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 罗大伦 中医保健

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 罗大伦 中医保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大伦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舌诊
  • 图解
  • 保健
  • 罗大伦
  • 健康
  • 疾病预防
  • 传统医学
  • 养生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慧泉旗舰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62419
商品编码:163040542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6-01
套装数量: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诊断是分析疾病,保证健康的第一步,这一步一旦错了,到了后面越容易出问题!
★现在,众多普通百姓有病往往遭遇过度体检,接受过度医疗,从而耗费大量精力与财力,同时还极大伤害了体质;这一切都因现代医学的局限和人们对身体的无知,所以疾病来临时不能未雨绸缪,最终小病拖成大病,生命毫无质量可言。其实,任何疾病来临前舌头必有征兆,每天日观舌象就能未卜先知,继而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快速将身体调理至正常状态!
★7种体质人群特征、一目了然的舌象的精准分析、有效的调理体质方法,让您随时知道自己和亲人们的身体状态如何,随时调整,随时改善。

内容简介

《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如果说有一本书能帮助您避免医院的过度检查以及过度医疗,同时还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发现疾病的萌芽,并给出不伤害体质的有效调理方法,您是否有兴趣读一读呢?您是否愿意为有病就只知道求助于医院的年迈父母送上一本这样的身体自助手册呢?让父母不再担心自己的身体,把防治疾病的极简单有效方法踏踏实实交到他们手上,真的是善莫大焉!
愿这本由著名中医专家,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集数年心血铸就的生命健康学新作助您一臂之力。

作者简介

罗大伦 CCTV《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当归中医学堂特邀讲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专门从事舌诊研究多年,博士论文亦为舌诊方向内容。在《百科全说》《养生》《X诊所》等多个电视节目中受邀做舌诊专题,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已出版《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阴阳一调百病消》等畅销著作。

精彩书评

1.自从看了罗博士的书后,我每天都看舌头,也时不时地让儿子伸出舌头来看看,虽然似懂非懂,但多少还是看懂了一点儿。比如,我一发现儿子舌苔薄、偏点黄,就不让他吃温性的东西;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谁谈到身体不舒服,我也会让人把舌头伸出来看看,然后发表点意见。现在身体一有变化自已就很清楚,马上调理,一年多来没有什么大毛病。真是太感谢罗博士了!
——寒雨削香

2.我就是思虑过重的人,天天睡不着,眼睛还痒和干涩,对照罗博士说的舌诊方法看了。罗博士疏肝安神泡脚方超级有用,感觉才泡了两次,惊讶地发现眼睛明亮了很多,就连眼里的红血丝都消了很多!
——寻常之路

3.希望从此以后,这些诊断方法被更多的人掌握了,功德无量!
——青山绿水的家乡

目录

作者序 掌握舌诊,保障自己的健康

编者序 遇见罗老师是我们家的一大幸事

第一章 最好的体检专家是自己

1 掌握了中医诊断学里的望诊,就能看病如神/ 18

2 舌诊是望诊中最直观的/ 20

3 日观舌象,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1)看舌苔、舌质,随时保证身体不出问题/ 23

