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改版。保留原版的精髓,增加二胎的内容。需要休息多久才能再次怀孕呢?**胎时出现的问题会影响这次怀孕吗?怎样安全地再怀孕呢?这次的怀孕会比上一次的难度大吗?上次剖宫产了,对第二胎会有什么影响吗?再次怀孕、生产,产后*难恢复吗……答案尽在书中。 邵玉芬、许鼓、曹伟主编的《40周怀孕宝典(全新版)》按以月为纲、以妊娠40周为线,逐步讲述每月孕妈妈及胎儿的变化状况、每月需要注意的保健和营养事项,并详细地指导每个孕周孕妈妈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包括去医院检查、饮食营养、疾病防治、孕期保健、胎教教程以及临产注意事项以及准爸爸在妻子怀孕前后需要了解和参与的事情。新版还增加时下*受中国社会、家庭关注的“二胎生育”知识,帮助有计划生育二胎的读者*科学的备孕及应对。
曹伟,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三病区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专业近30年。曹医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她还**蘑视将母婴日常生活护理的科学常识在大众中进行普及教育。一贯主张科学、自然的优生优育理念。 许鼓,母婴护理专家、**奶爸,育婴蜜语网(www.yymy.cn)创始人。 从事专业母婴服务产业20多年,2003年创立洋洋母婴服务机构及育婴蜜语网,构建新颖有效的5S孕婴服务体系,发起并组织27个孕婴服务项目,参与的专业人员超过200人。孥家团成员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含香港、台湾),包括知名妇产科专家、儿科专家、婴儿心理学专家、早教学专家、行为发育学专家、母婴护理专家。许鼓带领专家团队所研发的27个孕婴服务项目,旨在帮助中**庭解决备孕期、孕期、产褥期、0—1岁育婴期、1—5岁育儿期上千种常见的、有刚性需求的问题,并率先采取远程多媒体服务模式,点对点帮助每一个有需求的中**庭。 邵玉芬,上海医科大学营养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外孕期营养学泰斗。 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曾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她是上海市从事孕妇营养研究**人。担任上海医科大学营养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是**八五攻关项目“优生、优育——妇幼营养与胎儿、新生儿及婴幼儿发育”负责人之一,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所承担的***重点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卫生部科学进步奖。作为中国访问学者,她先后赴美国加州、法国里昂和新加坡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外杂志上多次发表论文和撰写营养学专著。
**章 孕1月(1~4周):生命的开始
第二章 孕2月(5~8周):疲惫与快乐交织的幸福时光
第三章 孕3月(9~12周):害喜困扰的时光
第四章 孕4月(13~16周):腹部悄悄鼓起来了
第五章 孕5月(17~20周):来自胎动的感动
第六章 孕6月(21~24周):“孕”味十足了
第七章 孕7月(25~28周):日渐蹒跚也幸福
第八章 孕8月(29~32周):延续幸福,憧憬胜利
第九章 孕9月(33~36周):胜利近在眼前
第十章 孕10月(37~40周):迎接胜利的到来
附录 二胎时代:营造幸福的四口之家
这本育儿指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动辄搬出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而是真正站在一个新手父母的角度,用最贴近生活、最温暖的语言,把孕育宝宝的每一步都讲得清清楚楚。我尤其欣赏它在“孕期情绪管理”这一章节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开心”,而是深入探讨了孕期荷尔蒙波动对情绪的真实影响,并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情绪急救包”——比如特定的放松练习,或者和伴侣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点小事就莫名地焦虑起来,翻到书里关于“安全感建立”的那一页,作者推荐了一个“每日感恩记录”的小练习,坚持了几天,真的感觉心绪平稳了许多。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深得我心,大量的图表和时间线规划,让原本庞杂的信息变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忙碌的工作日也能快速找到我需要的那部分内容。它更像一个随身携带的、经验丰富的“孕期闺蜜”,总能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递给你一杯温暖的茶和一句恰到好处的建议。那种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觉,是很多冰冷的工具书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夫妻关系重塑”的关注度。很多育儿书籍,一旦进入孕期阶段,焦点就完全转向了母亲和胎儿,把父亲(或伴侣)边缘化了。但这本《宝典》显然有着更全面的家庭视角。它设置了一个专门的章节,探讨“欢迎新成员加入的伴侣沟通策略”。它没有指责父亲不能“感同身受”,而是提供了大量工具帮助父亲理解妻子的身体变化,并学会提供非言语的支持,比如如何正确地按摩缓解水肿,如何参与产检而不是当个旁观者。书中甚至提供了一些“孕期约会创意”,鼓励夫妻在迎接新生命前,为彼此留出高质量的二人世界时间。这种对“三人世界”到来之前“二人世界质量维护”的重视,极其人性化。它明白,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往往建立在一个稳固的伴侣关系之上。阅读这本书,让我们夫妻俩第一次坐下来,不是讨论尿布的品牌,而是讨论我们对未来育儿角色的期望和分工,感觉我们的关系因为这本书得到了升华。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实操性表示由衷的敬佩。它在处理“孕期安全与居家环境改造”这个主题时,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细致。许多书籍会笼统地提一下“收纳”和“消毒”,但这一本却能细致到讨论不同材质地板的清洁剂选择、不同品牌婴儿床的安全标准对比,甚至是“二手婴儿用品的风险评估清单”。它甚至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孕期居家安全自查表”,涵盖了从厨房电器使用规范到宠物互动的方方面面。我按照书中的清单逐一排查,发现了好几个我从未注意到的潜在风险点,比如某个插座的保护盖松动,或者清洁柜里的一种清洁剂不适合孕期使用。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深度,让我感到极度安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做什么”,更是告诉你“如何去检查和验证”,真正做到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以立即执行的家庭安全协议。
评分我一直以为,市面上关于孕期营养的书籍无非就是重复“多吃叶酸、补钙铁锌”的老一套,但这一本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个性化定制”的理念。作者非常强调“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孕期阶段可能出现的特定孕吐反应或消化问题,给出了非常细致的食谱调整方案。比如,对于我这种怀孕初期对肉类极度排斥的孕妇,它竟然提供了一系列高蛋白、但口感清爽的素食替代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建议我“硬着头皮吃”。更让我赞叹的是,它不仅仅关注孕妇本身,还花了专门的篇幅讨论“夫妻共同饮食的乐趣”,鼓励伴侣一起健康饮食,甚至设计了一些“双人份”的健康食谱,这极大地增加了我们一起准备餐食的参与感和乐趣。它不是一本死板的“食谱大全”,而是一本教你如何享受健康、美味、充满爱的孕期饮食生活的“生活美学指南”。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着一位营养师在厨房里交流,而不是被一堆数据报告轰炸。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孕期书籍都聚焦在“生理变化”和“宝宝准备”上,那么这一本则有着极其深刻的“心理建构”维度。它对“分娩恐惧”的解析,堪称教科书级别。作者没有回避分娩的痛苦和不确定性,而是通过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结合科学的疼痛管理方法(比如呼吸法、意象训练),将一个巨大的、模糊的恐惧具象化、可控化。我个人对“拉玛泽呼吸法”的介绍特别满意,它不仅图文并茂地演示了每一种呼吸的技巧,还巧妙地结合了分娩流程的各个阶段,告诉我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技巧,这让我感觉自己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有了实际的掌控感。此外,书中关于“为自己发声”的讨论也很有价值,它鼓励准妈妈们提前了解自己的权利,学会与医护人员进行积极的协商,而不是被动接受一切安排。这种赋权(Empowerment)的视角,让整个孕期从一场“被动接受的旅程”转变为“主动探索的冒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