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科技媒体、十大VC、BAT3M联合推荐;病毒营销的缔造者、硅谷传奇投资人TimDraper推荐作序
市场上有大量关于互联网公司如何做营销的书,但绝大多数陷于“烧钱投入”和“体力劳动”两种路数。实际上,在大洋彼岸的硅谷,一种全新的职业——增长黑客,正在逐渐*领和重塑互联网行业营销和增长的理念。
书中列举的诡谲、奇巧的商战打法,狡黠之余却也透露出增长黑客的那种桀骜不驯与天马行空的嬉皮士精神。本书收录了大量类似的“黑科技”和“不为人知”的案例,将为读者打开全新的视角。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增长黑客”这一概念近年来兴起于美国互联网创业圈,很早是由互联网创业者SeanEllis提出。增长黑客是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他们能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难以企及的高度通盘考虑影响产品发展的因素,提出基于产品本身的改造和开发策略,以切实的依据、低廉的成本、可控的风险来达成用户增长、活跃度上升、收入额增加等商业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用“技术”来让产品获得有效增长。
范冰,网名XDash。北京乐游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二次元动漫项目“高能贩”产品总监。曾任职盛大创新院,担任“WiFi万能钥匙”产品经理。中国很早的个人站长及共享软件开发者,科技博客“同步控”创始人,资深自媒体及专栏撰稿人,网络营销机构顾问。业余是自由设计师与开发者。
★互联网很有趣的地方在于,永远存在一种可能,让你可以零成本获得巨大的用户。增长黑客几乎是企业运营术语中出现的很晚的词汇,可偏偏又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很被津津乐道的一环。很高兴中国终于有了这样一本研究增长黑客的书,尤其是大量的本土案例,这是国外书中无法获得的宝贵财富。
——陈大年
盛大网络、连尚网络(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
★每个创业团队都要面对“增长”的挑战,期待这本书让你了解并掌握黑客增长术的方法与技巧,不再束手无策。
——冯大辉
丁香园CTO
★任何一个产品或服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都需要增长。一个产品能否获得增长,从小众扩展到大众,关键在用户群的选择,以及针对性的推广和传播策略。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现了产品成功背后的秘密。这本书是创业者,公司产品、市场和运营人士必读书籍。
——吴疆
迅雷首席产品官
★创业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如何用巧妙的方法较高效的获得很多的资源和用户——这就是增长黑客的智慧。本书里面很多的案例希望能启发和帮助到你,让你的创业更加“简单”。
——刘成城
36氪CEO
★很惭愧,要不是范冰撰写此书,我还不知道“增长黑客”的概念,看了试读篇章以后,干货满到有噎死人的感觉,鲜活的案例较大的特点,于是去各种搜索“增长黑客”,强力推荐。
——苏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好产品App创始人
★黑客增长术基本是硅谷互联网公司必备的基础能力,但国内这块还刚起步,而系统性的操作方式更少,希望范冰的这本书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王华东
经纬创投合伙人
第1章
增长黑客的崛起
1.1 创业家的黑暗前传
1.2 增长黑客的胜利
1.3 什么是“增长黑客”
1.4 增长黑客的职责和特质
1.5 一切用数据说话
1.6 增长黑客担任的团队角色
1.7 如何招聘增长黑客
1.8 如何成为增长黑客
1.9 增长黑客的常用工具箱
第2章
创造正确的产品
2.1 Instagram重生记
2.2 PMF,探寻产品与市场的完美契合
2.3 拒绝昂贵的失败
2.4 需求,催生产品的第1原动力
2.5 用Z小化可行产品验证需求
2.6 产品早期是否需要适配新的平台环境
2.7 “行胜于言”的用户调研
第3章
获取用户
3.1 筛选你的种子用户
3.2 从Z笨的事情做起
3.3 社交红利:蕴藏在开放平台下的流量矿藏
3.4 用数据抓取“借鸡下蛋”
3.5 内容营销:打造持续输出的传播引擎
3.6 搜索引擎和应用商店的优化营销
3.7 捆绑下载
3.8 排排坐,吃果果
3.9 用嵌入式代码和小挂件让你的品牌无所不在
3.10 宣传报道的文案撰写
3.11 从线下到线上
3.12 海外扩张
第4章
激发活跃
4.1 职场社交巨头的用户激活秘诀
4.2 A/B测试,网站活跃率提升的法宝
4.3 移动应用的A/B测试
4.4 另辟蹊径,降低用户活跃门槛
4.5 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
4.6 游戏改变世界
4.7 我,机器人——脚本自动化运营
第5章
提高留存
5.1 留存与流失
5.2 优化产品性能
5.3 有损服务——放下不必要的坚持
5.4 引导新用户快速上手
5.5 社交维系与社交解绑
5.6 设计唤醒机制
第6章
增加收入
6.1 免费的世界
6.2 免费午餐的终结
6.3 重定向广告,寻找消费者的热追踪弹
6.4 看Wet Seal如何抓住时尚的脉搏
6.5 用互联网思维在微信里卖月饼
6.6 变惩为奖,堵不如疏
6.7 建立商业智能系统以小博大
第7章
病毒传播
7.1 用病毒传播撬动增长的杠杆
7.2 坏事传千里——Bug营销
7.3 借势营销,乘势而上
7.4 构建产品体外的病毒循环
7.5 产品内置的传播因子
7.6 病毒传播中的用户心理把握
7.7 用邮件提醒增强传播效率
7.8 病毒传播的策划与打磨
第8章
完整案例集
后记 增长黑客的职业道德
附录A 增长黑客应当关注的常用指标
附录B 国外优秀增长黑客名单
