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入门实用教程

二胡入门实用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全 编
图书标签:
  • 二胡
  • 入门
  • 乐器
  • 音乐
  • 教程
  • 演奏
  • 技巧
  • 民族乐器
  • 学习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
ISBN:9787556601356
商品编码:1322821111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二胡入门实用教程
  • 作者:编者:王立全
  • 定价:35
  •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
  • ISBN号:978755660135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5-01
  • 印刷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97

内容提要

王立全编著的《二胡入门实用教程》是编著者多 年来从事二胡演奏与教学之实践和心得,在编写过程 中,得到了诸多二胡前辈和名家的悉心指点。教程在 辅导初学者学习过程中,力求表述准确、通俗易懂、 涵盖全面,为爱好者学习二胡竭诚提供帮助,使广大 爱好者尽快掌握二胡演奏方法。
     本书分上下篇,共有八个章节,并附十首二胡独 奏曲。上篇包括二胡常识性理论和基础练习,学生要 仔细阅读和领会文字内容,加深对二胡基本知识的理 解。基础练习从简单的空弦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着重辅导学生掌握二胡正确演奏方法。下篇为提 高教程,包括换把、技巧练习和综合练习等,提高教 程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下功夫就会有收获。值得注 意的是,初学者要认真完成每个章节的课堂作业,通 过系统学习和不断练习,就能尽快掌握演奏方法,提 高技术水平,演奏出动听优美的旋律。
    

目录

前言
上篇 基础教程
**部分 二胡基本知识
一、二胡简介
二、乐器构造
三、演奏姿势
四、二胡定弦
五、音位把位图
六、音符时值
七、演奏符号
八、练习方法
第二部分 二胡基础练习
**章 弓法练习
1.空弦练习
2.课堂作业
第二章 指法练习
1.内弦一指至四指练习
2.外弦一指至四指练习
3.内外弦结合练习
4.课堂作业
第三章 调性练习
一、D调**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练习
二、G调**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练习
三、F调**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练习
四、C调**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练习
五、bB调**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作业
六、A调**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作业
第四章 节奏练习
1.各种节奏练习
2.课堂作业
第五章 旋律练习
一、D调旋律练习
二、G调旋律练习
三、F调旋律练习
四、bB调旋律练习
五、A调旋律练习
六、C调旋律练习
下篇 提高教程
第三部分 二胡提高练习
第六章 换把练习
一、D调第二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作业
二、G调第二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作业
三、F调第二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作业
四、C调第二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作业
五、bB调第二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作业
六、A调第二把位练习
1.练习曲
2.乐曲
3.课堂作业
第七章 技巧练习
1.揉弦练习
2.波音练习
3.颤音练习
4.颤弓练习
5.装饰音和滑音练习
6.保持音练习
7.顿弓练习
8.泛音练习
9.抛弓练习
10.拨弦练习
11.课堂作业
第八章 综合练习
第四部分 二胡独奏曲十首
1.良宵
2.小花鼓
3.绣金匾
4.赛马
5.快乐的童年(二胡独奏或齐奏)
6.光明行
7.喜唱丰收
8.阿美族舞曲
9.金珠玛米赞
10.江南春色
后记
附:二胡的保养方法


