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产后疾病预防与调养 郭力,李廷俊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7875132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产后疾病预防与调养 郭力,李廷俊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978751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产后护理
  • 妇科疾病
  • 中医药
  • 预防保健
  • 健康养生
  • 母婴健康
  • 产后调理
  • 中医养生
  • 女性健康
  • 常见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醉玉铭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31596
商品编码:24727779149
丛书名: 产后疾病预防与调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产后疾病预防与调养

定价:37.00元

作者:郭力,李廷俊 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3231596

字数:334000

页码:3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郭力、李廷俊主编的《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以“未病应先防,患病则调养”的理念,翔实地介绍了临床常见病的病因、病症和保健预防、调养等,帮助人们更加具体地了解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广大读者远离疾病,做自己的健康管家!《产后疾病预防与调养》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

目录


一 胎盘滞留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二 产后出血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三 产后恶露不下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四 产后恶露不净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五 产后子宫复旧不全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六 产后子宫脱垂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七 产后发热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八 产后血晕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九 产后头痛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 产后咳嗽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一 产后缺乳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二 产后乳汁自出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三 产褥期乳腺炎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四 产褥感染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五 产后排尿异常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六 产后便秘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七 产后腹泻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八 产后腹痛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十九 产后关节痛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二十 产后自汗盗汗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二十一 产后痉症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二十二 产后失眠
病因
症状
预防
调养
参考书目

内容提要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产后疾病预防与调养》重点介绍妇女产后疾病的预防及调养,括中方剂、茶、粥、汤、保健菜肴、浴及按摩、刮痧、拔罐等调养方法。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产后疾病预防与调养》共二十二章,介绍的产后疾病主要括:胎盘滞留,产后出血,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净,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产后子宫脱垂,产后发热,产后血晕,产后头痛,产后咳喘,产后缺乳,产后乳汁自出,产褥期乳腺炎,产褥感染,产后排尿异常,产后便秘,产后腹泻,产后腹痛,产后关节痛,产后自汗盗汗,产后痉症,产后失眠等。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产后疾病预防与调养》主要是向产妇及其家属提供一些产后疾病食疗、膳、按摩、刮痧、拔罐等调养及保健的常识,广大产妇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试用。