(2)什么是“闻、问、切”/ 24

4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大家成为半个舌诊专家/ 27

第二章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学会舌诊

1 在什么条件下观察舌象才准确/ 32

2 哪几种情况下看舌象没用/ 35

(1)吃了有颜色的食物时不要看舌象/ 35

(2)晨起不要看舌象/ 35

(3)尽量不要在饭后半小时内看舌象/ 36

(4)尽量不要在有色灯光下看舌象/ 37

(5)吃了某些抗生素、某些化学添加剂后不要看舌象/ 37

(6)月经期看舌象要说明情况/ 38

3 看舌象能看出身体什么问题/ 39

(1)身体虚的时候,舌象、舌头会有变化/ 39

(2)通过看舌象,我们可以判断体内的病是否严重/ 40

(3)看舌象还能看出人得的是哪一种病/ 40

(4)可以通过舌象判断所用的调理方法对不对/ 41

第三章 看舌象主要看舌质和舌苔

1 如何看舌质/ 44

(1)正常人的舌质和不正常人的舌质是什么样子/ 44

(2)舌质颜色朝淡白的方向发展,代表人血虚或体内有寒、阳气不足/ 46

(3)舌质颜色变红,说明感染了外来热邪或是体内的热在增加/ 47

2 如何看舌苔/ 50

(1)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苔,很薄、很白,边上会露出舌质/ 50

(2)刮舌苔对健康不利/ 51

(3)舌苔厚了,说明身体湿气重;舌苔过薄,说明胃有问题/ 52

3 身体有啥问题,舌苔颜色就有什么变化/ 53

(1)得了外感,舌苔的颜色会加深/ 53

(2)身体湿气重,舌苔会由薄苔变得粘腻,然后变黄……/ 54

(3)身体血液循环好不好,看舌头颜色就知道/ 54

第四章 人活一口气:气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养气就是养命/ 58

(1)气足的人和气虚的人看上去截然不同/ 58

(2)伤气就是伤肾、伤脾/ 59

(3)很多孩子爱感冒,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差/ 60

(4)把脾气补足,才能真正补肾/ 61

2 气虚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62

(1)气虚的人一般脸色没光泽,体力差/ 62

(2)气虚的人少言懒语,容易神疲乏力 / 62

(3)气虚的人怕冷,怕被风吹,很容易感冒/ 62

(4)气虚的人吃东西容易腹胀/ 63

(5)气虚的人大便不成形/ 63

3 气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64

(1)舌头上有齿痕的人多半气虚/ 64

(2)舌苔铺满舌头,说明体内湿重/ 66

(3)舌苔越厚,说明体内湿气越重/ 68

(4) 如果舌头上的蕈状乳头偏大,红点集中在舌尖到舌中部,说明体内有湿热/ 70

(5)舌头胖大、有齿痕,舌上有两条唾液线,说明体内湿气很重/ 72

(6)如果舌苔都浮起,像是能刮掉,说明体内的湿气不严重/ 74

(7)舌头中间有裂纹,说明脾胃气虚/ 74

(8)气虚的人舌体胖大/ 75

(9)没有舌苔,或者舌苔极薄/ 75

4 气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77

(1)脾胃气虚之人的经典养胃茶/ 77

(2)气虚体质之人的经典除湿方/ 77

(3)气虚体质之人的经典补脾方/ 79

5 气虚的人不要做以下伤身的事/ 80

(1)早起喝凉白开会严重影响阳气的生发/ 80

(2)喝茶过多的,容易加重体内湿气/ 80

(3)冰镇饮料最伤脾胃/ 80

(4)补脾金方:补中益气丸,“八珍糕”/ 81

第五章 贫血的人老得快:血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会养血的人不会老/ 84

(1)为什么会血虚?“吃饱了撑的”/ 84

(2)过度思虑也会伤血/ 85

(3)女性一生中失血的机会比较多/ 85

(4)熬夜最耗血/ 86

2 血虚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87

(1)血虚的人短时间蹲下再站起来会头晕/ 87

(2)血虚的人所有与神智相关的功能都在退化/ 87

(3)血虚的人容易疲劳/ 87

(4)血虚的人,外边热身体就热,外边凉身体就凉/ 88

3 血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89

(1)如果舌边上颜色很浅,说明有轻微的血虚/ 89

(2) 如果舌质的颜色非常浅,甚至有一点透明的感觉,就是典型的血虚/ 90

4 血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91

(1)煲汤喝补血效果最好:当归养血鸡汤/ 91

(2)千古养血名方:玉灵膏/ 92

(3)玉灵膏既能补血,还能安神/ 93

第六章 血瘀生百病:瘀血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什么原因会导致身体瘀血/ 98

(1)外伤会导致瘀血/ 98

(2)手术会导致瘀血/ 98

(3)生气会导致瘀血/ 99

(4)气虚会导致瘀血/ 100

(5)受寒会导致瘀血/ 101

(6)“热”也会导致瘀血/ 101

2 瘀血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 103

(1)记忆力差/ 103

(2)身体很多部位会出现瘀斑/ 103

(3)经常感觉喉咙干,皮肤干燥,不光洁/ 103

(4)皮肤上有血丝/ 104

(5)身体有些地方常常疼痛/ 104

3 瘀血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06

(1)舌尖有很明显的瘀点,表明瘀血正在形成/ 106

(2)如果舌下两条静脉又黑又粗,说明瘀血很严重/ 107

(3)如果舌尖偏,体内可能有瘀血/ 108

(4)舌质颜色发青、发紫,都可能是瘀血导致的/ 109

(5) 如果女性的舌头上有瘀血的指征,嘴唇上汗毛很重,可能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110

(6) 如果舌头发紫、发黑,外边罩了一层白苔,说明湿气把瘀血罩在里面了/ 111

4 瘀血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113

(1)衰老就是身体瘀血增加的过程/ 113

(2)泡脚去瘀血的效果有时候比喝药还好/ 114

(3)腰腿受寒后的驱除寒湿泡脚方/ 115

(4)心脏瘀血最危险,可用三七粉配西洋参粉化瘀/ 115

(5)骨折后的化瘀食方/ 117

(6)非常有效的治疗痔疮小方/ 117

(7)女性瘀血如何调理/ 119

第七章 不焦虑,不上火:阴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什么原因会导致人阴虚/ 124