世界上从来不缺乏聪明的头脑,为什么直到Z近,“增长黑客”的概念才开始流行呢?或许近年来,游戏规则正在悄然改变。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工具降低了初创团队的开发门槛,Google Analytics、Mixpanel等“即插即用”的服务只需开发者在程序/网页内嵌入几行代码,就能一条龙式地以低成本实现数据采集、渠道统计、设备追踪、用户使用行为分析等功能。初创企业再也无须抽调专门人力“重复发明轮子”,就能用Z小的代价快速搭建和测试产品,获取影响产品性能的各项指标。配套工具的唾手可得,让初创团队得以着眼于产品增长本身。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出于扩大市场份额、构建生态系统、完善配套服务、探索盈利途径等需要,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开放生态,并发布了配套的API供开发者调用。开发者通过接入平台,能够直接调用平台的身份授权、用户关系、内容数据,以及计算能力。产业的融合为初创企业带来更多变革和创新机会,也为富于寻找增长点的增长黑客们提供了闪转腾挪的全新舞台。
当然,营销费用的水涨船高也成为推动“增长黑客”兴起的重要原因。StumbleUpon增长部门主管艾伦·琴(Aaron Ginn)曾这样形容:“用户正在一个溺水沉没的过程中。他们开始不再在意下一个神奇产品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不管它有多好。分发才是现在每一个产品和创业公司需要解决的Z大问题。”以移动应用为例,2011年Z有效的移动应用推广方式是Admob,当时具有先见之明的游戏厂商只需要花5万美元把中国区的流量全部买断,每天就能获得140万个点击和1.2万名新增用户。2012年前后,市场主流渠道的应用单用户激活成本约为1元钱左右,两年之后成本又上升了3~5倍,某些特殊品类的应用如游戏、电商,单用户激活成本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几十甚至上百元。曾经靠砸钱就能堆起用户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开发者们不得不想破脑袋探寻更多的途径和偏门,于是曾经被视作有违商业道德的“刷榜”开始大行其道,甚至固化为一些手机游戏公司的长效机制。对于成本吃紧的初创团队而言,大量的经费投入是无法负担的,寻求砸钱之外的突破口就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催生了新一轮创业的热潮,市面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团队,这在客观上也唤起了产品增长的需求和对增长黑客的推崇。
目前,“增长黑客”正在成为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新风潮。据全球**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机构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er)调查显示,70%的高科技公司已经设置了“增长黑客”或者与之类似的技术营销类职位;前瞻客(Forrester)研究公司和天狼星(Sirius Decisions)咨询公司也在相关报告中提倡了企业设立类似职位的重要性。2013年11月,第二届Growth Hacker Conference在美国山景城举办。次年2月,第1届大型增长马拉松(Growthathon)也在硅谷完成首秀,比赛为创业公司中赢得Z多用户的增长黑客颁发优胜荣誉。这一切都促进了对“增长黑客”概念的普及。而在中国,这一概念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所熟悉和认同。
……
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产品和用户。我之前习惯于从产品功能、技术优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驱动产品成功和用户增长的,往往是那些更深层次的用户需求和心理机制。书中关于“病毒式传播”的讲解,让我对“分享”这个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价值的认同。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现了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让用户在享受产品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主动地成为产品的传播者。它不是那种“你知道了这些就能成功”的书,而是那种“你读了这些,会让你对增长这件事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启发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增长之道”的书。它让我从一个“产品开发者”的心态,转变为一个“增长设计者”的心态,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思维升级。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很多关于创业和增长的书籍,但大部分都停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给出的建议也往往是“要么做得更好,要么做得更独特”,这种模糊的指导对于实际操作来说,帮助甚微。这本书却完全不同,它提供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增长路径。作者在讲解“疯传”这个概念时,将它拆解成了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并详细解释了每一个因素如何影响产品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触发器”的分析,以及如何设计巧妙的触发器来让用户在不经意间成为产品的推广者。