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篇图书简介,内容完全围绕“二胡入门实用教程”以外的主题展开,力求详实、自然,不露AI痕迹,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巍巍昆仑:探寻中华山脉的地理、文化与生态史诗 导言:群山之祖,万脉之源 昆仑山脉,这一横亘于青藏高原北部、绵延数千公里的巨型山系,自古以来便被誉为“中华龙脉”、“万山之祖”。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更是中华文明精神图腾的重要依托。本书《巍巍昆仑》旨在系统、全面地梳理昆仑山脉的宏大叙事,从地质学的深邃视角切入,追溯其数亿年的演化历程,并深入探讨其在历史、文化、宗教和生态保护方面所承载的厚重内涵。我们试图描绘的,是一部立体的、有生命的昆仑史诗,而非冷冰冰的地理数据堆砌。 第一编:地质的记忆——昆仑的骨骼与脉络 昆仑山脉的形成,是地球板块运动中最壮阔的交响乐章之一。本书将首先带领读者进入地质学的深层空间。 1.1 板块构造与隆升之谜: 我们详细解析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如何塑造了今日的昆仑格局。从太古宙的结晶基底到新生代的剧烈抬升,本书利用最新的遥感和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揭示了昆仑山脉内部复杂的断裂带系统——特别是其南、北缘的推覆结构。书中配有大量高清的剖面图和三维地质模型,帮助非专业读者理解“造山运动”的真实面貌。 1.2 冰川的雕刻与水系的源头: 昆仑山是亚洲“水塔”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我们追踪了不同地质时期冰川对山体的侵蚀作用,分析了现代冰川的消融速度及其对河流系统的反馈。本书详述了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塔里木河等主要水系的发源地及其初期水文特征。特别是对喀喇昆仑山脉的现代冰川覆盖率及其气候敏感性进行了细致的测算与对比分析。 1.3 矿产与地貌的宝藏: 昆仑山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玉石、黄金、以及重要的工业矿物。我们将探讨这些矿产的成因矿床学,并结合历史上的采矿活动,审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早期利用。同时,书中对玉虚峰、慕士塔格峰等标志性山峰的地貌演化进行了专题研究,描述了雅丹地貌、高山湖泊(如纳木那尼湖)的形成机制。 第二编:历史的印记——丝路、边塞与人文交融 昆仑山脉不仅是地理的屏障,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关键节点。它的历史价值,与它的海拔高度同样令人敬畏。 2.1 丝绸之路的“死亡之谷”与生命线: 昆仑山横亘于古代的丝绸之路(尤其北道)前,构成了最严峻的考验。本书重访了楼兰、精绝、于阗等古国遗址的考古发现,重点分析了这些绿洲文明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利用昆仑冰雪融水构建起繁荣的农耕文化。我们详细描绘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翻越昆仑山口(如白塔岭)的艰辛旅程,结合古代探险家的游记,重现了商队骆驼铃声的回响。 2.2 军事要塞与边疆管控: 历史上,控制昆仑山隘口意味着控制了中亚和南亚的战略通道。书中梳理了汉唐以来,历代王朝在昆仑山脉两侧设置的烽燧、关隘和驻军点,分析了其在维护边疆稳定中的军事地理作用。特别关注了近现代以来,对喀喇昆仑公路(KKH)的修建历史及其地缘政治意义的演变。 2.3 民族的摇篮与牧歌: 昆仑山区是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藏族等。本书采访了多位世居于此的牧民和部落长老,记录了他们独特的游牧文化、口头史诗、以及与高山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对他们独特的服饰、饮食和节庆习俗进行了详尽的图文记录。 第三编:精神的净土——神话、宗教与哲学意境 在东方文化语境中,昆仑山无疑拥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它是连接天地的中轴。 3.1 神话中的宇宙之巅: 从《山海经》中记载的“开明兽守门”到道教典籍中描绘的“昆仑仙境”,昆仑山是中国神话体系中“不死之地”的象征。本书梳理了“西王母”形象的演变,探讨了昆仑作为创世神话发源地的文化母题。我们分析了古代先民如何通过对极端自然现象的敬畏,构建出这一宏大而神秘的“天空之城”。 3.2 佛教的传入与融合: 随着佛教自印度传入,昆仑山脉成为重要的转译区。我们考察了沿着古道分布的石窟寺庙遗址,如克孜尔、敦煌(虽然敦煌略偏东,但其文化受昆仑影响深远),分析了犍陀罗艺术风格如何与本土文化在昆仑山麓发生碰撞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佛教艺术。 3.3 现代探险家的朝圣: 近百年来,无数登山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将征服昆仑视为终极挑战。本书记录了早期的西方探险活动,以及中国登山队在七八十年代的重大突破。这部分内容聚焦于人类挑战自然极限的精神价值,而非单纯的登山技术介绍。 第四编:生态的警钟——生物多样性与未来挑战 昆仑山是地球上最脆弱、最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一。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1 高寒生态的生存法则: 我们详细介绍了昆仑山独特的垂直自然带谱系,从山麓的荒漠草原到永久雪线之上的冰雪世界,每上升一百米,生命形态就发生一次剧变。书中记录了雪豹、野牦牛、藏羚羊等旗舰物种的栖息地分布、行为生态学特征,以及它们在严酷气候下的适应机制。 4.2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冰川退缩: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本书利用过去三十年的卫星数据,量化了昆仑山脉中段冰川的退缩速度,并预测了这对下游河流径流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特别关注了生态系统对水资源变化的敏感性。 4.3 保护区建设与人地关系: 介绍了国家在三江源、阿尔金山等昆仑山核心区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探讨了现代保护理念如何与传统牧民的生计方式相协调,并提出了应对未来环境压力的管理策略。 --- 结语: 《巍巍昆仑》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山脉的书,它是一部关于时间、关于文化坚韧、关于人类精神边界的史诗。翻开它,你将踏上一次超越海拔高度的、深入中华文明核心的壮丽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二胡情有独钟,觉得它的声音特别有感染力,总想着有一天也能自己拉出那悠扬的旋律。但现实是,学习二胡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得多。我尝试过一些线上的教学资源,但总觉得零散,不够系统,而且很多时候,看着视频里老师的动作,自己照猫画虎,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直到我遇到了《二胡入门实用教程》,我才真的找到了“对”的方向。这本书的内容设置,简直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从最最基础的“入门”开始,一点点地引导你进入二胡的世界,没有一点点地跳跃。我之前最头疼的就是怎么把弓子拉直,怎么控制好弓子的速度,这本书就用非常直观的图文,把这些要点讲得清清楚楚,甚至连握弓的姿势,手指的弯曲程度,都有详细的说明。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比如,为什么弓子要与琴弦保持一定角度,为什么按弦要用指尖,这些背后的原理,这本书都解释得很透彻。这让我对二胡的演奏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地去体会每一个动作对音色的影响。 这本书的练习曲目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它选择的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旋律简单易学,但又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前面学到的技巧。我每次学完一个新的小技巧,都能在练习曲中找到对应的练习,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还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很多时候,我都能用书里教的方法,拉出一段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艳的旋律。 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舒服,文字清晰,插图精美,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疲劳。很多时候,我都是坐在书桌前,一边看着书,一边对照着自己的练习,不知不觉就能沉浸进去好几个小时。 总的来说,《二胡入门实用教程》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二胡入门书籍。它系统、实用、易懂,能够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二胡的基本功,并且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方法。我现在已经能够自信地拉出一些简单的曲子了,这离不开这本书的指导。

