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親密育兒百科 上+下 (2冊合售)》是育兒權威西爾斯夫婦綜合了20年的小兒科醫師經驗、養育八個孩子及諮詢了數千對父母所學得的有關如何照護寶寶的寶貴經驗。作者發現,父母在照顧嬰兒時,若是採用能「親密育兒法」,不單有助於彼此的適應與互動,更能將父母與嬰兒的潛能發揮地淋漓盡致。
對於如何照護0到2歲的寶寶,本書包含的層面非常廣泛,像是
◎父母如何與新生兒建立親密關係?
◎哺餵母乳:為什麼?怎麼做?
◎夜間育兒:如何讓寶寶乖乖睡覺?
◎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
◎常見疾病與居家護理法
◎餵奶瓶:如何餵得安全、充滿關愛
◎如何照顧哭鬧不安或腹絞痛的嬰兒
◎如何訓練小孩大小便
不過你可別以為一下子就能學會所有的事。照顧孩子是一種邊做邊學的學問,一定得有實際經驗才行。你可以藉由本書,衍生出屬於自己的風格,找出最適合寶寶性情與你個人特質的照顧方式,讓你更享受照顧寶寶的樂趣。
作者简介
威廉.西爾斯
醫師 著。全美最著名的小兒科醫師之一。於哈佛醫學院兒童醫院及多倫多病童醫院(全世界最大的兒童醫院)接受小兒科訓練,有20年的小兒科醫師執業經驗,目前為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小兒科臨床助理教授。與太太合著多冊育兒暢銷書,包括《Creative Parenting》、《Night-time Parenting》、《The Birth Book》等。
瑪莎.西爾斯
為合格護士、兒童教育家與授乳諮詢人員,與西爾斯醫師共育有八個孩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 跨出第一步:照顧寶寶的入門課
第一章 如何建立親密關係
照顧你的寶寶
建立親密關係的五項工具
親密育兒法需要爸爸的參與
你可能會有的疑問
第二章 如何順利、安全地生產
生產方式,過去和現在
新趨勢
順利、安全生產的十個訣竅
第三章 準備迎接寶寶
幫寶寶找個好醫師
選擇其他的重要人物
要餵母乳還是餵奶瓶
該不該割包皮?
為寶寶布置一個溫馨的家
第四章 與寶寶共同邁出正確的第一步
寶寶的頭幾分鐘
建立親密關係一一什麼意思?如何建立?
剖腹生產後如何建立起親密關係
誰來照顧你剛出生的寶寶
有助於產生親密感的行為
生日照片
醫院的例行程序
新生兒黃疸
寶寶的第一次健康檢查
第五章 產後的家庭調適
回巢安頓
角色適應
產後憂鬱症的預防與克服
三人行
產後恢復身材
第六章 照顧寶寶的身體一
包尿布
臍帶照護
割包皮部位的照護
指甲照護
幫嬰兒洗澡
讓寶寶舒舒服服
奶嘴:用還是不用?