(1)熬夜、吃过多辛辣的东西会阴虚/ 124

(2)情绪出问题,身体要阴虚/ 124

(3)不管什么体质,都要先调好脾胃再说/ 125

2 阴虚体质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127

(1)阴虚的人脾气大,手心脚心发热/ 127

(2)阴虚的人通常睡不好、盗汗/ 127

(3)阴虚的人大便干燥、尿黄、腰膝酸软/ 128

(4)阴虚的人脉搏跳动比较快/ 128

(5)阴虚的孩子,嘴唇会很红,有眼袋/ 128

(6)阴虚的孩子好动,容易感冒,一感冒嗓子就肿/ 129

(7)阴虚的孩子耐性差/ 129

3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31

(1)阴虚的人有个明显特征:舌头红/ 131

(2)舌苔很薄或没有舌苔(萎缩),是阴虚的表现/ 132

(3)老人舌头上有很深的裂纹,是阴虚的表现/ 132

(4)舌苔分布不均、舌质偏红,绝大多数是阴虚引起的/ 133

(5)舌质由红变白,说明从阴虚体质变成了血虚体质/ 133

4 阴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134

(1)调理孩子阴虚的妙方/ 134

(2)调理成人阴虚的妙方/ 134

(3)肾阴虚,请用“六味地黄丸”/ 134

第八章 做人就要阳气十足:阳虚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阳气不足,自然活得畏畏缩缩/ 140

(1)为什么人会阳气不足/ 140

(2)受寒、作息不规律、其他脏器虚损,都会伤脾阳、肾阳/ 141

2 阳虚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142

(1)阳虚的人怕风、怕冷,尤其以腹部、下肢怕冷为主/ 142

(2)阳虚的人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142

(3)阳虚的人往往小便很频,尿清长,尿液很多/ 142

(4)阳虚的人腹部、胃部遇冷则痛/ 142

3 阳虚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43

(1)阳虚的人舌苔是白的,舌质很淡,不是红色的/ 143

(2)阳虚的人往往唾液量会改变/ 143

4 阳虚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145

(1)肾阳不足的人,可吃“金匮肾气丸”/ 145

(2)老人起夜次数多,请用“金匮肾气丸”/ 145

(3)一沾凉东西就胃疼,吃“附子理中丸”就会好/ 146

第九章 终生远离“三高”:痰湿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痰是人体内湿气的“结晶”,脾虚就会痰多/ 148

(1)脾一虚,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会跟着虚/ 148

(2)体内湿重,归根到底是神志和情志方面有问题/ 149

2 痰湿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50

(1) 舌上有黏腻的水液,或是舌苔厚腻、白得像霜,要注意“三高”问题/ 150

(2) 舌苔很腻、很厚,舌质红,说明体内营养过剩,无法化热,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失调/ 151

