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在中古世紀是禁忌般的存在,在西方歷史中時常被視為是干擾心靈的邪念之一。在啟蒙運動時期,歐洲社會對於好奇心不再帶有偏見,反而認為它是能夠開展人類未來的利器,也因此造就了史上大規模的新思潮與科學上的大突破。
作者簡介
伊恩 萊斯里
專事寫作心理學、社會趨勢及政治相關文章,作品散見於美國網路雜誌《Slate》、《經濟學人》、《衛報》、《泰晤士報》及英國文學雜誌《格蘭塔》(Granta),曾出版過《不說謊,我們活不下去!》(Born Liars)一書,現居倫敦。
譯者簡介
林威利
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畢。熱愛翻譯,熱愛轉換智者言語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切感動與驚喜,相信無論在何時何地、面對何人何事,好奇心都是人類心識凝鑄智慧結晶必不可少的種子。
★國外各大媒體爭相推薦!
《紐約時報書評》、《美國科學人MIND》、《舊金山書評》、《華爾街日報》《科學家雜誌》、《圖書館學刊》、《科克斯書評》……
「萊斯里描繪出好奇心多樣化的面貌,同時告訴我們,若太過依賴搜尋引擎或是將太多記憶寄放於雲端將會發生什麼事。這本書透徹地讓讀者了解現今的社會與經濟趨勢是如何阻礙人類好奇心的發展。」──《紐約時報書評》
「萊斯里的書十分引人入勝,一個接著一個新奇的想法順暢的流動著。他在如何塑造人類思想這方面此起彼落的爭論中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想法。」──《美國科學人MIND》
「充滿洞察力與解答的一本書。萊斯里秉持著信念撰寫這本書,不僅照亮了心理學當中的問題,也揭開了社會趨勢和政治中所包含的議題……是一本能照亮讀者心靈的著作。」──《舊金山書評》
「萊斯里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寫下人類對於深入學習和發展專業知識的需求和渴望。」──《華爾街日報》
「如果你不是那種好奇寶寶,那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真正看懂這本書。但如此一來你就會錯失探索有趣科學世界的機會,也不會知道為什麼人類會督促自己去學習,以及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抗拒獲取新知的力量。」──《科學家雜誌》
「為了對未來的教育造成更深刻的影響,作者以更基於探究的方法提出了強烈的訴求。強力推薦各個領域的教育工作者們都要閱讀這本書。萊斯里正中了教育的真正核心,讓學生們透過重拾好奇心,搖身一變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興學習者。」──《圖書館學刊》
「奧美創辦人大衛?奧格威深信,至棒的廣告寫手之所以特出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對天底下的任何事物都有永不滿足的好奇心。時至今日,正如伊恩所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需要配備與廣告人相同的高度好奇心。伊恩在這本傑出的書當中告訴我們:至顯而易見的想法都已經被實現了,那麼我們能做的就只剩下去開發新的事物了。」──羅利 蘇德蘭(Rory Sutherland),奧美集團英國區副總裁
「儘管我們在脫離童年之後已將好奇心拋諸腦後,但這本書讓我們重新了解到培養、發展和探索好奇心是一件多麼美麗且重要的事情。我們每天為了生活汲汲營營,漸漸遺忘了這些人生課題,透過這本書,伊恩?萊斯里再次提醒我們:有時為了找回好奇心而浪費一點時間也不是什麼壞事,而且通常至了不起的想法都是出自於至孩子氣的衝動呢!」──瑪利亞 柯妮可娃,紐約時報暢銷書《福爾摩斯思考術:讓思考更清晰、見解更深入的心智策略》作者
「我從沒想過這薄薄的一本書竟然可以如此充分地挑起我對於好奇心這玩意兒的好奇。這本書飽含了事實、想法、問題、引用、沉思、發現、謎題和玄秘,以及故事等等內容,就如同法國哲學家蒙田(Montaigne)對於旅遊的見解一般,這本書可以使我們的想法煥然一新。這是我好一陣子以來讀過至令人心情愉悅的心靈之書了。」──大衛?戴伯斯,《國家地理》、《大西洋》、《Slate》以及各大出版品專欄作家
目录
推薦序──104人力銀行總經理 洪廣禮
引文:第四種驅力
第一部:好奇心的運作機制
第一章 三趟旅程
第二章 好奇心由何生起
第三章 謎題與玄秘
第二部:好奇心的種類
第四章 好奇心的三個階段
第五章 好奇心的紅利
第六章 疑問的力量
第七章 理解的重要性
第三部:常保好奇
第八章 保持好奇的七種方法
一、保持傻勁
二、建立資料庫
三、當隻刺狐狸
四、提出大哉問
五、學習思察家
六、多見多怪
七、把謎題變成玄秘
後記:錯失新大陸的比雅尼
致謝
補充資料
迫不及待地想读完《港台原版 重拾好奇心:让你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关键》这本书,尤其是它提出的“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关键”这个论断,让我觉得非常贴近现实。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也亲眼见证着许多重复性、流程化的任务正被自动化系统接管。这让我不禁思考,未来我们究竟还能依靠什么来立足?是那些需要深度思考、创意迸发、情感共鸣的领域吗?这本书名点出了“好奇心”,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品质啊!它不像技能那样可以轻易被复制,也不像知识那样可以瞬间被下载。它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对世界永不满足的探求欲。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通过案例或者方法论来指导读者如何重拾和培养这份能力。特别是“港台原版”这几个字,让我对它可能蕴含的东方智慧和独特的文化视角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明白,与其被动等待被淘汰,不如主动升级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关注人工智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就业市场方面。当我看到《港台原版 重拾好奇心:让你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关键》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提出的主题吸引了。