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平台的视觉设计:版式设计原理(全彩) | ||
| 定价 | 69.9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7/1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日)佐佐木刚士,风日舍,田村浩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28页 | |
| 字数 | 230.4 | |
| ISBN编码 | 9787121311352 | |
| 重量 | ||
本书是佐佐木刚士先生继《版式设计原理》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用图例讲述每个知识点,并配以简明扼要的图注,清晰而准确地表达出每一个要点。这些看似简单的图例富含了大量的设计构思,从版式结构、字体字号行距的选择、图片照片的比例和色彩、标题及标点符号的加工处理,甚至是段藩分隔线的风格等各个方面给读者以丰富的灵感。相信此书能够帮助读者避免或者减少在实际工作中的困惑与彷徨。
1 排版的基础理论 1
首先需要知道的
1 什么是排版 2
2 排版包括什么 3
3 进行排版的方法 4
4 能传递信息的排版方式 5
5 思考如何分割画面 6
6 引导视线的方法 8
7 构成书籍的要素 10
8 构成杂志的要素 12
封面的设计
9 纸媒的尺寸 14
10 印制出版物须知的符号是什么 15
11 版面是什么 16
12 从文字角度设计版面的方法 17
13 编辑版心的要点 18
14 注意分栏排版的作用 20
15 影响杂志版面的排版 22
16 版式是什么 23
在版式设计中,如何选择字体
17 捕捉文字的形象 24
18 日文字体介绍 26
19 西文字体介绍 28
20 粗细和系列 29
21 分类使用不同系列的字体 30
22 表示文字大小的单位 31
23 日文和西文的混合编辑 32
24 选择合适的行距和字距 34
25 突出文字的方法 36
26 文字要素在版面中的功能 38
在版式设计中,如何处理图片
27 图片的排版 40
28 图片的处理方式和图片的形象 42
29 在杂志版面上处理图片时的注意事项 43
在版式设计中,如何搭配颜色
30 在排版中对颜色的灵活使用 44
31 颜色的选择会左右杂志版面的整体印象 46
版式设计中的方法论
32 对齐 48
33 重复和节奏 49
34 对比 50
35 音调 51
36 协调性 52
37 融合 53
38 网格状排版 54
39 自由排版 55
40 留白 56
41 图版率 57
42 图版的对比率 58
43 文字的对比率 59
2 从实例学排版 61
1 文字的排版1 62
2 文字的排版2 64
3 文字的排版3 66
4 文字的排版4 67
5 文字的排版5 68
6 文字的排版6 70
7 文字的排版7 72
8 文字的排版8 73
9 图片的排版1 74
10 图片的排版2 75
11 图片的排版3 76
12 图片的排版4 77
13 图片的排版5 78
14 图片的排版6 79
15 图片的排版7 80
16 图片的排版8 81
17 节奏和平衡1 82
18 节奏和平衡2 83
19 节奏和平衡3 84
20 节奏和平衡4 85
21 富有动态的排版 86
22 整齐划一的排版 87
23 沉稳的排版 88
24 内容丰富的杂志排版1 89
25 内容丰富的杂志排版2 90
26 自由排版 92
27 在假想的方格上排版 93
28 图片占比高的排版 94
29 图片占比低的排版 95
30 版式范例1 96
31 版式范例2 97
32 展现颜色的排版1 98
33 展现颜色的排版2 99
34 展现颜色的排版3 100
35 展现颜色的排版4 101
36 目录的排版1 102
37 目录的排版2 103
38 商品目录的排版 104
39 折叠式传单的排版 106
40 广告传单、海报的排版1 108
41 广告传单、海报的排版2 109
42 广告传单、海报的排版3 110
43 广告传单、海报的排版4 111
44 广告传单、海报的排版5 112
45 广告传单、海报的排版6 113
本书附录
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1 装订 114
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2 约定符号 116
索引 118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在“跨平台”这个关键词上带来一些革命性的见解。鉴于现在用户在手机、平板、桌面端甚至智能手表上都有交互需求,一套真正能够无缝切换的视觉语言系统构建方法论显得至关重要。我本以为这本书会详细拆解构建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时,版式组件层级如何设计才能轻松适配不同分辨率和交互模式。书中确实提到了响应式设计,但更多的是从基础的“缩放”和“裁剪”层面进行阐述,缺乏对“上下文感知界面”设计的深入探讨,比如如何在不丢失品牌核心视觉识别的前提下,针对特定设备的操作习惯(比如触控精度、焦点导航)进行深层次的版式重构。对于App UI开发人员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编写出弹性布局代码,而这本书更多是停留在“画图”层面,没有触及到如何将这些版式概念高效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代码结构或组件库规范。