適當的觸摸:按摩嬰兒的藝術
第七章 前幾週常見的問題
新生兒初期的變化
吐奶
眼睛
嬰兒的嘴巴
新生兒皮膚印記與皮膚疹
尿布疹的預防與治療
……
第二部 嬰兒的餵食與營養
譯後語
中英文專有名詞對照
精彩书摘
照顧你的寶寶
二十年前,我在兩所頂尖的小兒科醫院完成訓練,正式開始執業。當時我以為,任何有關嬰兒的問題都難不倒我,甚至常有朋友對我太太瑪莎說,她真幸運,嫁給了小兒科醫師,不過瑪莎總是回答:『他只懂得怎樣照顧生病的小孩』,我執業的第一個星期,對我真有如當頭棒喝。那些帶小孩來看病的媽媽常問我一堆與醫學無關的問題,像是『寶寶哭了,我是不是就讓他哭,不去理他?』,『太常抱他會不會把他寵壞?』。『可以跟寶寶一起睡嗎?』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毫無頭緒,然而這些父母卻把我當成專家。這些並不是醫學問題,而是和如何照顧嬰兒有關‘我知道我跟瑪莎是怎麼照顧兩個孩子的,但只有這點經驗怎能算得上是專家。於足我開始看育嬰方面的書,就像你現在一樣。但我發現,這些書常常語焉不詳,書中的觀點似乎都只是作者個人的見解,而不是經過實際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另外,大多數作者不是缺乏基本常識,立場不明,不然就是只提出一些當時流行的作法,而無視於這些作法到底行不行得通。
我決定去請教真正的專家。我從看診的父母中,找出那些似乎特別懂得照顧嬰兒的父母,這些父母與嬰兒處得非常好,知道寶寶的需要,也能適時地給予回應,照顧寶寶對他們來說是件很快樂的事,而這些寶寶似乎也長得特別好。這些父母和他們的孩子成了我的老師,我注意傾聽、用心觀察,仔細記下他們教養孩子的方式,並將有用的方法逐一列出。當時瑪莎和我一起進行這項工作(在我們第四個孩子海頓出生前),就這樣’我的看診室成了最佳的實地調查地點,而我們自己家裡的『實驗室』也日益壯大。
經過長達九年的觀察與學習,加上家中新添三個寶寶,照顧寶寶的最佳方法似乎正呼之欲出。從諸多的照顧方式中,我們挑選出適用於大部分人與大部分情況的方法。我們將這些方法教給來看診的父母,也實際用在自己的八個孩子身上。這些年來,隨著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不同孩子的需要,我們將這些方法做了一些調整與變化,即使到了現在,我們仍在不斷的學習。我們綜合了二十年的小兒科醫師經驗、養育八個孩子、諮詢了數千對父母所學得的寶貴經驗,本章即是精華所在。
不過你可別以為一下子就能學會所有的事。照顧孩子是一種邊做邊學的學問,一定得有實際經驗才行。我們所提出的建議,對初學者而言只是一些小秘訣。從這些基本的東西中,你可以衍生出自己的風格,找出最適合寶寶性情與你個人特質的照顧方式。此外,在寶寶出生前,是不可能完全決定要如何照顧他的。因為你不知道寶寶出生後,你會有什麼改變,寶寶對你的影響會有多大。該抱寶寶多久?半夜三點寶寶醒來時你該怎麼辦?要餵多久的母乳?
……
前言/序言
科学育儿的智慧之光:洞悉0-2岁婴幼儿心智与需求的权威指南 本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聚焦于0至2岁婴幼儿生理发展、心理需求以及科学养育实践的综合性指南。它摒弃了空泛的口号与碎片化的育儿建议,旨在为新手父母及资深看护者提供一套完整、系统且基于循证的育儿框架。我们深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塑造一个人终生健康、情感联结和认知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儿童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儿科营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确保每一条建议都具备科学依据和高度的实用性。 第一部分:生命的启航——新生儿的生理与情感需求 第一章:迎接新生命的生理奇迹 本章详尽剖析了从出生到满月的婴儿身体系统的运作机制。我们将深入探讨新生儿的睡眠模式,解析“睡眠周期”的差异性及其对父母作息的影响,并提供温和且有效的“睡眠线索”建立方法,而非生硬的“睡眠训练”。内容涵盖新生儿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发展起点,强调皮肤接触(Skin-to-Skin Contact)在稳定心率、调节体温和促进早期联结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对于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如黄疸、溢奶、肠绞痛的成因与居家护理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图文解析,帮助父母准确识别是正常生理反应还是需要专业介入的信号。 第二章:母乳喂养的艺术与科学 本书将母乳喂养视为一种动态的、个性化的供需平衡艺术。我们不仅提供了关于乳房护理、正确衔乳姿势的详尽指导,更侧重于理解母乳喂养背后的内分泌机制和婴儿的吸吮信号。重点讨论了“按需喂养”的哲学,解析不同阶段婴儿的食量变化规律,并为混合喂养、配方奶冲调、夜间喂养的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过渡方案。书中特别设立了一个章节,专门探讨哺乳期母亲的营养与心理健康,强调母亲的福祉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基石。 