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辑录共三册:《五行连环拳谱合璧》(李口述 杜之堂辑录);《三十六剑谱》(李口述 杜之堂整理);《岳氏意拳五行十二行精义》(李原述 董秀生编辑);另外还有李口述、黄柏年整理的《形意拳谱》手抄本、《三才剑谱》等,根据情况可考虑收入本集 李存义 著;阎伯群,李洪钟 校注 李存义(1847年-1921年),字忠元,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师从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1911年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李存义的形意拳特点鲜明,兼有河北、山西形意拳的传承特征,融合了八卦掌、太极拳的一些技法风格,部分动作还保留了外家拳械套路的影子。李存义先生的武学著述,在我国形意拳发展目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奠定河北形意拳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促进等翻开这本厚重的书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每一招一式,每一个手眼身法的配合,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模糊不清的地带。我个人比较偏爱那种能够提供明确练习路径和常见错误纠正方法的书籍,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气功”或“玄学”描述,而是非常扎实地从基础功法的打磨入手,层层递进。比如对于“桩功”的阐述,不仅仅是告诉你“站稳”,而是细致地讲解了如何调整骨骼结构以达到省力的目的,以及在不同时辰下桩应注意的细节变化。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像我这样有一定基础,渴望突破瓶颈的习武者来说,无疑是找到了一个宝藏。每次阅读完一章,我都会立刻放下书本,到场地上对照练习,那种身体反应和书中所述的理论描述能够相互印证的感觉,是阅读其他武术书籍时难以获得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令人惊喜,纸张厚实,手感温润,那种老派武术书籍特有的韵味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传统武术的传承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寻找那些既有理论深度又注重实战应用的资料。市面上关于武学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反复研读,并且能在实践中找到支撑点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文字和图示的布局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复杂的动作要领时,能够清晰地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力点。作者在文字的选用上展现出深厚的国学功底,很多描述并非简单的机械动作指导,而是融入了对人体结构、力学原理乃至哲学思想的理解,这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从单纯的技术学习提升到了对武道精神的探索。那种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着实让人对后续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材,更像是一部凝聚了前辈智慧的珍贵典籍。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凝练,充满了古典武术典籍特有的韵味,读起来仿佛能听到昔日名师在耳边谆谆教诲。但这种古朴并不意味着晦涩难懂,作者显然深谙如何用现代读者的视角去解读和转化那些传统术语。我特别欣赏它对于“意”与“形”之间关系的探讨,很多流派往往只重其一而失其二,要么流于花架子,要么变成僵硬的体操。这本书却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教你如何将抽象的意念(比如“抱球”、“推山”)转化为具体的身体姿态和内劲的运行轨迹。这对于理解武术的精髓——如何在对抗中保持松柔而又具备瞬间爆发力——至关重要。对于那些对传统武学抱有敬畏之心,但又害怕被传统教条所束缚的同道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触动,是它对“学习者心态”的引导。很多武术练习者容易陷入“速成”的误区,总想着一招鲜吃遍天。但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强调“慢练”、“细品”和“持恒”。它用非常克制但有力的语言告诫读者,武学之道,如逆水行舟,稍有懈怠便会退步。特别是关于“听劲”和“触觉敏感度”的训练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如何通过枯燥的重复练习,将意识从表面的肌肉运动,深入到筋膜和关节的微小变化上。这种对训练过程的细致描绘,无疑是对急功近利者的当头棒喝,同时也为那些愿意脚踏实地、追求精益求精的习武者指明了方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刻苦”二字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单纯的体能消耗,而是一种专注的、有目的性的精神磨砺。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武术理论发展的人士,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系统性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并非仅仅罗列了一些孤立的招式或口诀,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从内功心法的筑基,到套路招式的拆解运用,再到实战中的针对性训练,逻辑链条清晰可见。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介绍招式时,总是会引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或前辈的批注进行旁证,这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可信度和深度。这让读者在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也能够对该功法的历史源流和演变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的“秘籍”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历史学、人体解剖学和实战经验的综合性武学专著,非常适合希望进行系统性、学术性研究的爱好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