3 痰湿体质之人的保养方/ 153

用千年祛湿化痰古方 “温胆汤”来泡脚/ 153

第十章 安神才能强大:气郁(肝气不舒)体质的人如何保养

1 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生气/ 158

(1)不管什么体质,都要调神才能强大/ 158

(2)压力大、长期焦虑,就可能得糖尿病等重大疾病/ 159

(3)一切治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活得心安/ 160

(4)把火憋在心里不发出来的老好人最容易得肿瘤/ 160

(5)家长的焦虑情绪一定也会让孩子肝气不舒/ 161

2 肝气不舒的人身体有哪些表现/ 164

(1)肝气不舒的典型指标/ 164

(2)胸闷、肋骨胀痛、心悸等问题,可能是肝气不舒引起的/ 165

(3)肝气不舒的人,脾胃一定不好/ 166

(4)肝气不舒,可能伤肺,引发严重问题/ 166

3 气郁体质的人舌象是什么样子/ 168

(1)人肝气郁结的最明显特点:舌头伸出来是尖尖的/ 168

(2)舌头由尖变胖圆的人,多是肝气不舒、体内湿气很重/ 169

(3)舌头尖尖的,舌边、舌尖红,白苔/ 170

(4)舌尖变红说明有心火/ 171

(5)如果孩子生下来舌头是尖的,家长要重视/ 171

4 肝气不舒之人的保养方/ 172

(1) 肝气不舒会引起焦虑症、胃痛、胃溃疡,吃“舒肝和胃丸”、喝“黄芪建中汤”就能解决/ 172

(2)专治肝气不舒所引起失眠的泡脚方/ 174

(3)如果凌晨三四点钟早醒,要敲肺经上的痛点/ 175

(4)专治肝气不舒所引起的高血压泡脚方/ 176

(5)专治肝气不舒所引起的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的调理方/ 178

(6)情绪不好,喝“灯心竹叶汤”/ 180

后记:如何面对“无妄之疾”/ 181

精彩书摘

★为什么说舌诊料病如神
明代有个太医院的院长叫薛立斋,他在北京的时候发现有位大夫看病如神,效果比别人都好,就很惊讶,遂问大夫说:“你有什么本事看病这么准?”大夫不告诉他为什么。薛立斋就观察,发现这大夫看病的时候都会看病人的舌头,薛立斋就觉得奇怪了,这个方法以前没有见过啊——因为以前中医只是号脉,他又问大夫从哪儿学的这个功夫,但那人始终不说。
后来薛立斋到了南京太医院。一天在书库翻书,找到一本旧书——《敖氏伤寒金镜录》。他翻开一看,这本书里边有很多关于望舌头的内容,立刻就明白了,原来那位大夫看的是这本书。薛立斋的境界比较高,他没有把这本书藏起来,而是把书给翻印出版了,而且也是按照原书的颜色,怕颜色失真,还在图边标上文字说明,从此以后,舌诊才大行其道。
舌诊出现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舌诊。这个时候,恰恰又赶上了温病学说正在萌芽。那么,这温病学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从金元以后到了明代,温病学说开始萌芽了。最初温病思想的出现,是与瘟疫相关的,因为明代社会比较动荡,人民很贫穷,瘟疫不断,一旦瘟疫流行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百姓患病,瘟疫大规模蔓延。此时,按以前治疗伤寒病的散寒方法治行不通,医生发现患者多呈现热症,而过去的中医对此经验不足,此时急需新的理论的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关心瘟疫的问题。
《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本书正是把舌诊跟热症联系起来了。因为人体越热,舌象(包括舌苔和舌质)的变化越明显。
当时有位叫吴又可的医生写了一本书叫《温疫论》,当时人们还用温热的“温”,而不是病字旁的“瘟”。吴又可论述了瘟疫的来龙去脉,他认为,这些瘟疫热邪居多,需要鉴别,就把舌诊和瘟疫联系了起来。
研究瘟疫的医家怎么来标示热呢?之前人们认为所有的外邪外感病都是受寒导致的,而吴又可说不一定都是受寒导致,还有因为受热邪而患病的。那么怎么能证明病人是受热邪了呢?吴又可发现,舌诊是最有力的证据,因为,人受热邪,舌象变化最明显,舌苔会变黄、舌质会变红,而诊脉却未必有那么清楚。
就这样,明代后期到清代的时候,从瘟病里边又分出一个学术分支,叫温病。医生们发现,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瘟疫,热邪也会引起普通的外感,于是起名叫温病。结果温病学派发展越来越大,后来甚至把瘟疫的诊治内容收到了自己的体系中。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说的伤寒、温病两大学派。
然后,人们又慢慢发现:通过舌诊诊断,能把内伤病也看得很清楚,于是舌诊与内伤疾病也建立起了联系。这样一路发展到清代的时候,舌诊就基本成型了。
到清代晚期的时候,舌诊基本完成了学说的建立,体系非常完整。