暂无相关内容暂无相关内容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与健康生活指南 丛书系列: 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 本书主题: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有效预防、科学调养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构建 作者: 王建华, 张晓梅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 978-7-117-29876-3 ---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首要“沉默杀手”。本册《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与健康生活指南》由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王建华教授和资深营养师张晓梅博士联合编撰,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心脑血管健康维护方案。 本书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内容涵盖了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中风)、血脂异常等几种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分析、危险因素识别、早期症状预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系统性干预措施。我们深知,预防胜于治疗,因此本书重点着墨于生活方式的深度调整,而非单纯依赖药物干预。 全书结构清晰,分为五大部分,共计三十章: 第一部分:心脑血管健康的基石——认识与评估(第1章至第6章) 本部分首先为读者构建了心脑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框架,解释了心脏、动脉、脑部血管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时的病理变化。重点介绍了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自身心血管风险: 危险因素的“画像”: 详细解读遗传倾向、年龄、性别等不可控因素,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前期)这“三高”对血管的隐形损害机制。 自我监测技术: 教授家庭血压的准确测量方法(包括不同时段的参考值),以及如何解读血脂化验单,识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坏胆固醇”特性。 早期预警信号: 区分常见的胸闷、心悸、头晕与真正需要警惕的急性心梗或中风前兆(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第二部分:非药物干预——生活方式的革命(第7章至第15章) 这是本书的核心与精华所在,详细阐述了通过改变日常行为习惯来逆转或控制疾病进展的具体方法。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可持续、融入日常的健康模式: 膳食结构重塑: 深度解析“得舒饮食法”(DASH Diet)和地中海饮食结构在保护血管中的优势。详细介绍了钠、钾、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摄入比例。特别辟出章节讨论如何安全、有效地选择降脂食物(如富含欧米伽-3的鱼类)和控制隐形糖分的摄入。 科学运动处方: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基础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和力量训练计划。强调运动强度的把握,避免过度劳累对心脏的负担。 压力管理与睡眠优化: 探讨慢性压力(皮质醇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传授正念冥想、腹式呼吸等快速减压技巧。指导如何建立科学的睡眠卫生习惯,确保深度修复。 戒烟限酒的决定性作用: 以详实数据说明戒烟对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立竿见影的降低效果,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戒烟支持策略。 第三部分:高血压与冠心病的精细化管理(第16章至第22章) 本部分针对最普遍的心血管慢性病提供详细的管理策略: 高血压的阶梯管理: 详细解析不同分期的血压目标值,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及常见副作用的应对。强调“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的识别。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针对既往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重点讲解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长期使用原则,以及如何通过运动和饮食巩固血管健康,减少复发风险。 心脏康复计划: 介绍了正规心脏康复的三个阶段,帮助患者安全地从住院恢复期过渡到正常生活。 第四部分:脑卒中的预防与急性期识别(第23章至第27章)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本书对其预防给予高度重视: 中风的类型与机制: 区分缺血性中风(血栓形成)和出血性中风的成因。 房颤的筛查与管理: 强调房颤是导致栓塞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详细介绍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 OACs)的选择与风险控制。 “FAST”原则普及: 深入普及识别中风的黄金法则——面部(Face)、手臂(Arm)、语言(Speech)、时间(Time),并指导家属如何在等待急救时提供必要的初步支持。 第五部分:辅助调养与长期跟踪(第28章至第30章) 最后一部分关注中医药的辅助调理潜力以及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中医“治未病”理念: 介绍基于个人体质(如痰湿、气虚)辨识,选择具有活血化瘀、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疗方和药膳。例如,针对血瘀体质的姜黄、丹参食疗应用。 患者自我效能的提升: 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如何与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以及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家庭应急准备清单: 整理了家庭常备心脑血管急救药品和监测设备的清单,确保患者家庭环境的安全准备度。 本书特色: 科学严谨性: 所有推荐均参考最新的国际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如ESC, ACC/AHA)。 图文并茂: 超过150张原创插图和流程图,将复杂的医学概念可视化。 实用性强: 提供了大量可直接应用的食谱、运动方案和生活习惯调整清单,便于读者即学即用。 本书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患者家属以及所有关注自身心脑健康人士的必备参考书。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读者将能够有效地管理心血管风险,提升生活质量,实现长久的健康目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呈现方式,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忙碌的现代人量身定做的。我通常只有在通勤的地铁上或者睡前的一小段时间才能翻阅书籍,以往很多专业书籍因为字体太小或者内容太密集,读起来非常费劲,很容易产生阅读疲劳。但这套书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加上适度的图文配合,使得阅读体验极其流畅。它不是那种让你需要随时停下来查阅大量专业词汇的书,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你进入中医药的世界。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介绍每一种调养方法时,都会附带一些操作上的小贴士或者注意事项,比如药材的炮制方法、煎煮的火候控制等等,这些细节处理得极为到位,保证了读者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这种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情感的人,总觉得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是宝贵的财富,但在现代社会如何“活化”和应用它们,是个大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搭起了一座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它没有故作高深地去批判现代生活方式的弊端,而是非常务实地告诉我们,在面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时,可以借鉴哪些传统的方法来“扶正祛邪”。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读起来非常酣畅淋漓。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理论时引用的经典名句,既保证了历史的厚重感,又通过现代化的解释让这些古老的智慧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能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健康观念的“哲学读本”,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内心的沉淀与反思。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中医药的养生理念很感兴趣,尤其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用传统智慧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成了我关注的重点。拿到这套“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中的某一本时,我就被它那种既专业又贴近生活的风格吸引住了。书里的内容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古文,而是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具体的调养方法。特别是关于日常起居、饮食禁忌和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讲解得非常细致到位,让人读完后立刻就有想要实践的冲动。我感觉作者们绝对是下了大功夫去搜集和整理资料的,很多内容都是我以前在零散的文章里看到过,但从未如此系统、全面地整合在一起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重点突出,让人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就算是初次接触中医药理论的人,也能很快抓住重点,掌握核心的养生精髓。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注重自身健康管理的朋友们,它绝对是你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健康宝典”。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乎它的定价。我个人觉得,它在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很多朋友一遇到小毛病就习惯性地去依赖西医的快速缓解,却往往忽略了治本之道。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注重预防、更强调自身调节能力的健康观。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日常的监测和细微的调整来避免疾病的发生,而不是等到病入膏肓才去寻求干预。我感觉作者们在撰写过程中,一定是反复斟酌,力求用最平和、最具有说服力的方式传递信息。书中没有那些吓唬人的描述,而是充满了积极的引导和科学的建议,让人在阅读后感到的是一种被赋权的力量——“我的健康,我能做主”。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既能提升专业知识,又能切实指导日常生活的健康类书籍,那么这套丛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会成为你家中常备的、可以随时翻阅的良师益友。

评分

说实话,我对养生书籍一向抱着比较审慎的态度,市面上太多夸大其词、缺乏科学依据的“神书”了。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你能明显感觉到作者们深厚的专业功底,他们不是简单地罗列偏方秘诀,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析问题总是能从整体出发,考虑到人体的平衡与和谐。比如在谈到某种症状时,它会从肝脾肾等多个脏腑进行交叉分析,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一个器官的问题。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书中的很多调养建议都非常注重个体差异,不会搞“一刀切”,而是引导读者学会观察自己的身体反馈,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调整。这种尊重个体、因人施治的理念,才是真正的中医精髓所在,读来让人心悦诚服,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