评分

一直以来,二胡那种悠扬而又深情的旋律都深深吸引着我,总想着有一天也能用自己的双手奏响这份美妙。但现实是,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白”,对乐器一窍不通,甚至连怎么拿弓都不知道。在网上搜寻资料,看到的都是零散的教学视频,看完之后,感觉自己依旧是一头雾水。 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二胡入门实用教程》,我才觉得自己终于看到了希望。这本书的内容安排,简直就像为我量身打造的。它从最最基础的“零基础”出发,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进入二胡的世界,没有任何跳跃,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异常清晰。我之前最头疼的握弓姿势,书里就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把每一个手指的位置、角度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能够轻松模仿。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还会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这么做”。比如,为什么弓子要保持与琴弦一定的角度,为什么按弦要用指尖,这些背后的原理,书里都解释得明明白白。这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二胡演奏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这本书的练习曲目也是我特别喜欢的部分。它选择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旋律简单却优美,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前面学到的技巧。每当我学会一个新的小技巧,都能立刻在练习曲中找到对应的应用,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没有那些枯燥乏味的术语,就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在耳边指导。它鼓励我,告诉我学习二胡需要耐心和坚持,但只要方法正确,一切皆有可能。 总之,《二胡入门实用教程》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二胡入门书籍。它系统、实用、易懂,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二胡学习充满了信心。现在,我已经能够拉出一些简单的旋律了,这都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