《好奇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渴求,更是一种探索未知、挑战现状的内在驱动力。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一味地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上,很容易被时代所抛弃。这本书从“港台原版”的角度出发,让我对它可能蕴含的独特见解和生活智慧充满了期待。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好奇心”与“不被机器取代”这样紧迫的议题联系起来的?它是否会探讨那些机器难以企及的人类特质,例如创造力、同理心、批判性思维,以及这些特质又是如何由好奇心驱动而来的?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条走出焦虑、拥抱未来的路径,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评分最近翻了一本叫做《港台原版 重拾好奇心:让你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关键》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但光是书名就足够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在当下这个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被“取代”这个词确实是一个绕不开的议题,它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提醒着我们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一直觉得,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拥有的那些难以被量化的特质,而“好奇心”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它驱动着我们去探索未知,去质疑既定,去创新突破。这本书记载了港台地区的智慧,或许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关于如何在知识爆炸和技术革新的洪流中,保持一颗不被惰性侵蚀、不被惯性束缚的探索之心。我期待它能解答我心中的一些迷思,比如,当我们谈论“好奇心”时,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与学习、成长,乃至职业发展紧密相连的?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在告诉我,与其焦虑被机器取代,不如主动拥抱那些只有我们才能拥有的、最根本的人性特质。
评分刚拿到《港台原版 重拾好奇心:让你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关键》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凭书名,我就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当前这个技术飞速迭代、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时代,关于“被取代”的焦虑感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我们都在思考,在这个智能时代,人类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又该如何去拥抱变化,而不是被变化所吞噬?“好奇心”这个词,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是一种驱动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创新的内在动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剖析好奇心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港台原版”的背景,让我对其可能包含的文化洞察和实践经验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读者重新唤醒内心深处的好奇,从而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成为那个不会被机器轻易复制和替代的人。
评分最近一直在思考关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尤其是人工智能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偶然看到了《港台原版 重拾好奇心:让你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关键》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好奇心》这个词,感觉很久没有真正地去审视和体验过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往往让我们趋于稳定和舒适,反而压抑了那份想要探索新事物、了解不同领域的冲动。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提醒我,也许“好奇心”才是对抗时代变革最有力的武器。我很好奇,书中会从哪些角度来阐述好奇心的重要性?它又会提供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重新点燃这份热情?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不被机器取代”的关键点,并将它与好奇心联系起来的。是创意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只有人类才具备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能给我带来一些行动上的指引,让我能够真正地将好奇心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