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茶经(白话全译彩图版)
定价:53.80元
作者:陆羽
出版社: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ISBN:9787806758854
字数:
页码:320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产品尺寸及重量:23.8 x 16.8 x 2.6 cm ; 780 g
编辑推荐
《图解茶经(白话全译彩图版)》:闻茶香知茶事品茶情一部茶的百科全书。茶文化的指南,茶道的典范,爱茶人之书,50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全新呈现,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现代生活书籍。
以白话图解形式诠释茶学经典,一部中国茶典、茶史。茶艺、茶饮,茶具、茶事的实用指南。细谈茶历史,趣说茶文化,详道茶之俗,闲话茶之事,漫说茶与养生,把玩茶之器具。
内容提要
《图解茶经(白话全译彩图版)》内容简介:《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世界上部茶学专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茶经》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行茶道、论茶艺、学茶礼的典范。《茶经》倡导的“精行俭德”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优雅怡然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品茶、研习茶艺、茶道,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等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休闲、会友、养生等)的必需。
《图解茶经(白话全译彩图版)》以图解形式诠释茶学经典,是一部有关中国茶典、茶史、茶艺、茶饮、茶具、茶事等的实用指南。
《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茶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部专著。《茶经》将普通的茶事升格成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是一部精辟阐述茶文化的茶学圣经。精辟的茶学知识,茶具的详细图解,使《图解茶经(白话全译彩图版)》生动而易读。全新的图解形式,配以准确而形象的茶事过程插图。
目录
章 茶史沿革
在几千年前,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时代就开始发现并饮用茶叶了。由此可见,中国是发现和饮用茶叶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前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2.盛享“茶仙”“茶圣”“茶神”之者:陆羽
3.领略茶学“盛宴”:茶经
4.“茶”字之形状:由来及演变
5.中国美茶:茶文化的前端始末
6.带你了解茶文化盛宴
7.茶史中的茶政与茶法
8.名茶典故:十八棵御树的由来
9.历史悠久的茶之商道:茶马古道
10.茶香闻天下:茶传播于世界的主要途径
11.茶者秉承的高境界:精行俭德
12.《茶经》赋予的儒家论:中庸至和
13.《茶经》赋予的道家论:无为即有为
14.《茶经》赋予的佛教论:静心自悟.
15.《茶经》赋予的祛病论:万病之药
16.饮茶习俗的演变过程
第二章 茶品分类
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为毛茶和成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类。
节 :茶之分类
1.不发酵茶——绿茶
2.全发酵茶——红茶
3.半发酵茶——乌龙茶
4.轻微发酵茶——黄茶
5.绿妆素裹之茶——白茶
6.后发酵茶——黑茶
第二节 :解析华夏名茶、
1.四绝美誉之茶——龙井
2.一嫩三鲜之茶——碧螺春
3.状如雀舌之茶——黄山毛峰
4.茶中之——君山银针
5.茶中之状元——武夷大红袍
6.茶中之圣——冻顶乌龙
7.红茶之珍品——祁门红茶
8.白如银针之茶——白毫银针
9.乌龙茶中的绝品——铁观音
第三章 茶文化解析
茶文化之中蕴含着一种深厚的民族思想,由历史沉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尤其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
……
第四章 茶的生态环境
第五章 茶叶的采制及加工
第六章 煮茶的用具及方法
第七章 茶的产区
第八章 中国名茶分布
第九章 中国十大名泉
第十章 养生保健茶饮方及茶之妙用
作者介绍
作者:(唐代)陆羽
这本茶书真是太对我的胃口了!我一直对茶文化充满了好奇,但市面上的书要么过于学术化,看得我昏昏欲睡,要么就是泛泛而谈,根本没法深入了解。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耐心地手把手教你。从茶叶的种植、采摘,到制作工艺的每一个微妙差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不同地域的茶如何因为土壤和气候的不同而产生独特的风味,那段描述简直是让我仿佛置身于福建的茶园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特别是它对不同茶类的区分,不再是简单的红绿黄白青黑,而是深入到了发酵程度、杀青手法这些专业领域,而且配图极为精良,那些高清的茶叶形态图,让我这个新手也能一眼分辨出优质与否。读完这一部分,我再去买茶时,心里就踏实多了,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知识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任何想系统学习茶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无可替代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强大的“工具性”和“鉴赏性”的结合。我是一个喜欢尝试各种冲泡方法的人,这本书里关于“泡茶技艺”的解析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水温和时间,而是用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了水质、器具、投茶量和冲泡手法的相互影响。举个例子,它详细对比了盖碗、紫砂壶、飘逸杯在冲泡同一种高山绿茶时,口感上的细微差别,甚至用词汇来描述那种差异,比如“盖碗的清扬”、“紫砂壶的醇厚”。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手头的茶叶品质,灵活调整冲泡参数,而不是死守着一个固定的公式。这本书的知识结构让我能够快速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每次泡茶都有新的体会和进步,这对于追求进阶的茶饮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百科全书”类的书籍会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毕竟要涵盖茶的方方面面,很容易就流于表面。然而,作者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我尤其欣赏它在“茶道与礼仪”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枯燥地罗列古老的规矩,而是将茶事活动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解读。比如,它探讨了宋代的点茶法如何演变成现代的日式茶道精神,以及在中国文人雅士的聚会中,茶扮演了怎样一种“清心寡欲”的媒介角色。这种文化层面的剖析,极大地提升了品茶的境界。我过去只是觉得喝茶很放松,现在我明白了,每一次冲泡、每一次奉茶,背后都蕴含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对他人的尊重。这本书让我明白,茶道不是一套僵硬的动作,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活哲学。这种将实用性与哲学深度完美结合的叙事手法,非常高级。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茶具收藏爱好者,我最期待的就是关于茶具的部分,这本书的表现绝对超乎预期。它对紫砂壶的介绍详略得当,不仅仅展示了名家作品的图片,更深入分析了不同泥料的特性——比如朱泥的透气性和砂泥的吸附性对茶汤口感的影响。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竟然还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了瓷器、玻璃以及竹木茶具在不同茶类冲泡中的适用性。我以前一直用自己的老白瓷壶泡乌龙茶,读完之后才意识到,原来不同材质的器皿对茶汤的“留香”和“聚香”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书中还配有详细的保养指南,从开壶到日常清洁,甚至是微小的磕碰如何修复,都写得非常实用,让我对我的宝贝茶具更加爱护有加。这本书简直是茶具爱好者的“宝典”,解决了许多我平时研究不透的细节问题。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茶饮史鉴赏”部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饮茶的历史演变。很多茶史书写得很沉闷,但这本书却像在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没有把历史写成时间线的堆砌,而是聚焦于“饮茶习俗是如何随朝代更迭而变化的”。从汉唐的煎茶到宋代的斗茶,再到明清的瀹泡法兴起,作者精准地捕捉到了每一次变革背后的社会、经济和审美驱动力。特别是它如何将陆羽的《茶经》置于那个时代背景下解读,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本书会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文本。这种将历史与文化脉络紧密相连的叙述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它不仅仅是关于茶,更是关于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如何一步步定型的过程,引人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