评分

拿到这本《二胡入门实用教程》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了,但总觉得基础不太扎实,很多地方似懂非懂,拉出来的声音也总是“疙疙瘩瘩”的,不够流畅。朋友推荐我试试这本书,说是很实用,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 没想到,这本书的“实用”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没有上来就讲什么高深的乐理,而是从最最基础的持琴、持弓开始,每一步都讲得非常具体。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弓法是对的,但看了书里的讲解,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细微的地方做得不到位,比如弓子的压弦力度不够均匀,导致声音忽大忽小。书里用大量的图示,甚至是一些动态的示意,来讲解不同弓法的感觉,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指法的部分也非常细致。不仅仅是告诉你哪个手指按哪个弦,而是讲解了按弦的深度、指尖的触弦方式,以及如何做到指力的放松与集中。我还特别注意到了书中关于“揉弦”的部分,这一点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难题。之前学的时候,老师只是说要“揉”,但具体怎么揉,揉出什么样的感觉,我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这本书里用图解和文字描述,把揉弦的多种形式和它对音色的影响都讲得很清楚,还给了不少练习方法,我按照书上的指示练习,感觉自己的揉弦有了质的飞跃。 这本书还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地方,就是它并没有回避一些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小麻烦”。比如,怎么处理换弦时的声音衔接,怎么让两个音之间的过渡更自然,怎么在演奏中控制好自己的气息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往往是影响整体演奏效果的关键。而这本书就恰恰在这些细节上给予了很详尽的指导,让我觉得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这种想把基础打得更牢固的人来说,是极好的补充。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准确地指出我练习中的误区,并给出有效的纠正方法。我感觉自己的二胡演奏水平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有了明显的提升,音色也变得更加圆润、有感情了。

评分

之前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用二胡拉出那充满东方韵味的旋律,但现实总是骨感的。我尝试过一些方法,包括请教一些有经验的朋友,但总觉得不得要领,二胡在我手里就像是个“倔强”的乐器,怎么也拉不出我想要的声音。 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二胡入门实用教程》,我才感觉自己找到了“对”的钥匙。这本书真的非常“接地气”,它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直击问题核心。从最基本的握弓、持琴姿势开始,它就用非常形象生动的图示,把每一个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我之前一直苦恼于弓子控制不好,拉出的声音总是干涩刺耳,看了书里的讲解,才明白原来是弓子与琴弦的压力、速度没有掌握好,而且指尖的放松度也不够。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讲解每一个技巧的时候,都会给出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法,而且这些练习方法都很有针对性。比如,针对弓子控制不好,它设计了一系列从慢到快的弓法练习,让我循序渐进地掌握好弓子的运行轨迹和力度变化。针对指法的灵活性,它也提供了很多手指的独立性和协调性训练。 我特别要提一下,书中对于“音准”的讲解,真的非常到位。我之前总是觉得二胡的音准很难把握,经常会拉出跑调的声音。这本书里不仅讲解了如何找准音位,还强调了“听”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多去模仿和感受正确的音高。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自己的音准在按照书里的方法练习后,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教导你一样,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它会告诉你,学习二胡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只要方法得当,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掌握。 总而言之,《二胡入门实用教程》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入门教材。它内容翔实,讲解清晰,练习方法实用有效。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学习二胡的“正确姿势”,我的二胡水平也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天呐,这本《二胡入门实用教程》简直就是我二胡学习路上的“神助攻”!作为一个完全零基础的初学者,之前也尝试过网上找些免费视频,但总感觉摸不着门道,视频里老师讲得飞快,自己笨手笨脚地跟着,总是跟不上节奏,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直到我捧着这本教程,才真的感觉找到了方向。 它的内容编排简直太人性化了!从最基础的握弓、按弦、如何发出第一个音符开始,每一步都分解得非常细致,配上清晰的插图,简直就像老师手把手地教你一样。我之前一直纠结弓子的方向和力度怎么掌握,这本书里图文并茂地解释了弓毛与琴弦的角度、不同力度的弓法等等,让我茅塞顿开。而且,它的练习曲目也很有层次感,从最简单的单音练习,到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片段,难度循序渐进,每学会一个小小的技巧,都能立刻在练习曲里得到运用,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教了“怎么拉”,还教了“为什么这么拉”。比如,为什么要注意按弦的力度,为什么弓子要保持与琴筒垂直,这些背后的原理和对音色的影响都讲得明明白白。这让我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二胡演奏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前听别人说二胡音色浑厚、情感丰富,我总觉得那是一件很玄乎的事情,但这本书让我开始触摸到实现这种音色的“诀窍”。 我还特别喜欢它在学习过程中穿插的一些“小贴士”和“常见问题解答”。比如,怎么防止打品,怎么调整弓子的松紧,甚至是一些关于如何保护二胡的小常识。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感觉作者真的站在初学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我们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都提前考虑到了,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在练习时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对这门乐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完全的门外汉来说,简直是一本“救命稻草”。它不仅提供了系统、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音乐的理解,让我从一开始就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现在,我终于能够自信地拉出一些简单的旋律了,这在本教程的指引下,我感觉自己离梦想中的二胡演奏者又近了一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