它不是那种让你一看就昏昏欲睡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例子和鲜活的洞察。当我读到关于如何利用用户的情感共鸣来驱动产品传播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一些我曾遇到过的、传播极广的产品案例,也终于明白了它们成功的底层逻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伟大的产品不仅仅是功能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它能否触动人心,并在用户心中引发共鸣,从而实现自发的传播。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而内容更是将“秘籍”和“疯传”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我所熟悉的一些成功产品,它们究竟是如何做到如此疯狂的传播的?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它不仅仅是讲“如何增长”,更是讲“如何让增长可持续”。书中关于用户获取、激活、留存、推荐和收入(AARRR)的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成功案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激活”和“推荐”这两个环节的深入剖析,因为这两个环节往往是很多初创公司容易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部分。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即使花大价钱推广,也无法获得持续的增长,而另一些产品,却能凭借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迅速占领市场。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增长框架,让我看到了清晰的增长路径,不再是盲目摸索,而是有方向、有策略地前进。
评分这本书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泛泛而谈,讲一些模棱两可的“方法论”的书,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它的深度和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产品迭代和用户行为分析的部分,作者简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一步步剖析用户心理,并给出了极其具体的 actionable insights。书中提到的AARRR模型,被拆解得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解,更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模型来驱动增长。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增长过程中的“脏活累活”,比如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复杂性,而是坦诚地分享了如何克服这些挑战,以及在数据驱动决策时可能遇到的陷阱。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着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搭建自己的增长体系。那些关于种子用户获取、病毒传播机制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小小的 A/B 测试撬动巨大的用户增长,都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它不是一本让你看了之后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的书,而是让你看完之后,立刻想要冲到电脑前,开始尝试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增长黑客”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总觉得它带有一些神秘感,甚至有些“捷径”的意味。然而,阅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增长黑客并非凭空产生的魔法,而是一套系统性的、科学的增长方法论,它融合了营销、产品、技术和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反复强调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增长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它不是简单地追求用户数量的增长,而是更注重用户质量和留存。书中关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的讲解,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来提升LTV,让我对用户的长期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对于那些初创企业而言,书中关于资源有限情况下的增长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方式来获取用户,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最少的资源,撬动最大的增长杠环。那些关于社群运营、内容营销、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社交裂变来吸引用户的案例,都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