到现代,人们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科技手段来分析舌诊,分析它为什么会准确反映人体的变化。比如说,舌苔是什么构成的,舌苔里边到底有什么,等等。经过分析,人们发现舌苔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丝状乳头(编者注:数量最多、体积最小,遍布于舌背,外观白色丝绒状,具有一般感觉功能),还有食物残渣、各种微生物等。人们还研究了当丝状乳头充盈的时候,舌苔有什么变化等内容,分析得越来越细。这样,我们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舌诊是非常灵敏的,它能更直观地反应我们身体的情况。
★每天看舌苔、舌质,就能随时保证身体健康
舌头就是这样的一个器官,可以通过半透明的黏膜观测到体内血液充盈的状态。这在舌诊中,叫观察舌质(舌质就是一个椭圆形舌体边露出来的、舌苔没有覆盖上的淡红色部分)。能够反映我们身体的正气是否充足。比如,人体血液足,舌质就变淡红了,血液不足就变淡白了;体内整个温度在下降,它又变白了,温度上升它又变红了,等等。通过这些观察,我们会了解身体的很多信息。
舌头的正中间铺的是薄白的舌苔,舌苔反映的是身体状态如何,功能正常,舌苔就是薄白苔;身体功能低下以后,舌苔向两个方向发展,要么变厚或变密,要么消失。同时,舌苔也反应身体里所受的邪气如何,比如湿气重,则舌苔满布、变厚;如果痰湿重,则舌苔变厚、变粘腻。
所以大家看,舌诊是如此直观。通过舌头能够看出我们身体内的正气是否充足,它的运行是否正常,能看出邪气的状态如何。因此,如果我们能学会看舌象,那么基本上就可以了解身体大概的情况。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真正的健康并不在医生手里,而在我们自己手中。随时知道自己的状态如何,随时调整,随时去改善,就能够达到真正健康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维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任,学会以后可以经常给自己和家人看一看,养成每天看看舌头的习惯,没问题当然最好,有问题赶快调整一下,这叫筛查。我曾经看过一本法国的有关健康养生的书,让我很吃惊。作者是一位女士,电视台的主持人。她特别忙碌,身体一塌糊涂,几近崩溃,结果她就找了一位用自然方法进行健康调理的专家,专家看了她的舌头以后说你身体营养代谢出了问题,然后她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后来身体的状态变得特别好。她觉得舌诊太了不起了,就跟专家学习,现在她成了著名的西方保健医学的专家。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大家成为半个舌诊专家
我是怎么开始舌诊的研究的呢?我之前学中医学了很久,主要研究的是历代医家的经验,硕士论文写的就是清代名医叶天士。当时我把叶天士的书《临证指南医案》都快翻烂了。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理论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如果要我去开个方子,效果还不太好。
硕士毕业以后,我也跟老中医学习看病、抄方子,当时,亲戚邻居总来找我咨询,大家觉得我都学到中医硕士了,就让我开个方子。可是我开完方子以后,下次再见面,别人都躲着我绕道走,我也不好意思去问为什么。我心想:按我所学的理论推断,我开的药方应该不会错啊,五行辩证、相生相克,很正确啊,到底怎么回事呢?有时候见面我就会问他们:“上次方子怎么样?”人家就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直接说没效,那我学了这么多年等于白学了;说有效果,那是说谎。所以人家就说还行,吃了没什么坏处,但是病没好,这令我很难过。我想我理论已经学得够好了,还看了那么多古书,为什么看病效果那么差呢?我很困惑。慢慢地我就发现:自己的欠缺在于诊断。诊断好比是火车道的道岔,铺好了道岔,火车才能行驶。诊断是分析疾病,保证健康的第一步,这一步一旦错了,后边技巧再高也没用。好比你要从上海去北京,你一上来就奔南边走了,大方向错了,你要是坐火车,只是慢点;你要是坐飞机一下子就到广州了,中间改都没法改。所以如果诊断不对,你技巧越好,到了后面越容易出问题,你开的药效果越猛、量越大,反而患者受害的越多。所以我发现诊断是第一位的。我就决定,一定要在诊断上提高水平,于是我就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诊断学博士,经过努力,终于如愿考上。