第三章:抚触、依恋与安全基地 这是本书情感连接的核心章节。我们着重阐述了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在婴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婴儿并非“需要被宠坏”的对象,而是需要建立“安全基地”的探索者。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积极回应、眼神交流和温柔的身体接触来构建高质量的亲子依恋。书中包含了一套由专业抚触师设计的、针对不同月龄的抚触手法,旨在促进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缓解紧张情绪,并深化父母与宝宝之间的非语言沟通能力。我们将安全依恋的建立过程,视为孩子未来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型。 第二部分:心智的搭建——认知、运动与语言的飞跃 第四章:运动里程碑的动态追踪 本书摈弃了僵硬的“必须学会”的时间表,转而关注运动技能发展的连续性和个体差异。从原始反射的逐渐消失到自主抬头、翻身、爬行、直立行走,我们为父母提供了观察和促进宝宝运动发展的实用工具。强调“地板时间”(Tummy Time)的重要性,并解释了如何在家中安全地为宝宝创造一个鼓励探索的运动环境。对于常见的运动发育迟缓的初步识别信号,书中提供了清晰的描述,并指导父母何时寻求物理治疗师的专业评估。 第五章:语言萌芽:从咿呀学语到第一个词汇 语言发展是一个多感官、强互动的过程。本章深入剖析了听力输入、语音模仿与大脑语言中枢激活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详细介绍了婴儿如何区分音素、何时开始发出元音和辅音,以及“鹦鹉学舌期”的特点。本书大力倡导的“婴儿导向性语言”(Parentese或Motherese)的使用,并提供了具体的日常对话脚本,教导父母如何通过描述性语言、提问与回应来加速宝宝的词汇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好奇心的火花:认知发展与早期学习 聚焦于让·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的实践应用。0-2岁的宝宝通过感官和动作来认识世界。本章指导父母如何利用日常家居物品,设计出既安全又富有挑战性的“认知工具箱”。内容涵盖客体永存性的建立、因果关系的初步理解,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特别强调了“选择的权力”在培养早期自主性中的作用,例如允许宝宝在安全范围内选择穿哪件衣服或玩哪个玩具。 第三部分:健康与秩序——喂养、健康管理与情绪调适 第七章:辅食添加的科学路径(6月龄起) 本书提供了详尽的、分阶段的辅食添加指南,坚守“循序渐进,不强迫”的原则。我们详细对比了“泥糊状喂养法”与“手指食物法”(Baby-Led Weaning, BLW)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安全引入手指食物的技巧,旨在培养婴儿良好的咀嚼能力和食物接受度。营养学部分详述了铁、锌、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的补充时机和来源,确保宝宝在快速成长期获得均衡的宏量和微量营养素。书中包含了一系列适合不同月龄的食谱设计思路。 第八章:常见健康问题与家庭急救常识 作为父母,应对突发状况是必备技能。本章汇集了儿科医生建议的常见家庭急救知识,如处理高热、轻微跌倒、呛奶或异物阻塞的紧急应对措施。详细解释了疫苗接种计划的科学原理,帮助父母理解免疫接种的必要性。同时,本章也提供了如何建立“家庭安全区”(Safety-Proofing)的详尽清单,涵盖了从电源插座到化学品储存的所有细节。 第九章:挑战性行为的管理与情绪共情 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脾气(Tantrums)、分离焦虑和界限的测试成为常态。本书将这些挑战视为正常发展阶段的信号,而非“不乖”的表现。我们强调了“共情式引导”的重要性,即先接纳和命名宝宝的情绪(“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玩具坏了”),再温和地引导其行为。内容重点教授父母如何设定清晰、一致的早期界限,如何在维护界限的同时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和情感联结,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 结语 0到2岁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本书的目的不是提供一个不可动摇的育儿教条,而是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平台,使您能够带着信心、理解和爱,去解读您的孩子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通过科学的理解和温柔的实践,您将能陪伴您的宝宝,稳健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