)和基于硬件(如下一代防火墙/白盒交换机ACL)实现应用之间的最小权限访问控制。 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SOAR): 探讨安全事件触发后,如何通过自动化脚本或编排平台,自动调整网络策略或隔离受感染主机,缩短平均响应时间(MTTR)。 第六章:网络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与AI赋能运维(AIOps) 在高度动态的网络环境中,单纯的日志和告警已不足以支撑快速故障诊断。 从监控到可观测性: 区分传统监控(Metrics)与现代可观测性(Logs, Traces, Metrics)的差异,并介绍OpenTelemetry等标准在收集分布式网络系统遥测数据中的作用。 流分析与行为基线: 深入分析NetFlow/IPFIX数据,构建正常网络行为的“数字指纹”。讲解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检测异常流量模式(如横向移动、DDoS攻击的早期迹象)。 根因分析(RCA)的自动化: 探讨如何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告警、性能指标、拓扑信息),利用图数据库和因果推断模型,自动定位故障的根本原因,而非仅仅报告表象问题。 面向工程师的AIOps工具链构建: 提供一套实用的工具栈(如Prometheus/Grafana结合自定义分析脚本),帮助工程师构建面向自身网络的AIOps反馈闭环系统。 --- 本书特色: 架构前瞻性: 紧密围绕SDN/NFV、EVPN/VXLAN和ZTNA等业界未来五年的主流技术方向。 深度与广度兼顾: 既有对底层协议(如OpenFlow、BGP-EVPN信令)的原理剖析,又有对企业级部署场景的解决方案设计。 实战导向: 书中包含大量的架构图解、配置示例(侧重于概念模型而非特定厂商CLI),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架构设计能力。 适合读者: 资深网络工程师、网络架构师、数据中心运维专家、希望向云原生网络转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不像有些入门书籍浅尝辄止,也不像一些高级资料深奥到让人望而却步。它似乎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过滤器,只保留了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用、最核心、最能体现华为技术栈特色的那部分内容。例如,在学习VLAN和Trunking的时候,它并没有过多纠缠于IEEE 802.1Q的底层帧结构细节(除非作为扩展知识点),而是聚焦于如何使用华为设备快速、稳定地搭建起多用户隔离的网络环境,并且详细讲解了华为私有的Eth-Trunk(Eth-Link Aggregation)与标准LACP的区别和适用场景。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叙事风格,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目的性。我发现,当我看完一个章节后,我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它在实际企业网络中扮演什么角色”。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远比死记硬背命令要宝贵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系统性的网络思维,这对于我未来向更高级别的认证迈进,无疑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内页纸张的质感非常棒,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这对我们这种要对着屏幕和纸质书来回对照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最让我欣赏的是它的章节划分和内容逻辑。作者显然非常了解初学者在学习华为网络设备时的痛点,很多复杂的概念都被拆解成了非常易懂的小模块。举个例子,像OSPF邻居关系建立过程,它不是一股脑地抛出所有的报文类型和状态机,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一步步引导你理解LSA的生成、洪泛以及邻居建立的每一个细节。我以前在看官方文档的时候,总是感觉像在啃一本天书,晦涩难懂,但是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旁边手把手地教你,每一个术语后面都跟着清晰的解释和实际的配置命令对照。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从一开始的迷茫,迅速过渡到了可以动手配置和排错的阶段。翻开任何一页,你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知识点的精准把握和对读者学习体验的深切关怀,这绝对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教材可以比拟的。

评分

从一个对网络技术抱有热情但又缺乏系统学习路径的新手角度来看,这套书最让我感动的特点是它的“反焦虑”设计。网络技术更新迭代快,各种标准和协议令人眼花缭乱,很容易让人产生“学无止境,我永远也学不完”的恐慌感。但这本书却巧妙地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将庞大的知识体系分解成了可消化的“小剂量”。比如在讲解路由协议时,它会先用最简单的静态路由作为引子,然后引入直连,再过渡到RIP的简单矢量模型,最后才深入到OSPF的链路状态原理。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避免了初学者在初期就被复杂的算法和概念淹没。阅读体验上,作者大量运用了图示来辅助文字说明,尤其是一些数据流向的动态示意图,简直是神来之笔,让那些抽象的包封装和转发过程变得具象化。读完一个模块,我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简单”的豁然开朗感,而不是“天哪,这太难了”的挫败感。这种积极的反馈机制,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关键。

评分

我对技术书籍的评价标准一向比较苛刻,尤其是在涉及到实验操作层面时,如果步骤描述不够精确或者截图过时,那真是让人抓狂。然而,这套书在实验部分的呈现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输入这个命令”,而是深入解释了“为什么输入这个命令”,以及这个命令背后路由器内部处理机制的变化。记得我第一次尝试配置VRRP冗余备份时,总是在某个细微的优先级设置上出错导致主备切换不顺畅。拿着这本书的实验指南来对照,我发现原来是作者特别强调了一个隐藏的“抢占”细节,以及如何通过`preempt delay`命令来控制切换的平滑度。书里的截图清晰度极高,甚至连CLI界面的光标位置都标示得清清楚楚,这对于那些习惯于通过视觉确认操作进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实验拓扑图不仅美观,而且逻辑严密,直接就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模拟器环境(比如eNSP或GNS3)中进行复现。这种把“做中学”的理念贯彻到极致的做法,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跟着一个大师进行实战演练,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技能提升和自信心增强。

评分

我个人非常注重书籍的“工具属性”和“参考价值”,一本好的技术书,在看完第一遍后,还应该是一本随时可以查阅的“字典”。这套书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附带了详尽的“重点命令速查表”和“常见故障排查思路导引”。这些总结性的内容,简直是救急的神器。我最近在为一个客户排查一个跨VLAN通信延迟的问题时,就是直接翻到了关于二层转发和三层接口配置的章节,通过书中提供的“分层排故五步法”,迅速定位到了交换机SVI上因为MTU不匹配导致的丢包。如果不是书里有专门针对这种场景的排查步骤总结,我可能还要在复杂的日志中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它的索引做得非常细致,即便你不记得具体是哪个章节讲的某个小功能,通过关键词索引也能迅速定位到页码。这种贴合实际工作需求的细节设计,让它从一本“学习指南”升级为一本“案头必备的实战手册”,其价值远远超出了购买时的价格。

评分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评分

质量还不错。赞一个。

评分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评分

商品还行,纸张并不如想象的好,但是考虑价位,也还可以。只是物流让我无语,送到楼下就扔门卫处,连电话都不打一个,通知一下,要不是我上班路过,看见写了自己名字的包裹扔在地上,我都不知道被签收了。这个服务,不好意思,我得给个差评。

评分

挺齐全的!真心感觉好!对我有用处

评分

性价比很高,发货速度快。不错

评分

不错,比较实用!公司技术员让帮忙买的

评分

挺齐全的!真心感觉好!对我有用处

评分

包装不错,书的质量也挺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