这种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鸿沟,让依赖技术实现创意落地的我感到一丝遗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全彩印刷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那些设计案例的色彩过渡和细节处理得相当到位,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是下了血本的。不过,我拿到书后主要关注的是它内容上的实用性。我本以为它会深入讲解如何利用现代设计软件的最新功能去实现那些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比如动态图形在版式中的应用,或者如何用AI工具辅助进行快速排版布局的探索。很遗憾,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更偏向于传统的、更偏向于理论基础的讲解,对于我这种迫切想知道如何将前沿技术融入到日常工作流中的设计师来说,略显保守。尤其是在谈到移动端界面的响应式布局时,内容更新的速度明显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很多案例停留在几年前的设备尺寸标准上,这让我在尝试将其应用到最新的折叠屏设备或高清大屏平板上时,总觉得需要自己再做大量的二次转化和思考,没有提供直接可用的、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我更期待的是那些能让我工作效率瞬间提升的“黑科技”技巧,而不是重新温习已经被大众熟知的基本原则,毕竟市面上类似的理论书籍已经不少了。
评分我对排版中的字体处理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尤其是对于复杂信息层级中标题、副标题、正文和注释之间的微妙关系处理。这本书在字体层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字体的选择和基础的粗细对比上,这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来说,信息增量有限。我热切期待的是关于“信息架构的可视化表达”的深度解析,比如如何用排版结构来暗示内容的权威性、紧急性或从属关系,特别是在多语言环境下(比如中英文混排的版式调整),那种需要精细微调字间距、行高和对齐基线才能达到的视觉和谐感。这本书虽然提供了大量的视觉案例,但它们更像是静态的艺术品展示,而非可供拆解、可被复制的“设计模式”。我希望能有一整章专门剖析“如何在保证信息层级清晰的前提下,通过大胆的排版创新来重塑品牌叙事”,而不是将这些复杂的挑战一笔带过,留给读者自己去摸索那条充满荆棘的实践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视觉呈现确实赏心悦目,全彩印刷带来的冲击力毋庸置疑,那些精心挑选的版式范例,无论是传统印刷品的对称美学,还是现代网页的模块化结构,都展现了设计师对形式感的精准拿捏。然而,作为一本面向“视觉设计”的书,我对它的“用户体验”和“交互逻辑”的探讨深度略感不满。在今天的数字产品设计中,版式绝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它直接决定了用户能否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完成任务的效率。书中对用户测试、A/B对比测试在版式优化中的作用几乎没有提及,更没有展示如何通过数据反馈来迭代和优化现有的布局结构。如果一个版式再漂亮,但用户跳出率极高,那它的价值必然大打折扣。我本以为能看到“如何通过版式调整提升关键转化路径的点击率”这样的实用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静态的、主观的美学判断上,这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纯数字产品设计领域显得有些单薄。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讲得非常扎实,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好的入门教材,它系统地梳理了版式设计的历史脉络和核心原则,比如黄金分割、网格系统在不同媒介上的应用差异,以及如何通过字体的选择和字号的对比来引导用户的视觉焦点。我尤其欣赏它对“留白”哲学性的探讨,将空白不仅仅看作是未被使用的空间,而是积极的构成元素来对待,这确实提升了我的设计思维层次。然而,当我试图将其与实际项目中的复杂需求对接时,就发现有些力不从心了。例如,在处理电商详情页这种信息密度极高、需要同时满足品牌调性与转化率目标的复杂版面时,书中给出的案例大多是简洁、艺术化的作品集展示页,缺乏那种“高压”环境下的设计取舍和权衡过程。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在一屏内有效传达十条关键信息而不显得拥挤”的实战技巧,以及设计师在面对客户不断提出的、略显矛盾的需求时,如何运用这些基本原理进行巧妙的视觉语言折衷,而不是仅仅展示完美无瑕的理想状态。这种从理论到残酷现实的“落地”环节,在书中着墨不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