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散打与套路基本技术图解
:17.00元
作者:王森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00930112
字数:22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利用高速摄像机和爱捷运动分析系统,将散打和套路的43项基本技术动作,以1/50秒的速度连续拍摄成像,并从中选取1100余幅图,用以分解这些技术动作。并且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对技术动作的关键点进行了论证,使读者在直观地欣赏动作和感受技术的同时,能更深刻地理解动作原理,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把握关键,提高动作质量。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套路基本技术,下篇为散打基本技术。在讲解武术散打基本技术之前,作者有意将套路基本技术部分作为本书的上篇,这是因为作者认为,套路的基本技术是武术的基础,先通过对武术基本技术的讲解,可使读者对武术基本技术动作更有深刻、细致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读者夯实基本功,循序渐进,练习散打复杂动作组合时有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书适合武术专业人员参考学习。
目录
上篇 套路基本技术
节 正踢腿
第二节 侧踢腿
第三节 里合腿
第四节 外摆腿
第五节 前扫腿
第六节 后扫腿
第七节 腾空飞脚
第八节 旋风脚
第九节 腾空摆莲
第十节 旋子
第十一节 侧空翻
第十二节 旋风脚连接技术
第十三节 腾空飞脚与旋风脚的连接技术
下篇 武术散打基本技术
节 左冲拳
第二节 右冲拳
第三节 左掼拳
第四节 右掼拳
第五节 左抄拳
第六节 右抄拳
第七节 弹拳
第八节 鞭拳
第九节 正蹬腿
第十节 侧踹腿
第十一节 鞭腿
第十二节 后蹬腿
第十三节 转身后摆腿
第十四节 夹颈过背摔
第十五节 挂臂勾踢摔
第十六节 推肩勾踢摔
第十七节 插肩过背摔
第十八节 抱腿前顶摔
第十九节 旋压摔
第二十节 抱腿上托摔
第二十一节 抱单腿浒
第二十二节 掀腿搂膝摔
第二十三节 跳换步抱腿打膝摔
第二十四节 抱腿打膝摔
第二十五节 钻人摔.
第二十六节 倒地打膝摔
第二十七节 抄腿勾踢摔
第二十八节 斜前进步打膝摔
第二十九节 接腿别腿摔
第三十节 抱腰勾踢摔
作者介绍
王森,男,1970年出生,山东平阴人,自幼习武,武术六段。 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留校任教,教育学原理研究生。1992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曾从事体育系武术普修、武术代表队、留学生等的教学训练工作.现承担民族传统体育系武术套路
文摘
序言
这本《散打与套路基本技术图解》简直是武术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应用和套路美学充满好奇,但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图解模糊不清,让人抓不住重点。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详尽的图示和清晰的步骤吸引住了。特别是关于散打部分,对于步法、闪避和有效进攻角度的讲解,配上那些精准的分解动作图,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教练身边,每一个细节都被细腻地捕捉。作者显然对散打的实战精髓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没有停留在花哨的招式上,而是专注于那些能在真正对抗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技术。比如对“寸劲”发力的图解分析,那张肌肉群受力的示意图,简直是点睛之笔,让我对如何将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有了具象的认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套书降低了入门的门槛;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它提供了精进和反思自身技术的机会。可以说,它在技术层面上的专业性和易懂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人爱不释手,忍不住一遍遍翻阅和模仿。
评分作为一名痴迷于寻找武术训练“捷径”的业余爱好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让我彻底放弃了对速成的幻想,转而拥抱了“扎实基础”的真谛。书中关于基础姿势稳定性的章节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看似枯燥,实则精妙。它用非常细致的图文对比,展示了“合格”与“优秀”姿势在承重分布上的微小差异,但正是这些微小的差异,决定了对抗中的胜负。例如,它深入剖析了人体在不同地面条件下的平衡点调整,这一点在户外的实战演练中至关重要。我曾以为自己对“站桩”的理解已经足够深入,但看了这本书对“虚领顶劲”的解构后,才发现自己过去只是在做表面的模仿。这本书真正教我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检查和修正,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自检清单”,这对于远离专业训练场馆的习武者来说,是无价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厚实,色彩鲜明,使得那些复杂的阴影和受力分析图看起来毫不费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末尾加入的“常见错误及纠正”小节。在学习散打时,我很容易陷入某些定势思维,比如攻击时身体前倾过多,导致被对手利用。而书中针对性地列出了这些“陷阱”,并配上了错误的示范图和正确的修正图,对比强烈,让人印象深刻。这种主动预判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的编排方式,体现了极高的教学设计水平。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术动作,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学习原理—模仿动作—自我检验—纠正错误。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对“技术”二字的理解变得更为立体和全面,它不再是孤立的招式,而是一套相互关联、彼此支持的身体技术体系。
评分我过去尝试学习一些传统武术套路时,最大的困扰就是“意、气、力”如何完美结合。很多书光谈意境,却不告诉你手的伸展幅度该到哪里,身体的重心转移如何才能做到流畅不滞涩。《散打与套路基本技术图解》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用现代的、几乎是工程学的视角去解构了传统动作的力学原理。我特别喜欢它对套路中“转换”环节的处理,比如从一个马步转向弓步时,过渡部分的呼吸配合和髋关节的旋转角度,都有明确的图示标记。这使得原本感觉飘忽不定的“套路感”变得可以量化、可以训练。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图解去练习,发现以往感觉僵硬的动作突然之间顺畅了许多,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终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这本书不仅教你“做什么”,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这种对内在逻辑的挖掘,对于追求武术深度的人来说,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充斥着模糊剪影和难以辨认姿势的武术书籍早就感到审美疲劳了。《散打与套路基本技术图解》的视觉呈现绝对是行业内的标杆。它的摄影质量高,光影处理得当,确保了每一个关键动作的细节都能被清晰地捕捉。这不是简单的“摆拍”,而是充满了动态美学的技术呈现。比如书中关于“缠丝劲”的几个连贯动作,通过多角度的特写镜头,把手腕、肘部和肩部的相对运动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即便没有老师在侧,也能准确把握动作的螺旋走势。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没有将散打与套路完全割裂,而是巧妙地在章节之间建立起技术上的共通性。这让我意识到,套路的训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为实战技术提供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身体控制训练。这种融会贯通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武术的理解边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