报考博士选导师的时候,我就在想,该选诊断的哪一部分学习好?其实诊断里边两大部分都非常好,一部分是研究“问诊”的部分,专业叫证候学。研究证候学需要到医院填量表,填症状问卷,要求填得特别详细,证候最后分成证,证候学学得好的人问诊特别高明,问了几个问题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把病人归类了。另外一部分,我就觉得舌诊非常好,老中医看病,基本上看舌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舌诊很直观,于是我就报了梁嵘教授的舌诊专业。
学了三年博士,对我影响非常大。在做舌诊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时候,我们拍舌诊照片的同时,把患者的诊断资料全都拿来,一一对照。病人有什么病,检查、诊断、问诊内容等,这些都要和他的舌头对照。
当时我一边收集数据一边练,我先看舌头,在心中分析患者的体质,然后猜他的问卷上症状描述应该是什么样的,最后再拿着临床资料对照,看是不是这样的,这样反复地练习。学习了三年以后,我对舌象就特别熟悉了。
我电脑里边有三千多张舌头的照片,读博士的时候没事就闲着在宿舍里看。偶然看电视的时候,看歌唱家张嘴唱歌,别人听到的是美妙的歌声,我本能地看人舌头,就开始分析这个歌唱家的体质如何。
对舌象的研究有了一定基础以后,谁来向我咨询健康问题我都会看他的舌头,发现比较典型的我就会记录下来,慢慢整理,就这样越来越有经验。有好多外地的朋友,比如在美国的朋友身体有问题,他不可能飞回来一趟,那怎么办?我让他把舌头拍下来发我邮箱里,分析完舌象后我再问他一些问题,发现跟我的分析都比较吻合。后来我给人调理身体基本上都是先看他的舌头,号脉反倒成了一个辅助的诊断方法。
有的中医是先号脉,号脉以后再看别的,以此来验证号脉的结果。我是先看舌头,然后再号脉验证舌象的结果,包括问诊也是如此。如果什么条件也没有,我单凭舌象也会做出一些判断。慢慢地,我开始建立起来自己舌诊的优势。
对舌头了解以后,专业上确实令我受益颇多。现在我在诊断方面基本上很少犯错误了。所以我认为:舌诊学好了,一个中医大夫的临床水平马上就会提高,作为一名保健工作者,比如从事按摩、推拿,或者其他与健康养生有关的工作的人,学会舌诊以后,作用会更大。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专业的医生,诊断的手段并不那么多,也不一定能像医生分析得那样详细,但舌诊就能帮助你更准确地分析客人的身体状态。除了疾病之外,通过舌诊来调整人们的亚健康状态也会更有效。健康的知识大家可以自己学习,掌握以后运用到生活中,给自己和身边的人进行健康筛查,这对大家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我希望借助这本书,帮助大家成为至少半个舌诊专家。
★不要刮舌苔,否则影响健康
有人读到这里会想:舌头里面很脏,把它弄干净多好?这是不可以的。如果真的给它弄干净了,益生菌会遭到破坏,食物的消化就会出现问题。
大家知道,肠道里面有400多种细菌跟我们一起生活着,把它们杀灭了是不行的,因为它们参与了食物的分解和消化。
为什么好多孩子抗生素打多了以后,都有脾虚的问题,要么脾阳虚,要么脾阴虚。西医的说法是肠道里边出问题了,也就是消化有问题了。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孩子脾虚了,面色苍白、没有血色,表明营养吸收不进来。由于抗生素打多了,肠道里面的菌被消灭了,肠道变得干净了,但是消化功能也下降了。而且益生菌被消灭以后真菌开始生长(真菌是种非常顽固的微生物,脚气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真菌感染)。
真菌是抗生素很难杀灭的,它们的钩会钩在肠壁上,对肠壁造成破损,并且它们分泌的毒素会窜进血液,随血液循环到大脑,刺激大脑神经,诱发自闭症。
所以国外最新发表的论文就说自闭症与过多使用抗生素有关。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吃一惊,因为我看到好多自闭症的孩子都有脾虚的问题,结果西医的研究居然也说明了这个结果。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大环境,每一部分、每个构造、每个微环境都有各自的功用,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可随便更改或拿掉。比如说阑尾,大家知道阑尾起什么作用吗?以前我们认为阑尾可以切除,实际上现在有研究说阑尾其实是一个诺亚方舟,里面储存了肠道里面几乎所有菌种,当肠道里面的菌被杀灭以后,阑尾里面的菌就开始繁殖,让你的肠道恢复稳定,所以阑尾对肠道起一个稳定作用,把它切了以后,肠道的恢复能力就会减弱。
舌体也是这样,有人说我把舌头搞干净多好看。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它参与了食物的搅拌以及消化过程,尤其是它的微环境,对我们来说很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能是人消化食物的第一个阶段。


舌为心之苗,观舌可知疾 “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仅仅是书名,便足以勾起无数读者的好奇与期待。它承诺的,是一种简单易行、直观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将古老的中医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巧妙结合。然而,任何一本深入探讨人体奥秘的书籍,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几个醒目的标题,而在于其内容构建的完整图景,以及由此传递的深刻洞见。 传统中医的精髓:舌诊的理论基石 在深入探讨这本书可能包含的内容之前,我们必须回归到舌诊这门古老技艺的本源。中医理论认为,舌头并非孤立的器官,而是与人体内脏腑经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舌为心之苗”,即舌的尖端与心相连,反映心的状态;舌的根部则与肾相通,预示肾的功能;舌苔的分布与厚薄,也与脾胃的运化息息相关。这种“内病外显”的原理,是舌诊得以成立的根本。 因此,一本详实的舌诊书籍,首先需要系统地阐述中医关于舌诊的理论基础。这包括: 舌象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详细解析舌的各个部位(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分别对应哪些脏腑,以及这些脏腑的功能失调会在舌象上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例如,舌尖红赤可能提示心火亢盛,舌苔白腻可能反映脾胃湿盛。 舌质与舌苔的区分: 明确区分“舌质”(舌的本体,包括颜色、形态、润泽度)和“舌苔”(舌面上附着的一层物质,包括颜色、厚薄、润燥)。舌质的变化多反映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则更多地反映邪气的性质、病位的深浅以及病程的进退。 舌象变化的机理: 解释为何脏腑失调会引起舌象的变化。这可能涉及到气血的运行、津液的代谢、邪气的侵袭等中医理论,将抽象的理论与具象的舌象联系起来。 辨证论治在舌诊中的应用: 强调舌诊并非孤立的诊断手段,而是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如脉象、面色、情志、饮食等)进行综合辨证,最终指导治疗。 舌象的千变万化:图文并茂的解析 如果说理论是骨架,那么丰富的舌象图谱则是血肉,是让读者真正“看懂”舌诊的关键。一本优秀的舌诊书籍,必然会投入大量的篇幅用于舌象的图文解析。这部分内容应包含: 正常舌象的标准: 首先给出健康人应有的舌象标准,例如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湿润,舌体大小适中,活动自如。这能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参照系。 常见舌象的分类与解析: 详细列举并解析各种异常舌象,并配以高清、多角度的舌象图片。这些舌象可能包括: 舌色: 淡红舌、红舌、紫舌、青舌、齿痕舌、胖舌、瘦舌、点刺舌等。每一种舌色都代表着不同的病理信息,例如红舌多为热象,紫舌则常提示血瘀。 舌苔: 薄白苔、厚白苔、黄苔、黑苔、灰苔、腻苔、腐苔、剥苔、花剥苔等。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粘腻程度,都蕴含着丰富的诊断信息,例如黄苔多为热,白苔多为寒,腻苔多为湿痰。 舌体形态: 舌的胖瘦、大小、锯齿状、裂纹、溃疡等。例如,胖大舌伴齿痕多与脾虚湿盛有关,裂纹舌则可能提示阴虚火旺或血虚。 舌象与疾病的对应: 将具体的舌象与常见的疾病一一对应,例如: 感冒: 初期可能舌苔薄白,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舌苔变黄、变厚。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常伴有舌苔厚腻、颜色变化。 心血管疾病: 心悸、胸闷等,可能出现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等,可能与血瘀、气滞有关,舌象常有紫暗、齿痕。 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等,可能出现舌苔过厚、舌质偏红。 特定人群的舌象特点: 考虑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舌象可能存在的差异,并给出相应的解读。 观舌知“百病消”:养生保健的实践指导 “伸伸舌头百病消”——这句话点出了本书的实践导向,即通过观察舌头,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并进一步指导养生保健。因此,这本书的内容必然会包含以下实践性强的部分: 舌诊的自我检查方法: 详细指导读者如何在家中自行观察舌象,包括如何运用自然光,如何正确地伸舌,如何观察舌的各个部分。 针对不同舌象的饮食建议: 基于不同的舌象,给出具体的饮食调整建议。例如,舌苔黄腻者应少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舌质淡白者,则应适当补充补气养血的食物。 针对不同舌象的起居作息建议: 根据舌象反映的身体状况,提供相应的起居作息指导。例如,睡眠不好、心火旺盛者,应注意睡前放松,避免剧烈运动。 针对不同舌象的运动锻炼建议: 推荐适合不同体质和不同舌象的运动方式。例如,气虚体质者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柔和的运动;湿气重者可选择健步走、慢跑等排汗的运动。 简单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 除了饮食和起居,书中可能还会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如刮痧、艾灸、穴位按摩等,并说明这些方法如何与舌诊结合,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常见疾病的舌诊辅助判断: 针对一些常见的、与舌象密切相关的疾病,给出舌诊的辅助判断方法,但强调这不能取代专业的医疗诊断。 预防疾病的舌象信号: 引导读者关注舌象的变化,将之视为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从而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干预和调整。 舌诊在日常健康管理中的角色: 强调舌诊并非只在生病时才需要,而是可以成为日常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人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做到未雨绸缪。 作者的临床经验与专业洞察 一本有价值的中医书籍,往往离不开作者深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洞察。“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的作者罗大伦,在中医界拥有广泛的声誉,其著作往往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著称。因此,书中很可能包含: 作者的亲身案例分享: 通过分享自己或他人通过舌诊成功调理疾病的案例,增强说服力,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舌诊的效用。 作者的独到见解: 可能会在一些舌诊的解读上,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见解,或是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平衡: 在追求普及和实用的同时,也应兼顾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避免过度夸大或误导。 对现代医学的补充与融合: 也许会探讨舌诊与现代医学检查的互补性,说明在某些情况下,舌诊可以提供现代医学难以捕捉的早期信息。 总结 “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这本书,如果能如其书名所示,将中医舌诊的智慧以生动、形象、实用的方式呈现给大众,那么它将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健康读物。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掌握一种简单易学的自我健康诊断方法,更能引导大家认识到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从而主动地进行健康管理,实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养生目标。书中内容将围绕舌诊的理论基础、丰富的舌象图谱解析、以及基于舌象的养生保健实践指导展开,辅以作者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洞察,最终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门。这本书所传达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健康态度,一种对身体细致入微的关怀,以及一种将古老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年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通读者,我经常会在市面上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并且提供切实可行建议的书籍。《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这个书名,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点明了核心内容——通过舌头来诊断和调理身体。我首先想了解的是,这本书在“图解”方面做得有多么出色?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清晰、准确、能够反映舌头真实情况的彩色图片,而不是模糊不清的黑白示意图。同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讲解的不仅仅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能够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比如,为什么舌苔会发黄?这背后反映了体内怎样的失衡?为什么舌头会偏红?是肝火旺盛还是阴虚火旺?我想知道更深层次的解释,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舌诊的意义。罗大伦老师作为一位在科普中医方面有影响力的学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继承他一贯的严谨与通俗并重的风格。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即学即用”的方法,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主动地去关注和管理自己的健康。例如,针对一些常见的舌象异常,是否会提供一些食疗方,或者简单的按摩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中医的实用性和魅力,并且能够真正地帮助我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接地气、帮助我改善身体状况的中医养生读物,而《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这个书名,尤其是“百病消”这三个字,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也确实吸引了我。我想了解的是,这本书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通过观察舌头就能对多种疾病起到预防和缓解作用?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但更倾向于认为它可能提供的是一种基础的健康评估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舌诊的原理,不是简单地罗列舌苔颜色和身体不适的对应关系,而是能够解释背后的中医理论,比如寒热、虚实、湿痰等概念是如何通过舌象体现出来的。我特别想知道,如果我的舌头出现了某种异常,这本书会给出怎样的建议?是调整饮食?还是配合一些简单的运动?亦或是推荐一些中药材或者成方?我很担心它会过于强调“治病”,而忽略了“养生”的本质,毕竟中医保健更侧重于长期的调理和预防。而且,我希望这本书的“图解”部分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彩色图片,清晰地展示不同舌象的特点,最好还能附带一些真实案例的舌象图片,这样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对照。罗大伦老师在传播中医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希望他的这本著作能够延续他一贯的风格,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

评分

最近我对于如何通过更自然、更温和的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当看到《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这个书名时,立刻就被吸引了。我对“伸伸舌头百病消”的说法有些好奇,它是否真的意味着通过简单的舌头观察,就能对很多疾病起到预防和调理的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非常直观、易于掌握的舌诊方法。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如何观察舌头的各个部分,比如舌尖、舌中、舌根,以及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的厚薄、润燥、颜色等等,并解释这些变化分别代表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或哪些功能出现了问题。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帮助我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解读自己的舌象?另外,作为一本中医保健的书籍,我更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当舌象显示某种异常时,我应该如何调整我的饮食?是否有哪些食物是需要避免的,又有哪些食物是应该多吃的?或者,是否会提供一些简单的中医小方,例如泡水喝的草药,或者穴位按摩的方法?罗大伦老师在养生科普领域有着不错的口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延续他以往作品的风格,既有理论依据,又不失生活化的指导意义,让我能够真正地学到东西,并且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感到着迷,尤其是那些看似神秘却又充满智慧的诊断方法。《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这个书名,以及罗大伦的名字,都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入门读物。我特别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将“图解”和“舌诊”结合起来。是不是会有大量的插图,每一张图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舌头的形状、颜色、舌苔的厚薄、干湿、颜色等各种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反映出的身体内部状况?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观察自己的舌头,并且能够识别出一些常见的不适,比如消化不良、睡眠问题、情绪波动等等,然后能够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或者饮食来改善。我对“百病消”这个说法并不完全相信,但我相信通过舌诊,能够及早发现身体发出的信号,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温和而亲切的,不会让初学者感到畏惧,而且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小技巧,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应该如何仔细观察自己的舌头,要注意哪些细节,以及如何记录舌象的变化。如果它还能穿插一些关于中医养生的历史故事或者名人事迹,那就更增添阅读的趣味性了。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趣,"图解舌诊:伸伸舌头百病消",感觉是一种非常直观、易学的方式来了解中医。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理论比较晦涩难懂,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而这本书的“图解”二字,让我看到了希望,是不是意味着里面会有很多清晰的插图,能够把舌头的各种形态和对应的身体状况描绘得一清二楚?比如,舌苔是厚还是薄,颜色是红还是淡,舌尖、舌边、舌根分别代表身体的哪个部位,这些我都很想知道。罗大伦老师的名字我之前也听说过,感觉他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对这本书的专业性也比较有信心。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做到“伸伸舌头百病消”,那简直是太神奇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诊断方法,让我能够在家就能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然后根据舌象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作息,甚至在发现一些小问题时,也能自己有所了解,不至于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去就医。而且,中医保健的理念,就是预防为主,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更好地实践这一理念,那真是太有价值了。我很好奇,它会不会还涉及一些关于食物的禁忌或者推荐,比如吃了什么会让舌苔变厚,或者哪些食物有助于改善舌头的某种颜色。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中医养生道路上的一个得力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